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盧綰此句,酈商自然明白,於是隻帶數日幹糧便向昌邑、胡陵之間全速而來。
途中酈商下令千人以下不得問糧草之事,跟帳下老將亦不敢言糧草,皆以為糧草隊在後方。
酈商一路前來其實一直在思考糧草之事,就地解決,該快速怎麽解決,還好他有一些作為別將攻略漢中、北地、上郡的經驗。
劉邦入關前,酈商曾為別將攻旬關定漢中,那是他便擁有自籌糧草的能力,不可能關外的劉邦來送糧草。
能成為一路別將,除出色的將兵能力外,便是擁有自籌糧草、自擴兵源等諸多的能力。
可酈商明白,那個時候沒有遇到真正的強者,多數能力都和酈商差著等級。
如今如果麵對龍且、項羽這樣的強者,兵力如果不占據優勢,那麽必然是挨打的份。
想在與他們對決的時候自取糧草可就難矣,之前在北地、上郡單獨行動時臨走時可是帶著一大批糧草的。
最主要的是三秦大地歸漢已是大趨勢,北地那是當做漢地盤來做攻略的,拿下城池後,立刻就有漢將占據,櫟陽更是會派遣官吏來接受管理,有時候也根本不用派遣,雍軍敗退後,城池中的大小主動歸漢,便拿著各種牛羊美酒來犒勞漢軍。
在攻略三秦大地時,那自籌糧草還是較為容易的。
如今在東郡和楚驍將鬥,自備糧草讓酈商倍感壓力,可曹參這句糧草必然不濟,可從軍中調撥一些的話,如同雪中送炭。
酈商拱手謝過曹參,便將一份軍令交給曹參,最後清點糧草率軍沿泗水向西而去暫且不提。
濟水和泗水在定陶之東匯聚,也可以說是濟水過定陶後,一分為二,一路向北穿過濟北郡、臨淄郡流入大海,另一路向東再向南,變成泗水。
劉邦遣酈商而來,在曹參看來算是解決後顧之憂,可以沿泗水一路南下於彭城之北駐紮,修築壁壘,準備進攻彭城。
可看到劉邦的軍令後,曹參有些迷惑,軍令中則是命其南下,向蕭縣而來,目的是牽製住駐紮在蕭縣的一支主力軍,如果能擊敗更好,為漢軍中路破碭縣楚軍進行掩護。
碭、蕭駐紮著守衛彭城的主力軍,如果碭是第一道防線,蕭就是第二道。
在防禦中存在著一個怪圈,那就是第一道防線特別難突破,一旦第一道被突破,往往後麵就是勢如破竹,甚至一路橫掃,所向無敵。
劉邦當時在攻入關中時就是如此,在三川洛陽附近沒有討得便宜,找到機會,改道南陽,準備入武關,武關相當難打,最後靠著張良之計才勉強突破,付出不小的代價。
可等到第二道防線,嶢關則比第一道容易很多,同樣是張良出計策,酈食其、陸賈出馬立刻就從上善伐謀中取得成功,攻心成功,進而一舉大破嶢關守軍。
待到第三道防線似乎更加不堪一擊,連夜作戰居然沒費多大勁就突破藍田,進入鹹陽。
三道防線,劉邦停留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最長的自然是武關,這個關頭本身就易守難攻。
如今的情景,劉邦覺得和當年入關情景類似,隻是略有不同,至少突破第一道防線後,有彭越相助,在梁地不斷騷擾,第一道防線反而不用費太大力,得益於白撿一個統帥三萬餘人的大將。
有如此大將收拾第一道防線的殘局,漢軍的壓力小很多,但第二道防線就隻能憑借自身實力來突破。
劉邦相信第二道防線即碭縣楚軍一旦大敗,那麽第三道防線便不足為慮,進入彭城指日可待。
可現在居然停留十日,居然又是止步不前。
先前栗縣受阻,河南王申陽親率兵馬無法突破,最後由柴武都尉出馬,才擊破楚軍,大軍再次開拔,在碭西穩穩紮營。
由於柴武在栗縣立下大功,劉邦遷其為將軍,命其為先鋒繼續向碭縣進發……
“柱國,不可,項柱國,萬萬不可。”
“柱國當坐鎮彭城,不可親臨前線,太過危險。”
“然也,定陶之戰,柱國不顧及個人安危,親臨定陶,以步將統領楚軍與龍大司馬共擊漢軍,可定陶寡不敵眾,險些被虜,此險絕不可重演。”
原來項它、魏咎作為睢水一線的防禦主帥,見定陶龍且、項襄軍麵對十餘萬大軍,兵力懸殊,便引兵去助龍且。
不料還是敗給曹參軍,龍且兵敗,項襄投降,項它逃迴彭城。
項襄投降漢軍的事情很快傳遍京都彭城,項氏戰將中成為俘虜投降者,項襄是第一人,很多項氏子弟眼眸中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也隻有項它知曉一個項氏戰將甘願被俘而不自殺需要多大的勇氣。
不僅要忍受來自家族的鄙夷,甚至驅逐出族,從此家族譜中不再有項襄此人,還要麵對漢軍那邊的各種非議。
被俘、投降所要忍受的要比戰敗多的多,甚至比戰勝還要付出很多,承認自己戰敗,而且甘願被俘,這裏麵摻雜的事情很多。
俗語說死後一了百了,可見死有的時候是一種解脫,不是死就能解決問題,活著反而是一種責任。
投降,項襄一定是付出很大的勇氣,項它能夠理解,有人偷偷議論說是因為項它和項襄是好友,這才如此看。
不過雖然項氏子弟一片嘲弄之聲,但有項它和項伯的庇護,項襄的家人倒是安然無恙,沒有受盡白眼和奚落。
等到項它迴到彭城,坐鎮彭城的曹咎便將漢軍已經行至栗縣的消息告訴項它,漢軍即將逼近碭蕭之地。
得知此消息,項它甚為擔心,再次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親臨前線壓陣。
群臣諸將皆阻止,皆規勸,就連項伯也覺得有些不妥,無奈拗不過其性子,而且項羽臨走前已經宣布曹咎和項它乃睢水沿線的防禦主帥,項伯隻好答應。
曹咎也認為相它不宜再冒險,但項它說服曹咎道,“如今漢王率各路諸侯王已經逼近碭、蕭,漢王尚且親征,如今項王不在,吾等不應代項王鎮守前線乎……”
寥寥數語,說的曹咎竟無言以對,默然良久後,曹咎開口道,“既如此,曹咎亦當親臨前線。”
途中酈商下令千人以下不得問糧草之事,跟帳下老將亦不敢言糧草,皆以為糧草隊在後方。
酈商一路前來其實一直在思考糧草之事,就地解決,該快速怎麽解決,還好他有一些作為別將攻略漢中、北地、上郡的經驗。
劉邦入關前,酈商曾為別將攻旬關定漢中,那是他便擁有自籌糧草的能力,不可能關外的劉邦來送糧草。
能成為一路別將,除出色的將兵能力外,便是擁有自籌糧草、自擴兵源等諸多的能力。
可酈商明白,那個時候沒有遇到真正的強者,多數能力都和酈商差著等級。
如今如果麵對龍且、項羽這樣的強者,兵力如果不占據優勢,那麽必然是挨打的份。
想在與他們對決的時候自取糧草可就難矣,之前在北地、上郡單獨行動時臨走時可是帶著一大批糧草的。
最主要的是三秦大地歸漢已是大趨勢,北地那是當做漢地盤來做攻略的,拿下城池後,立刻就有漢將占據,櫟陽更是會派遣官吏來接受管理,有時候也根本不用派遣,雍軍敗退後,城池中的大小主動歸漢,便拿著各種牛羊美酒來犒勞漢軍。
在攻略三秦大地時,那自籌糧草還是較為容易的。
如今在東郡和楚驍將鬥,自備糧草讓酈商倍感壓力,可曹參這句糧草必然不濟,可從軍中調撥一些的話,如同雪中送炭。
酈商拱手謝過曹參,便將一份軍令交給曹參,最後清點糧草率軍沿泗水向西而去暫且不提。
濟水和泗水在定陶之東匯聚,也可以說是濟水過定陶後,一分為二,一路向北穿過濟北郡、臨淄郡流入大海,另一路向東再向南,變成泗水。
劉邦遣酈商而來,在曹參看來算是解決後顧之憂,可以沿泗水一路南下於彭城之北駐紮,修築壁壘,準備進攻彭城。
可看到劉邦的軍令後,曹參有些迷惑,軍令中則是命其南下,向蕭縣而來,目的是牽製住駐紮在蕭縣的一支主力軍,如果能擊敗更好,為漢軍中路破碭縣楚軍進行掩護。
碭、蕭駐紮著守衛彭城的主力軍,如果碭是第一道防線,蕭就是第二道。
在防禦中存在著一個怪圈,那就是第一道防線特別難突破,一旦第一道被突破,往往後麵就是勢如破竹,甚至一路橫掃,所向無敵。
劉邦當時在攻入關中時就是如此,在三川洛陽附近沒有討得便宜,找到機會,改道南陽,準備入武關,武關相當難打,最後靠著張良之計才勉強突破,付出不小的代價。
可等到第二道防線,嶢關則比第一道容易很多,同樣是張良出計策,酈食其、陸賈出馬立刻就從上善伐謀中取得成功,攻心成功,進而一舉大破嶢關守軍。
待到第三道防線似乎更加不堪一擊,連夜作戰居然沒費多大勁就突破藍田,進入鹹陽。
三道防線,劉邦停留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最長的自然是武關,這個關頭本身就易守難攻。
如今的情景,劉邦覺得和當年入關情景類似,隻是略有不同,至少突破第一道防線後,有彭越相助,在梁地不斷騷擾,第一道防線反而不用費太大力,得益於白撿一個統帥三萬餘人的大將。
有如此大將收拾第一道防線的殘局,漢軍的壓力小很多,但第二道防線就隻能憑借自身實力來突破。
劉邦相信第二道防線即碭縣楚軍一旦大敗,那麽第三道防線便不足為慮,進入彭城指日可待。
可現在居然停留十日,居然又是止步不前。
先前栗縣受阻,河南王申陽親率兵馬無法突破,最後由柴武都尉出馬,才擊破楚軍,大軍再次開拔,在碭西穩穩紮營。
由於柴武在栗縣立下大功,劉邦遷其為將軍,命其為先鋒繼續向碭縣進發……
“柱國,不可,項柱國,萬萬不可。”
“柱國當坐鎮彭城,不可親臨前線,太過危險。”
“然也,定陶之戰,柱國不顧及個人安危,親臨定陶,以步將統領楚軍與龍大司馬共擊漢軍,可定陶寡不敵眾,險些被虜,此險絕不可重演。”
原來項它、魏咎作為睢水一線的防禦主帥,見定陶龍且、項襄軍麵對十餘萬大軍,兵力懸殊,便引兵去助龍且。
不料還是敗給曹參軍,龍且兵敗,項襄投降,項它逃迴彭城。
項襄投降漢軍的事情很快傳遍京都彭城,項氏戰將中成為俘虜投降者,項襄是第一人,很多項氏子弟眼眸中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也隻有項它知曉一個項氏戰將甘願被俘而不自殺需要多大的勇氣。
不僅要忍受來自家族的鄙夷,甚至驅逐出族,從此家族譜中不再有項襄此人,還要麵對漢軍那邊的各種非議。
被俘、投降所要忍受的要比戰敗多的多,甚至比戰勝還要付出很多,承認自己戰敗,而且甘願被俘,這裏麵摻雜的事情很多。
俗語說死後一了百了,可見死有的時候是一種解脫,不是死就能解決問題,活著反而是一種責任。
投降,項襄一定是付出很大的勇氣,項它能夠理解,有人偷偷議論說是因為項它和項襄是好友,這才如此看。
不過雖然項氏子弟一片嘲弄之聲,但有項它和項伯的庇護,項襄的家人倒是安然無恙,沒有受盡白眼和奚落。
等到項它迴到彭城,坐鎮彭城的曹咎便將漢軍已經行至栗縣的消息告訴項它,漢軍即將逼近碭蕭之地。
得知此消息,項它甚為擔心,再次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親臨前線壓陣。
群臣諸將皆阻止,皆規勸,就連項伯也覺得有些不妥,無奈拗不過其性子,而且項羽臨走前已經宣布曹咎和項它乃睢水沿線的防禦主帥,項伯隻好答應。
曹咎也認為相它不宜再冒險,但項它說服曹咎道,“如今漢王率各路諸侯王已經逼近碭、蕭,漢王尚且親征,如今項王不在,吾等不應代項王鎮守前線乎……”
寥寥數語,說的曹咎竟無言以對,默然良久後,曹咎開口道,“既如此,曹咎亦當親臨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