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將製好的清湯放在一旁,開始給芽菜過油斷生。芽菜獨特的風味必須要經過熱油微煸後才能產生。


    這就像少女雖然美麗,但不經過灼熱的愛情熏陶,就不會褪去青澀,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方渝煸炒芽菜那可是大有章法的。他沒用花生油或是豬油,用的是雞油,而且還是母雞腹部皮下的黃色油脂。


    這塊雞油是不是黃色很重要,如果是白色脂肪,就說明這雞的品質不大好,煉出來的油就不夠鮮香。


    煉製雞油,方渝用的是水煉法,主要是為了好控製火候,避免油溫過高,影響雞油的香氣和味道。


    他把整塊雞油切成整齊的小丁放進鐵鍋,加入少許水,小火慢慢煮至水幹後開始出油,等到油脂慢慢炸盡,取出脂渣不要,放入幾粒花椒,這透亮噴香的雞油才算是熬好。


    方渝煸炒芽菜用的油很少,溫火慢炒。這樣做很考驗火候的把握,火候不到,芽菜味道不透,稍微一過芽菜變得幹老,那可就沒法入口了。


    有些廚師把控火候的功夫不到,就會加上一勺高湯,待湯汁收稠起鍋。這樣做芽菜可以保證基本的口感,也別有一番風味。但是芽菜那股子標誌性的天然發酵出來的清香味就不好保證了。


    方渝在火候上的功夫自然差得遠,但架不住有味箸這個隨身“老爺爺”在實時指導。這點難度,那都不是事兒。


    方渝這邊在煸炒芽菜,趙雷那邊也將燉湯的火力調小,開始製作麵條。


    隻看著一根擀麵棍在趙雷手上來迴翻飛,一整個麵團一會功夫就變成均勻平整的麵片。接著一陣脆響後,麵片又被切成細細的麵條。


    即便是對廚藝研究不深的林瀟瀟也看得出來,趙雷的白案功夫實在是紮實的可怕。


    劉振強剛才還為清湯而驚訝,現在又開始擔心方渝的“一招鮮”能不能吃住趙雷的“樣樣紅”了。


    劉振強將注意力重新轉向方渝,發現他的動作雖沒有趙雷那麽迅捷,但是動作精準、起落有度,一舉一動如同舞蹈一般富有韻律。


    劉振強雖然不知道這是因為方渝最近苦練上古“五禽戲”,所以動作中自然而然的帶著一股師法天地的自然韻味。但以他的眼力還是能分辨的出這應該是功夫上身、形隨意動的征兆。這就讓他有些疑惑了。


    這樣的表征一般都是在那些入門十年,苦練不輟的老把式身上才能看到。


    這個年輕人才多大?這麽年輕的小夥子身上有這麽精純的功夫,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劉振強心裏還在刷各種表情包,趙雷就已經把水煮開三滾,準備下麵了。


    水開三滾下麵條是一個常識,也是通常情況下最佳的方案。


    這樣做,一是因為水剛開的時候,別看冒著泡,其實一鍋水裏並非處處都一樣溫度,有的地方其實還沒燒開,最好滾三滾,才能保證水溫達標。


    再者如果用的是自來水煮麵,為了消除水中的“餘氯”,也要滾三滾,讓氯氣自然受熱揮發,不影響到口味和安全。


    當然,最重要的是因為麵條下到開水裏,它的表麵容易形成糊化膜。這樣麵條煮出來外形好看、口感勁道,不容易糊湯。


    在煮麵的空檔裏,趙雷開始定碗兌汁。


    這擔擔麵雖然出身市井,但它的調味兌湯是非常講究的,傳統上有寬湯和窄湯之分。


    窄湯味道濃烈,與幹拌麵有些許類似。正宗的做法一般素麵加幹溜,澆上碎米芽菜和紅油,沒有過多的清湯和肉沫。


    寬湯的擔擔麵多見於宴席,因為宴會上的擔擔麵可以用鮮湯,要突出味道的鮮香。


    不過,即便是寬湯的擔擔麵,也不能加太多的湯,能保證可以調散就夠了,湯加多了做成湯麵,那可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趙雷對這個自然是門清,就看他兩手穿梭不停,芽菜、芝麻醬、醬油、醋等調味料依次飛到碗中,將這些小料攪拌後,趙雷又加了一丁點化豬油提香。


    最後,他從瓦罐中小心打出半勺高湯輕輕注入,一邊加湯一邊順時針調勻,這擔擔麵的調料才算做好。


    那邊方渝還在煮麵,趙雷就已經先一步撈麵入碗,撒上肉臊和芝麻花生碎,大功告成了。


    擔擔麵做好就必須立刻食用,尤其用的是手擀麵,稍微等一會麵條冷了就有可能粘連,進而影響口感。


    雖然趙雷覺得自己的麵條經得起考驗,但也不會故意錯過最佳的食用時間。他瞥了一眼,看方渝還在忙碌,也不多等,直接將做好的三碗擔擔麵端到劉振強和林瀟瀟麵前。


    劉振強暗暗點頭,雖然這個師侄直接打上門來的做法不怎麽講究,但總算沒把廚道的禮數丟了,除了裁判外還要給對手準備一份。


    當然,讓老劉點頭的真正原因是,這貨居然還懂得給林瀟瀟端一碗,到也不算是楞到家。


    林瀟瀟端起自己麵前的那一碗麵,隻看白瓷小碗裏色彩豔麗宛若油畫,白的麵、綠的蔥、黑的芽菜、紅的辣油、黃色的花生芝麻碎層層疊疊、相互交錯。


    雖然對這個狂傲的家夥毫無好感,但林瀟瀟也不得不承認趙雷做的這碗麵實在好看,雖然是食物,但也有幾分藝術品的感覺,一時之間到有些不忍心破壞它。


    劉振強對這道擔擔麵的品相也很滿意,但他是裁判,做的再好看的食物也是食物,不品嚐味道是分不出高下的。


    擔擔麵作為小點,一般量都不大,劉振強輕輕挑起麵條在高湯中一卷,然後送入口中。香、麻、酸、辣、鹹,味道層次分明。


    嗯,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黃門子弟,劉振強在心裏給了個高分。


    一般人品嚐食物隻知道好吃,再厲害一點的能說明那個味道特別好,或者是說出特別喜歡菜品中的某一樣配料就已經算得上厲害了。


    可對劉振強這樣的美食界達人來說,如果也僅僅隻懂這些,可就顯得太不專業了。


    擔擔麵傳統上就有酸辣、香辣、麻辣、鹹鮮等十餘種味型,這還是沒有算其它地域的變種。隻不過目前川峽省的地界上,麻辣味一家獨大,其它的味型都已經不太流行了。


    劉振強是蜀都美食界的扛鼎人物,對擔擔麵的認識當然不會隻停留在麻辣這一味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極品仙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哲學的行者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哲學的行者貓並收藏都市極品仙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