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季緩轡徐行,行至酈縣令麵前,跳下戰馬,上前扶起酈縣令,“酈令快快請起,吾與汝皆為大地子民,不過各為其主而已……”
酈縣令鼻子一酸,“幸武安侯體恤,無奈秦法太過苛刻,恐累及家人,故而……”
言至於此,酈縣令開始抽泣,痛斥秦之酷法,痛斥趙高,此舉乃不得已而為之。
劉季心中暗道,“好一個秦令,倒是巧言令色。”
劉季寬慰道,“吾等皆苦秦久矣,今日酈令棄暗投明,可賀。”
忽然縣丞輕輕從背後戳酈縣令一下,其會意,“請武安侯進城歇息。”
言畢,酈縣令躬身做出請的姿勢,劉季沒有立刻邁開腳步,而是有靳強、奚涓引甲士走在前麵,夏侯嬰、周緤、傅寬、盧綰四人陪伴左右。
蕭何、張良、劉交、酈食其、陸賈等緊隨其後,最後是酈商、靳歙等戰將引兵壓後。
至此酈、析二縣皆降,南陽大定。
七月低的朝陽早早的欲爬上山頭,一片霞光染紅洹水,照亮殷墟,這裏曾是商都,極盡繁華。
如今多是焦土一片,荒草叢生,雖然尚有零零散散的城郭,但已今非昔比,在一座廢棄的城郭之上站著一位將軍。
此將軍黑色甲胄,肩披黑色長袍,生的英姿偉岸,虎背熊腰,鷹目方口,眼眸深邃,似乎欲看穿太虛,看清真相。
其眉宇間雖透著一股英氣,此刻卻被縷縷愁絲所纏繞,正是大秦上將軍章邯,緩緩轉頭對身旁右側的另一將開口道,“秦兵尚可戰否?”
此將沒有立刻開口,他的眉宇間亦是愁容,此人生的儒麵長須,星目生輝,觀其筋骨擁有活力豹腰,可謂動若脫兔,正是司馬欣。
司馬欣欲開口又不知如何言語,思慮許久才開口道,“趙高掌權,本就下無可為者,今戰勝與否,皆於吾等有害無利,況汙水大敗,兵無勝心。”
章邯長長歎一口氣,又看向身旁左側一將,此將闊背豹腰,狼目虎麵,方口鷹鼻,身材魁偉,正是章邯帳下第一戰將董翳。
董翳不僅是章邯帳下戰將更有另一份身份,大秦都尉,他感慨亦是頗多,“將軍,汙水大敗,並無戰心,唯有另謀出路方可。”
章邯淡淡道,“欲約共擊秦,項羽否決,如之奈何?”
董翳點頭道,“既無法約共攻秦,不如降之,為二十萬弟兄之命考慮。”
投降,此舉與約共攻秦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結局可能亦大不相同。
投降之後二十萬秦軍將士將何去何從,章邯陷入沉思,最可能的倒向便是隨諸侯共入鹹陽,甚至可能還會成為先鋒,替諸侯打開函穀關。
思來想去,此二十萬秦兵的命運似乎堪憂,難逃兵禍,但與其被諸侯聯軍擊殺,不如投降,至少隨著諸侯聯軍前行不戰而降的城池居多,可減少傷亡。
章邯心中不斷思慮,如今的二十萬秦兵有一半是關中子弟,是二世不斷從關總增調給他的,剩餘一半皆為六國之人,投降停戰對於那驪山刑徒而言是很好的。
畢竟六國人不用再打六國人,對於關中子弟而言能夠安然迴到關中亦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思慮至此,章邯便道,“吾欲約降,何人可去?”
董翳道,“吾有一人可推薦。”
聞聽此言,章邯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那是看到兩軍免遭血流成河的希望之光。
章邯便跟著董翳走下箭樓,向軍營中走去。
這是一座保存的還算完整的城郭,矗立在殘垣斷壁之中,夏風吹過唿唿作響,似乎在與曆代商王溝通著曾經的繁華。
入得軍營,董翳便指著一人道,“此人可堪此任。”
章邯望去,隻見此人太熟悉不過,正是始成,第一次派遣其約項羽未成,今日是否仍舊派遣此人心中犯嘀咕。
董翳則道,“始成初次欲約雖未成,然亦有前車之鑒,略熟楚軍將領,可再給其一次機會。”
始成聽聞董翳之言,亦知其意,有些誠惶誠恐的看著章邯。
章邯的眼珠緩緩轉動,最後盯住一個方向不動,此方向便是始成,這讓始成更加有些忐忑。
對於章邯的提攜之恩,始成銘記於心,但麵對此等大事還是沒有底氣。
此時司馬欣亦跟著章邯至此,在一旁道,“吾探知項羽麾下除幾員虎將外,仍有一人頗受信任,可示好此人,事半功倍。”
話音未落,一直沒開口表態的章邯道,“此為何人?”
司馬欣沒有故作神秘,此刻故作深沉沒有任何好處,開口道,“呂馬童,此人雖為項羽之廄司禦,然其信賴度非黥布、鍾離昧之人可比,與龍且、恆楚、曹咎等人在伯仲之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董翳點頭道,“將軍可曾聽人言,呂馬童乃羽之臂膀,待烏騅猶如其母。”
章邯恍然大悟,他忽然想起項羽的神勇坐騎烏騅,那匹戰馬隨項羽不止一次破他軍陣,打破兵法規則,在項羽不戰時依稀記得那匹駿馬旁一直站著一個人。
項羽與烏騅形影不離,戰時為坐騎,不戰時便是良友由呂馬童照看。
章邯道,“吾有所耳聞,此行雖為約降,然仍需為兄弟們多謀劃。”
始成見章邯不計前過依舊重用自己出使,有些感動,“上將軍放心,始成定不辱使命,否則無顏見關中子弟。”
漳水北岸及汙水東岸連綿不絕的旗幟迎風招展,黃色旗幟如穀浪擺動,紫色的旗幟如山花搖曳,藍色的旗幟如海浪在翻滾,還有紅藍相間的旗幟如同水火相應的美景。
此乃諸侯之軍的旗幟,仿佛可以將汙水填滿。
在眾多的旗幟中黃色的旗幟顯得尤為尊貴,由其他旗幟環繞和簇擁。
一葉扁舟不懼江水的怒吼,飄過洹水,一人一馬下船後,那人受不住船的顛簸嘔吐幾次後,來不及休息便跨上戰馬繼續向北狂奔。
此人正是背負使命的始成,飛奔至漳水南岸後直覺口幹舌燥,顧不得其他,下馬彎腰雙手捧起漳水咕咚咚大飲。
燥熱之下飲幾口江水頓覺涼爽許多,放眼看去見有漁夫在岸邊,便求其助己渡河。
漁夫不解,“漳水之北有諸侯軍,壯士投軍乎?”
始成一路北上恐有不測,故退其秦甲胄換上便裝,故漁夫不知始成身份。
酈縣令鼻子一酸,“幸武安侯體恤,無奈秦法太過苛刻,恐累及家人,故而……”
言至於此,酈縣令開始抽泣,痛斥秦之酷法,痛斥趙高,此舉乃不得已而為之。
劉季心中暗道,“好一個秦令,倒是巧言令色。”
劉季寬慰道,“吾等皆苦秦久矣,今日酈令棄暗投明,可賀。”
忽然縣丞輕輕從背後戳酈縣令一下,其會意,“請武安侯進城歇息。”
言畢,酈縣令躬身做出請的姿勢,劉季沒有立刻邁開腳步,而是有靳強、奚涓引甲士走在前麵,夏侯嬰、周緤、傅寬、盧綰四人陪伴左右。
蕭何、張良、劉交、酈食其、陸賈等緊隨其後,最後是酈商、靳歙等戰將引兵壓後。
至此酈、析二縣皆降,南陽大定。
七月低的朝陽早早的欲爬上山頭,一片霞光染紅洹水,照亮殷墟,這裏曾是商都,極盡繁華。
如今多是焦土一片,荒草叢生,雖然尚有零零散散的城郭,但已今非昔比,在一座廢棄的城郭之上站著一位將軍。
此將軍黑色甲胄,肩披黑色長袍,生的英姿偉岸,虎背熊腰,鷹目方口,眼眸深邃,似乎欲看穿太虛,看清真相。
其眉宇間雖透著一股英氣,此刻卻被縷縷愁絲所纏繞,正是大秦上將軍章邯,緩緩轉頭對身旁右側的另一將開口道,“秦兵尚可戰否?”
此將沒有立刻開口,他的眉宇間亦是愁容,此人生的儒麵長須,星目生輝,觀其筋骨擁有活力豹腰,可謂動若脫兔,正是司馬欣。
司馬欣欲開口又不知如何言語,思慮許久才開口道,“趙高掌權,本就下無可為者,今戰勝與否,皆於吾等有害無利,況汙水大敗,兵無勝心。”
章邯長長歎一口氣,又看向身旁左側一將,此將闊背豹腰,狼目虎麵,方口鷹鼻,身材魁偉,正是章邯帳下第一戰將董翳。
董翳不僅是章邯帳下戰將更有另一份身份,大秦都尉,他感慨亦是頗多,“將軍,汙水大敗,並無戰心,唯有另謀出路方可。”
章邯淡淡道,“欲約共擊秦,項羽否決,如之奈何?”
董翳點頭道,“既無法約共攻秦,不如降之,為二十萬弟兄之命考慮。”
投降,此舉與約共攻秦本質上有著很大的區別,結局可能亦大不相同。
投降之後二十萬秦軍將士將何去何從,章邯陷入沉思,最可能的倒向便是隨諸侯共入鹹陽,甚至可能還會成為先鋒,替諸侯打開函穀關。
思來想去,此二十萬秦兵的命運似乎堪憂,難逃兵禍,但與其被諸侯聯軍擊殺,不如投降,至少隨著諸侯聯軍前行不戰而降的城池居多,可減少傷亡。
章邯心中不斷思慮,如今的二十萬秦兵有一半是關中子弟,是二世不斷從關總增調給他的,剩餘一半皆為六國之人,投降停戰對於那驪山刑徒而言是很好的。
畢竟六國人不用再打六國人,對於關中子弟而言能夠安然迴到關中亦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思慮至此,章邯便道,“吾欲約降,何人可去?”
董翳道,“吾有一人可推薦。”
聞聽此言,章邯眼神中閃過一絲光芒,那是看到兩軍免遭血流成河的希望之光。
章邯便跟著董翳走下箭樓,向軍營中走去。
這是一座保存的還算完整的城郭,矗立在殘垣斷壁之中,夏風吹過唿唿作響,似乎在與曆代商王溝通著曾經的繁華。
入得軍營,董翳便指著一人道,“此人可堪此任。”
章邯望去,隻見此人太熟悉不過,正是始成,第一次派遣其約項羽未成,今日是否仍舊派遣此人心中犯嘀咕。
董翳則道,“始成初次欲約雖未成,然亦有前車之鑒,略熟楚軍將領,可再給其一次機會。”
始成聽聞董翳之言,亦知其意,有些誠惶誠恐的看著章邯。
章邯的眼珠緩緩轉動,最後盯住一個方向不動,此方向便是始成,這讓始成更加有些忐忑。
對於章邯的提攜之恩,始成銘記於心,但麵對此等大事還是沒有底氣。
此時司馬欣亦跟著章邯至此,在一旁道,“吾探知項羽麾下除幾員虎將外,仍有一人頗受信任,可示好此人,事半功倍。”
話音未落,一直沒開口表態的章邯道,“此為何人?”
司馬欣沒有故作神秘,此刻故作深沉沒有任何好處,開口道,“呂馬童,此人雖為項羽之廄司禦,然其信賴度非黥布、鍾離昧之人可比,與龍且、恆楚、曹咎等人在伯仲之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董翳點頭道,“將軍可曾聽人言,呂馬童乃羽之臂膀,待烏騅猶如其母。”
章邯恍然大悟,他忽然想起項羽的神勇坐騎烏騅,那匹戰馬隨項羽不止一次破他軍陣,打破兵法規則,在項羽不戰時依稀記得那匹駿馬旁一直站著一個人。
項羽與烏騅形影不離,戰時為坐騎,不戰時便是良友由呂馬童照看。
章邯道,“吾有所耳聞,此行雖為約降,然仍需為兄弟們多謀劃。”
始成見章邯不計前過依舊重用自己出使,有些感動,“上將軍放心,始成定不辱使命,否則無顏見關中子弟。”
漳水北岸及汙水東岸連綿不絕的旗幟迎風招展,黃色旗幟如穀浪擺動,紫色的旗幟如山花搖曳,藍色的旗幟如海浪在翻滾,還有紅藍相間的旗幟如同水火相應的美景。
此乃諸侯之軍的旗幟,仿佛可以將汙水填滿。
在眾多的旗幟中黃色的旗幟顯得尤為尊貴,由其他旗幟環繞和簇擁。
一葉扁舟不懼江水的怒吼,飄過洹水,一人一馬下船後,那人受不住船的顛簸嘔吐幾次後,來不及休息便跨上戰馬繼續向北狂奔。
此人正是背負使命的始成,飛奔至漳水南岸後直覺口幹舌燥,顧不得其他,下馬彎腰雙手捧起漳水咕咚咚大飲。
燥熱之下飲幾口江水頓覺涼爽許多,放眼看去見有漁夫在岸邊,便求其助己渡河。
漁夫不解,“漳水之北有諸侯軍,壯士投軍乎?”
始成一路北上恐有不測,故退其秦甲胄換上便裝,故漁夫不知始成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