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日子,好過難過照樣過。隻是一眨眼,一年就過去了,好肉好酒才開個頭,年也過完了。破五過後,該幹啥幹啥,出門打工的,就收拾行囊準備上路;在家種地的,把鋤子收拾收拾就到田裏去;吃皇糧拿工資的,也得到單位報道上班。隻有半大不小的娃娃們,離上學還有一段時間,猶自沉浸在春節的氛圍中,成群結隊玩得不亦樂乎。
按時間講,良娃上班算是最遲的。他的單位雖然在鎮農技站,但他的崗位卻在附近上下五個村子裏。年前站上開會的時候,安排山裏幾個村春上搞包穀雜交種試種和洋芋矮壯素噴灑。論時間,種包穀還早,至少還有兩個多月,洋芋噴矮壯素更早,技術要點說要等洋芋開花的時候,扳指頭一算也得到四月份。可是良子坐不住了,每月拿國家幾十塊補貼,怎不能不幹事吧。對,明兒初八,到管轄的幾個村的示範戶家裏走走,一來了解情況,大家熟悉熟悉,二來問一下他們要種多少地包穀、多少地洋芋地,心裏好有個數,預先做好準備。
爹本來叫良娃跟他一起上坡去把洋芋地翻一遍,挑幾擔大糞把年前燒的土糞拌一拌,堆在一起多乳腐一下,上地也肥些。按道理講,這些事不消爹操心了,良娃三十多了,家成了,娃也有了,地裏活該幹啥不該幹啥他心裏早該有數。可爹就是一個操心的命,見良娃不動彈,就坐不住了,非要把良娃拉扯著到地裏去。俗話說人荒地一時,地荒人一年,時令不等人的,現在不做好準備,能行嗎,老祖上留下的規矩可是經多少人檢驗過了的,哪能說破就破了的。
良娃不聽爹說,包裏裝了兩個蒸饃就走了。爹氣的把鋤子摔出多遠,不過都不過了,我都土圍頸脖的人了,你有啥吃的我也餓不著。
初春的早上,天怪冷怪冷的,地上著凍像鐵板一樣梆梆硬,風吹在臉上像刀割肉一樣生痛,尿在地上衝出一個窩,人還沒轉身就成了一個冰坨。良娃背著一個挎包,手倒背後麵籠在袖子裏,翻山越嶺,穿澗過河,大步急行,沒走上個把小時渾身就熱了。
沒到晌午,良娃就到了計劃中的第一個村,這個村的科技示範戶有兩戶,一戶叫朱成,另一戶叫馬三,是前幾年發展培養的老示範戶。向路邊躺在麥稈堆上曬太陽的人一打聽,兩家都沒人在屋,朱成和老婆帶著娃給丈母娘拜年沒迴來,看來是住在丈母家了。馬三跟村裏年輕小夥子出門打工去了,說到種包穀的時候再迴來。
良娃站在路邊愣了半天,有點心灰意冷,新正上月的,自己跑這麽遠的路幹啥呀。本想找個地方坐坐,吃口幹糧再走,覺得讓人看見不美,這樣子像啥,像個四處流浪的河南擔。哎——,算了,往二十裏外的下一個村趕吧,到離村遠一點沒有人的地方,找個向陽的平地,坐在石頭上好好歇,從包裏掏出蒸饃,就著溝裏冰縫裏的冷水,咽了下去。良娃吃的很艱難,有點咽不下去,他眼睛一閉硬哽了下去。接下來良娃走的速度慢了下來,走一程歇一會,走了三四個多小時,太陽挨到山邊的時候才趕到第二個村。向人一打聽,還好,這個村的示範戶還在。良娃放下了心,今晚有地方歇了。
這個村的示範戶姓範,六十來歲,早年間在村裏當支書,村裏人都叫他範支書。範支書對良娃很熱情,叫老婆特意炒了幾個菜,熱了一壺包穀酒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範支書說:“良娃呀,你現在正是好時光呀,年輕好呀,敢打敢拚,認死不認輸,那一股衝勁現在一想起來心都是熱的。我十幾歲就入黨了,當時是才解放的時候,整天打土豪分田地,熱火朝天的,不分白天黑夜地忙,不曉得累,也沒有工資,隻是一門心思幹革命。二十多的時候就當互助組組長,後來當大隊支書,中間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挨過批鬥,掛著大鐵牌子遊行,後來又上來了,我還被提拔到公社裏幹過幾天,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又迴來了。那時候,全國到處都在大批鬥,今天我鬥你,明天你鬥他,一會這派掌權了,一會那派又奪權了,就像水一樣,一浪過來,一浪過去的。往後我哪也不去,就在村子裏,當我的支書,直到前年才退了下來。鎮上不讓退,村裏群眾聯名寫信也不讓退,我想還是退呀,賴在上麵幹什麽,我前前後後都幹了四十多年了,還沒幹夠呀。餘下的日子,我隻一個心思,就是把地種好,有一口飯吃就行了,其餘啥心也不操了,啥事也不想了。”
良娃聽範支書諞起過去的事,既好奇又敬慕,覺得範支書的經曆就是一本書,了不起,於是端起酒杯要敬範支書一杯。範支書讓道:“你到我這裏來,你是客我是主,那有客敬主的道理,幹脆我們碰一杯吧。”
範支書說:“良娃呀,我一猜你就是去年鎮上新招的不脫產的農技幹部吧,你說的媳婦就是街道的女子,辦了個小賣部吧。她可是個能人,為上下好幾個村行了方便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村裏沒個商店不行,做啥子都不方便,買一匣洋火也要跑幾十裏路,可知道歸知道,就是沒有人動心思辦一個,結果讓一個街上來的女子給辦了。你想一下,為啥呀,這不是懶的問題,也不是沒有錢的問題,更不是大夥沒想到,而是這兒的問題。”範支書手指了指著腦殼說。“大家都有一個惰性,依靠心理,不是自己動心思去幹,而總是指望別人去辦,你靠著我,我靠著你,結果誰也沒辦。想到這兒我都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說,做啥事情一要看形勢,是不是該辦,時機是不是成熟了,有些事情雖是好事,但大家沒意識到,你提前辦了反而是辦了壞事;二是形勢到了,時機到了,該辦而沒有辦同樣也是壞事。為啥呢?形勢發展這個地步了,就必須要幹下去,如果沒人幹,這社會發展不就停步了。你想想,毛主席幹革命為啥成功了,就是形勢發展到哪兒了,毛主席不承頭,肯定會有人承頭的,這就是書上說的順天應人,懂了吧。”
良娃聽範支書說話,就像聽老師講課一樣,一板一眼,頭頭有理,隻有點頭讚成的份。
就在這時,範支書話鋒一轉,說:“比方種莊稼,節令沒到,你把種子種下地,土裏冷幹急出不了苗,種子就會爛在地裏麵,沒有收成;節令到了你沒下種,而是過了節令再種,結果莊稼不能成熟,同樣也沒有收成。做任何事都要看時機的。啥是能人?能人就是善於把握時機,瞅準時機,機會沒來他不急,機會過了他不燥,遇到機會能牢牢抓住,就能幹出一件大事。我說的意思不曉得你明白沒有,現在新正上月的,到處天寒地凍,除了出外打工的,大家都貓在家裏麵,誰個出去到處跑呀。按我說呀,你明兒在我這兒吃了早,就不要到下一個村去了。到種包穀的時候,就是你不找我們,我們也會來找你的。你想呀,我們當科技示範戶為的是啥呀?不就是能種上最新的好種子,用上最新的技術嘛。你安生地在家裏把家經管好,該做啥就到做啥,這事急是急不來的。隻有順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這樣你既不費力氣,事情又辦的漂亮。”
良娃聽到這兒,臉燥得紅到耳後根去了,要不是煤油燈火焰不亮,良娃真的沒辦法把酒喝下去。不過,從內心上講,範支書講的都是實誠話,沒有一點虛頭。要不是人家對自己好,推心置腹的,人家不會說這些的,讓你去跑冤枉路,去舉著熱臉貼人家的冷勾子。良娃想起了自己臨出門時,爹惡狠狠的表情,想起了小鳳說他說不動時的怨恨眼神,越發燥的荒,可他還是很感激範支書的。
第二天一黑早,範支書還沒起來,良娃就出門往迴走了。
按時間講,良娃上班算是最遲的。他的單位雖然在鎮農技站,但他的崗位卻在附近上下五個村子裏。年前站上開會的時候,安排山裏幾個村春上搞包穀雜交種試種和洋芋矮壯素噴灑。論時間,種包穀還早,至少還有兩個多月,洋芋噴矮壯素更早,技術要點說要等洋芋開花的時候,扳指頭一算也得到四月份。可是良子坐不住了,每月拿國家幾十塊補貼,怎不能不幹事吧。對,明兒初八,到管轄的幾個村的示範戶家裏走走,一來了解情況,大家熟悉熟悉,二來問一下他們要種多少地包穀、多少地洋芋地,心裏好有個數,預先做好準備。
爹本來叫良娃跟他一起上坡去把洋芋地翻一遍,挑幾擔大糞把年前燒的土糞拌一拌,堆在一起多乳腐一下,上地也肥些。按道理講,這些事不消爹操心了,良娃三十多了,家成了,娃也有了,地裏活該幹啥不該幹啥他心裏早該有數。可爹就是一個操心的命,見良娃不動彈,就坐不住了,非要把良娃拉扯著到地裏去。俗話說人荒地一時,地荒人一年,時令不等人的,現在不做好準備,能行嗎,老祖上留下的規矩可是經多少人檢驗過了的,哪能說破就破了的。
良娃不聽爹說,包裏裝了兩個蒸饃就走了。爹氣的把鋤子摔出多遠,不過都不過了,我都土圍頸脖的人了,你有啥吃的我也餓不著。
初春的早上,天怪冷怪冷的,地上著凍像鐵板一樣梆梆硬,風吹在臉上像刀割肉一樣生痛,尿在地上衝出一個窩,人還沒轉身就成了一個冰坨。良娃背著一個挎包,手倒背後麵籠在袖子裏,翻山越嶺,穿澗過河,大步急行,沒走上個把小時渾身就熱了。
沒到晌午,良娃就到了計劃中的第一個村,這個村的科技示範戶有兩戶,一戶叫朱成,另一戶叫馬三,是前幾年發展培養的老示範戶。向路邊躺在麥稈堆上曬太陽的人一打聽,兩家都沒人在屋,朱成和老婆帶著娃給丈母娘拜年沒迴來,看來是住在丈母家了。馬三跟村裏年輕小夥子出門打工去了,說到種包穀的時候再迴來。
良娃站在路邊愣了半天,有點心灰意冷,新正上月的,自己跑這麽遠的路幹啥呀。本想找個地方坐坐,吃口幹糧再走,覺得讓人看見不美,這樣子像啥,像個四處流浪的河南擔。哎——,算了,往二十裏外的下一個村趕吧,到離村遠一點沒有人的地方,找個向陽的平地,坐在石頭上好好歇,從包裏掏出蒸饃,就著溝裏冰縫裏的冷水,咽了下去。良娃吃的很艱難,有點咽不下去,他眼睛一閉硬哽了下去。接下來良娃走的速度慢了下來,走一程歇一會,走了三四個多小時,太陽挨到山邊的時候才趕到第二個村。向人一打聽,還好,這個村的示範戶還在。良娃放下了心,今晚有地方歇了。
這個村的示範戶姓範,六十來歲,早年間在村裏當支書,村裏人都叫他範支書。範支書對良娃很熱情,叫老婆特意炒了幾個菜,熱了一壺包穀酒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範支書說:“良娃呀,你現在正是好時光呀,年輕好呀,敢打敢拚,認死不認輸,那一股衝勁現在一想起來心都是熱的。我十幾歲就入黨了,當時是才解放的時候,整天打土豪分田地,熱火朝天的,不分白天黑夜地忙,不曉得累,也沒有工資,隻是一門心思幹革命。二十多的時候就當互助組組長,後來當大隊支書,中間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挨過批鬥,掛著大鐵牌子遊行,後來又上來了,我還被提拔到公社裏幹過幾天,可是沒過多長時間又迴來了。那時候,全國到處都在大批鬥,今天我鬥你,明天你鬥他,一會這派掌權了,一會那派又奪權了,就像水一樣,一浪過來,一浪過去的。往後我哪也不去,就在村子裏,當我的支書,直到前年才退了下來。鎮上不讓退,村裏群眾聯名寫信也不讓退,我想還是退呀,賴在上麵幹什麽,我前前後後都幹了四十多年了,還沒幹夠呀。餘下的日子,我隻一個心思,就是把地種好,有一口飯吃就行了,其餘啥心也不操了,啥事也不想了。”
良娃聽範支書諞起過去的事,既好奇又敬慕,覺得範支書的經曆就是一本書,了不起,於是端起酒杯要敬範支書一杯。範支書讓道:“你到我這裏來,你是客我是主,那有客敬主的道理,幹脆我們碰一杯吧。”
範支書說:“良娃呀,我一猜你就是去年鎮上新招的不脫產的農技幹部吧,你說的媳婦就是街道的女子,辦了個小賣部吧。她可是個能人,為上下好幾個村行了方便了。其實大家都知道,村裏沒個商店不行,做啥子都不方便,買一匣洋火也要跑幾十裏路,可知道歸知道,就是沒有人動心思辦一個,結果讓一個街上來的女子給辦了。你想一下,為啥呀,這不是懶的問題,也不是沒有錢的問題,更不是大夥沒想到,而是這兒的問題。”範支書手指了指著腦殼說。“大家都有一個惰性,依靠心理,不是自己動心思去幹,而總是指望別人去辦,你靠著我,我靠著你,結果誰也沒辦。想到這兒我都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說,做啥事情一要看形勢,是不是該辦,時機是不是成熟了,有些事情雖是好事,但大家沒意識到,你提前辦了反而是辦了壞事;二是形勢到了,時機到了,該辦而沒有辦同樣也是壞事。為啥呢?形勢發展這個地步了,就必須要幹下去,如果沒人幹,這社會發展不就停步了。你想想,毛主席幹革命為啥成功了,就是形勢發展到哪兒了,毛主席不承頭,肯定會有人承頭的,這就是書上說的順天應人,懂了吧。”
良娃聽範支書說話,就像聽老師講課一樣,一板一眼,頭頭有理,隻有點頭讚成的份。
就在這時,範支書話鋒一轉,說:“比方種莊稼,節令沒到,你把種子種下地,土裏冷幹急出不了苗,種子就會爛在地裏麵,沒有收成;節令到了你沒下種,而是過了節令再種,結果莊稼不能成熟,同樣也沒有收成。做任何事都要看時機的。啥是能人?能人就是善於把握時機,瞅準時機,機會沒來他不急,機會過了他不燥,遇到機會能牢牢抓住,就能幹出一件大事。我說的意思不曉得你明白沒有,現在新正上月的,到處天寒地凍,除了出外打工的,大家都貓在家裏麵,誰個出去到處跑呀。按我說呀,你明兒在我這兒吃了早,就不要到下一個村去了。到種包穀的時候,就是你不找我們,我們也會來找你的。你想呀,我們當科技示範戶為的是啥呀?不就是能種上最新的好種子,用上最新的技術嘛。你安生地在家裏把家經管好,該做啥就到做啥,這事急是急不來的。隻有順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這樣你既不費力氣,事情又辦的漂亮。”
良娃聽到這兒,臉燥得紅到耳後根去了,要不是煤油燈火焰不亮,良娃真的沒辦法把酒喝下去。不過,從內心上講,範支書講的都是實誠話,沒有一點虛頭。要不是人家對自己好,推心置腹的,人家不會說這些的,讓你去跑冤枉路,去舉著熱臉貼人家的冷勾子。良娃想起了自己臨出門時,爹惡狠狠的表情,想起了小鳳說他說不動時的怨恨眼神,越發燥的荒,可他還是很感激範支書的。
第二天一黑早,範支書還沒起來,良娃就出門往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