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對步兵的優勢為衝擊,迅速,居高臨下,一旦步卒混亂,將如砍瓜歇菜,但弱點也很明顯。
強悍的騎兵一旦被步兵弓手手打亂隊形,再由步兵分開纏鬥,便會失去其優勢,互相非但難以為伍,而且靠近反而會互相掣肘,馬匹的步伐不是那麽容易控製。
步兵不同,三人為組可互相支援,靈活跳躍,一人持長刀專門砍刺馬上騎士,一人對地上戰馬,尋找機會砍傷戰馬,一人左右掩護,阻止其他騎士靠近偷襲。三人配合甚為得力。
不消一個時辰,五千騎兵損失大半,南陽郡尉臉色鐵青,怒吼,“撤!”
這個結果令南陽守齮驚恐。
秦騎士退迴,楚步卒沒有追擊,而是退迴到圓形陣中,始終與圓陣內的主力保持百步距離,實行一擊必退,逐次擊殺。
南陽守齮為能順利突圍,決定集中兵力撕開一個缺口,突圍出去。
危險的氣息,南陽郡尉已經感覺到,如果不能突圍將會全軍覆沒,南陽守將指揮權全部交給郡尉,他自己雖不能脫離責任。
可南陽守心裏在盤算,他是一個南陽大郡的郡守,麵子是要的,威信是必須保持的,將指揮權交給郡尉隻要能衝出去即可。
如此聚兵再戰,亦有說辭,更可以擺脫亂指揮的惡名,讓秦將對他這個郡守有個好印象。
郡尉果斷擺動令旗,將步卒與騎兵混編,持高大鐵盾的甲士處在前陣形成盾牆一步步靠近。
在郡尉的心裏盤算,定是騎士在衝鋒時遭遇楚軍強弓硬弩而出現隊形散亂,致使戰力下降,故而將盾牆放在前陣,逐漸靠近。
消除弓弩發揮威力的射程,再進行衝鋒。南陽守未曾想楚賊的裝備已經如此厲害。
為了保持戰馬的衝鋒速度,在方形甲盾牆內,騎兵做繞圓運動,實則是橢圓形。
郡尉如此相當於在不斷加速中靠近楚軍,雖然平移速度很慢,但速度不減,這種打法是郡尉看到曹參將步軍結成圓陣慘遭失敗後想起來的。
距離越來越近,楚軍始終沒有再發射弩箭,曹參靜靜的看著秦軍靠近,他清楚箭矢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製射擊,而且一旦射出迴收很困難。
這個時候曹參將旗幟迅速一揮,戰鼓再次響起。
傳遞將令,指揮千軍萬馬,日靠令旗,夜靠戰鼓。
夜晚降臨,曹參、周勃等戰將研討出新的指揮術,專門訓練一支令旗軍吏不僅白日視力好,夜間亦要能看得遠,即便不能如白日那般,但靠著對旗幟的熟悉,能快速做出準確判斷。
尤其是周昌,自從做管旗幟的職誌後,對各種旗幟的管理和信息的傳遞做過細致的研究,如今已是千夫長的他更是將旗幟在夜間亦能應用,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周昌作為總傳令吏,充分利用旗幟的顏色和圖案在夜間研究出一套便於傳遞信息的方法,夜間每十步一個傳令小吏,一直延伸到戰鼓旁。
眾多千夫長便是依靠戰鼓聲音和擊鼓的次數,以及輕重緩急來做出各自的分指揮。
甲盾後的周勃默默的看著前方緩緩靠近的秦軍,忽然秦軍盾牆移出縫隙,一直在加速的秦騎兵忽然衝出,向著楚軍衝來。
還在圈內的郡尉怒吼道,“殺!殺盡楚賊!擋吾大秦者死。”
周勃身後的甲士目不轉睛的盯著前方,眼睛瞪的大大的,雖然黑夜之中並不能看得很清楚,但他們相信眼神一致的向前,會給自己一定的鼓舞。
剛剛那殺盡楚賊的四個字亦讓楚軍甲士各個怒目而視。
周勃此時騎著戰馬,身後的則是一個個帶甲壯士,一手持盾牌,一手則是緊握一個小錘,與周勃手裏的怒天錘形似。
這是一支裝備非常奇異的甲士,看到飛馳過來的騎士臉上反而露出興奮之色,得到周勃的命令後,各個一躍而起。
身手矯健的令人詫異,麵對急速奔來的秦騎士,騰起的他們未待落地手裏的小錘已經砸向馬具。
是的,沒有砸向騎士,而是專門對付馬臉上的馬具,砸的馬匹是血肉模糊,即便不能將馬具砸碎,亦能將馬匹砸的失驚。
急速奔走的馬匹臉上忽然挨上一錘,怎麽受得了,戰馬如同步入炭火之地,在炭火上跳躍,騎士直接被摔飛出去。
這些騎士不是被摔暈便是被圍上來的楚卒取命。
此乃一場聞所未聞的步騎對戰,秦騎士震恐不已,作為大秦鐵騎的騎士是何等的驕傲,對戰當時山東六國亦是威名赫赫,即便是北邊的胡人,匈奴,亦是聞風喪膽。
可不知為何聞風的騎士卻遭受打擊,優勢喪失,竟然被步卒打的找不著北,這不應該,騎士對步卒向來是絕對的優勢。
南陽守齮見此狀況,心中疑惑,不知哪裏出了問題。
南陽郡尉臉色鐵青,他看著衝上去的騎士竟然紛紛落馬,他臉上除去震驚,便是不解。
南陽守齮對郡尉道,“將步騎一起壓上去,狠狠撕咬出一個缺口。”
郡尉吃驚,鼓起勇氣進行分析,“與楚賊距離較近,且活動範圍窄,無法實行有效衝擊,若步騎一起壓上,恐出現混亂踩踏。”
或許郡尉說的話是對的,但此刻的南陽守齮卻不這麽想,他要出去,隻要能出去,什麽代價不能付出。
南陽守齮挺挺胸脯,一臉嚴肅道,“壓上去,以排山倒海之勢轟出一個缺口。”
排山倒海!
郡尉不知南陽守是如何想到此種詞匯,但見其不可置疑的眼神,他隻好用著頭皮拔出長劍,遙指前方,“殺!以排山倒海之勢轟出一個缺口。”
郡尉本想用一句激動人心的話語激勵將士向前衝殺,最好奮不顧身,可思來想去,實則詞窮,唯有南陽守的排山倒海已經有氣勢。
在這一刻郡尉折服南陽守的文采,覺得他該學學如何鼓勵大秦將士。
詞匯雖好,氣勢亦到位,可他忽略一點,這批招募不久的秦卒皆為目不識丁的庶民,並不是士子,他們並不懂文采,隻求下達的命令是簡短而清晰的。
大秦步卒、騎士大多不明白何為排山倒海,但知道向前衝便是。
強悍的騎兵一旦被步兵弓手手打亂隊形,再由步兵分開纏鬥,便會失去其優勢,互相非但難以為伍,而且靠近反而會互相掣肘,馬匹的步伐不是那麽容易控製。
步兵不同,三人為組可互相支援,靈活跳躍,一人持長刀專門砍刺馬上騎士,一人對地上戰馬,尋找機會砍傷戰馬,一人左右掩護,阻止其他騎士靠近偷襲。三人配合甚為得力。
不消一個時辰,五千騎兵損失大半,南陽郡尉臉色鐵青,怒吼,“撤!”
這個結果令南陽守齮驚恐。
秦騎士退迴,楚步卒沒有追擊,而是退迴到圓形陣中,始終與圓陣內的主力保持百步距離,實行一擊必退,逐次擊殺。
南陽守齮為能順利突圍,決定集中兵力撕開一個缺口,突圍出去。
危險的氣息,南陽郡尉已經感覺到,如果不能突圍將會全軍覆沒,南陽守將指揮權全部交給郡尉,他自己雖不能脫離責任。
可南陽守心裏在盤算,他是一個南陽大郡的郡守,麵子是要的,威信是必須保持的,將指揮權交給郡尉隻要能衝出去即可。
如此聚兵再戰,亦有說辭,更可以擺脫亂指揮的惡名,讓秦將對他這個郡守有個好印象。
郡尉果斷擺動令旗,將步卒與騎兵混編,持高大鐵盾的甲士處在前陣形成盾牆一步步靠近。
在郡尉的心裏盤算,定是騎士在衝鋒時遭遇楚軍強弓硬弩而出現隊形散亂,致使戰力下降,故而將盾牆放在前陣,逐漸靠近。
消除弓弩發揮威力的射程,再進行衝鋒。南陽守未曾想楚賊的裝備已經如此厲害。
為了保持戰馬的衝鋒速度,在方形甲盾牆內,騎兵做繞圓運動,實則是橢圓形。
郡尉如此相當於在不斷加速中靠近楚軍,雖然平移速度很慢,但速度不減,這種打法是郡尉看到曹參將步軍結成圓陣慘遭失敗後想起來的。
距離越來越近,楚軍始終沒有再發射弩箭,曹參靜靜的看著秦軍靠近,他清楚箭矢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製射擊,而且一旦射出迴收很困難。
這個時候曹參將旗幟迅速一揮,戰鼓再次響起。
傳遞將令,指揮千軍萬馬,日靠令旗,夜靠戰鼓。
夜晚降臨,曹參、周勃等戰將研討出新的指揮術,專門訓練一支令旗軍吏不僅白日視力好,夜間亦要能看得遠,即便不能如白日那般,但靠著對旗幟的熟悉,能快速做出準確判斷。
尤其是周昌,自從做管旗幟的職誌後,對各種旗幟的管理和信息的傳遞做過細致的研究,如今已是千夫長的他更是將旗幟在夜間亦能應用,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周昌作為總傳令吏,充分利用旗幟的顏色和圖案在夜間研究出一套便於傳遞信息的方法,夜間每十步一個傳令小吏,一直延伸到戰鼓旁。
眾多千夫長便是依靠戰鼓聲音和擊鼓的次數,以及輕重緩急來做出各自的分指揮。
甲盾後的周勃默默的看著前方緩緩靠近的秦軍,忽然秦軍盾牆移出縫隙,一直在加速的秦騎兵忽然衝出,向著楚軍衝來。
還在圈內的郡尉怒吼道,“殺!殺盡楚賊!擋吾大秦者死。”
周勃身後的甲士目不轉睛的盯著前方,眼睛瞪的大大的,雖然黑夜之中並不能看得很清楚,但他們相信眼神一致的向前,會給自己一定的鼓舞。
剛剛那殺盡楚賊的四個字亦讓楚軍甲士各個怒目而視。
周勃此時騎著戰馬,身後的則是一個個帶甲壯士,一手持盾牌,一手則是緊握一個小錘,與周勃手裏的怒天錘形似。
這是一支裝備非常奇異的甲士,看到飛馳過來的騎士臉上反而露出興奮之色,得到周勃的命令後,各個一躍而起。
身手矯健的令人詫異,麵對急速奔來的秦騎士,騰起的他們未待落地手裏的小錘已經砸向馬具。
是的,沒有砸向騎士,而是專門對付馬臉上的馬具,砸的馬匹是血肉模糊,即便不能將馬具砸碎,亦能將馬匹砸的失驚。
急速奔走的馬匹臉上忽然挨上一錘,怎麽受得了,戰馬如同步入炭火之地,在炭火上跳躍,騎士直接被摔飛出去。
這些騎士不是被摔暈便是被圍上來的楚卒取命。
此乃一場聞所未聞的步騎對戰,秦騎士震恐不已,作為大秦鐵騎的騎士是何等的驕傲,對戰當時山東六國亦是威名赫赫,即便是北邊的胡人,匈奴,亦是聞風喪膽。
可不知為何聞風的騎士卻遭受打擊,優勢喪失,竟然被步卒打的找不著北,這不應該,騎士對步卒向來是絕對的優勢。
南陽守齮見此狀況,心中疑惑,不知哪裏出了問題。
南陽郡尉臉色鐵青,他看著衝上去的騎士竟然紛紛落馬,他臉上除去震驚,便是不解。
南陽守齮對郡尉道,“將步騎一起壓上去,狠狠撕咬出一個缺口。”
郡尉吃驚,鼓起勇氣進行分析,“與楚賊距離較近,且活動範圍窄,無法實行有效衝擊,若步騎一起壓上,恐出現混亂踩踏。”
或許郡尉說的話是對的,但此刻的南陽守齮卻不這麽想,他要出去,隻要能出去,什麽代價不能付出。
南陽守齮挺挺胸脯,一臉嚴肅道,“壓上去,以排山倒海之勢轟出一個缺口。”
排山倒海!
郡尉不知南陽守是如何想到此種詞匯,但見其不可置疑的眼神,他隻好用著頭皮拔出長劍,遙指前方,“殺!以排山倒海之勢轟出一個缺口。”
郡尉本想用一句激動人心的話語激勵將士向前衝殺,最好奮不顧身,可思來想去,實則詞窮,唯有南陽守的排山倒海已經有氣勢。
在這一刻郡尉折服南陽守的文采,覺得他該學學如何鼓勵大秦將士。
詞匯雖好,氣勢亦到位,可他忽略一點,這批招募不久的秦卒皆為目不識丁的庶民,並不是士子,他們並不懂文采,隻求下達的命令是簡短而清晰的。
大秦步卒、騎士大多不明白何為排山倒海,但知道向前衝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