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英國方麵給巴夏禮的任務並不是開啟采礦業的合作,對於他而言,這可以算得上是一樁意外的收獲。。巴夏禮認為如果這樁生意談成,大英帝國將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帝國政府沒有理由不同意,所以他當場就合胡林翼達成了簡要的口頭協議,隨後向英國政府報告此事。
此時此刻,正是通訊業發生巨變的前夜,發報機將在不久之後在全世界得到推廣,但在這此時候,巴夏禮想要與萬裏之外的英國本土取得聯係,還是不得不依靠航運的通信,來往兩國的船隻最起碼要經過數月才能完成一個來迴。
曾紀澤這裏卻等不了這麽久,陳玉成集結完畢的大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再次攻打他防守的黃州,他需要英國方麵盡快采取幹涉行動。
巴夏禮在經過了一番躊躇之後,終於決定了妥協,他與那位高傲的英國皇家海軍司令何伯一同前往了陳玉成的大營。在那裏,他們向這位太平天國後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奉上了大英帝國的照會,以半恐嚇,半遊說的方式,奉勸陳玉成不要再命令他的軍隊向武漢挺進,不然,當他們確認英國的利益受到實質性威脅時,英軍將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保衛英國在武漢之利益。
陳玉成很清楚這兩個英國人所指的“非常措施”是什麽,停靠在長河中的英國艦隊的艦炮已經架好,他們以演習的名義向江灘試的數炮,那精確而猛烈的轟擊給了包括陳玉成在內的太平軍將士很大的震撼。
這位年輕英勇,富於謀略的將軍膽怯了,他認為,如果英軍真的采取武裝幹涉行動,他們先進的槍炮將輕易的擊潰自己英勇的部隊,黃州城的那次失利之戰,清軍火力上的優勢給了陳玉成深刻的印象,而當時的對手尚且是他眼中“守舊落後”的清軍,他不敢想象,如果對手換成是英軍,當時自己是否有命逃脫還是一個未知數。
陳玉成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太平天國失敗命運的選擇——離鄂迴皖,不久之後,當這位英王兵敗被擒、“英勇就義”之時,不知他是否會感慨於今天的決定。
話雖如此,但陳玉成的主動撤退,除了英國人的幹涉外,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南路李秀成部遲遲未能入鄂,致使他孤軍深入湖北,兵力上雖然占優,但卻處處受了清軍牽製。如果他決心不惜代價強攻武漢,由於清軍方麵有了曾紀澤的常勝軍,防守上將更加有優勢,勝敗之數,尚未可知也。
無論如何,太平軍退兵了,武漢轉危為安,整個湖北省的形勢隨之好轉,曾紀澤率領著他的常勝軍與
其他清軍配合,尾隨著太平軍,一路收複了不少被太平軍占領的城鎮,而陳玉成一心想迴皖,倉促撤退之下,竟是被曾紀澤的五百人追著打,遭受了數次打擊,這才狼狽的退出了湖北。
湖北之圍的解除,使湘軍在戰略上從重掌握了絕對的主動,在解除了大後方的危機之後,曾國藩遂得以調動能夠投入的所有力量圍攻安慶。而對曾紀澤而言,這短短的數月間,他不但掌握了一支可以算得上了大清國最精銳的軍隊,而且為自己打出了名氣,他十分清楚,在這樣一個以武上位的時代,有了軍隊與威名這兩樣法寶意味著什麽。
曾國藩從沒有想到過,自己這個自幼習文的長子竟會是一個帶兵的天才,繼他的九弟曾國荃之後,他們曾家又出了一位能打的儒將,曾國藩可謂是大喜過望。不過,他保持了他一慣的低調,並沒有急著寫奏章,向朝廷為曾紀澤表功。旁人不知,胡林翼卻最知曾國藩之心,主動上表朝廷,大書特書曾紀澤在武漢保衛戰中的出色表現。
當此之時,正是到了圍剿太平天國這股反叛之賊最關鍵的時候,清廷自己和八旗兵和綠營兵都被打得潰不成軍,隻有依靠異軍突起的湘軍,而對於湘軍的領袖,他們更是要想方設法的籠絡。於是,承德方麵的旨意很快下來,破例將身無一官半職的曾紀澤直接升為道員。
更值得鼓舞的是,曾國藩批準了曾紀澤擴軍的計劃。在胡林翼的財政支持下,他的常勝軍由五百人迅速擴充至了一千七百人,曾紀澤把他們按原有的編製編成了三個營,另專設了一個炮營,配備了二十四門阿姆斯特朗前裝炮。曾紀澤的編製改革在當時無疑是具有開創性的,炮營的設立,使得炮兵作為一個主力兵種,首次出現在中國的曆史的舞台上,單就軍事思想而言,曾紀澤領導下的常勝軍絕對不落後於西方列軍。
與此同時,英國方麵就合資開礦做出了迴應,他們很願意與大清方麵合作,並推薦了一家老牌的采礦企業德比君礦業公司來華與中方洽談合事宜。
曾紀澤所倡導的是中英合資,各得其利,並非一味的出讓中國的礦權,故在談判過程中,中方堅持大清方麵必需控股63%以上,並規定所采之礦石,必須給予大清優先購買權,購賣之價格應當低於國際礦石的市場價一成左右。除此之外,曾紀澤還要求中方必須掌握合資企業的領導以及運營權,而英方的權力主要限製於技術的支持與生產實施。
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苛刻的條件,但對於英國人而言,這依然是一樁可以獲利的
生意。中國的內戰在繼續並越來越激烈,礦石的需求量將十分巨大,即使要低於市場價,但這其中依然有著十分可觀的利潤。
另一方麵,英國的投資將主要以技術股的形勢參入,這就意味著他們隻需要從本土調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來華而已,甚至采礦所需要的機器也將從公司成立之後的共同支出中劃出,對於這樣低投入,高產出的生意,德比郡礦業公司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意識到中方不可能讓他們再獲得更大的利益之後,決定簽訂這份具有曆史意義的合同。
5月中旬,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近代化采礦企業在大冶正式成立,曾紀澤有幸將它命名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又稱之為大冶礦務局。
此時此刻,正是通訊業發生巨變的前夜,發報機將在不久之後在全世界得到推廣,但在這此時候,巴夏禮想要與萬裏之外的英國本土取得聯係,還是不得不依靠航運的通信,來往兩國的船隻最起碼要經過數月才能完成一個來迴。
曾紀澤這裏卻等不了這麽久,陳玉成集結完畢的大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再次攻打他防守的黃州,他需要英國方麵盡快采取幹涉行動。
巴夏禮在經過了一番躊躇之後,終於決定了妥協,他與那位高傲的英國皇家海軍司令何伯一同前往了陳玉成的大營。在那裏,他們向這位太平天國後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奉上了大英帝國的照會,以半恐嚇,半遊說的方式,奉勸陳玉成不要再命令他的軍隊向武漢挺進,不然,當他們確認英國的利益受到實質性威脅時,英軍將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保衛英國在武漢之利益。
陳玉成很清楚這兩個英國人所指的“非常措施”是什麽,停靠在長河中的英國艦隊的艦炮已經架好,他們以演習的名義向江灘試的數炮,那精確而猛烈的轟擊給了包括陳玉成在內的太平軍將士很大的震撼。
這位年輕英勇,富於謀略的將軍膽怯了,他認為,如果英軍真的采取武裝幹涉行動,他們先進的槍炮將輕易的擊潰自己英勇的部隊,黃州城的那次失利之戰,清軍火力上的優勢給了陳玉成深刻的印象,而當時的對手尚且是他眼中“守舊落後”的清軍,他不敢想象,如果對手換成是英軍,當時自己是否有命逃脫還是一個未知數。
陳玉成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太平天國失敗命運的選擇——離鄂迴皖,不久之後,當這位英王兵敗被擒、“英勇就義”之時,不知他是否會感慨於今天的決定。
話雖如此,但陳玉成的主動撤退,除了英國人的幹涉外,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南路李秀成部遲遲未能入鄂,致使他孤軍深入湖北,兵力上雖然占優,但卻處處受了清軍牽製。如果他決心不惜代價強攻武漢,由於清軍方麵有了曾紀澤的常勝軍,防守上將更加有優勢,勝敗之數,尚未可知也。
無論如何,太平軍退兵了,武漢轉危為安,整個湖北省的形勢隨之好轉,曾紀澤率領著他的常勝軍與
其他清軍配合,尾隨著太平軍,一路收複了不少被太平軍占領的城鎮,而陳玉成一心想迴皖,倉促撤退之下,竟是被曾紀澤的五百人追著打,遭受了數次打擊,這才狼狽的退出了湖北。
湖北之圍的解除,使湘軍在戰略上從重掌握了絕對的主動,在解除了大後方的危機之後,曾國藩遂得以調動能夠投入的所有力量圍攻安慶。而對曾紀澤而言,這短短的數月間,他不但掌握了一支可以算得上了大清國最精銳的軍隊,而且為自己打出了名氣,他十分清楚,在這樣一個以武上位的時代,有了軍隊與威名這兩樣法寶意味著什麽。
曾國藩從沒有想到過,自己這個自幼習文的長子竟會是一個帶兵的天才,繼他的九弟曾國荃之後,他們曾家又出了一位能打的儒將,曾國藩可謂是大喜過望。不過,他保持了他一慣的低調,並沒有急著寫奏章,向朝廷為曾紀澤表功。旁人不知,胡林翼卻最知曾國藩之心,主動上表朝廷,大書特書曾紀澤在武漢保衛戰中的出色表現。
當此之時,正是到了圍剿太平天國這股反叛之賊最關鍵的時候,清廷自己和八旗兵和綠營兵都被打得潰不成軍,隻有依靠異軍突起的湘軍,而對於湘軍的領袖,他們更是要想方設法的籠絡。於是,承德方麵的旨意很快下來,破例將身無一官半職的曾紀澤直接升為道員。
更值得鼓舞的是,曾國藩批準了曾紀澤擴軍的計劃。在胡林翼的財政支持下,他的常勝軍由五百人迅速擴充至了一千七百人,曾紀澤把他們按原有的編製編成了三個營,另專設了一個炮營,配備了二十四門阿姆斯特朗前裝炮。曾紀澤的編製改革在當時無疑是具有開創性的,炮營的設立,使得炮兵作為一個主力兵種,首次出現在中國的曆史的舞台上,單就軍事思想而言,曾紀澤領導下的常勝軍絕對不落後於西方列軍。
與此同時,英國方麵就合資開礦做出了迴應,他們很願意與大清方麵合作,並推薦了一家老牌的采礦企業德比君礦業公司來華與中方洽談合事宜。
曾紀澤所倡導的是中英合資,各得其利,並非一味的出讓中國的礦權,故在談判過程中,中方堅持大清方麵必需控股63%以上,並規定所采之礦石,必須給予大清優先購買權,購賣之價格應當低於國際礦石的市場價一成左右。除此之外,曾紀澤還要求中方必須掌握合資企業的領導以及運營權,而英方的權力主要限製於技術的支持與生產實施。
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苛刻的條件,但對於英國人而言,這依然是一樁可以獲利的
生意。中國的內戰在繼續並越來越激烈,礦石的需求量將十分巨大,即使要低於市場價,但這其中依然有著十分可觀的利潤。
另一方麵,英國的投資將主要以技術股的形勢參入,這就意味著他們隻需要從本土調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來華而已,甚至采礦所需要的機器也將從公司成立之後的共同支出中劃出,對於這樣低投入,高產出的生意,德比郡礦業公司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意識到中方不可能讓他們再獲得更大的利益之後,決定簽訂這份具有曆史意義的合同。
5月中旬,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近代化采礦企業在大冶正式成立,曾紀澤有幸將它命名為“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又稱之為大冶礦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