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周叔憂國,大王尚有一魏相可用
“若不知河內尚有漢軍否,據臣所知漢將傅寬將兵於懷縣,其兵雖不多,然悄然而至,下平陽,滅西魏足矣。”周叔提醒道,將西魏的近鄰殷國已經覆滅的事實提醒眾人。
此言直擊要害,柏直不再言語,魏豹一直靜靜的聽二位在爭論,他也在擔心這點,如果真的入關擊漢,勢必會激怒劉邦。
激怒劉邦的後果,魏豹不敢想象。
楚國雖然強悍,但北麵畢竟有齊在牽製,如果劉邦放棄和楚的苦鬥,而是留部分兵力堅守,將兵力集中起來對付魏,魏豹自覺沒法給漢鬥。
恐今自立,翌日便遇兵臨城下的危機。
魏豹的眸子閃爍不定,伸手示意二人停止爭論,眸光看向周叔,“依周叔之言,吾西魏當如何?”
周叔整理下朝服,適才因二人激烈爭論,不僅汗珠打濕後背,還影響到朝服的整齊。
關乎的西魏的國家安危,由不得周叔不激動,“應審時度勢,待漢雍之間情勢明朗,再行用兵,當務之急需先嚴加邊塞防範,再加強西魏軍力。”
魏豹不解,詢問道,“軍力非一朝一夕,待提高西魏軍力,是否為時已晚?”
魏豹的話立刻得到柏直的支持,“大王所言甚是,提供西魏軍力,談何容易,長期之事豈能解燃眉之急?”
麵對魏豹和柏直的雙重疑問,周叔沒有絲毫的慌亂,先前那種激動已經消失,似乎從未發生過。
周叔自己也覺得那時的周叔不是周叔,他從未這樣激動過,或許看著西魏的建立如此不容易,這才會那麽激動。
周叔平靜道,“大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速召迴打散之魏將聚集河東,另有留滎陽之張說亦需召迴,此人頗有將才,其部執鈹之士,那西魏精銳。”
周叔的這些話魏豹聽完沒有一絲動容,覺得這是必然的事,現在他魏豹已經返迴河東,那些在彭城被打算的魏將得知他的魏王已經返迴,必然也會渡河迴國。
事實上證明魏豹過於自信,或者說過於自戀,那些被打散的魏將不一定全部願意再跟著魏豹,尤其那些自覺不得誌者。
話說當時魏豹打算向劉邦請歸視親病時,為打消劉邦的疑慮,可以安全離開,避免被韓信收編,他特地將魏將張說留在滎陽。
當時的張說也以為魏豹是真的北歸省親,誰知後聞乃絕河津叛漢,當時張說就火大,敢情魏豹要逃走,隻帶著周叔、馮敬他們,將自己留在滎陽。
這是完全不將他張說看在眼裏,心裏已經埋下不悅的種子。
言歸正傳,魏豹聽聞周叔的話,沒覺得有啥獨特之處,道,“寡人已歸國,散將聞之自歸耳,然不過釜底加薪,於國力星星之火耳。”
周叔不慌不忙,“大王忘卻一人……”
言至此,掛然而止,魏豹真想抽周叔一嘴巴,就愛故弄玄虛,“何人?”
周叔道,“大王不記魏國有一相國乎?”
聞言,魏豹恍然大悟,“魏相國彭越!”
周叔點頭,“然也。”
柏直感到震驚,一臉的疑惑,“魏相國,吾大西魏何時有一相國,臣怎不知?”
見柏直一臉的迷惑,魏豹給柏直解釋道,“此乃漢王分化吾西魏之計,諸侯聯軍至外黃,彭越率數萬人歸從漢,漢王為安彭越之心,強行為寡人置一魏相……”
魏豹便見劉邦在外黃強行給他安置一魏相國的事情和盤托出。
講到最後,柏直怒道,“好個漢王,滅吾西魏之心不死。”
其實當時魏豹聞之,心裏是不痛快的,但周叔勸其忍耐,言劉邦為聯軍統帥,不能明著拒絕,且看那彭越如何。
彭越麾下有三萬精銳,如真能得一忠心魏相,此乃天意,天賜將相予西魏。
魏豹這才從心底接受彭越為魏相國之職,他雖然不知彭越當時是何心思,但他自己知道這是劉邦分化西魏的手段。
禍兮福所依,如能轉禍為福,此乃強魏之兆。
魏豹言畢,又將話語權繼續轉移到周叔那裏,讓周叔繼續說。
周叔道,“彭越乃當時梟將,名為魏相,可遣大王近臣前去連魏相,如得魏相彭越相助,漢不足慮,西魏之強可與漢並肩。”
聞之,魏豹大喜,“善,奚意可在?”
一直在殿門外候著的奚意立刻進殿,“大王,臣在。”
魏豹道,“魏相北居河上,子代寡人連魏相彭越,事成封爵重賞。”
奚意魏豹的郎中,頗受魏豹信任的近臣,在殿外已經將群臣諸將與魏豹的言論聽在心裏,心中卻暗暗讚歎漢王好手段,“如此彭越獨憐梁地矣。”
奚意奉命出河東連彭越暫且不提,繼續言魏宮之事。
周叔的言論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道,“內收散將,外聯魏相,依舊不夠,仍亦需化敵為友,加強盟友之力,共同敵漢。”
魏豹再一次被驚訝道,“化敵為友?”
柏直為將,言調兵遣將,征戰一方,他不輸周叔,可與周叔一爭高下,可現在論縱橫之術,他有些茫然,不知該如何與周叔對論,削弱一下周叔的光環。
柏直眼睜睜的看著周叔,試圖從中尋找到什麽,隻聽周叔繼續道“然也,如今大王離漢自強,僅僅中立尚且不夠,漢與楚爭尚且無暇顧及西魏,可並非絕對,一旦楚漢休戰,西魏危矣。當趁早與楚結盟,化敵為友,縱使楚漢休戰,有楚為盾,無後顧之憂也。”
聞之,魏豹再次變得神情凝重,先前的驚喜消散,“與楚修好,豈不宣告與漢對立?”
柏直此刻終於找到插話機會,“大王率西魏精銳從漢擊楚,項王必怨恨西魏,何以與楚修好?”
周叔警惕道,“大王,楚漢相爭必為霸權,無論霸權落入何家,西魏能置身事外否?”
魏豹默然許久,道,“難以置身事外,何人可使楚,使楚發兵助魏?”
話音一落,無人迴答,月餘前還在從漢東征伐楚,彭城之戰還在斬殺楚卒,項羽必定恨之入骨,入楚豈不找死。
片刻周叔道,“臣不材,願請使楚。”
魏豹心喜,“待周卿歸來,寡人為卿接風洗塵。”
周叔拜謝後,魏豹散朝,周叔欲轉身離開時,魏豹忽然叫住周叔,“周卿,如何答複雍使?”
“若不知河內尚有漢軍否,據臣所知漢將傅寬將兵於懷縣,其兵雖不多,然悄然而至,下平陽,滅西魏足矣。”周叔提醒道,將西魏的近鄰殷國已經覆滅的事實提醒眾人。
此言直擊要害,柏直不再言語,魏豹一直靜靜的聽二位在爭論,他也在擔心這點,如果真的入關擊漢,勢必會激怒劉邦。
激怒劉邦的後果,魏豹不敢想象。
楚國雖然強悍,但北麵畢竟有齊在牽製,如果劉邦放棄和楚的苦鬥,而是留部分兵力堅守,將兵力集中起來對付魏,魏豹自覺沒法給漢鬥。
恐今自立,翌日便遇兵臨城下的危機。
魏豹的眸子閃爍不定,伸手示意二人停止爭論,眸光看向周叔,“依周叔之言,吾西魏當如何?”
周叔整理下朝服,適才因二人激烈爭論,不僅汗珠打濕後背,還影響到朝服的整齊。
關乎的西魏的國家安危,由不得周叔不激動,“應審時度勢,待漢雍之間情勢明朗,再行用兵,當務之急需先嚴加邊塞防範,再加強西魏軍力。”
魏豹不解,詢問道,“軍力非一朝一夕,待提高西魏軍力,是否為時已晚?”
魏豹的話立刻得到柏直的支持,“大王所言甚是,提供西魏軍力,談何容易,長期之事豈能解燃眉之急?”
麵對魏豹和柏直的雙重疑問,周叔沒有絲毫的慌亂,先前那種激動已經消失,似乎從未發生過。
周叔自己也覺得那時的周叔不是周叔,他從未這樣激動過,或許看著西魏的建立如此不容易,這才會那麽激動。
周叔平靜道,“大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可速召迴打散之魏將聚集河東,另有留滎陽之張說亦需召迴,此人頗有將才,其部執鈹之士,那西魏精銳。”
周叔的這些話魏豹聽完沒有一絲動容,覺得這是必然的事,現在他魏豹已經返迴河東,那些在彭城被打算的魏將得知他的魏王已經返迴,必然也會渡河迴國。
事實上證明魏豹過於自信,或者說過於自戀,那些被打散的魏將不一定全部願意再跟著魏豹,尤其那些自覺不得誌者。
話說當時魏豹打算向劉邦請歸視親病時,為打消劉邦的疑慮,可以安全離開,避免被韓信收編,他特地將魏將張說留在滎陽。
當時的張說也以為魏豹是真的北歸省親,誰知後聞乃絕河津叛漢,當時張說就火大,敢情魏豹要逃走,隻帶著周叔、馮敬他們,將自己留在滎陽。
這是完全不將他張說看在眼裏,心裏已經埋下不悅的種子。
言歸正傳,魏豹聽聞周叔的話,沒覺得有啥獨特之處,道,“寡人已歸國,散將聞之自歸耳,然不過釜底加薪,於國力星星之火耳。”
周叔不慌不忙,“大王忘卻一人……”
言至此,掛然而止,魏豹真想抽周叔一嘴巴,就愛故弄玄虛,“何人?”
周叔道,“大王不記魏國有一相國乎?”
聞言,魏豹恍然大悟,“魏相國彭越!”
周叔點頭,“然也。”
柏直感到震驚,一臉的疑惑,“魏相國,吾大西魏何時有一相國,臣怎不知?”
見柏直一臉的迷惑,魏豹給柏直解釋道,“此乃漢王分化吾西魏之計,諸侯聯軍至外黃,彭越率數萬人歸從漢,漢王為安彭越之心,強行為寡人置一魏相……”
魏豹便見劉邦在外黃強行給他安置一魏相國的事情和盤托出。
講到最後,柏直怒道,“好個漢王,滅吾西魏之心不死。”
其實當時魏豹聞之,心裏是不痛快的,但周叔勸其忍耐,言劉邦為聯軍統帥,不能明著拒絕,且看那彭越如何。
彭越麾下有三萬精銳,如真能得一忠心魏相,此乃天意,天賜將相予西魏。
魏豹這才從心底接受彭越為魏相國之職,他雖然不知彭越當時是何心思,但他自己知道這是劉邦分化西魏的手段。
禍兮福所依,如能轉禍為福,此乃強魏之兆。
魏豹言畢,又將話語權繼續轉移到周叔那裏,讓周叔繼續說。
周叔道,“彭越乃當時梟將,名為魏相,可遣大王近臣前去連魏相,如得魏相彭越相助,漢不足慮,西魏之強可與漢並肩。”
聞之,魏豹大喜,“善,奚意可在?”
一直在殿門外候著的奚意立刻進殿,“大王,臣在。”
魏豹道,“魏相北居河上,子代寡人連魏相彭越,事成封爵重賞。”
奚意魏豹的郎中,頗受魏豹信任的近臣,在殿外已經將群臣諸將與魏豹的言論聽在心裏,心中卻暗暗讚歎漢王好手段,“如此彭越獨憐梁地矣。”
奚意奉命出河東連彭越暫且不提,繼續言魏宮之事。
周叔的言論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道,“內收散將,外聯魏相,依舊不夠,仍亦需化敵為友,加強盟友之力,共同敵漢。”
魏豹再一次被驚訝道,“化敵為友?”
柏直為將,言調兵遣將,征戰一方,他不輸周叔,可與周叔一爭高下,可現在論縱橫之術,他有些茫然,不知該如何與周叔對論,削弱一下周叔的光環。
柏直眼睜睜的看著周叔,試圖從中尋找到什麽,隻聽周叔繼續道“然也,如今大王離漢自強,僅僅中立尚且不夠,漢與楚爭尚且無暇顧及西魏,可並非絕對,一旦楚漢休戰,西魏危矣。當趁早與楚結盟,化敵為友,縱使楚漢休戰,有楚為盾,無後顧之憂也。”
聞之,魏豹再次變得神情凝重,先前的驚喜消散,“與楚修好,豈不宣告與漢對立?”
柏直此刻終於找到插話機會,“大王率西魏精銳從漢擊楚,項王必怨恨西魏,何以與楚修好?”
周叔警惕道,“大王,楚漢相爭必為霸權,無論霸權落入何家,西魏能置身事外否?”
魏豹默然許久,道,“難以置身事外,何人可使楚,使楚發兵助魏?”
話音一落,無人迴答,月餘前還在從漢東征伐楚,彭城之戰還在斬殺楚卒,項羽必定恨之入骨,入楚豈不找死。
片刻周叔道,“臣不材,願請使楚。”
魏豹心喜,“待周卿歸來,寡人為卿接風洗塵。”
周叔拜謝後,魏豹散朝,周叔欲轉身離開時,魏豹忽然叫住周叔,“周卿,如何答複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