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魏豹並不昏庸,那拚的就是智慧


    不輸柏直,這句評價讓孫遫心生喜悅,臉上的笑容如花朵一樣綻放。


    孫遫道,“未將親去夏陽一趟。”


    人的能動性有的時候需要壓力,有的時候需要鼓勵和肯定。


    孫遫作為將軍級別的人物,在西魏也算得上不錯,但在他看來卻是不上不下。


    拚裙帶關係不如柏直,拚能力又不如周叔,總之心裏那個憋屈。


    周叔的一番話讓孫遫直接戰意高昂,滿滿的期待感。


    孫遫離開不久,河水對岸的戰船依舊很安靜。


    周叔靜靜的看著,心中五味雜陳。


    臨晉城外,河水之岸有一大帳,帳前有兩雙眼睛炯炯有神,正是漢軍的左右統帥,韓信和曹參。


    曹參道,“陳船疑兵,欲走夏陽,然武蒲塞汾陰以距夏陽,偷渡有難度,是否以虛為實,虛實轉化,來迴迷惑魏軍?”


    韓信非常認真的思索曹參的建議,“原聞其詳。”


    曹參接著道,“陳船臨晉,欲渡之,魏軍始終未見增兵,魏王豹未上鉤,武蒲守汾陰塞夏陽,偷渡困難,不如實渡臨晉,吸引魏軍注意,牽製魏軍主力,以渡夏陽。夏陽偷渡兵力不多,如遇魏軍,戰不利。”


    既然是偷渡,那麽目標自然不能太大,所以兵力不會太多,的確會有風險,一旦被魏軍發現,相當危險。


    韓信非常認真的點點頭,心中盤算先虛後實的確可以。偷渡夏陽的兵力不多,故而似虛,然各個為精銳,尤其是郎中騎兵的加入,又是為實。


    在虛實之間如果用好,的確可以給西魏主力一個出其不意。


    韓信道,“如果周叔為大將,信尚憂,然柏直為將,豎子兒,定可為之。”


    曹參道,“大將軍之言,乃篤定魏軍不會嚴防夏陽乎?”


    韓信道,“非也,如曹將軍所言,塞臨晉之將乃周叔和孫遫,孫遫不足為慮,然周叔此人睿智,能揣測吾等布局,故而欲令其迷惑,需真渡臨晉,曹將軍本部可多多行船,命增益旗幟在岸,多多擊鼓鳴金,以壯聲勢;所謂擒賊先擒王,疑兵之計在於調出魏豹,陽夏所渡兵力足以起到擒王作用。”


    韓信、曹參、灌嬰三人商談之後,韓信決定采用疑兵之計,疑兵的作用不在於消滅多少魏軍,不在於襲擊平陽還是安邑,而是魏豹,魏豹在哪就襲擊哪裏。


    韓信初次道出此計後,曹參、灌嬰二人不是很理解,汾水之南的渡河之處就那麽幾個,不是臨晉就是合陽、夏陽,這幾個地方不可能不設防。


    隻是兵力多寡的問題,如果西魏的兵力夠多,肯定是個個盛兵塞要地。


    如果是想做到襲擊的效果,也可以陳船夏陽,以做攻擊西魏國都之勢,而偷渡臨晉,一樣可以,為何要反著做?


    彼時的魏豹還在平陽可以直接襲擊平陽,這是當時曹參的看法。


    韓信的分析讓二人很驚訝,也很敬佩,尤其是曹參感到仿佛打開一扇門。


    韓信斷定魏豹一定會前往安邑,不會待在平陽,因為周叔會進諫魏豹坐鎮前線。


    結果真的如韓信所料,在酈食其出使西魏後獲得的信息傳達到河西時,灌嬰和曹參皆對其刮目相看。


    同時韓信還分析,為偷渡之軍做到擒王的效果,必須要將魏豹之將皆調離身邊。


    為此韓信決定欲渡臨晉而偷渡夏***體的實行則由各將負責。


    在韓信點將伐西魏之後,鑒於周叔增兵武蒲,略微改變諸將部署,改調上郡守襄由汾水之北渡河,做出欲擊平陽之勢,迫使武蒲不能全力放在汾陰(與夏陽隔河相望),亦可擾亂魏王豹的心神。


    國都平陽有著魏豹的家室,不可能不重視,必然可以使其分神,令魏豹不知漢軍欲攻何處。


    灌嬰覺得這樣分兵推進,是否太過分散,當集中兵力消滅西魏主力。


    韓信則迴應道,“灌將軍所言,確有可取之處,消滅西魏必須集中兵力,然集中多少有待商椎。”


    灌嬰不解,“自然愈多愈好。”


    韓信則道,“漢王率數十萬大軍進駐彭城,卻敗於項羽三萬精兵,何也?”


    這話一下子讓灌嬰無話可應,這點灌嬰的確想不出為何,為何兵力如此之多,怎麽會敗於項羽!


    灌嬰曾認為楚軍精銳多為騎兵,對於步卒占據衝殺的優勢,此其一;其二,則是諸侯聯軍各懷心思,無法做到如臂驅使,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敗亡之因。


    灌嬰分析的確有見地,曹參也這麽認為,尤其是楚騎的威猛,他親率漢軍於彭城外與項羽戰,親自體驗到騎兵對步軍的優勢。


    這種短板也讓劉邦決定重組郎中騎兵。


    韓信則笑道,“將軍隻知其表,不知其內。項羽未集中消滅聯軍兵力,而在圍擒漢王,擊垮首腦而已,進而威勢不可擋,勢如破竹。”


    西魏軍力不弱,僅僅數萬漢軍要平定西魏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韓信繼續自己的策略分析,言務必形成南北夾擊平陽之勢,才能讓魏王豹忽略夏陽這個小地方。


    經過反複探查、分析最終灌嬰、曹參與韓信達成高度一致。


    故而在韓信得知大將非周叔,心下消除顧慮後,也沒有急著開始渡河擊魏之戰,而是不斷的和曹參、灌嬰、陳豨等將進行策略分析和講解,務必讓麾下諸將能夠理解韓信的戰略和戰術。


    韓信作為大將軍尤其在重申軍法後,軍令如山,諸將不敢輕易違背,下達命令即刻,但韓信沒有這麽做。


    擊魏是他韓信正式掛帥出征的第一戰,要以往都要慎重。


    這是因為韓信知道,如麾下諸將尤其是可獨擋一麵的別將不能充分理解他的作戰意圖和戰略,那麽作戰效果會打折扣。


    故而韓信在一切就緒,心中明朗之際才有前麵的點將伐魏的部署。


    沒有疑問之後,韓信這才離開臨晉,獨留曹參全權指揮渡河之戰,為達到逼真效果,吸引魏豹注意,曹參決定以威猛之勢渡江,也來個聲東擊西,不過究竟如何暫且不提,單說韓信。


    韓信來到夏陽,孔聚、陳賀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灌嬰作為韓信未到之前的最高統帥不斷巡視渡河事宜,還令斥候到對岸去打探合適的登陸點。


    韓信到來後,見到此次的簡易渡河工具,木罌鮓(以木棍和陶罐等綁縛在一起而成),心中又有新的想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