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戰敗逃亡至定陶城內,堅守不出,見漢軍沒有圍擊而來,有些納悶,但還是第一時間遣快馬向城陽而去。


    城陽在巨野澤之西,定陶的東北,距離不遠,龍且本想引殘兵直接向城陽複命,但接應他的周蘭卻建議他繼續堅守定陶。


    周蘭從壁壘率剩下所有的楚軍去接應龍且,李必、駱甲大殺一番龍且軍後,受灌嬰之命追擊龍且。


    如果能活捉龍且最好,不能則立刻向中軍匯攏,不可戀戰。


    李必、駱甲追擊遇到周蘭,二人作為秦將曾與周蘭交過手,知道其有勇有謀,從周蘭和龍且手裏討便宜不太容易,便引兵而迴。


    周蘭斷後,龍且引殘兵迴定陶,不敢再出戰。


    等到周蘭迴城後,站在定陶城頭上的龍且感到納悶,漢軍為何不乘勝攻城。


    見到周蘭後,龍且自覺損兵折將有損楚軍之威,決定留周蘭在定陶繼續堅守,他親自向城陽請罪。


    周蘭勸其勿行其事,龍且詢問為何,周蘭詳細分析道,“大王戰齊,與田橫糾纏於城陽,齊始終不破,心早有怒意,如聞龍將軍定陶大敗,即便估計情意嘴上不言,心中必定怨將軍。況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日雖敗,然城池猶在,


    此城高池深,縱隻剩殘兵依舊可堅守,漢若來攻必定損失慘重,彼時如大王破齊,聞言來援,漢軍必破。


    如今漢意在彭城,必不會滯留定陶,待漢軍離開,將軍召集濟水、泗水沿線的兵馬,彼時聲威大振,如此再行追擊,必可與項它、曹咎軍合擊漢軍。”


    聞言,龍且若有所思,那眼眸中的深思之色更濃,自項羽成為楚霸王後,他也感覺到項羽的變化,項羽更喜歡聽好的,聽勝利的,聽如何統管天下,對反叛他的,不遵從他的,心漸漸越加的霸王之心。


    順者昌,逆者亡。


    自項羽成為霸王,他龍且和項羽的見麵次數變得越加少,談心的時間微乎及微,二人漸漸有些距離,他現在還真的有點猶豫。


    聽周蘭的分析,不無道理,雖然戰敗,但定陶城池還在,仍可堅守,對於漢軍而言就是背後的一個小刺。


    拔之費力,不拔終究是個掣肘之處。


    龍且心有些亂,在項羽將濟水沿線防禦交予他時曾言勿死守,保命要緊。


    這下龍且開始質疑這句話的本意,霸王此言究竟是何意,是真的要他以保命為主,城可丟棄乎?


    龍且不敢確定,但可確定的是此刻與齊糾纏不休的項羽見到他心裏肯定不爽,還可確定的是他的確該以沿線的總防禦統將身份存在,而非定陶城的堅守者。


    項羽交給他的是沿線的防禦,並告誡不可死守定陶,是不是說讓他龍且以沿線大局為重,不可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沒錯,一定是這樣,龍且在內心裏思考著這些。


    迴過神隻聽得周蘭又道,“將軍乃濟水、泗水沿線之統將,隻要將軍堅守定陶,其沿線城池必軍心不亂,一檄號令可調兵馬來援。


    漢軍不攻則已,攻令其腹背受敵。”


    此言話音一落,龍且的心才沉澱下來。


    龍且道,“即是如此,即日起嚴加防守,準備與漢軍廝殺。”


    數日之後依舊不見漢軍來襲,龍且有些坐不住,心裏又開始亂,到底怎麽迴事,莫非漢軍還不隻一路,在分兵行事,任務完成即可拔營而走。


    僅僅數日後,各沿線的官道上多出許多戰馬,各個快如閃電,疾風驟雨般飛奔。


    在定陶之西,鴻溝沿線上更早有十數匹戰馬來迴奔騰不息,不斷傳遞著各城池的戰報以及行軍命令。


    鴻溝之東,一片赤紅,紅色的旗幟遮天蔽日,明明還是豔陽高照,卻仿佛夕陽之紅提前降臨。


    這片紅映的鴻溝之水皆有些紅潤,如同流動的岩漿。


    此片旗幟形成的陰影印在一座城牆上,此城正是陳郡中的陽夏城。


    陽夏城上黑色的楚旗梭梭作響,箭樓上戈矛林立,弓弩上弦,一片蕭殺之氣。


    城外的綠地上同樣的旌旗招展,隻是士卒身上的服飾不是同一色的黑,而是黑色與黃色相搭配。


    黑壓壓的楚軍威勢懾人,一輛戰車上站著一將,此將身如蒼鬆之挺拔,虎眼鷹眉,眸如青銅劍。


    黑色胡服,身穿鎧甲,肩披黃色鬥篷,威風轔轔,手持一杆烏色的長槍,號烏虎。


    此人正是執意要出城主動迎戰的項聲,他所乘坐的戰車旁還有一批駿馬,馬上是他的裨將。


    此裨將身如勁豹,眸似星辰,那臉上似乎一直帶著從容的笑,但眼眸中的憂慮之色很濃,他就是不斷要勸項聲堅守無出的留公旋。


    陽夏的楚軍其實並不多,之前能夠將漢軍拒之城外,甚至令其暫時退卻,後入韓地駐紮。


    那是因為當時鍾離昧率大軍來阻,此刻大軍亦不在,項羽遣項聲和留公旋留守陽夏這個戰略要地,統一由恆楚統領,阻止南路漢軍入碭郡。


    先前漢將王吸、薛歐引漢軍與王陵兵準備向東北方向的豐邑挺進,名義上是去接家人,在項羽發兵阻止後,王陵迴到他的駐守地,商州上洛,繼續做他的襄侯王。


    王陵雖然迴去,但將所引那部分兵留給王吸、薛歐來統領,算是對劉邦招降的迴應,但心裏他一直不願歸順劉邦。


    迴到自己的地盤後,立刻加強兵馬操練,嚴格防守武關、藍關,商縣城以及六裏灣(也是張儀用計謀以六百裏變六裏醉翻之地)。


    王陵看清劉邦並不是真的要去接家人,而是準備與楚開戰,爭奪天下,楚漢之爭意見端倪。


    等到劉邦再此東出,連下西魏、殷地而南入洛陽,在洛陽匯聚各路諸侯王,並為義帝發喪,廣發檄文時,王陵決定先保持中立,不隨漢軍伐楚,他從心裏不太相信劉邦會贏項羽。


    曾經的小弟做王,還要和自己崇拜的貴族項羽爭天下,王陵的心很複雜,也很亂。


    曾為豪族的王陵那是要麵子的,何人不要麵,幾乎很難找到可以將麵子丟在地上完全不在乎的人。


    曾由劉邦侍奉的老大,如今卻要反侍奉,這點心裏本就過不去,加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王陵腦海裏固有的觀念中是向著比自己出身還高貴的項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