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趙軍駐紮在信都城外,旗幟蔽日,一位年輕的將領正在操練場上不斷指揮著士兵進行廝殺演練,信都城的上空時不時傳出廝殺聲。


    喊聲如雷震的大地都在顫抖。


    信都城的父老子弟哪有見過如此多趙軍,走在街上皆顫顫巍巍,他們不明白為何趙軍忽然聚集在信都城外,大多猜測信都城要有大事發生。


    信都城內的院落前一輛四尺車蓋由兩匹馬拉著停在院落前,院落前的長者恭恭敬敬向來人行禮道,“張耳有失遠迎,願縣令勿怪。”


    來人正是信都城趙國縣令,信都令迴禮道,“吾素仰慕張君乃一代名士,今日得見三生有幸,三生有幸,何來見怪?”


    言畢,張耳和信都令相視而笑,張耳道,“請。”


    張耳引信都令入院,穿過小橋流水直至三層主樓。


    進樓,信都令發現已經高朋滿座,此縣的三老、豪傑皆起身相迎。


    信都令忙還禮,“諸公折煞吾矣,快快落座。”


    落座之後,侍女飄然而來,將鼎肉酒爵放置案上,轉身輕盈而去,當真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在信都城張耳是客,可是畢竟張耳聚集數萬軍隊,故而信都令以及三老皆不敢拖大,堅持讓張耳先開鼎。


    張耳恭敬不如從命,醇烈的趙酒下肚,諸公話匣子徹底打開,信都令與三老便一致勸諫張耳自立為王。


    此時的張耳亦想過自己稱王,但一想到武臣自立為王的下場,再思慮與陳餘的關係,張耳內心猶豫。


    誰不願稱王,可是陳勝、武臣的例子曆曆在目,張耳開口道,“趙王乃有德者為之,耳才淺德薄不足以勝任,恐有負父老、子弟。”


    武臣雖死,但邯鄲由李良占據,此人反叛武臣,自有稱王之心,張耳心想此時不宜稱王,外有李良,內有諸將之心,誰能保證每個人真心願意自己稱王。


    張耳不願他與陳餘之間變成武臣與李良,見信都令與三老如此熱情,張耳再次辭謝。


    張耳打算在信都立足,數萬兵馬糧草需要籌集,沒有信都人的支持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這些掌握信都命脈的三老和信都縣令。


    武力雖然能將他們征服,甚至殺之,可是想俘獲他們的心,令其真心支持,並不容易。


    軍爵和吏位向來是人才的致命弱點,張耳知曉弱項融入這裏,軍爵和官吏之位是不能吝嗇。


    酒宴過後,張耳完成了三件事,一是熟悉當地年輕豪傑、諸吏,二是探探三老和信都令對他們的態度,三是補充人才,為接下來重建趙國打下基礎。


    在張耳眼裏,趙國肯定是要重建,不然數萬趙軍像是有名無分,可是趙王是誰,張耳還沒有下定決心。


    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後,張耳立刻遣快馬至軍營中約陳餘迴城商議。


    夜幕降臨,柔和月色之下院內的書房依舊亮著燈光,牛油燈閃爍跳動,像是小巧的舞女。


    書房內,三四人聚在一起,正在秘密商談著,忽然門外響起輕柔的聲音,“羊肉已溫好。”


    張耳、陳餘以及幾個賓客停止談話,張耳道,“端上來。”


    這已經是侍女第三次溫羊肉湯,自酒宴過後幾人一兩個時辰。


    侍女將三鼎羊肉放在長案上後,便飄然離去,張耳用木勺飲了一口羊肉湯後道,“此事關重大,當謹慎行事。”


    其中一位賓客姓申名陽,道,“兩君寄居外地,想讓趙國人歸附,很難,隻有立趙國後代,用正義扶助,可以成功。”


    立他人為王,張耳和陳餘皆是心中一動,張耳則是眼中一亮,立六國後代為王,秦嘉做了探索,可惜失敗告終,被項梁所殺,項梁立熊心為楚王,似乎楚國的勢力在逐漸壯大。


    張耳的門客很多,天下諸侯的狀況不說很清楚,但亦知道一二,曾經的門客劉季,如今的朋友已經是楚國一員大將,項梁在東阿大破章邯,劉季與項羽斬殺李由,天下震動。


    這些都是一方豪傑,和他們逐鹿中原不做長遠謀劃是不行的,張耳果斷的點頭,“善!陳將軍以為如何?”


    陳餘讚成,“餘親自尋覓趙王後代。”


    陳餘在趙地尋覓,苦無線索,後張耳尋思何苦一定是趙王直係後裔,隻要是趙國貴族亦可。


    思慮至此,張耳建議尋找趙氏族長,擇長者選為王,陳餘於是便從趙氏族長中找到趙歇。


    信都城雖然比不上邯鄲,卻是一座中等城池,趙國被秦滅掉之後,趙氏大族多被秦始皇遷入關中,留下的趙氏在趙地多無實權。


    上至郡守,下至縣令,秦自然不願讓趙氏掌握實權,故而趙氏族人雖為貴族卻少有在信都城占據要位。


    此刻信都城前停著一輛車馬,車馬旁有一位長者,長須飄飄,環眼闊麵,一身貴雅之氣,他正是被陳餘接到信都的趙歇。


    趙歇自從國破之後,他很少沒有走進過大城池,曾經幻想過再能走進邯鄲的王宮,看看祖先們居住過的地方。


    當他聽聞張耳要立其為趙王,趙歇又驚又喜,喜的是可迴到祖先居住過的邯鄲城,喜的是他能在亂世重振趙氏族人,齊國田氏複國,魏國魏咎複國,這一個個消息衝擊著趙歇的內心,衝擊著他體內原始的血液。


    這血液裏流淌著被秦人坑殺四十萬趙軍的仇恨,流淌著胡服騎射的豪情,流淌著作為趙國人的驕傲。


    複國在趙歇的腦海裏不斷浮現,可是武臣來到趙地不斷的攻城略地,最後自立為王徹底打破了他內心的渴望和激情。


    曾幾何時,趙歇忘卻內心的那份豪情,複仇之火已然熄滅,當陳餘親自帶來張耳的立王之舉後,他心中那一團火苗再次點燃。


    看著眼前的信都城,趙歇感慨萬千,這裏不是邯鄲,隻是一座普通的城池卻讓趙歇怦然心動。


    稱王複國,趙歇隻是在心裏想過,但也僅僅想過,一直沒有付諸於行動,他曾經恨自己為何總是愛幻想,沒有招來一兵一卒,沒有籌集過一粒糧,沒有聚集過一位文臣武將。


    可現在趙歇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看來愛幻想還是有必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室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來不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不及先生並收藏漢室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