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被拒絕的良配
看著莫蘭一臉鄙視的眼神,莫富貴忙道:“閨女你可不能誤會爹啊,這銀子可不是爹故意藏起來的,就是你爹我吧……以前吧……的確有一點點小癖好……喜歡藏幾個私房錢……你也知道嘛,家裏女人太多,這銀子花起來如流水啊,你爹也是逼不得已啊……後來吧……這個動亂發生的太突然,等一幫亂民殺到咱家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拿銀票啊,能保命就不錯了,這不是最近才想起來原來家裏還藏著一點點小錢錢……”
看著莫富貴此刻仿若嬌羞少女一般,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表情中帶著無辜的表情,真是怎麽看怎麽覺得好笑。
莫蘭繃著的表情一個沒忍住,破了功,忍不住嘴角彎起:“行了行了,您的銀子自然是您說了算,哪有做女兒的管的,那我再給您五千兩吧,賺到了小錢錢,您分我一半?”
“不行,最多兩成。”
“好歹三成吧?”
“四成!”
“成交!”
後麵幾句是父女兩人的玩笑話,說完,不由都樂了~
後麵幾日,大家各有事忙。
莫蘭給了莫富貴這陳家鎮上糧莊和綢緞莊做的最好的幾個老板的信息,然後莫富貴便去了幾次陳家鎮,與那糧莊的老板蘇老板和陳德的東家陳記綢緞都談好了合作協議。
在南召國,米麵的價格一般一鬥(約等於10斤,每個朝代都不太一樣,這裏取10斤)的價格是40-50文左右,也分陳米和新米。以前災荒的時候,便有一鬥米千貫錢的說法,一貫等於一千文也就是一兩銀子,也就是一鬥米在災荒的時候可以賣到千兩銀子!
可莫富貴卻並非是那麽貪心的人,而且發這種財,他自己也覺得虧心,因此便打算這次去淮北,先買上個100石(將近5噸)的米麵,每鬥按照30文購入,屆時按照130文售出,大約賺個100兩銀子,用來支付工匠隊的辛苦費。
莫富貴真正打算要賺的,是那絲綢的錢!
鎮上最大的綢緞莊陳記的管事陳德,因著跟莫蘭和孫掌櫃的關係,便替莫富貴引薦了陳老爺,那陳老爺是個儒商,對水月山莊以及莫蘭都是十分欣賞,一聽是莫蘭的父親來談生意,首先便有了三分興趣。
如今他在這淮北,雖然在綢緞這塊做的頂呱呱,但比起淮南的那些個綢緞商,他自己心裏知道還差得遠。
每個地域都有一種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地域報團做生意,陳老爺一直是跟淮北的繅絲織布坊合作的,但是北方的工藝跟南方比起來,的確差的有點遠,同樣織出來的絲綢,那手感就是差那麽一點。
他也曾特地去淮南找人取經,但淮南的人一聽說他是淮北的,幾乎都不跟他推心置腹,就算他說直接采購,人家也會報個高價,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那樣的價格,他買迴來也沒啥利潤,慢慢的別歇了這個心思。
所以當莫富貴提出由他來為陳記供淮北的絲綢素布的時候,並且價格還很合適的時候,他自然十分容易的就接受了。
而莫有壽則趁著如今有空,便跟鄰裏們說好了莫蘭的種植迴收計劃,大家自然都十分感興趣。隻不過村民們最怕的便是災荒,沒東西吃的日子,便說好了,隻能勻出一部分良田來根據莫蘭的要求耕種,其餘大部分良田還是要留著種大米,這點也無可厚非,便暫時先這麽定了,具體怎麽種,種什麽,等到年底再議。
而福美和莫蘭則幾乎日日泡在山莊裏,這幾日開始陸續有訂單上的貴客到來,福美忙著接待。
好在目前下的訂單,都是鎮上的一些土財主家的女眷,倒是不難伺候。
除了時不時就愛往竹院湊的楊芙蓉,一切都順風順水。不過這竹院近幾日都是由七娘子負責統管的,楊芙蓉十次裏十次都被七娘子全然不留情麵的攔在了外頭,宇文風倒是住的極為愜意。
而許娉婷則極快的通過媒婆,找到了一戶十分適合楊芙蓉的人家。
老爺姓李,在鎮上繁華的地帶有一個兩進院,開了家專賣筆墨紙硯的書齋,家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娶妻生子,剩下一個小兒子今年18,已經有秀才功名在身上,今年科舉若是中榜,那便是個舉人老爺,以後便能入朝為官,再不濟也能做個地方老爺,就算考不中,就是守著家裏的那家書齋,也足夠一家人吃喝不愁了。
不僅如此,聽聞這李夫人對媳婦比對兒子還好,家裏啥活兒都不用媳婦幹,嫁過去便能享福。
隻是她家老二的婚事吧,卻是有點難辦,附近適齡的姑娘,要麽家世太好,她家高攀不上,要麽姑娘半個大字都不識,她家老二又瞧不上。
許娉婷聽媒婆這麽一說,便覺得那楊芙蓉正好,那性子若是找了個厲害婆婆,估計也過不下去,家世不好的,那莫美玉母女指定也看不上,如今這李家的二公子倒是正好。
於是跟莫富貴說了之後,便在這日晚飯後,夫妻二人與莫美玉說了此事。
本以為這樣好的親事,莫美玉定然是十分歡喜的,誰知她竟然委婉的拒絕了。
還道“芙蓉還小,不急”。
許娉婷一時有些沒搞清狀況,還小?哪裏小了?又不是什麽世家千金,不愁嫁的,家裏長輩為了凸顯家裏頭小姐的矜貴,才往往留到18歲出嫁。可哪怕是留到18歲出嫁的世家千金,那也都是在16歲之前就定好親的啊~
莫富貴也覺得這李家實是良配,便又與莫美玉勸道:“芙蓉也不小了,這樣合適的,可不是那麽容易找的,錯過了這樣的,你到時候想找啥樣的?”
莫美玉神色間卻是開始不耐煩了:“表哥,緣分這種事情,誰能說得準?以前有大師給我家芙蓉算過,說是命中注定要富貴,你們給找的這個李家,隻有一家小小的書齋,這麽一家書齋還要兩兄弟分,能有多少家底?左右芙蓉是我女兒,我總不會害她,這事兒你們就別操心了。”
看著莫蘭一臉鄙視的眼神,莫富貴忙道:“閨女你可不能誤會爹啊,這銀子可不是爹故意藏起來的,就是你爹我吧……以前吧……的確有一點點小癖好……喜歡藏幾個私房錢……你也知道嘛,家裏女人太多,這銀子花起來如流水啊,你爹也是逼不得已啊……後來吧……這個動亂發生的太突然,等一幫亂民殺到咱家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拿銀票啊,能保命就不錯了,這不是最近才想起來原來家裏還藏著一點點小錢錢……”
看著莫富貴此刻仿若嬌羞少女一般,食指和拇指捏在一起,表情中帶著無辜的表情,真是怎麽看怎麽覺得好笑。
莫蘭繃著的表情一個沒忍住,破了功,忍不住嘴角彎起:“行了行了,您的銀子自然是您說了算,哪有做女兒的管的,那我再給您五千兩吧,賺到了小錢錢,您分我一半?”
“不行,最多兩成。”
“好歹三成吧?”
“四成!”
“成交!”
後麵幾句是父女兩人的玩笑話,說完,不由都樂了~
後麵幾日,大家各有事忙。
莫蘭給了莫富貴這陳家鎮上糧莊和綢緞莊做的最好的幾個老板的信息,然後莫富貴便去了幾次陳家鎮,與那糧莊的老板蘇老板和陳德的東家陳記綢緞都談好了合作協議。
在南召國,米麵的價格一般一鬥(約等於10斤,每個朝代都不太一樣,這裏取10斤)的價格是40-50文左右,也分陳米和新米。以前災荒的時候,便有一鬥米千貫錢的說法,一貫等於一千文也就是一兩銀子,也就是一鬥米在災荒的時候可以賣到千兩銀子!
可莫富貴卻並非是那麽貪心的人,而且發這種財,他自己也覺得虧心,因此便打算這次去淮北,先買上個100石(將近5噸)的米麵,每鬥按照30文購入,屆時按照130文售出,大約賺個100兩銀子,用來支付工匠隊的辛苦費。
莫富貴真正打算要賺的,是那絲綢的錢!
鎮上最大的綢緞莊陳記的管事陳德,因著跟莫蘭和孫掌櫃的關係,便替莫富貴引薦了陳老爺,那陳老爺是個儒商,對水月山莊以及莫蘭都是十分欣賞,一聽是莫蘭的父親來談生意,首先便有了三分興趣。
如今他在這淮北,雖然在綢緞這塊做的頂呱呱,但比起淮南的那些個綢緞商,他自己心裏知道還差得遠。
每個地域都有一種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地域報團做生意,陳老爺一直是跟淮北的繅絲織布坊合作的,但是北方的工藝跟南方比起來,的確差的有點遠,同樣織出來的絲綢,那手感就是差那麽一點。
他也曾特地去淮南找人取經,但淮南的人一聽說他是淮北的,幾乎都不跟他推心置腹,就算他說直接采購,人家也會報個高價,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那樣的價格,他買迴來也沒啥利潤,慢慢的別歇了這個心思。
所以當莫富貴提出由他來為陳記供淮北的絲綢素布的時候,並且價格還很合適的時候,他自然十分容易的就接受了。
而莫有壽則趁著如今有空,便跟鄰裏們說好了莫蘭的種植迴收計劃,大家自然都十分感興趣。隻不過村民們最怕的便是災荒,沒東西吃的日子,便說好了,隻能勻出一部分良田來根據莫蘭的要求耕種,其餘大部分良田還是要留著種大米,這點也無可厚非,便暫時先這麽定了,具體怎麽種,種什麽,等到年底再議。
而福美和莫蘭則幾乎日日泡在山莊裏,這幾日開始陸續有訂單上的貴客到來,福美忙著接待。
好在目前下的訂單,都是鎮上的一些土財主家的女眷,倒是不難伺候。
除了時不時就愛往竹院湊的楊芙蓉,一切都順風順水。不過這竹院近幾日都是由七娘子負責統管的,楊芙蓉十次裏十次都被七娘子全然不留情麵的攔在了外頭,宇文風倒是住的極為愜意。
而許娉婷則極快的通過媒婆,找到了一戶十分適合楊芙蓉的人家。
老爺姓李,在鎮上繁華的地帶有一個兩進院,開了家專賣筆墨紙硯的書齋,家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娶妻生子,剩下一個小兒子今年18,已經有秀才功名在身上,今年科舉若是中榜,那便是個舉人老爺,以後便能入朝為官,再不濟也能做個地方老爺,就算考不中,就是守著家裏的那家書齋,也足夠一家人吃喝不愁了。
不僅如此,聽聞這李夫人對媳婦比對兒子還好,家裏啥活兒都不用媳婦幹,嫁過去便能享福。
隻是她家老二的婚事吧,卻是有點難辦,附近適齡的姑娘,要麽家世太好,她家高攀不上,要麽姑娘半個大字都不識,她家老二又瞧不上。
許娉婷聽媒婆這麽一說,便覺得那楊芙蓉正好,那性子若是找了個厲害婆婆,估計也過不下去,家世不好的,那莫美玉母女指定也看不上,如今這李家的二公子倒是正好。
於是跟莫富貴說了之後,便在這日晚飯後,夫妻二人與莫美玉說了此事。
本以為這樣好的親事,莫美玉定然是十分歡喜的,誰知她竟然委婉的拒絕了。
還道“芙蓉還小,不急”。
許娉婷一時有些沒搞清狀況,還小?哪裏小了?又不是什麽世家千金,不愁嫁的,家裏長輩為了凸顯家裏頭小姐的矜貴,才往往留到18歲出嫁。可哪怕是留到18歲出嫁的世家千金,那也都是在16歲之前就定好親的啊~
莫富貴也覺得這李家實是良配,便又與莫美玉勸道:“芙蓉也不小了,這樣合適的,可不是那麽容易找的,錯過了這樣的,你到時候想找啥樣的?”
莫美玉神色間卻是開始不耐煩了:“表哥,緣分這種事情,誰能說得準?以前有大師給我家芙蓉算過,說是命中注定要富貴,你們給找的這個李家,隻有一家小小的書齋,這麽一家書齋還要兩兄弟分,能有多少家底?左右芙蓉是我女兒,我總不會害她,這事兒你們就別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