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天川把手中的幽天劍換成了探陰爪,並且直朝著正上方的白玉棺走去,刑常顯然是看出了許天川的意思。


    其實不僅僅是許天川,刑常也有往這方麵想過。


    但是又感覺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玄乎了。


    之所以急忙把許天川叫住,並不是感覺這太玄乎,而是刑常無意間看到了這主墓室內的一副壁畫,並且從這副壁畫中察覺到了一絲危險的信號。


    許天川停下腳步後,也立即朝著墓室左邊的這幅壁畫上看去。


    這壁畫同樣是一整塊白玉石鑲嵌在了墓室的青石磚牆內,麵積非常大,甚至比之前的那副迎親圖還要大一圈兒。


    至於壁畫中的內容,看上去像是在一個道觀的大殿,因為雕工十分高超,所以這幅壁畫看上去十分立體。


    隻見在壁畫中的這座道觀大殿的最上方供奉著一尊神像,中間布置著一個香爐鼎,最為驚人的是,在這大殿的梁頭上盤旋著一條巨蟒,這條巨蟒身上沒有花紋,而是覆蓋著一層鱗片,寬大的額頭高高的隆起,像是長了一個大包,口吐蛇信,又粗又長的身體盤旋在大殿的梁頭上,正低頭俯視著下方。


    至於巨蟒低頭俯視的下方,正雙膝虔誠的麵對大殿的神像跪拜著一個人,因為麵對著大殿的神像,所以在壁畫中隻是刻畫出一個背影,但是從她身上穿著的襦裙和一頭披肩的長發來看,顯然是個女人。


    除此之外,大殿內還有其餘的很多人,一些穿著襦裙的丫鬟婢女在煎藥,碾藥,一些身穿道袍的道士拿著桃木劍貌似是在做法。


    因為這麵壁畫極其生動的雕刻和寫實的描述,所以基本上不用大腦思考,一眼就能看的出來,這是古代最流行的驅邪治病。


    在古代因為醫術並不是很發達,所以就有很多尋找不出病根的疑難雜症。


    另外一方麵因為古人迷信,所以通常就會把這種找不出病根的疑難雜症跟迷信相聯係在一起,認為病源是中了陰邪,所以就請道士專門施法驅邪治病。


    從這麵壁畫上來看,顯然十公主也接受了這種道士驅邪治病,並且作為生前最為主要的一場法事,以壁畫的形式記錄在了墓室裏。


    當然了,也說不定十公主確實是中了陰邪,造成了早薨的主要原因。


    “小叔,你仔細看這壁畫中煉藥的場景,刻畫的非常仔細,這些丫鬟婢女手中分揀的藥材有當歸、人參和鹿茸這些名貴的滋補藥材,還有地龍、毒蠍、雄黃和蟾酥這種有毒的藥材,按理說這也正常,但是居然還有硫磺、水銀和黃金!”


    刑常對這幅壁畫的一些細節看的非常仔細,顯然是已經在心裏研究很久了。


    許天川點了點頭,同樣也看到了這些細節,並且下意識的眯了眯眼睛,表情中帶著一絲疑惑。


    雖然許天川對中醫不了解,但是對於一個新時代的人來說,以上的這些東西混在一起,別說是人了,就算是一頭大象也能把它給吃死。


    不過這個疑惑很快就被解開,因為在壁畫的左下角位置,還刻了幾行字,對這壁畫中的場景和真實內容背景做了解釋。


    雖然隻是幾行字,但用的都是古言文,翻譯過來,信息量還是很多的。


    大致意思就是:“這間陰墓的墓主人是大明朝的十公主,名叫朱宣紫,自幼聰慧伶俐,深受明太祖的偏愛,也是明太祖最為疼愛的公主,但天不由人,十公主九歲那年起就生了一場怪病,終日心慌、焦慮,凡是遇到情緒過激的事情就會發病,導致渾身發紫,明太祖為了醫治十公主的怪病,甚至張貼皇榜,以重金召集天下名醫為其醫治,卻仍無醫可治。


    正當束手無策之際,一位自稱雲天道人的江湖道士撕下皇榜,承諾可治十公主的病疾,並且承諾,若是治不了,自取頭顱謝罪。


    明太祖答應讓其一試,雲天道人將十公主接入天雲道觀,在道觀殿內豢養著一條巨蟒,名為‘虯(qiu)蟒’,雲天道人稱此乃是上古神獸虯龍之後裔,能庇佑驅除病疾。


    除了虯蟒庇佑驅除病疾之外,天雲道人還為其配製一副藥方,以硫磺、水銀和黃金為主,以人參、鹿茸和靈芝為輔,碾至粉末熬成濃湯,日服一次。


    雖明太祖有所疑惑,但也願意一試。


    日服一次,十公主的病疾確有好轉,服之數月病疾卻有消退,但無奈藥不可停。


    即便如此,明太祖仍大喜,重金修繕天雲道觀,至此十公主每日服藥劑,每月前往天雲道觀一次,受虯蟒庇佑驅除病疾,持續十載……”


    這隻是壁畫中內容的一半。


    聽起來好像很玄乎,對於無神論者來說,這個所謂的雲天道人感覺就跑江湖,賣狗皮膏藥的騙子,隻是看出了十公主的病根,至於所謂的能驅除病疾的虯蟒,以硫磺和水銀黃金作為藥引,日服一劑,藥不可停,都是故弄玄虛,為了長久的騙吃騙喝。


    關於這一點,在迷信影響下的古代,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換做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那會兒,許天川肯定也會這麽想,但知道這個世界有超自然現象的事情後,那麽看法自然就變了。


    首先以硫磺水銀和黃金作為藥引,日服一次吃了十年都沒死,這一點就很匪夷所思。


    另外還有這虯蟒!


    在《山海經》和《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包括一些古墓傳記上都有關於虯蟒的記載。


    上古有一中小龍,名叫虯龍,額頭有角,體型小,屬於一種瑞獸。


    而這虯蟒,其實就是蟒蛇身上擁有虯龍的血統,再簡單粗暴的來說,就是虯龍和蟒蛇的一種雜交串串品種,擁有蟒蛇的碩大體型,全身覆蓋鱗片,額頭雖然鼓起大包,但是因為血統不純,所以長不出角,就稱作為虯蟒。


    這一點和壁畫的文中所述一模一樣,所以絕對不是巧合,也增加了一些真實性。


    但是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記載,這虯蟒雖然身上擁有瑞獸虯龍的血統,但主要還是蟒,實則是一隻惡獸,曾經在古墓的壁畫中出現過虯蟒的形象!


    是的,即便是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的記載中,也隻是其形象和傳說,並沒有關於虯蟒的真實存在記載,甚至是別的書籍記載中,記載的也隻是其形象和傳說。


    這就等於是一個像真龍一樣虛渺的形象傳說。


    至於虯蟒的形象為什麽會出現在古墓中,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也沒有答案。


    但是在壁畫的後半段所述中,卻找到了那麽一絲絲的解釋。


    而且後麵一半也是貫穿全文最為重點的。


    翻譯過來的解釋就是:“明太祖將年僅十七歲的十公主許配給了開國功臣之子常英烈,虎父無犬子,常英烈也是一名武將,跟隨父親為大明江山開疆擴土,戰功顯赫,並且文武雙全,相貌不凡,十公主對於這樁婚事也是極其滿意,二人相濡以沫,但天公不作美,常英烈在一場戰役中兵敗陣亡,十公主為此傷心欲絕,導致舊疾發作早薨。


    明太祖為此大怒,將怒火燒到了天雲道人的身上,欲將天雲道人斬首以祭。


    而天雲道人卻道出,十公主和常英烈本就為鴛鴦命,這是天命已定,人命難為,願為十公主與常英烈尋找雙魚陰陽墓同穴合葬,並以豢養的虯蟒為其守陵,能讓十公主和常英烈做天上神仙眷侶。


    丞相劉伯溫再為常英烈將軍墓塚設下星宿殺陣!掘墓發丘者必死!”


    以上就是壁畫中的全文翻譯。


    這基本上跟自己先前的猜測大徑相同。


    隔壁陽墓的金頭皇身份是明朝常姓開國武將之子常英烈,死在了戰場上,還被敵方斬下了頭顱,所以被明太祖賜了一顆金頭下葬,劉伯溫又為其布置了一個星宿殺陣用來守墓。


    十公主並非是為其殉情合葬,而是悲傷過度,舊疾發作,雖然這個猜測有些偏差,但基本上意思也相同。


    這麽說的話,出現在迎親隊伍中,八抬大轎的大紅花轎裏,坐的就是十公主的屍體了!


    之所以再舉行一個熱鬧的迎親場麵,目的就是為了配**!


    而現在,最為重要的就是壁畫中的最後一句話:“虯蟒為其守陵,掘墓發丘者必死!”


    刑常也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急忙喊住了拿著探陰爪準備去撬棺的許天川。


    虯蟒為其守陵是個什麽意思?


    這意思就是說,虯蟒在這座主墓室為十公主守墓?


    許天川下意識的再次仔細看向這間主墓室的四周。


    關於這墓室,找不到任何與虯蟒甚至和蛇有所相關的東西。


    從壁畫中來看,這虯蟒體型最粗的地方最少有直徑一米,體長最少也有十幾米,這間墓室雖說容得下,但想要藏身,可絕對是不現實的!


    “小常子,關於這虯蟒,你可知道點兒?”


    許天川把目光轉迴來,放在刑常的身上,皺眉問道。


    刑常點了點頭,但隨即又搖了搖頭:“確曾聽說過,但隻是一星半點,這虯蟒是一種惡獸,擁有蟒蛇的冷血性格和生活習性,可以冬眠,據說在陰氣深的地方能一次性蟄伏冬眠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並沒有人真正的見過虯蟒。”


    “嗯”


    許天川點了點頭,又是一種新的傳聞。


    就是因為沒人真正的見過,所以這種傳聞會千姿百樣,全憑豐富的想象!


    至於真實性,也在這種豐富的想象力中變得半真半假,讓人不知道到底該相信哪一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沒想盜墓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單手開賓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單手開賓利並收藏我真沒想盜墓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