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凝視劉邦片刻,略帶笑意,“大王,可恕臣鬥膽。”
劉邦笑道,“直言無妨。”
盧綰思慮片刻這才開口道,“大王憂慮在於某將權利過於大,恐漢國上下盤根錯節。”
劉邦依舊在眼含笑意的看著盧綰。
盧綰見劉邦沒有一絲怒意,接著道,“所慮不過呂氏一門。”
話音一落,劉邦嘴角笑意雖在,但眸中忽然射出一道精光,駭人的精光,令盧綰立刻無法再言語下去。
“哈哈……知寡人者,盧綰也。”劉邦臉頰那酒窩迷人笑再次出現,“作戰需齊心協力,但此乃有度,過著便尾大不掉。”
話音一落,二人陷入短暫的沉默之中,片刻後劉邦才道,“去,先代寡人探視大將軍。”
盧綰道,“諾!”
春雨還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大將軍府外那五人依舊沒有離去,卻躲在一棵大樹下暢聊起來。
五人中有三人麵有失望之色,神態黯然,隻有兩人眸光中似乎有不滅的火在燃燒。
雨雖能滅火,但絕非每一滴雨能參與滅火之中,並非所有的雨水皆能滅火,至少眼前的閉門之水無法磨滅二人對建功立業的欲火。
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欲望是積極的,欲望本無好壞,好壞在於人如何用之。
“未曾想馮兄入漢已經時日,的確……”
“定乃時運不濟,否則怎會如此。”
忽然一道聲音打斷這種無病牢騷之音。
隻聽冷耳道,“吾思知一韓將軍故人,或可能敲得動大將軍之門。”
馮谿立刻迴應,“何人?谿願隨眾兄弟前去拜訪。”
徐厲道,“冷兄所言莫非乃蕭丞相乎?難矣。”
冷耳搖搖頭,“非也。蕭丞相,何許人也,今非昔日,縱使昔日,人為主吏掾,吾等不過沛縣一凡夫俗子,如今更是天壤之別。”
衛無擇有些著急道,“既非丞相,何人尚能與韓大將軍有恩?”
一向很少言語的孫赤忽然開口道,那臉居然變得更紅,“莫非昔日曾救下韓大將軍之太仆?”
衛無擇見孫赤語速太慢搶先道,“九卿之一,太仆夏侯嬰?”
冷耳笑道,“何人言非韓信恩人不可見乎?”
徐厲、衛無擇、孫赤居然出奇的一致,“冷兄所言究竟何人?”
言未畢,這下馮谿亦充滿好奇,“還能有何人?”
其餘三人同樣是迫不及待的神色,沒錯究竟還有何人可以在這個關鍵時刻敲開韓信的大門。
冷耳見幾人皆麵有焦急之色,不敢再繼續賣關子,便道,“同為九卿之一,治粟內史襄。”
“治粟內史襄?”
“治粟內史襄!”
除卻冷耳本人,四人的神色各自不同,但可歸納為兩種,一種震驚,一種驚疑,但無論哪一種皆帶有無法掩飾的喜色。
治粟內史襄還是比較了解的,入漢時劉邦除常召見諸將商談還定三秦之計後,便是找治粟內史了解國庫的情況。
治粟內史,這可是位列九卿之一,是掌管諸穀物以及金玉之貯,如同後世所言的國庫司庫。
國庫很多人明白,那是儲存糧食金玉綿帛之地,司庫則掌兵器鹵簿的機構。
不過此時尚未有國庫和司庫成熟的概念。
漢國初建,一切仿照秦。
從屬官上可以充分了解治粟內史所掌之事。從名字上有個粟字,便知與穀物有關。
其屬官有太倉令和太倉丞,掌國庫中糧食之貯,同時還設置有平準令、平準丞,從平準二字上便能猜到一二。
平準令、平準丞,掌國都及諸郡物價。
從之治粟內史掌管著一國之錢糧,各郡縣之物價,係著萬千之民。
在漢中的劉邦當時心思多在如何還定三秦,離開這個地方,自然不會思慮著如何好好治理巴、蜀、漢中之地,如何讓這裏國富民強。
劉邦雖然心思不在這,但不代表他不關心,這個事情他完全交給蕭何,讓蕭何負責治理巴蜀之民,籌集錢糧。
蕭何按照秦之製度,直接進諫劉邦設置治粟內史,來協助他掌國庫錢糧。想到國庫錢糧,那麽劉邦自然會聯想到日後欲還定三秦時所需要的糧草與輜重。
糧草自然需要從國庫中調撥,多多益善,自然一口答應,命蕭何直接照做,於是名襄之人成為治粟內史。
如此九卿的人物,此人的姓氏居然已經史失其姓氏及諡,實在是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糧草有人解決,但輜重尚未有得力之人,作戰需要兵器,攻城需要器械,這些需要人去鍛造,需要運輸。
這些軍資不僅需要專門的工匠去打造,還要有人能統一調配,及時給前方作戰將士做補充。
為此劉邦依舊是擔憂的,他太缺少人手,自從入漢中諸將逃亡後,嚴重的缺少人手。
當時還是蕭何為劉邦排憂解難,建議再設置一個能統一調配糧草和輜重之職,劉邦自然同意。
於是這個為兵事服務的軍職治粟都尉誕生,這是蕭何根據秦百官公卿製度特地分置出來。
乃獨立於治粟內史外的軍職。
劉邦一聽此名,便大唿,“甚善!”
治粟都尉之職劉邦同意設置,但人選劉邦卻發愁。
蕭何當時說道,“以軍匠從大王初起於郟之陽成延可擔當。”
可劉邦卻搖頭,認為陽成延可謂將作少府,掌管兵器與攻城器械的製造,但對糧草與輜重的統一管理與調配,非懂兵事之將者而不可為。
劉邦的意思是唯有懂兵事之將,方能盡數了解漢軍各兵種特需何種兵器,那些兵器需要改良,攻城機械有哪些弱點需要改進。
這些皆需要及時的反饋到軍匠那裏,甚至有時還需要親自押送糧草與輜重,不懂兵事很容易被敵軍截燒。
蕭何這才明白,劉邦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去擔任治粟都尉,於是直到韓信入漢中,被夏侯嬰救下,進而見到蕭何,這個軍職才有劉邦認為較為合適的人選。
於是治粟都尉韓信與治粟內史襄便有平級的交往,二人算是有些交情,關係不錯。
治粟內史襄府外,五人居然再次徘徊在外,猶豫不前。
“襄已為九卿,其願拜見韓大將軍否?”
“貴為九卿之人,未必願替吾等見韓大將軍。”
“襄位列九卿,未必願向軍事邁進,攻城略地之事,或許並不涉。”
劉邦笑道,“直言無妨。”
盧綰思慮片刻這才開口道,“大王憂慮在於某將權利過於大,恐漢國上下盤根錯節。”
劉邦依舊在眼含笑意的看著盧綰。
盧綰見劉邦沒有一絲怒意,接著道,“所慮不過呂氏一門。”
話音一落,劉邦嘴角笑意雖在,但眸中忽然射出一道精光,駭人的精光,令盧綰立刻無法再言語下去。
“哈哈……知寡人者,盧綰也。”劉邦臉頰那酒窩迷人笑再次出現,“作戰需齊心協力,但此乃有度,過著便尾大不掉。”
話音一落,二人陷入短暫的沉默之中,片刻後劉邦才道,“去,先代寡人探視大將軍。”
盧綰道,“諾!”
春雨還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大將軍府外那五人依舊沒有離去,卻躲在一棵大樹下暢聊起來。
五人中有三人麵有失望之色,神態黯然,隻有兩人眸光中似乎有不滅的火在燃燒。
雨雖能滅火,但絕非每一滴雨能參與滅火之中,並非所有的雨水皆能滅火,至少眼前的閉門之水無法磨滅二人對建功立業的欲火。
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欲望是積極的,欲望本無好壞,好壞在於人如何用之。
“未曾想馮兄入漢已經時日,的確……”
“定乃時運不濟,否則怎會如此。”
忽然一道聲音打斷這種無病牢騷之音。
隻聽冷耳道,“吾思知一韓將軍故人,或可能敲得動大將軍之門。”
馮谿立刻迴應,“何人?谿願隨眾兄弟前去拜訪。”
徐厲道,“冷兄所言莫非乃蕭丞相乎?難矣。”
冷耳搖搖頭,“非也。蕭丞相,何許人也,今非昔日,縱使昔日,人為主吏掾,吾等不過沛縣一凡夫俗子,如今更是天壤之別。”
衛無擇有些著急道,“既非丞相,何人尚能與韓大將軍有恩?”
一向很少言語的孫赤忽然開口道,那臉居然變得更紅,“莫非昔日曾救下韓大將軍之太仆?”
衛無擇見孫赤語速太慢搶先道,“九卿之一,太仆夏侯嬰?”
冷耳笑道,“何人言非韓信恩人不可見乎?”
徐厲、衛無擇、孫赤居然出奇的一致,“冷兄所言究竟何人?”
言未畢,這下馮谿亦充滿好奇,“還能有何人?”
其餘三人同樣是迫不及待的神色,沒錯究竟還有何人可以在這個關鍵時刻敲開韓信的大門。
冷耳見幾人皆麵有焦急之色,不敢再繼續賣關子,便道,“同為九卿之一,治粟內史襄。”
“治粟內史襄?”
“治粟內史襄!”
除卻冷耳本人,四人的神色各自不同,但可歸納為兩種,一種震驚,一種驚疑,但無論哪一種皆帶有無法掩飾的喜色。
治粟內史襄還是比較了解的,入漢時劉邦除常召見諸將商談還定三秦之計後,便是找治粟內史了解國庫的情況。
治粟內史,這可是位列九卿之一,是掌管諸穀物以及金玉之貯,如同後世所言的國庫司庫。
國庫很多人明白,那是儲存糧食金玉綿帛之地,司庫則掌兵器鹵簿的機構。
不過此時尚未有國庫和司庫成熟的概念。
漢國初建,一切仿照秦。
從屬官上可以充分了解治粟內史所掌之事。從名字上有個粟字,便知與穀物有關。
其屬官有太倉令和太倉丞,掌國庫中糧食之貯,同時還設置有平準令、平準丞,從平準二字上便能猜到一二。
平準令、平準丞,掌國都及諸郡物價。
從之治粟內史掌管著一國之錢糧,各郡縣之物價,係著萬千之民。
在漢中的劉邦當時心思多在如何還定三秦,離開這個地方,自然不會思慮著如何好好治理巴、蜀、漢中之地,如何讓這裏國富民強。
劉邦雖然心思不在這,但不代表他不關心,這個事情他完全交給蕭何,讓蕭何負責治理巴蜀之民,籌集錢糧。
蕭何按照秦之製度,直接進諫劉邦設置治粟內史,來協助他掌國庫錢糧。想到國庫錢糧,那麽劉邦自然會聯想到日後欲還定三秦時所需要的糧草與輜重。
糧草自然需要從國庫中調撥,多多益善,自然一口答應,命蕭何直接照做,於是名襄之人成為治粟內史。
如此九卿的人物,此人的姓氏居然已經史失其姓氏及諡,實在是個比較奇怪的現象。
糧草有人解決,但輜重尚未有得力之人,作戰需要兵器,攻城需要器械,這些需要人去鍛造,需要運輸。
這些軍資不僅需要專門的工匠去打造,還要有人能統一調配,及時給前方作戰將士做補充。
為此劉邦依舊是擔憂的,他太缺少人手,自從入漢中諸將逃亡後,嚴重的缺少人手。
當時還是蕭何為劉邦排憂解難,建議再設置一個能統一調配糧草和輜重之職,劉邦自然同意。
於是這個為兵事服務的軍職治粟都尉誕生,這是蕭何根據秦百官公卿製度特地分置出來。
乃獨立於治粟內史外的軍職。
劉邦一聽此名,便大唿,“甚善!”
治粟都尉之職劉邦同意設置,但人選劉邦卻發愁。
蕭何當時說道,“以軍匠從大王初起於郟之陽成延可擔當。”
可劉邦卻搖頭,認為陽成延可謂將作少府,掌管兵器與攻城器械的製造,但對糧草與輜重的統一管理與調配,非懂兵事之將者而不可為。
劉邦的意思是唯有懂兵事之將,方能盡數了解漢軍各兵種特需何種兵器,那些兵器需要改良,攻城機械有哪些弱點需要改進。
這些皆需要及時的反饋到軍匠那裏,甚至有時還需要親自押送糧草與輜重,不懂兵事很容易被敵軍截燒。
蕭何這才明白,劉邦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去擔任治粟都尉,於是直到韓信入漢中,被夏侯嬰救下,進而見到蕭何,這個軍職才有劉邦認為較為合適的人選。
於是治粟都尉韓信與治粟內史襄便有平級的交往,二人算是有些交情,關係不錯。
治粟內史襄府外,五人居然再次徘徊在外,猶豫不前。
“襄已為九卿,其願拜見韓大將軍否?”
“貴為九卿之人,未必願替吾等見韓大將軍。”
“襄位列九卿,未必願向軍事邁進,攻城略地之事,或許並不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