小標題:張良及時製止封立六國,陳平籍前論楚漢長短


    因為此前已許諾捐給黥布、彭越土地,才使得兩位最終歸漢,如果再立六個,他這麽做和項羽大封天下諸侯性質是一樣的。


    不知此舉是否妥當,劉邦心裏很亂,越亂越無法安坐。


    劉邦便令石奮準備食物,先吃過飯再說。


    劉邦準備吃飯,石奮自覺退到外麵,恰好看到張良從外來謁見。


    石奮知道張良的特殊性,劉邦曾跟他說過,隻要是張良來,不管他劉邦在做什麽,都要通報。


    石奮便引張良進見。


    劉邦見進來的是張良,立刻放下碗箸(筷子),心中之事不吐不快,“子房上前來,有客為我計橈(削弱)楚權,如此我才有食欲,石奮,快,速速為子房準備碗箸,一起進餐。”


    劉邦見到張良,首先想的是酈食其的計策,總覺得有些不妥,但說不上來欲趁機詢問一下。


    於是劉邦將酈食其所謀劃之言具告張良,“於子房何如(子房以為如何)?”


    張良聞言,歎道,“誰為大王畫此計者,大王事去矣(成不了了)。”


    漢王劉邦麵上微驚,雖然心有準備,但聽張良如此說,還是微微一驚,“何哉?”


    張良對曰:“臣請籍前箸(筷子)為大王籌之。”


    劉邦立刻做出一個請的手勢,起身為張良騰空。


    張良以箸(筷子)為工具,為劉邦講明道理,“昔者商湯伐夏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揣度,料定)能製桀之死命也,今大王能製項籍之命乎?”


    劉邦這次毫不遲疑道,“未能也。”


    開玩笑,現在人家將自己圍困在滎陽,切斷所有甬道,再過一些日子士卒連吃的都沒有,那可是死路一條,想反殺項羽,好難。


    張良道,“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今大王能得項籍之頭乎?”


    劉邦搖頭,“未能也。”


    “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拘,封比幹之墓,今大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


    劉邦臉色陰沉下來,“未能也。”


    張良接著道,“其不可三也。發鋸橋之粟,散鹿台之錢(錢糧都散給窮困之人),以賜貧窮。今大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


    劉邦對曰:“未能也。”


    劉邦自知項羽不會給自己第二次俘獲彭城之貨寶的機會,除非殺死項羽。


    “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幹戈(把兵器倒著放,改兵車為乘車),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複用兵。今大王能偃武行文,不複用兵乎?”


    劉邦一想這一點更難做到,滅掉楚,複立的六國恐怕不會一直聽從自己的,恐怕兵戈難息,“未能也。”


    “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今大王能休馬無用乎?”


    劉邦的臉快綠了,“未能也。”


    張良沒有停止的意思,繼續道,“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複輸積(糧餉)。今大王能放牛不複輸積乎?”


    劉邦對曰:“未能也。”


    張良依舊說道,“其不可七矣。且天下遊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大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


    今如複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遊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伴親戚左右),返其故舊、墳墓之地,大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且夫(語氣詞)楚唯無強(現在隻有讓楚不再強大),否則六國立者將再次橈(屈服、削弱)而從楚,大王焉得而臣之?


    今大王用兵殺傷數萬之卒方定魏、趙之地,豈非得而複失,徒增楚之羽翼乎?誠用客之謀,大王事去矣。”


    劉邦一邊進食,一邊聽張良分析,此刻聽完,輟食(放下碗筷)吐哺(吐出嘴裏吃的),罵道,“堅儒,幾敗吾公事!”


    劉邦對石奮道,“傳令,速銷印。”


    石奮道,“諾!”


    石奮傳令而去,劉邦的憂愁再次爬上眉梢,“子房可有良策?”


    張良思慮許久,開口道,“如用正謀,當堅壁不戰,待彭越、灌嬰、靳歙諸將於後方襲擾成功,楚必迴救,彼時乃漢反擊之時。”


    劉邦思慮片刻說道,“河北韓信之兵可否調用?”


    張良默然許久開口道,“趙地定,可抽其精兵。”


    劉邦若有所思,又問道,“可還有?”


    張良道,“大王如用奇計,可忘陳平乎?”


    劉邦漆黑的腦海裏忽然出現一道閃電,照亮一個方向。


    濃霧之中如果向導也無能為力,可借助天上的星光,劉邦立刻傳陳平離開廣武入滎陽。


    廣武有韓王姬信和樊噲鎮守,劉邦還是完全放心的。


    陳平火速趕往滎陽,趁夜由小道入滎陽城。


    隻能說陳平來的非常及時,再晚一點就麻煩,因為項羽在侵奪漢甬道之後,隨即親率主力圍困滎陽。


    令諸楚將看守漢甬道,項羽、鍾離昧、範增等在滎陽城外的壁壘內,隨時監視劉邦,防止劉邦逃跑。


    如果此時陳平再入滎陽,將非常難。


    見到陳平,劉邦先是熱情款待,陳平自然看出劉邦的心事,便開門見山的詢問。


    劉邦這才長歎一聲,“天下紛紛,何時定乎?”


    劉邦這一問,問出雄心,這是要定天下,統一天下,如今楚漢爭雄,諸侯朝三暮四。


    這些諸侯雖小,但如果皆聚集在楚的身側就是大大的麻煩。


    劉邦有一掃天下之誌,但迫於楚的強悍,諸侯搖擺不定,劉邦分身乏術,現在漢的力量已經分散。


    留在滎陽附近的不多,這才被項羽圍困。


    陳平直接從劉邦和項羽二人的特點分析,“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天下之士,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至於論功行賞,授爵封邑時,卻又非常吝嗇爵邑,士亦以此不願歸附。


    今大王傲慢而又缺少禮儀,天下之士,廉節好禮者不來歸附;然大王能饒(舍得給)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圓滑而無骨氣之人),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


    誠(如果真能)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


    聽到陳平對他和項羽的評價,劉邦聽聞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心裏不太舒服,可是仔細想想,陳平說的又很有道理。


    如果真的誰能先去掉自己的短處,采取彼此雙方的長處,天下一統倒不是一句妄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