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柄璧如意是皇上為獎賞路惠男喜得皇子所賜之物,雖離開宮裏十幾年,路惠男卻一直極為寶貝的留在身邊。想當年,皇上與皇後倒也十分恩愛,隻是一次酒後寵幸了她,沒想到就此受孕,皇上自是十分歡喜,也因此較為看重她,並封為路淑媛。十月臨盆,路惠男為皇室喜添龍子,皇上龍顏大悅,賞賜給她許多寶物,包括這柄璧如意,可惜好景不長,皇上的寵愛也給她帶來了幾近殺身的大禍。
路惠男原本為丹陽建康人,十六歲時以色貌出眾選入後宮。入宮前曾有一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也為一官宦世家的翩翩公子,兩個人也是情投意合,隻是路惠男應選,從此一入宮門深似海,兩人也就斷了音信。誰想劉駿長及三歲時,寢宮之中忽闖入一些閹人、女官,說是宮中失竊,奉皇後懿旨各宮搜查贓物,卻在路淑媛內室軟塌上翻出了私密的信箋,不容分說被呈給皇後,誰想都是些與男人私通的情信,落款竟都是入宮前的世家公子的表字,真是百口莫辯,路淑媛也曾哭跪皇後,求皇後做主,還她清白,可惜皇後也說是有心無力,鐵證如山,後來就上稟皇上,因為此事確是蹊蹺,雖皇上沒有置她的欺君之罪,但也從此再未踏入她的寢宮,也疏遠了劉駿,與此事僅隔幾日她的貼身侍女突然懸梁自盡,原因未可知。雖未被打入冷宮,但皇上從不駕臨的寢宮與冷宮也是沒有分別的。
兩年後,劉駿尋例被封為武陵王,心灰意冷的路惠男想最後一搏,爭取皇上對她迴心轉意,她提出要陪劉駿一同前往封地。一則,劉駿隻有五歲,放他一個人出去,自己確有不舍,況且,劉駿不被重視,也是自己連累了兒子,覺得對他不住;二則,朝廷從沒有當朝後妃出皇宮陪皇子去封地的,她想借此引起劉義隆的注意,結果,可笑結果卻是皇上打破了常例允她隨子出宮。
臨行前,皇後親臨她的寢宮,屏退左右,分不清那是種怎樣的情愫,皇後與她對坐了許久,最後幽幽的開口,
“路淑媛,你該慶幸離開了這座活死人墓,本宮承認是對不住你,但本宮從未對所做之事後悔,你若悔,就隻悔你當初不該進宮,如果能與你那良人遠走,會是怎樣一番瀟灑自在,忘情山水間;若怨就怨這個深宮本就是殺人與無形的屠場。”
皇後說完後走了,看著皇後高傲的身影,路惠男突然覺得自己似乎看到那高傲外表下的終日的惶恐與不安,而皇後的一番話也讓她徹底想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皇後使盡手段終於找到了她的死穴,終於在搜贓物的時候“碰巧”找到了那些所謂的情信,沒有皇後的悉心安排,那些信是不可能隨便流入宮中的,之所以會那麽準確的出現在自己的軟塌上,那都要拜那個突然自縊的自己的貼身侍婢所賜,想是那個侍婢與太監廝磨被抓住了把柄,才會出賣她。嗬嗬,真是可笑,原來自己一直身處這個彌天的陰謀中。雖沒將她處死,但皇後已經達到目的,她的寢宮從此成了皇上止步的地方。
她忽然覺得心驚膽戰,也好,也好,終將離開這個是非地,心裏竟多了一份輕鬆。
更可笑的是,皇後處心積慮的鬥垮她,卻在短短幾年後,敗給了後宮新起的佳麗潘落楓,下場更可悲,竟鬱鬱而終。想來她也終於得到心靈的自由了,終於逃離了深宮中的爾虞我詐,虛情假意,終於可以飛出宮牆寄情與山水了,她竟起了與她相惜的情意。
仔細端詳著璧如意,透著瑩瑩光輝,與皇上朝夕相處了那麽多日月,早對他動了真情,如今分開快到二十年了,不知可有機會再見,又不知再見之日是否會相見兩不識呢?
“淑妃娘娘,王爺傳話說,今晚要辦宴接風,還邀請了外族的豪傑,王爺請娘娘示下。”房門外錦兒的輕喚打斷了路淑媛對往事的迴憶。她拭了一下眼角,
“知道了,讓王爺盡興吧。”
“是,奴婢遵旨。”
路惠男原本為丹陽建康人,十六歲時以色貌出眾選入後宮。入宮前曾有一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也為一官宦世家的翩翩公子,兩個人也是情投意合,隻是路惠男應選,從此一入宮門深似海,兩人也就斷了音信。誰想劉駿長及三歲時,寢宮之中忽闖入一些閹人、女官,說是宮中失竊,奉皇後懿旨各宮搜查贓物,卻在路淑媛內室軟塌上翻出了私密的信箋,不容分說被呈給皇後,誰想都是些與男人私通的情信,落款竟都是入宮前的世家公子的表字,真是百口莫辯,路淑媛也曾哭跪皇後,求皇後做主,還她清白,可惜皇後也說是有心無力,鐵證如山,後來就上稟皇上,因為此事確是蹊蹺,雖皇上沒有置她的欺君之罪,但也從此再未踏入她的寢宮,也疏遠了劉駿,與此事僅隔幾日她的貼身侍女突然懸梁自盡,原因未可知。雖未被打入冷宮,但皇上從不駕臨的寢宮與冷宮也是沒有分別的。
兩年後,劉駿尋例被封為武陵王,心灰意冷的路惠男想最後一搏,爭取皇上對她迴心轉意,她提出要陪劉駿一同前往封地。一則,劉駿隻有五歲,放他一個人出去,自己確有不舍,況且,劉駿不被重視,也是自己連累了兒子,覺得對他不住;二則,朝廷從沒有當朝後妃出皇宮陪皇子去封地的,她想借此引起劉義隆的注意,結果,可笑結果卻是皇上打破了常例允她隨子出宮。
臨行前,皇後親臨她的寢宮,屏退左右,分不清那是種怎樣的情愫,皇後與她對坐了許久,最後幽幽的開口,
“路淑媛,你該慶幸離開了這座活死人墓,本宮承認是對不住你,但本宮從未對所做之事後悔,你若悔,就隻悔你當初不該進宮,如果能與你那良人遠走,會是怎樣一番瀟灑自在,忘情山水間;若怨就怨這個深宮本就是殺人與無形的屠場。”
皇後說完後走了,看著皇後高傲的身影,路惠男突然覺得自己似乎看到那高傲外表下的終日的惶恐與不安,而皇後的一番話也讓她徹底想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經過。
皇後使盡手段終於找到了她的死穴,終於在搜贓物的時候“碰巧”找到了那些所謂的情信,沒有皇後的悉心安排,那些信是不可能隨便流入宮中的,之所以會那麽準確的出現在自己的軟塌上,那都要拜那個突然自縊的自己的貼身侍婢所賜,想是那個侍婢與太監廝磨被抓住了把柄,才會出賣她。嗬嗬,真是可笑,原來自己一直身處這個彌天的陰謀中。雖沒將她處死,但皇後已經達到目的,她的寢宮從此成了皇上止步的地方。
她忽然覺得心驚膽戰,也好,也好,終將離開這個是非地,心裏竟多了一份輕鬆。
更可笑的是,皇後處心積慮的鬥垮她,卻在短短幾年後,敗給了後宮新起的佳麗潘落楓,下場更可悲,竟鬱鬱而終。想來她也終於得到心靈的自由了,終於逃離了深宮中的爾虞我詐,虛情假意,終於可以飛出宮牆寄情與山水了,她竟起了與她相惜的情意。
仔細端詳著璧如意,透著瑩瑩光輝,與皇上朝夕相處了那麽多日月,早對他動了真情,如今分開快到二十年了,不知可有機會再見,又不知再見之日是否會相見兩不識呢?
“淑妃娘娘,王爺傳話說,今晚要辦宴接風,還邀請了外族的豪傑,王爺請娘娘示下。”房門外錦兒的輕喚打斷了路淑媛對往事的迴憶。她拭了一下眼角,
“知道了,讓王爺盡興吧。”
“是,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