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翳聽聞曹將軍居下辨而守,配合樊將攻略西縣,便點齊一千五百名士卒奔向隴西。


    殊不知一支漢軍趁著星夜正沿著一條河流奔東南方向火速前行,時而穿林,時而沿河流。


    這條河便是西漢水,與嘉陵江交匯於一處。為首的一將眼如星辰,眸如皓月,那眼神光華柔和,在黑夜裏似乎可看穿隱藏的危機,不是曹參還能是誰。


    “不知呂將軍於下辨能否瞞得過秦軍眼線。”


    “夜襲故道前,先遣將前去查探,一探陳倉軍動向,二探故道虛實。”


    魏選表示有些擔憂,擔憂呂澤在下辨不能瞞天過海,再看曹參則一點不擔憂,在未與劉邦匯合之前便開始部署突襲故道之事。曹參見不隻魏選,還有齊受、杜得臣、毛澤等將眉梢上皆有憂絲。


    曹參道,“從未有十全之計,唯有亂人心而已,能亂陳倉之將心,能亂章邯之心,便足夠,不懼計策被識破,最怕雍國上下諸將吏齊心協力,那便固若金湯。”


    諸將聽聞皆默然點頭,杜得臣眼神中透著一股敬佩之意,“曹將軍見識獨特,末將心敬之。”


    曹參仿佛沒有聽到杜得臣的讚美之詞,臉上依舊是堅毅的神色,看不出有什麽情緒的變化,“若章邯對麾下戰將起猜忌之心,諸將對章邯起畏懼不信之心,一旦互相猜忌,思維便會遲鈍,判斷便會出錯。”


    在曹參拔下辨的那一刻便開始著手秘密還攻故道之事,先是打算戰場,撤換旗幟,迎接呂澤與樊噲之軍。


    在呂澤接手之後,為達到混淆視聽,迅速向關中傳達漢王欲占領隴西的消息,並且曹參在下辨多待幾日,從後門悄然離開,曹字將旗依舊飛揚在城頭,第一次欲打響曹參的威名。


    呂澤接手後,立刻派遣樊噲引軍向西縣發起進攻配合呂澤和曹參的行動,完成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


    在南鄭之西,故道之南,江河之東(嘉陵江)是綿延不絕的紅色旗幟,旗幟上的漢字在星夜下擺動,眾多的漢字旗幟中有一麵鑲著黃色邊的帥旗,上麵的劉字非常的醒目,因為與諸漢字相比,它太特殊,帥旗下站著的自然是劉邦。


    諸將吏簇擁著劉邦,在岸邊指點星辰,講述著今夜非常適合夜襲故道之類的話。不管真假,此話終究能領人愉快,況且在漢中憋悶數月的劉邦。


    劉邦很平靜,似乎他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冷靜,“可有曹將軍消息?”


    劉邦連續派出三名斥候,一次比一次探查的遠,最遠的那位沿著西漢水一直向西北,已經可以遙遙看見下辨城。


    始終沒有曹參的消息,諸將有些按耐不住甚至懷疑是否曹參在途中遭遇不測,但此刻的劉邦卻有心情在水邊看流水上浮萍。


    謁者趙衍來迴不斷傳遞消息,因為他對巴蜀、漢中一帶頗為熟悉,一次次為斥候指路,為漢王傳達命令。


    劉邦雖然鎮靜,但卻不能將這份鎮靜饋贈給諸將。然諸將對茂密叢林的野獸出沒,山澗怪石攔路,心有畏懼,唯恐一不小心在其間迷路,故而無人主動站出為劉邦解憂。


    任何人亦能看出隴西之路的危險,諸將皆山東之人,對其中的危險本能的抗拒,倒非害怕前途中的豺狼虎豹,而是對陌生的恐懼。


    趙衍開口道,“大王,臣熟知隴西之路,請調撥百人願前去接應曹將軍。”


    劉邦立刻答應,直接遣三百人相隨,三百人消失在視線中。


    行軍作戰最怕的是什麽,一是軍糧,沒食飲不隻是沒力氣作戰,不出十日便渴死,餓死。


    軍中之飲除酒,全靠就近水源,故而行軍常沿河前行,旁水之處安營紮寨。其次最怕的便是迷路。


    再好的計策,再好的戰鬥力,如果迷路不隻是貽誤戰機,可能會導致慘敗。此刻的曹參便體會到迷路的痛苦,本欲走捷徑提前與劉邦匯合,不料卻在原地打轉,諸將眼神中開始浮現擔憂之色,甚至有些焦躁。


    曹參雖然很鎮定,但額頭上不免有冷汗滲出。


    溺死的往往是會水的,迷路的常為路路通,曹參以圍城打援,布局攻堅為名,擅長打硬仗,但對地形的瞬間熟悉,於長途奔襲他不如灌嬰,甚至還不如周勃,然他善於用人,無論在何處,總能找到當地熟悉其地形的人。


    總能及時的解決,無人知道曹參是怎麽做到的。


    故而諸將雖然著急,但沒有出現慌亂,因為他們相信曹參。


    曹參的冷汗漸漸被淡淡的笑容取代,那是從容的笑,一個人隻要足夠從容說明他足夠鎮定,辦法總是從鎮定中誕生。


    曹參忽然看見有一縷煙升起,“奇怪,這裏本不該有煙。”


    一直沉默的曹參一開口,諸將才意識到前方居然有煙,任誰皆看得出此處不會有人家,既如此便不是炊煙,可怕的念頭開始浮現他們的腦海。


    “火,天幹地燥,火災!”


    “未必是火,火之煙清淡,此煙濃黑,定為有人故意為之。”


    說話的是曹參,即將燃起的恐慌立刻被破滅。片刻之後,曹參忽然麵露喜色,任誰皆看得出。


    既然曹參臉上有喜色,那麽必定能尋著出路。


    杜得臣道,“將軍莫非從此煙中看出所以?”


    曹參點頭,又指指耳朵,“不僅煙,鳥叫聲亦非尋常。”


    話音一落,諸將吏才注意到周圍空中飄蕩的鳥叫,仔細聽,細細聽,亦未聽出什麽,臉上疑雲開始密布。


    這個時候一刻不能耽擱,曹參立刻道,“此種鳥叫非此時節,更非在此環境下。”


    在諸將驚訝之色中,曹參眼睛尋著煙,耳朵聽著那‘獨特’的鳥叫,終於看到百餘名士卒,看到趙衍。


    迷路時見到熟人是件很歡喜的事,曹參的確很歡喜,可卻沒有歡喜過頭,他立刻遣人向劉邦請示。


    所派遣之人,曹參沒有自己選擇,皆為趙衍從漢中帶出來的路路通,即為向導小吏,個個又為百夫長。


    曹參數年征戰明白一個道理,那便是別和環境作對,別和熟悉環境之人硬抗。劉邦迴傳之令很簡單,無須完成岸上會師,立刻攻徇隴西之故道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