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韓信以李左車為師不再孤單,天有日食張良預測將有大事
廣武君辭謝,在韓信的意料之中,在殺掉陳餘、趙王歇後,劉邦即命韓信繼續伐燕。
按照劉邦的意思,現在是天下紛爭之時,楚漢相爭必須要表立場,燕至今沒有表態。
雖然臧荼由項羽所封,但也沒有派兵支援西楚,不過在張良為劉邦製定的大策略上,燕國也是非常重要。
既然漢已派陳豨略代,漢的勢力將延至代地,燕國距離代地太近,燕王臧荼必須表態。
劉邦率兵北上,是為迅速解決趙地,他也沒想到韓信會那麽快趙軍大敗,斬殺陳餘。
此時此刻的劉邦心思再次發生變化,囊括天下之心唿之欲出。
於是在劉邦入駐襄國後,即下令韓信繼續向北伐燕,同時搜集各地別將的戰況。
故而此刻的韓信覺得他急需幫手,僅僅靠劉邦調遣而來的大將遠遠不夠,勇猛異常,然智謀不足。
韓信需要一個能夠與他一起謀劃攻城略地的同道中人,需要一個兵法大家。
一個好漢三個幫,現在韓信深感缺少能與之伐諸侯者,他立刻想到的是李左車。
這個人韓信早年是了解的,他是韓國後裔,落魄的王孫,誌向高遠,遊曆天下,曾在趙地遊曆過。
對當年可挽救趙國於危難的名將李牧甚是敬佩,也得知其後人李左車有大才,一直沒機會蒙麵。
想不到如今再見已經是敵我有別,韓信現在很希望可以與之共事。
韓信沒有去在意他的謝辭,而是繼續道,“仆聞之,百裏奚居虞而虞亡,然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乃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信早已為其生擒矣。因不用足下計,故信得以侍奉足下。”
韓信堅決請教道,“仆委心(傾心)歸計(聽從您的計謀),願足下勿辭。”
韓信說的很誠懇,完全是把他李左車以師待之,自己以弟子的身份請教的模樣,心中也頗為感動。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在兵法韜略上,恐怕也隻有韓信是自己的知己,李左車便不再推辭。
過這個村,難尋這個店,廣武君則說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
顧(隻是)恐臣計未必足用,吾願效愚忠……”
此言一出,韓信心喜,表明李左車願意為韓信出謀劃策,從此不再孤單。
這個不孤單才是令韓信非常欣喜的。
李左車也注意到韓信神情的微變,覺得此人的作為將不可限量,遠超陳餘,於是說道,“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古縣名,在柏人之北)下,身死泜水上。”
鄗,古縣名,在泜水之北(今柏鄉之北),也是後來劉邦路過此地,詢問何處,得知為柏人,不留宿,立刻離開,躲過一劫。
韓信聽的很認真,覺得李左車是準備獻計,隻聽李左車繼續道,“今將軍涉西河,俘虜魏王,擒殺夏說於閼與,一舉而下井陘,
不終朝(不到一個早晨的時間)而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
可謂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然兵災臨頭,農夫莫不輟耕釋耒(古代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褕(美)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以待命運的到來)。若此,將軍之所長也。”
大意是覺得兵災來臨,滅亡不久,故而吃好的,穿好的,打發日子,日偷苟且。
聽到這裏,韓信的神情變得很鄭重,韓信從輝煌的戰績中聽到隱藏著的危機。
因為韓信考慮過這些,這是他的短處,故而在諸將向他祝賀勝利時,他的內心是有隱憂的。
李左車果然話鋒一轉,“然而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其實難用。”
這點韓信心裏也是清楚,如此千裏襲擊,僅僅靠關中後方運糧是不夠的,必要是需就近取糧,如此便會造成百姓勞苦。
千裏奔襲,士卒必然也疲憊,即便有勝利做鼓舞,但終究是望梅止渴。
這點韓信是真的考慮到,如果在受命伐燕時,韓信沒有像伐趙一樣,直接攻擊燕國,而是向李左車問計。
勝利不會永遠屬於一方,好運不會一直在一個人身上。
李左車下麵的話說到韓信的心坎裏,“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停留)燕國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而不能拔,情見勢屈,
曠日而糧竭,燕國南下,而弱燕不服,齊必定距境以自強也(割據自強)。
燕齊如相持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像)此者,將軍所短也。
臣愚,竊以為攻燕伐齊乃失策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這話說的韓信直冒冷汗,韓信與李左車討論攻燕之事時,劉邦也召集群臣諸將商議接下來的問題。
漢三年十一月,距離斬殺陳餘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本來是晴朗無比的日子,藍天白雲,雖然寒風唿嘯,但有豔陽高照,天還不算太冷。
可不知因何緣故,天空忽然暗淡許多,整個大地有一片片的陰影出現。
速快很快,原本在陽光下的草木和房屋,很快被黑暗籠罩。
天空的太陽不知何時還剩下一半,這種情況沒有停止,很快整個隻剩下邊緣一圈發光,其餘全部是黑的。
日食,這一月出現日食。
襄國城中,人心惶惶,在一青石鋪路的殿前廣場上站著一青袍之士,他正抬頭望天。
此人龜形筋竹,骨如鶴鬆,頗具仙風道骨姿態,那雙眸子如清泉一樣,眼神仿佛可透射一切。
他不是別人,正是在觀察天象的張良,他的一旁站著的一個中年人。
隆準而龍顏,美須髯,一襲深衣,身穿軟甲,肩披紅色長袍,其眸如日月,忽如深邃似碧潭,深不可測,
忽如火眼焚陰虛,令人望而生畏;一雙似薄非薄似厚非厚的雙唇,他自然如今的漢王劉邦。
在劉邦的身後站著一眾群臣諸將,各個抬頭望天。
在諸人中似乎隻有劉邦隻抬頭看過一次天,然後他靜靜的等著張良開口。
見張良將眸光從天上收迴,手指快速的掐算,神情嚴肅。
張良自研習太公兵法,已精通奇門遁甲之術,他看的這本書籍又稱《六韜》,是黃老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
廣武君辭謝,在韓信的意料之中,在殺掉陳餘、趙王歇後,劉邦即命韓信繼續伐燕。
按照劉邦的意思,現在是天下紛爭之時,楚漢相爭必須要表立場,燕至今沒有表態。
雖然臧荼由項羽所封,但也沒有派兵支援西楚,不過在張良為劉邦製定的大策略上,燕國也是非常重要。
既然漢已派陳豨略代,漢的勢力將延至代地,燕國距離代地太近,燕王臧荼必須表態。
劉邦率兵北上,是為迅速解決趙地,他也沒想到韓信會那麽快趙軍大敗,斬殺陳餘。
此時此刻的劉邦心思再次發生變化,囊括天下之心唿之欲出。
於是在劉邦入駐襄國後,即下令韓信繼續向北伐燕,同時搜集各地別將的戰況。
故而此刻的韓信覺得他急需幫手,僅僅靠劉邦調遣而來的大將遠遠不夠,勇猛異常,然智謀不足。
韓信需要一個能夠與他一起謀劃攻城略地的同道中人,需要一個兵法大家。
一個好漢三個幫,現在韓信深感缺少能與之伐諸侯者,他立刻想到的是李左車。
這個人韓信早年是了解的,他是韓國後裔,落魄的王孫,誌向高遠,遊曆天下,曾在趙地遊曆過。
對當年可挽救趙國於危難的名將李牧甚是敬佩,也得知其後人李左車有大才,一直沒機會蒙麵。
想不到如今再見已經是敵我有別,韓信現在很希望可以與之共事。
韓信沒有去在意他的謝辭,而是繼續道,“仆聞之,百裏奚居虞而虞亡,然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乃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信早已為其生擒矣。因不用足下計,故信得以侍奉足下。”
韓信堅決請教道,“仆委心(傾心)歸計(聽從您的計謀),願足下勿辭。”
韓信說的很誠懇,完全是把他李左車以師待之,自己以弟子的身份請教的模樣,心中也頗為感動。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在兵法韜略上,恐怕也隻有韓信是自己的知己,李左車便不再推辭。
過這個村,難尋這個店,廣武君則說道,“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
顧(隻是)恐臣計未必足用,吾願效愚忠……”
此言一出,韓信心喜,表明李左車願意為韓信出謀劃策,從此不再孤單。
這個不孤單才是令韓信非常欣喜的。
李左車也注意到韓信神情的微變,覺得此人的作為將不可限量,遠超陳餘,於是說道,“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古縣名,在柏人之北)下,身死泜水上。”
鄗,古縣名,在泜水之北(今柏鄉之北),也是後來劉邦路過此地,詢問何處,得知為柏人,不留宿,立刻離開,躲過一劫。
韓信聽的很認真,覺得李左車是準備獻計,隻聽李左車繼續道,“今將軍涉西河,俘虜魏王,擒殺夏說於閼與,一舉而下井陘,
不終朝(不到一個早晨的時間)而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
可謂名聞海內,威震天下,然兵災臨頭,農夫莫不輟耕釋耒(古代一種農具,形狀像木叉),褕(美)衣甘食,傾耳以待命者(專心傾聽戰爭的消息,以待命運的到來)。若此,將軍之所長也。”
大意是覺得兵災來臨,滅亡不久,故而吃好的,穿好的,打發日子,日偷苟且。
聽到這裏,韓信的神情變得很鄭重,韓信從輝煌的戰績中聽到隱藏著的危機。
因為韓信考慮過這些,這是他的短處,故而在諸將向他祝賀勝利時,他的內心是有隱憂的。
李左車果然話鋒一轉,“然而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其實難用。”
這點韓信心裏也是清楚,如此千裏襲擊,僅僅靠關中後方運糧是不夠的,必要是需就近取糧,如此便會造成百姓勞苦。
千裏奔襲,士卒必然也疲憊,即便有勝利做鼓舞,但終究是望梅止渴。
這點韓信是真的考慮到,如果在受命伐燕時,韓信沒有像伐趙一樣,直接攻擊燕國,而是向李左車問計。
勝利不會永遠屬於一方,好運不會一直在一個人身上。
李左車下麵的話說到韓信的心坎裏,“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停留)燕國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而不能拔,情見勢屈,
曠日而糧竭,燕國南下,而弱燕不服,齊必定距境以自強也(割據自強)。
燕齊如相持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像)此者,將軍所短也。
臣愚,竊以為攻燕伐齊乃失策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這話說的韓信直冒冷汗,韓信與李左車討論攻燕之事時,劉邦也召集群臣諸將商議接下來的問題。
漢三年十一月,距離斬殺陳餘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本來是晴朗無比的日子,藍天白雲,雖然寒風唿嘯,但有豔陽高照,天還不算太冷。
可不知因何緣故,天空忽然暗淡許多,整個大地有一片片的陰影出現。
速快很快,原本在陽光下的草木和房屋,很快被黑暗籠罩。
天空的太陽不知何時還剩下一半,這種情況沒有停止,很快整個隻剩下邊緣一圈發光,其餘全部是黑的。
日食,這一月出現日食。
襄國城中,人心惶惶,在一青石鋪路的殿前廣場上站著一青袍之士,他正抬頭望天。
此人龜形筋竹,骨如鶴鬆,頗具仙風道骨姿態,那雙眸子如清泉一樣,眼神仿佛可透射一切。
他不是別人,正是在觀察天象的張良,他的一旁站著的一個中年人。
隆準而龍顏,美須髯,一襲深衣,身穿軟甲,肩披紅色長袍,其眸如日月,忽如深邃似碧潭,深不可測,
忽如火眼焚陰虛,令人望而生畏;一雙似薄非薄似厚非厚的雙唇,他自然如今的漢王劉邦。
在劉邦的身後站著一眾群臣諸將,各個抬頭望天。
在諸人中似乎隻有劉邦隻抬頭看過一次天,然後他靜靜的等著張良開口。
見張良將眸光從天上收迴,手指快速的掐算,神情嚴肅。
張良自研習太公兵法,已精通奇門遁甲之術,他看的這本書籍又稱《六韜》,是黃老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