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隨誌明走出丈人觀,穿過荷花池,來到昨日進山的崖壁之前,山崖之外雲氣彌漫、如淵如海,不過昨天走過的雲道入口卻不見蹤影。
誌明老道將手在道袍襟袖裏掏了掏,拿出一塊一寸見方的石片模樣的東西,就看他手指夾著石片,口中念念有詞,在雲海前淩空比劃書寫著什麽圖案。
隨著誌明老道的動作,彌漫的雲氣深處隱約傳來一陣細微的嗡嗡聲,方瑜感到自己的毛發微微的立起。
方渝猜想那個石片應該就是昨天老銀杏所說的陣符。
誌明的動作一頓,兩人麵前的雲氣猛然翻騰而起,一道雲浪飛滾而來,將誌明和方渝卷入其中。
方渝隻覺得眼前一花,就已經站在到昨天走過的雲道之中。誌明招唿了方渝一聲就走在前麵帶路,方渝緊跟其後。
在雲氣裏走了大約一百多米的距離,方渝就注意到雲道周圍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昨天初入洞天第一次穿越雲道時,雲道裏一直都是一副陰天般天色暗淡的感覺。而今天走在雲道裏,隨著不斷前進,天光雲色都在不斷變幻,仿佛從一個陰鬱的下午慢慢走向晴朗的早晨,天色從陰鬱的淡灰色漸漸向橙色、黃色、白色轉換,雲道外也越來越光亮。
大約走了十幾分鍾,方渝突然覺得周圍一空,驟然看到不遠處一座山勢陡峭的險峰聳立,一輪比正常大了數倍的太陽掛在峰頂背後的天穹上,光芒四射、籠罩四野。
方渝吃了一驚,迴頭看去,自己和出發前一樣站在一處山脊峭壁之上。
峭壁之外白雲如沸,碧空如洗,無邊的雲海在那輪巨日照耀下散射出淡淡的金紫色光芒,咋一看好似一片紫色浪潮從天地盡頭漫湧而來,蔚為壯觀。
“渝哥兒,這就是宗門大殿所在紫陽峰。這裏異於別處,風景絕佳,那片雲海就是紫陽峰八處勝景之一的‘紫氣東來’。我們先去宗門大殿麵見掌門師伯,等過了今天這一關,我帶你在宗門裏好好走走。”
誌明老道說著就領著方渝沿著青石板路向不遠處的山峰走去。
方渝欣賞著沿路的風景,口中問道:
“誌明哥,咱們這叫“寶室九仙”是不是就有九座山峰。”
誌明心中雖然憂慮考驗之事,但聽到方渝發問,還是詳細的解說:
“這‘九仙’可不是指過去有九座仙山。本門開宗立派之前,包括初祖在內共有九位仙真相繼在此修行並鑿建洞天。因此本門創立之後,門中除了初祖正傳,還並立前輩仙真和開派長老所傳的八條道脈。當時正好宗門大陣用九座各有玄妙的仙山梳理靈樞地脈,九大道脈就各據一峰,時稱‘九仙’。
如今經過曆代宗門前輩數千年的努力,宗門之地擴大百倍,大小懸峰已合天罡之數,早就不止‘九仙’了。隻可惜天地之間自有定數,興衰往複亦如是,如今,哎......”
誌明說著說著聲音漸漸低沉,臉上也露出唏噓之色。方渝又問了些事,誌明老道也一一作答。兩人有修行在身,腳程都快,交談間就攀登到了險峰峰頂。
峰頂之上是一片不算寬敞的平地,平地之上有一座樣式古拙的大殿。大殿似乎通體都是用紫黑色的金屬鑄成,殿外廊柱,殿頂棟梁絲毫不見縫隙。
大殿雖沒有方渝之前想象的那般高大堂皇,但背靠那輪巨日,反射出的光芒絲毫不張揚刺眼,如同穿透千古的智慧圓光,散發出一股悠遠蒼茫的雄渾氣勢。
誌明停住腳步,有些緊張的看了眼敞開的殿門,轉頭說:
“渝哥兒,那些個宗門故事你感興趣的話,待過些時日我再與你細說。宗門大殿到了,你先隨我進去麵見掌門師伯吧。”
方渝點點頭,不再發問,隨誌明入殿。
剛進殿門,方渝就覺得眼前景物突然在瞬間模糊拉伸,再一看,眼中所見大為不同。
在外麵看這座建築連殿上尖頂大概十餘米高,正麵三四十米寬,已經算得上一座“大”殿。可進到殿裏,方渝發現光是眼前的前殿就已經有近千平米,遠遠超出外表所見的麵積。
他暗想,這應當就是那些玄幻小說中說過的“納須彌於芥子’的大神通。看文字的時候沒什麽感覺,但親眼見到時,才發現是如此的奇妙。
自己的雙眼將現實映照給大腦,而大腦根據之前所見與常識努力的否定雙眼所見的景象,那種認知與感官的微妙不協讓方渝倍感新奇。
前殿雖然寬敞,但地麵上整齊的擺滿了蒲團,粗粗一數大概有上百個。
前殿底部是三座神龕,正中一座主神龕近十米高,上麵沉香為飾,黃幔半垂,供奉著三層祖師塑像。最上層一尊,次一級兩尊,最下層四尊,均是兩米多高的彩塑,每一尊塑像服飾、神態、姿態各異,都栩栩如生,顯然是高手匠師的傑作。
這些祖師像除了最上層的一尊頭戴冕冠、身著冕服的帝王塑像外,方渝都不曾見過。
那尊帝王服飾的塑像麵色漆黑,手中拿著一個方口圓底的陶盆,背後附有五色煙氣,讓方渝看著眼熟。
方渝迴憶了一下,立刻想起來為何覺得眼熟。如果給彩塑加上白胡子,將帝服換成道袍,不就是昨天在丈人觀正殿供奉的那尊道人嗎。
誌明雖然急著帶方渝見掌門,但入了宗門大殿也還是耐住性子按規矩帶著方渝先給主神龕裏的七位祖師,以及兩側配祀的東華帝君、純陽上仙上了香。
上過香,誌明領著方渝繞過神龕直奔後殿。一進後殿,誌明立刻心中叫苦不迭。
後殿分成數間,正中的議事堂大門敞開,裏麵已經坐著七個人,正中一位,兩側各三人。
崔清凡坐在左首第一的位置上,其下首依次坐著一個矮胖男子和一個陰鷙男子,三人都穿著一身裁剪合體的名牌西服。
崔清凡神色淡然,那個矮胖男子征征發愣,陰鷙男子神色有些煩躁。
正中位置坐的是寧掌門,他左手那一側首位坐著一位身著道袍的女冠,氣質與不久前見的的慕雪頗為相似。隻是相比之下,慕雪的冰冷有些刻意,而這位女冠雖然麵目如畫,但一眼看去就如冰雪的化身,讓人心底生寒。
女冠下首依次坐的是兩位身穿道袍的男子,一位是黑發黑須麵貌古板,一位鶴發童顏滿麵笑容。
那位麵貌古板的中年道者腳邊還蹲著一對毛色鮮豔靚麗的鴛鴦。那對鴛鴦見誌明和方渝走進後殿,立刻衝著方渝叫了一聲。
議事堂中六對如有實質的目光齊刷刷看向方渝,本來並不如何緊張的方渝突然覺得心頭一沉,似乎被什麽猛獸天敵盯著,又好像身上壓了千鈞重物。
誌明老道將手在道袍襟袖裏掏了掏,拿出一塊一寸見方的石片模樣的東西,就看他手指夾著石片,口中念念有詞,在雲海前淩空比劃書寫著什麽圖案。
隨著誌明老道的動作,彌漫的雲氣深處隱約傳來一陣細微的嗡嗡聲,方瑜感到自己的毛發微微的立起。
方渝猜想那個石片應該就是昨天老銀杏所說的陣符。
誌明的動作一頓,兩人麵前的雲氣猛然翻騰而起,一道雲浪飛滾而來,將誌明和方渝卷入其中。
方渝隻覺得眼前一花,就已經站在到昨天走過的雲道之中。誌明招唿了方渝一聲就走在前麵帶路,方渝緊跟其後。
在雲氣裏走了大約一百多米的距離,方渝就注意到雲道周圍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昨天初入洞天第一次穿越雲道時,雲道裏一直都是一副陰天般天色暗淡的感覺。而今天走在雲道裏,隨著不斷前進,天光雲色都在不斷變幻,仿佛從一個陰鬱的下午慢慢走向晴朗的早晨,天色從陰鬱的淡灰色漸漸向橙色、黃色、白色轉換,雲道外也越來越光亮。
大約走了十幾分鍾,方渝突然覺得周圍一空,驟然看到不遠處一座山勢陡峭的險峰聳立,一輪比正常大了數倍的太陽掛在峰頂背後的天穹上,光芒四射、籠罩四野。
方渝吃了一驚,迴頭看去,自己和出發前一樣站在一處山脊峭壁之上。
峭壁之外白雲如沸,碧空如洗,無邊的雲海在那輪巨日照耀下散射出淡淡的金紫色光芒,咋一看好似一片紫色浪潮從天地盡頭漫湧而來,蔚為壯觀。
“渝哥兒,這就是宗門大殿所在紫陽峰。這裏異於別處,風景絕佳,那片雲海就是紫陽峰八處勝景之一的‘紫氣東來’。我們先去宗門大殿麵見掌門師伯,等過了今天這一關,我帶你在宗門裏好好走走。”
誌明老道說著就領著方渝沿著青石板路向不遠處的山峰走去。
方渝欣賞著沿路的風景,口中問道:
“誌明哥,咱們這叫“寶室九仙”是不是就有九座山峰。”
誌明心中雖然憂慮考驗之事,但聽到方渝發問,還是詳細的解說:
“這‘九仙’可不是指過去有九座仙山。本門開宗立派之前,包括初祖在內共有九位仙真相繼在此修行並鑿建洞天。因此本門創立之後,門中除了初祖正傳,還並立前輩仙真和開派長老所傳的八條道脈。當時正好宗門大陣用九座各有玄妙的仙山梳理靈樞地脈,九大道脈就各據一峰,時稱‘九仙’。
如今經過曆代宗門前輩數千年的努力,宗門之地擴大百倍,大小懸峰已合天罡之數,早就不止‘九仙’了。隻可惜天地之間自有定數,興衰往複亦如是,如今,哎......”
誌明說著說著聲音漸漸低沉,臉上也露出唏噓之色。方渝又問了些事,誌明老道也一一作答。兩人有修行在身,腳程都快,交談間就攀登到了險峰峰頂。
峰頂之上是一片不算寬敞的平地,平地之上有一座樣式古拙的大殿。大殿似乎通體都是用紫黑色的金屬鑄成,殿外廊柱,殿頂棟梁絲毫不見縫隙。
大殿雖沒有方渝之前想象的那般高大堂皇,但背靠那輪巨日,反射出的光芒絲毫不張揚刺眼,如同穿透千古的智慧圓光,散發出一股悠遠蒼茫的雄渾氣勢。
誌明停住腳步,有些緊張的看了眼敞開的殿門,轉頭說:
“渝哥兒,那些個宗門故事你感興趣的話,待過些時日我再與你細說。宗門大殿到了,你先隨我進去麵見掌門師伯吧。”
方渝點點頭,不再發問,隨誌明入殿。
剛進殿門,方渝就覺得眼前景物突然在瞬間模糊拉伸,再一看,眼中所見大為不同。
在外麵看這座建築連殿上尖頂大概十餘米高,正麵三四十米寬,已經算得上一座“大”殿。可進到殿裏,方渝發現光是眼前的前殿就已經有近千平米,遠遠超出外表所見的麵積。
他暗想,這應當就是那些玄幻小說中說過的“納須彌於芥子’的大神通。看文字的時候沒什麽感覺,但親眼見到時,才發現是如此的奇妙。
自己的雙眼將現實映照給大腦,而大腦根據之前所見與常識努力的否定雙眼所見的景象,那種認知與感官的微妙不協讓方渝倍感新奇。
前殿雖然寬敞,但地麵上整齊的擺滿了蒲團,粗粗一數大概有上百個。
前殿底部是三座神龕,正中一座主神龕近十米高,上麵沉香為飾,黃幔半垂,供奉著三層祖師塑像。最上層一尊,次一級兩尊,最下層四尊,均是兩米多高的彩塑,每一尊塑像服飾、神態、姿態各異,都栩栩如生,顯然是高手匠師的傑作。
這些祖師像除了最上層的一尊頭戴冕冠、身著冕服的帝王塑像外,方渝都不曾見過。
那尊帝王服飾的塑像麵色漆黑,手中拿著一個方口圓底的陶盆,背後附有五色煙氣,讓方渝看著眼熟。
方渝迴憶了一下,立刻想起來為何覺得眼熟。如果給彩塑加上白胡子,將帝服換成道袍,不就是昨天在丈人觀正殿供奉的那尊道人嗎。
誌明雖然急著帶方渝見掌門,但入了宗門大殿也還是耐住性子按規矩帶著方渝先給主神龕裏的七位祖師,以及兩側配祀的東華帝君、純陽上仙上了香。
上過香,誌明領著方渝繞過神龕直奔後殿。一進後殿,誌明立刻心中叫苦不迭。
後殿分成數間,正中的議事堂大門敞開,裏麵已經坐著七個人,正中一位,兩側各三人。
崔清凡坐在左首第一的位置上,其下首依次坐著一個矮胖男子和一個陰鷙男子,三人都穿著一身裁剪合體的名牌西服。
崔清凡神色淡然,那個矮胖男子征征發愣,陰鷙男子神色有些煩躁。
正中位置坐的是寧掌門,他左手那一側首位坐著一位身著道袍的女冠,氣質與不久前見的的慕雪頗為相似。隻是相比之下,慕雪的冰冷有些刻意,而這位女冠雖然麵目如畫,但一眼看去就如冰雪的化身,讓人心底生寒。
女冠下首依次坐的是兩位身穿道袍的男子,一位是黑發黑須麵貌古板,一位鶴發童顏滿麵笑容。
那位麵貌古板的中年道者腳邊還蹲著一對毛色鮮豔靚麗的鴛鴦。那對鴛鴦見誌明和方渝走進後殿,立刻衝著方渝叫了一聲。
議事堂中六對如有實質的目光齊刷刷看向方渝,本來並不如何緊張的方渝突然覺得心頭一沉,似乎被什麽猛獸天敵盯著,又好像身上壓了千鈞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