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對魏之戰,漢軍弩兵顯神威
戰場距離曹參的觀望處,不遠也不近,並不能很清楚的看到,還是需要斥候往來迴報。
曹參聽到進軍的鼓聲,心緊的就如鼓聲一樣,這是渡河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據知者了解,孫遫的確算是魏將中比較能打的一個。
孫遫和王襄是西魏中比較能打的兩位將軍,甚至有說他們將兵能力、作戰能力皆比柏直還厲害。
對付孫遫的一戰,等於是和西魏的一部主力在打,孫遫和王襄如同秦末時期的王離和章邯,至少打掉一個,那麽戰局將大大有利於漢。
騎將馮敬猶如秦末時期的李由部,他們三位算得上是西魏國的三大支柱。
柏直作為統帥孫遫、王襄、馮敬的大將,這個部署還是可以的,如果柏直真的如章邯那樣攻魏還真的不易。
如今渡河而來,聽聞柏直卻和魏豹待在安邑,遙指三處大軍,如此看不過如此耳。
心中對柏直的擔憂略減,但行動上沒有一絲放鬆,現在曹參知道隻要孫遫還沒大敗,柏直是不會增兵援助。
魏豹想以蒲阪(今永濟之西)、平陽(今臨汾之西)、安邑(今夏縣之西)三處形成三足之勢,抵抗漢軍,尤其是蒲阪一帶重兵把守。
因此蒲阪的正麵戰場是最慘烈的,魏豹將其交給周叔和孫遫,韓信則將它交給曹參。
曹參起初渡河打的很艱苦,於是也小使‘韓信之計’,也來個聲東擊西,蒲阪的打的火熱,自己則率兩萬人從東張直撲安邑。
這一招在於將蒲阪的主力調出,使得臨晉的大軍可順利渡河,如果孫遫真的不率兵來追,那麽他隻能直接去打安邑的魏豹。
這麽一來,必然違背韓信的第一將令,但一樣可以讓魏豹治孫遫一個作戰不利之罪,說不定還能拿掉孫遫。
由於有這一層的可能,故而韓信也有言在前,如有狀況可便宜行事,但不要直接圍攻安邑城。
安邑可擊,但所擊者須為城外駐防軍,這樣安邑城布防則空虛,擒魏豹則容易很多。
隻是韓信這二道將令,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能用,現在曹參欲直接用,的確算是有點冒險。
曹參欲走東張,果然調出孫遫,將校們見孫遫率車騎追來,步卒麵對騎兵,漢卒中對騎兵的陰影還在。
雖然滎陽漢軍的騎兵戰敗楚騎,但漢步卒心中還留有一絲陰影,曹參也知道士卒的心思。
曹參自起兵以來,除卻彭城大敗,一直未敗過,他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改善步卒對戰騎兵。
為此曹參立刻給杜得臣配上弩將,來打這個首戰。
片刻後隻見一條小路上煙塵四起,一名斥候飛馬來報,言杜得臣、秦同初戰略占上風。
曹參道,“迴傳吾令,如勝,不可追擊。”
斥候得令,立刻縱馬而迴,消失在叢林之中。
曹參又對齊受道,“趁杜得臣與孫遫正麵交戰,若率輕騎繞到其後,伺機而動。”
齊受唱一聲諾離開,隨著齊受的視角,可看到戰場上的一場慘烈廝殺。
方陣右側的秦同麵容冷嚴,看著那縱馬而來的魏騎士,身穿甲胄的他一動不動,靜靜的看著他們向陣營衝來。
秦同一動不動,那些弩兵臉上浮現畏懼之色,說實話麵對生死誰能無動於衷。
這些弩兵皆是從薛縣就跟著他秦同混的,曾經為秦兵中的一種,後來天下大亂,秦同開始跟著項梁。
後劉邦因豐邑叛變事件,去薛地找項梁借兵,秦同則來到劉邦的隊伍中,因為他的特長被任命為弩將。
從此作為弩將的秦同便協同曹參一路破秦入關,隨漢王入漢,又還定三秦,再到東出爭天下,都有他協同作戰的影子。
彭城大敗對劉邦的打擊很大,但巨大的風險往往代表著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弩將秦同在這個時候被劉邦提拔為都尉。
作為都尉的身份,率領數千弩兵和另一位弩兵都尉室中同一同打造大漢弩軍。
現在秦同麾下不僅有弩箭,還有強大的神弩,這和當年秦始皇在海裏用來射大魚的弩很像。
西魏騎兵越來越近,漢弩兵的腿忍不住在打顫,但訓練有素的他們雙手還是很穩,穩穩的垂在右側。
秦同喊道,“起弩。”
話音一落,刷的一聲,眾多弩兵齊刷刷的端其弩。
秦同拔出腰間長劍,向前一揮,“放!”
弩箭近距離威懾驚人,速度快。
如蝗蟲一樣,朝著魏軍騎兵射來,這首次衝鋒的乃魏軍重騎兵,身穿甲胄,帶著麵具,全副武裝。
除眼睛外,皆護的嚴嚴實實,無懼弩箭,一直向前衝。
孫遫手裏的重甲騎兵不多,不過數百,這次居然直接拿出來打頭陣,著實令秦同有些吃驚。
對於重甲騎兵的衝鋒,尋常弩箭奈何不得他們。
不過,再全副武裝,總有幾個軟處,那就是脖子和眼睛。
麵對這種情況,秦同也沒有采取尋常之法,而是分批射擊,一部分瞄準戰馬去射,一部分則是射擊騎士。
漢軍弩兵的弩箭密且急,中箭的戰馬因為慣性依舊在向前衝,密集的弩箭,還是有不少直接射中眼睛。
弩兵射擊完畢,秦同再次揮劍,他的命令立刻轉換成旗幟和戰鼓,聽到和看到後,這些弩兵立刻往迴跑。
等在後麵的盾牌手立刻跟上,組成一個盾牌牆,盾牌間的縫隙中衝出很多戈矛。
戈矛收割很多馬腿,馬蹄又踏翻木質盾牌,甚至踏裂木質盾牌,直接將士卒踏成肉泥。
魏軍騎士的長劍找準機會就亂砍,一時間,血肉亂飛,有人的,有馬的。
慘烈之狀令人心神難安,或許是騎兵的視死如歸,使得弩兵的弩箭未起到阻擋作用,盾牌手和長矛手也沒有攔住。
嗚嗚的號角聲響起,站在中軍位置的杜得臣臨危不亂,又指揮重步卒向前補充。
仗雖然打的慘烈,但漢軍士卒沒有散亂,看著身旁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後麵很快補充而上。
由於魏軍重騎兵在前打開一條道,後麵的輕騎、輕步直接跟上,打算分割漢軍,令魏軍感到恐懼的是漢軍弩兵居然進行變換。
弩具皆背在身後,拔出腰間長劍,對著落下戰馬的騎士進行對砍。
秦同所率的弩兵又是分兩種,一種是陸地作戰,一種是馬上作戰。馬上作戰的又可以稱為輕騎。
這部分弩兵將西魏的騎士完全包圍起來,割開後麵的西魏輕騎,使得孫遫的計劃被打亂。
孫遫想的是用重騎兵衝散漢陣,輕騎兵分割,然後再有魏武卒來收割首級,誰知漢軍的弩兵居然變換作戰,這還是原來的弩兵嗎?
新書《懶人修仙之旅》已上傳,求支持。
戰場距離曹參的觀望處,不遠也不近,並不能很清楚的看到,還是需要斥候往來迴報。
曹參聽到進軍的鼓聲,心緊的就如鼓聲一樣,這是渡河遇到的第一個對手,據知者了解,孫遫的確算是魏將中比較能打的一個。
孫遫和王襄是西魏中比較能打的兩位將軍,甚至有說他們將兵能力、作戰能力皆比柏直還厲害。
對付孫遫的一戰,等於是和西魏的一部主力在打,孫遫和王襄如同秦末時期的王離和章邯,至少打掉一個,那麽戰局將大大有利於漢。
騎將馮敬猶如秦末時期的李由部,他們三位算得上是西魏國的三大支柱。
柏直作為統帥孫遫、王襄、馮敬的大將,這個部署還是可以的,如果柏直真的如章邯那樣攻魏還真的不易。
如今渡河而來,聽聞柏直卻和魏豹待在安邑,遙指三處大軍,如此看不過如此耳。
心中對柏直的擔憂略減,但行動上沒有一絲放鬆,現在曹參知道隻要孫遫還沒大敗,柏直是不會增兵援助。
魏豹想以蒲阪(今永濟之西)、平陽(今臨汾之西)、安邑(今夏縣之西)三處形成三足之勢,抵抗漢軍,尤其是蒲阪一帶重兵把守。
因此蒲阪的正麵戰場是最慘烈的,魏豹將其交給周叔和孫遫,韓信則將它交給曹參。
曹參起初渡河打的很艱苦,於是也小使‘韓信之計’,也來個聲東擊西,蒲阪的打的火熱,自己則率兩萬人從東張直撲安邑。
這一招在於將蒲阪的主力調出,使得臨晉的大軍可順利渡河,如果孫遫真的不率兵來追,那麽他隻能直接去打安邑的魏豹。
這麽一來,必然違背韓信的第一將令,但一樣可以讓魏豹治孫遫一個作戰不利之罪,說不定還能拿掉孫遫。
由於有這一層的可能,故而韓信也有言在前,如有狀況可便宜行事,但不要直接圍攻安邑城。
安邑可擊,但所擊者須為城外駐防軍,這樣安邑城布防則空虛,擒魏豹則容易很多。
隻是韓信這二道將令,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能用,現在曹參欲直接用,的確算是有點冒險。
曹參欲走東張,果然調出孫遫,將校們見孫遫率車騎追來,步卒麵對騎兵,漢卒中對騎兵的陰影還在。
雖然滎陽漢軍的騎兵戰敗楚騎,但漢步卒心中還留有一絲陰影,曹參也知道士卒的心思。
曹參自起兵以來,除卻彭城大敗,一直未敗過,他也一直在琢磨如何改善步卒對戰騎兵。
為此曹參立刻給杜得臣配上弩將,來打這個首戰。
片刻後隻見一條小路上煙塵四起,一名斥候飛馬來報,言杜得臣、秦同初戰略占上風。
曹參道,“迴傳吾令,如勝,不可追擊。”
斥候得令,立刻縱馬而迴,消失在叢林之中。
曹參又對齊受道,“趁杜得臣與孫遫正麵交戰,若率輕騎繞到其後,伺機而動。”
齊受唱一聲諾離開,隨著齊受的視角,可看到戰場上的一場慘烈廝殺。
方陣右側的秦同麵容冷嚴,看著那縱馬而來的魏騎士,身穿甲胄的他一動不動,靜靜的看著他們向陣營衝來。
秦同一動不動,那些弩兵臉上浮現畏懼之色,說實話麵對生死誰能無動於衷。
這些弩兵皆是從薛縣就跟著他秦同混的,曾經為秦兵中的一種,後來天下大亂,秦同開始跟著項梁。
後劉邦因豐邑叛變事件,去薛地找項梁借兵,秦同則來到劉邦的隊伍中,因為他的特長被任命為弩將。
從此作為弩將的秦同便協同曹參一路破秦入關,隨漢王入漢,又還定三秦,再到東出爭天下,都有他協同作戰的影子。
彭城大敗對劉邦的打擊很大,但巨大的風險往往代表著可遇不可求的機遇,弩將秦同在這個時候被劉邦提拔為都尉。
作為都尉的身份,率領數千弩兵和另一位弩兵都尉室中同一同打造大漢弩軍。
現在秦同麾下不僅有弩箭,還有強大的神弩,這和當年秦始皇在海裏用來射大魚的弩很像。
西魏騎兵越來越近,漢弩兵的腿忍不住在打顫,但訓練有素的他們雙手還是很穩,穩穩的垂在右側。
秦同喊道,“起弩。”
話音一落,刷的一聲,眾多弩兵齊刷刷的端其弩。
秦同拔出腰間長劍,向前一揮,“放!”
弩箭近距離威懾驚人,速度快。
如蝗蟲一樣,朝著魏軍騎兵射來,這首次衝鋒的乃魏軍重騎兵,身穿甲胄,帶著麵具,全副武裝。
除眼睛外,皆護的嚴嚴實實,無懼弩箭,一直向前衝。
孫遫手裏的重甲騎兵不多,不過數百,這次居然直接拿出來打頭陣,著實令秦同有些吃驚。
對於重甲騎兵的衝鋒,尋常弩箭奈何不得他們。
不過,再全副武裝,總有幾個軟處,那就是脖子和眼睛。
麵對這種情況,秦同也沒有采取尋常之法,而是分批射擊,一部分瞄準戰馬去射,一部分則是射擊騎士。
漢軍弩兵的弩箭密且急,中箭的戰馬因為慣性依舊在向前衝,密集的弩箭,還是有不少直接射中眼睛。
弩兵射擊完畢,秦同再次揮劍,他的命令立刻轉換成旗幟和戰鼓,聽到和看到後,這些弩兵立刻往迴跑。
等在後麵的盾牌手立刻跟上,組成一個盾牌牆,盾牌間的縫隙中衝出很多戈矛。
戈矛收割很多馬腿,馬蹄又踏翻木質盾牌,甚至踏裂木質盾牌,直接將士卒踏成肉泥。
魏軍騎士的長劍找準機會就亂砍,一時間,血肉亂飛,有人的,有馬的。
慘烈之狀令人心神難安,或許是騎兵的視死如歸,使得弩兵的弩箭未起到阻擋作用,盾牌手和長矛手也沒有攔住。
嗚嗚的號角聲響起,站在中軍位置的杜得臣臨危不亂,又指揮重步卒向前補充。
仗雖然打的慘烈,但漢軍士卒沒有散亂,看著身旁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後麵很快補充而上。
由於魏軍重騎兵在前打開一條道,後麵的輕騎、輕步直接跟上,打算分割漢軍,令魏軍感到恐懼的是漢軍弩兵居然進行變換。
弩具皆背在身後,拔出腰間長劍,對著落下戰馬的騎士進行對砍。
秦同所率的弩兵又是分兩種,一種是陸地作戰,一種是馬上作戰。馬上作戰的又可以稱為輕騎。
這部分弩兵將西魏的騎士完全包圍起來,割開後麵的西魏輕騎,使得孫遫的計劃被打亂。
孫遫想的是用重騎兵衝散漢陣,輕騎兵分割,然後再有魏武卒來收割首級,誰知漢軍的弩兵居然變換作戰,這還是原來的弩兵嗎?
新書《懶人修仙之旅》已上傳,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