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接下來的一番闡述直接令蕭何茅塞頓開,治粟都尉居然還可以這麽做。


    實其責,虛其數,將零散的人聚集起來訓練的如軍隊一般,進退有道,不僅有張有弛,一隊忙碌,一隊休息,不僅節省人力還節省物力。


    空下的人韓信訓練他們,讓他們具有不弱於現在漢軍的戰鬥力。


    那些想打漢軍糧倉注意的盜賊,結果被韓信訓練的一支小勁旅打的落花流水,不僅解決盜鼠之患,更讓他們贏得附近村民的稱讚,甚至愛戴。


    在漢王未入漢中郡的時候,這裏盜賊之患頻繁,那些被秦流放至此的邢徒漸漸變成悍匪,燒殺搶掠。


    漢中之民畏之如虎,憎之如鼠,然漢軍初到並未對這些盜賊進行剿滅,畢竟劉邦此時的重心不在這裏。


    韓信此次和吏卒暢飲並非在飲酒懈怠,而是在慶祝,慶祝直接搗毀一個盜賊窩點,獲得不少戰利品。


    蕭何震驚,震驚韓信對兵法的應用,竟然在管理糧倉上的確成效很好。


    精通兵略的人才,這是蕭何第一時間的感覺,驚喜,絕對的驚喜。


    蕭何現在很清楚漢王和項王的優劣勢,兵不如楚強,將不如楚廣,如今最缺的是具有軍事才能的人。


    從曹參、周勃到呂澤麾下的諸將,出身多為布衣、走卒,和項羽麾下的大將比起來兵法素養要略微弱些。


    好在他們的作戰經驗逐漸在大戰中得到鍛煉,或者說由於他們的聰明而在不斷的自我修養當中,但這畢竟乃少數。


    整體而言,劉邦下的戰將不如項羽麾下強悍有謀,蕭何不怎麽相信直覺,此刻他相信自己的直覺。


    韓信可能乃一個不可多得的帥才,既是帥才,自然要多多了解,蕭何便欲拉著韓信促膝長談一下。


    別人不願開口所言之事,蕭何無多問的習慣,可現在麵對的乃一位奇才,可能對劉邦還定三秦產生深遠的影響。


    蕭何決定和韓信好好聊一番,忽然一陣喧嘩聲響起,一件驚訝的事情發生。


    看到一輛輛運糧車向這裏走來,蕭何不得不驚訝此時已經非交糧的時間,為何還有如此多的軍糧運來。


    異樣的目光,蕭何看向韓信的目光再次異樣,隻是這次的目光中充滿柔和,柔和中帶點疑問。


    韓信沒有迴應,因為替韓信解惑的已經開口,運糧之人皆言感激韓都尉掃除盜賊之患,運送此物資不過略表感激之意。


    蕭何再次被韓信給震驚到,於是拉著韓信暢聊。


    不知何時天空飄起雨水,飄灑在漢中大地,幹涸大地上的草木貪婪的吸收著雨水。


    或許感受到大地草木的饑渴,天上的雨由纏纏綿綿開始變化。


    變的疾暴,劈裏啪啦的在下,在雨中一輛馬車自糧倉離開,這輛車駛過丞相府稍稍減緩速度。


    “勿停,直入王宮。”


    禦馬者認為天突降暴雨,天氣驟變,當迴府添加衣服再辦事。


    即將減緩下來的馬車又立刻加速,轔轔隆隆的向王宮飛馳而去。


    專心,蕭何做事的訣竅就是專心,他認為並非最聰慧的卻欲做最專心的。


    因為專心,蕭何成為與眾不同的主吏掾,成為獨特的縣丞,成為特別的丞相。


    蕭何的心一直在韓信身上,自然不願中途停車,風雨兼程,趕往王宮。


    泡腳,劉邦很喜歡泡腳,很喜歡在王宮內由菡兒侍奉著泡腳。泡腳很舒服,在下雨天泡腳更舒服。


    劉邦沒有舒服多久就被強行打斷,因為蕭何竟然冒雨來見劉邦,這讓他有些吃驚。


    蕭何是個穩重之人,很少會如此急切的來見自己,劉邦那享受的表情變成凝重,揮手示菡兒離開。


    劉邦驚訝道,“蕭丞相,何事非要雨天入宮?”


    蕭何沒有直接迴應,反而開口問道,“大王欲取天下乎?”


    劉邦點頭,“那是自然,無需再試探。”


    蕭何道,“有一奇士,乃大王東爭天下之大才,特向大王舉薦。”


    話音未落,劉邦眼神發亮,興奮道,“比之子房,如何?”


    微微一愣,蕭何不曾想劉邦會問出這一句,倒是有些意外,略微沉思道,“不可比,皆為人傑,術業有專攻。”


    劉邦雖人在漢中,心卻時不時隨著飄雲向韓國飄去,因為那裏有張良。劉邦最掛念的還是張良。


    張良的每一次獻計,總是具有可扭轉乾坤的力量,智取武關,鴻門脫險,燒絕棧道亦示無還心,每一個皆能扭轉乾坤,改變劉邦的命運。


    張良迴到韓國後,劉邦深切感覺到沒有張良在身邊謀劃,隻有蕭何在,總感覺少一臂膀。


    聽聞蕭何之言,覺得這位奇才可與張良比,興趣雖減,然仍在,“何人?”


    蕭何便將韓信的獨特之處講於劉邦聽,劉邦詫異,“治粟都尉韓信乎?”


    蕭何點頭,劉邦臉上浮現一種詫異之色,非詫異他人,而是詫異蕭何,“韓信有何之德,可令藤公和蕭丞相接連舉薦。”


    蕭何聽得出來,劉邦有些不悅,不過換成自己亦會對韓信有些其他看法。


    夏侯嬰和蕭何惜才舉薦韓信,但在他人眼裏未必如此,一個人被推薦過一次,那很正常,接下來看才能,立功後自然會有賞賜。


    如今已經拜為治粟都尉,尚未幹多長時間,又來托人要職。


    劉邦豈能不多想,“韓信欲何為?”


    蕭何道,“韓信乃將帥之才,可為將。”


    為將,劉邦起初懷疑自己聽錯,再次向蕭何確認,才知道此韓信不甘於治粟都尉,直接欲做將軍。


    劉邦臉上浮現一絲為難之色,“無功何以為將?”


    蕭何道,“薑尚不過一釣魚老翁,百裏奚為相,不過五羖耳,望大王破格為用。”


    劉邦無奈道,“非寡人……吾吝惜將之印綬,乃軍功所致,任其為將,諸吏校何人肯聽其調遣,非心悅誠服,諸將絕非其所能調動,容吾思慮幾日。”


    蕭何亦知曉跟著劉邦的諸多滿身煞氣的將校絕無聽從韓信之理,因為韓信在漢軍從無立功。


    在軍中讓人服靠的是什麽,自然是軍功,誰的功爵高,誰的威信便高,此為多數人的準則。


    若有例外,除非其為劉邦親信,比如盧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