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標題:漢軍欲南走山
豪氣萬丈的戰將們此刻多臉色蒼白,各個咿咿呀呀說不出所以然。
此刻曹參率軍在泗水沿岸與楚戰,算是拖住一部分楚軍,使得項羽拿來專門對付劉邦的兵力減弱。
王吸、薛歐此刻在最外圍,不斷與楚發生碰撞,此時的漢軍優勢不在,兵力銳減。
除卻各地駐守的兵馬在彭城附近的漢軍總兵力本有二十餘萬,近三十萬,如今一戰就損失十餘萬,實在是有點恐怖。
雖然這個數量是在各校尉、軍侯根據還在身邊之人估算出來的,但不排除逃亡、假死以及跳進水中逃生的人。
拋去這些,劉邦心中估算折損肯定有八九萬,但不管怎麽樣兵力減少一半,漢卒人人畏戰,這的確不是一個好兆頭。
周昌道,“殷王司馬卬戰死,河南王申陽亡走。”
這句話讓心頭陰霾的劉邦更是感到一股涼意,“殷王為漢寧死不降楚,乃真王也,捎帶其屍身,事後厚葬之。”
這個消息是劉邦最擔心的,現在各路諸侯開始背漢從楚,塞王司馬欣最是令人痛恨,臨陣倒戈最可惡,翟王董翳也倒戈,河南王申陽選擇不戰而逃,等於背漢,司馬卬戰死,當初跟在身邊的七王如今隻剩下張耳、西魏王豹、韓王信。
七王變三王,劉邦對司馬欣恨之入骨。
張耳不必說,二人有故交,韓信王乃劉邦自己所封,唯有西魏豹目前不知其心。
在三王叛漢,殷王戰死的情況下,西魏王豹的心是否還會那麽堅定的跟著漢而與強楚為敵,劉邦不確定。
劉邦對這樣能力較強且為王的人采取大用大疑的態度。
魏豹之勇謀堪稱大將,他的能力很大,那麽他的忠漢之心就有待考證。
在幾次作戰中魏豹雖然也在與楚戰,但劉邦能感覺到並沒有盡全力。
魏豹將兵從,首選的其實是善守的周叔,這就意味著西魏軍在伐楚中以守為攻,保存實力為主。
不一定能戰無不克,但絕對可以讓楚不能輕易重傷自己。
這點秘密,起初劉邦並未發現,隨著一路行來,尤其是項羽在蕭縣遇到的阻力,如果不是周叔和周灶皆善守,項羽根本用不到日中才打到彭城。
這個時候劉邦越加希望張良能在身邊或許能有妙計產生。
在劉邦決定出城與項羽大戰時,將自己的文臣武將進行拆分,怕的就是一旦紮堆,被項羽來個一網打盡,那可就糟糕,見漢軍戰不利,劉邦果斷作出決定,讓這些文臣謀士先撤離,他劉邦和諸將來吸引項羽的進攻,將人才安全撤離。
這一點讓那些殺伐四方的諸將很不理解,這些平時不能披堅執銳上陣殺敵的人,為何如此看重他們的命。
可在劉邦心中這些人和勇將是一樣的重要,關鍵時刻指不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漢軍大敗,給各地駐守的戰將和軍隊帶來不小的衝擊,其中駐守碭縣的河南軍聽聞漢軍大敗,河南王敗逃,恐楚軍殺來,他們便欲逃迴河南地。
彼時的柴武一直在關注彭城那邊的消息,聽聞漢軍大敗,其餘人建議他降楚,柴武卻果斷選擇繼續從漢。
柴武果斷補位碭縣,使得那些尚未逃離的河南軍被強行並入漢軍。
諸如此類的變化悄然在各地進行著,這與劉邦在穀水、泗水一戰大敗有著必然的聯係。
劉邦道,“無大批船隻,無法北渡,唯有南下,楚必緊追,何處可安身?”
盧綰忽然有話不吐不快,有幾次皆想開口,皆被他人搶先,劉邦道,“盧太尉,有話速速道來。”
盧綰道,“芒碭之間尚有漢軍駐紮,且彭越軍在附近,可詔其護駕,大王可依據早年對芒、碭山地形之熟知,借此對楚軍進行反擊。”
現在漢被項羽打的大敗,唯有敗退,但退向哪裏,劉邦心中迷惑,諸將和文臣意見不一,最終的選擇卻在他劉邦,選擇若對則可卷土重來,選擇錯誤不僅自家性命堪憂,還會讓更多的人喪命。
不同的聲音變成對盧綰的支持,支持盧綰的建議,認為可向芒碭山退去。
劉邦的目光又聚焦陳平,詢問陳平的建議。
陳平道,“漢雖敗,然楚漢之爭僅僅開幕而已,臣諫大王以芒、碭為喘息之地,東保雍丘,與彭越共阻楚於河南地之外……”
鳴鳴……
咚咚……
陳平的聲音被突然響起的號角與戰鼓聲淹沒。
空曠的原野上,向來隻有水流的嘩嘩聲,但今夜卻多一種毛骨驚然的聲音,像是士卒臨死前的掙紮。
已死者不能複活,這聲音從哪裏來,隻因拚殺停止後,這裏太過安靜。
所以此刻才能注意到這種聲音,這是草叢裏的沙沙聲。
原來是藏在草叢裏的人忽然衝出,接著就是喊殺聲,隨後便是戰鼓和號角聲。
“楚又來攻?”劉邦麵有訝色,這才剛結束一場戰鬥怎麽又來戰,難得楚軍不歇息。
漢軍雖然敗,但仍有不少兵馬,雖然項羽調集各地駐軍來,但也有不少損失。
忽然一將縱馬而來,“大王,成信侯與陳賀、孔聚二將軍殺來,已撕破一缺口,大王可速速上馬……”
十餘萬兵馬的損失使得楚漢兵力懸殊逐漸速小,隨著彭城之南的竹邑、取慮,彭城之東的下相、下邳,以及其東北的傅陽城池的駐軍向彭城匯聚,項羽的兵馬不再隻是精兵三萬。
三萬鐵騎負責分割、衝殺、驅趕等任務,匯聚的各駐防軍則完成對漢軍的圍困。
借助穀水、泗水的河岸線,楚軍完成對劉邦的初此圍困,由於是單匝圍困,便被張良用計以陳賀、孔聚二將的智勇撕破一個缺口。
項羽指揮三萬鐵騎為主的精銳大敗漢軍,殺漢卒十餘萬人,取得空前的勝利,使得楚軍那種不安的亡國危音蕩然無存,更讓楚軍人人堅信西楚乃天下第一強國,霸王之威乃亙古無二,諸侯聯軍又如何,一樣不能戰敗西楚,不過土瓦耳。
不過這巨大的勝利也消耗巨大的心神和體能,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以完成對漢軍殲滅的決戰。
正在休整的項羽想到劉邦從何處種種突圍的可能,卻絕沒想到突然的一戰來自外圍。
豪氣萬丈的戰將們此刻多臉色蒼白,各個咿咿呀呀說不出所以然。
此刻曹參率軍在泗水沿岸與楚戰,算是拖住一部分楚軍,使得項羽拿來專門對付劉邦的兵力減弱。
王吸、薛歐此刻在最外圍,不斷與楚發生碰撞,此時的漢軍優勢不在,兵力銳減。
除卻各地駐守的兵馬在彭城附近的漢軍總兵力本有二十餘萬,近三十萬,如今一戰就損失十餘萬,實在是有點恐怖。
雖然這個數量是在各校尉、軍侯根據還在身邊之人估算出來的,但不排除逃亡、假死以及跳進水中逃生的人。
拋去這些,劉邦心中估算折損肯定有八九萬,但不管怎麽樣兵力減少一半,漢卒人人畏戰,這的確不是一個好兆頭。
周昌道,“殷王司馬卬戰死,河南王申陽亡走。”
這句話讓心頭陰霾的劉邦更是感到一股涼意,“殷王為漢寧死不降楚,乃真王也,捎帶其屍身,事後厚葬之。”
這個消息是劉邦最擔心的,現在各路諸侯開始背漢從楚,塞王司馬欣最是令人痛恨,臨陣倒戈最可惡,翟王董翳也倒戈,河南王申陽選擇不戰而逃,等於背漢,司馬卬戰死,當初跟在身邊的七王如今隻剩下張耳、西魏王豹、韓王信。
七王變三王,劉邦對司馬欣恨之入骨。
張耳不必說,二人有故交,韓信王乃劉邦自己所封,唯有西魏豹目前不知其心。
在三王叛漢,殷王戰死的情況下,西魏王豹的心是否還會那麽堅定的跟著漢而與強楚為敵,劉邦不確定。
劉邦對這樣能力較強且為王的人采取大用大疑的態度。
魏豹之勇謀堪稱大將,他的能力很大,那麽他的忠漢之心就有待考證。
在幾次作戰中魏豹雖然也在與楚戰,但劉邦能感覺到並沒有盡全力。
魏豹將兵從,首選的其實是善守的周叔,這就意味著西魏軍在伐楚中以守為攻,保存實力為主。
不一定能戰無不克,但絕對可以讓楚不能輕易重傷自己。
這點秘密,起初劉邦並未發現,隨著一路行來,尤其是項羽在蕭縣遇到的阻力,如果不是周叔和周灶皆善守,項羽根本用不到日中才打到彭城。
這個時候劉邦越加希望張良能在身邊或許能有妙計產生。
在劉邦決定出城與項羽大戰時,將自己的文臣武將進行拆分,怕的就是一旦紮堆,被項羽來個一網打盡,那可就糟糕,見漢軍戰不利,劉邦果斷作出決定,讓這些文臣謀士先撤離,他劉邦和諸將來吸引項羽的進攻,將人才安全撤離。
這一點讓那些殺伐四方的諸將很不理解,這些平時不能披堅執銳上陣殺敵的人,為何如此看重他們的命。
可在劉邦心中這些人和勇將是一樣的重要,關鍵時刻指不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漢軍大敗,給各地駐守的戰將和軍隊帶來不小的衝擊,其中駐守碭縣的河南軍聽聞漢軍大敗,河南王敗逃,恐楚軍殺來,他們便欲逃迴河南地。
彼時的柴武一直在關注彭城那邊的消息,聽聞漢軍大敗,其餘人建議他降楚,柴武卻果斷選擇繼續從漢。
柴武果斷補位碭縣,使得那些尚未逃離的河南軍被強行並入漢軍。
諸如此類的變化悄然在各地進行著,這與劉邦在穀水、泗水一戰大敗有著必然的聯係。
劉邦道,“無大批船隻,無法北渡,唯有南下,楚必緊追,何處可安身?”
盧綰忽然有話不吐不快,有幾次皆想開口,皆被他人搶先,劉邦道,“盧太尉,有話速速道來。”
盧綰道,“芒碭之間尚有漢軍駐紮,且彭越軍在附近,可詔其護駕,大王可依據早年對芒、碭山地形之熟知,借此對楚軍進行反擊。”
現在漢被項羽打的大敗,唯有敗退,但退向哪裏,劉邦心中迷惑,諸將和文臣意見不一,最終的選擇卻在他劉邦,選擇若對則可卷土重來,選擇錯誤不僅自家性命堪憂,還會讓更多的人喪命。
不同的聲音變成對盧綰的支持,支持盧綰的建議,認為可向芒碭山退去。
劉邦的目光又聚焦陳平,詢問陳平的建議。
陳平道,“漢雖敗,然楚漢之爭僅僅開幕而已,臣諫大王以芒、碭為喘息之地,東保雍丘,與彭越共阻楚於河南地之外……”
鳴鳴……
咚咚……
陳平的聲音被突然響起的號角與戰鼓聲淹沒。
空曠的原野上,向來隻有水流的嘩嘩聲,但今夜卻多一種毛骨驚然的聲音,像是士卒臨死前的掙紮。
已死者不能複活,這聲音從哪裏來,隻因拚殺停止後,這裏太過安靜。
所以此刻才能注意到這種聲音,這是草叢裏的沙沙聲。
原來是藏在草叢裏的人忽然衝出,接著就是喊殺聲,隨後便是戰鼓和號角聲。
“楚又來攻?”劉邦麵有訝色,這才剛結束一場戰鬥怎麽又來戰,難得楚軍不歇息。
漢軍雖然敗,但仍有不少兵馬,雖然項羽調集各地駐軍來,但也有不少損失。
忽然一將縱馬而來,“大王,成信侯與陳賀、孔聚二將軍殺來,已撕破一缺口,大王可速速上馬……”
十餘萬兵馬的損失使得楚漢兵力懸殊逐漸速小,隨著彭城之南的竹邑、取慮,彭城之東的下相、下邳,以及其東北的傅陽城池的駐軍向彭城匯聚,項羽的兵馬不再隻是精兵三萬。
三萬鐵騎負責分割、衝殺、驅趕等任務,匯聚的各駐防軍則完成對漢軍的圍困。
借助穀水、泗水的河岸線,楚軍完成對劉邦的初此圍困,由於是單匝圍困,便被張良用計以陳賀、孔聚二將的智勇撕破一個缺口。
項羽指揮三萬鐵騎為主的精銳大敗漢軍,殺漢卒十餘萬人,取得空前的勝利,使得楚軍那種不安的亡國危音蕩然無存,更讓楚軍人人堅信西楚乃天下第一強國,霸王之威乃亙古無二,諸侯聯軍又如何,一樣不能戰敗西楚,不過土瓦耳。
不過這巨大的勝利也消耗巨大的心神和體能,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以完成對漢軍殲滅的決戰。
正在休整的項羽想到劉邦從何處種種突圍的可能,卻絕沒想到突然的一戰來自外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