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的懿旨,大意是:佟國賴突然離世,佟妃傷心過度,病體難支,而三阿哥玄燁已經進學,刻苦攻讀,甚至累到吐血。佟妃自感沒有精力顧及三阿哥,念及三阿哥年幼需要母妃看護,太後特別恩準三阿哥玄燁撫養到坤寧宮,由孝惠皇後善盡母職……
旨意來的突然,朝中大臣個個人精似的,腦中稍做周轉,已然猜出太後此舉背後所含之深意。
皇後無子,三阿哥認到中宮名下,位份等同於嫡子。換句話說,三阿哥在身份上,已經具備了同四阿哥一爭儲位的資本。在皇上欲冊立太子的敏感時期突然來上這麽一出,立儲問題上,太後的傾向不問可知。
皇位上的順治,臉色鐵青。
說什麽佟妃體弱,不能照顧三阿哥,掩耳盜鈴的借口!皇子撫養自有定例,用得著母妃操心長短?其中真意,不問自知。
佟圖賴雖然去世,佟家在朝中,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太後本人在滿蒙親貴、在愛新覺羅宗族的影響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在他之上。漢臣素來兼持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千百年來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如今這兩點對四阿哥都不利。
這道未經知會他、即先斬後奏的懿旨,表明了太後主意已定,絕無更改的可能!他這個皇帝做的,委實窩囊,先受多爾袞的挾製,好容易終得親政,朝堂上政出往往受阻,現在,就連他想立哪個兒子做太子的這種權力都沒有嗎?
冷眼瞧著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順治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沒有當場作。
上邊皇帝麵色不豫。諸大臣知機的未在這問題上做糾纏,隻三三兩兩彼此相視的眼光中,閃著心照不宣的意思。各人在腦中開始盤算著此舉會在朝中引起怎樣的變動,自己又該在其中扮演何等樣的角色、兼持怎樣地立場……
安親王嶽樂下意識的轉頭去看簡親王濟度,因著對方眼中流露出的洋洋自得而微微皺起了眉頭。
皇上早先未能定下太子人選,如今三阿哥突然被推出來,皇上自己的盤算想要成真,勢必更加困難。
四阿哥做太子。所倚仗。無非是皇上地寵愛。真要和認到中宮名下地三阿哥對上。朝中地支持。恐不及後來地有力。況且三阿哥表現優異。進學數月來。借著上房為皇子授課地數位太傅地口。朝中早已傳地盡人皆知了。
忽然想起一個人。“不。不對。四阿哥還有一個很大地倚仗”
就是陳旭日!
今兒早上。太醫已經出。一旦最終確定。牛痘確實可以預防天花。不但於國於民是件大好事。最最重要地。此舉必然坐實陳旭日是“天神寵愛地人”地傳聞否則不會想出這樣神奇地法子。也讓四阿哥“天命之主”地稱號更為牢固。
那個自己亦有份舉薦地少年。有望成為一支奇軍。用地好了。或許會生讓人意想不到地重要作用!
是“順應天命”。還是“人定勝天”。且看事態如何展了……
陳旭日是在中午時候,從知嘴裏知道了這個消息。
“古人很重視嫡庶之別,董鄂氏是皇貴妃,再如何尊貴如何受寵愛,外臣眼裏,皇後才是母儀天下的一國之母,皇後的養子,也比別地皇子身份尊貴,皇後無子,養子即可視做嫡子,有問鼎皇位地資格,這點毋庸置疑。.”
陳旭日撲到床上,把臉埋進枕頭裏思考。
他在思考一個重大的問題:曆史究竟會不會被改變呢?別是竄起個水花,漣漪過後,曆史仍舊照著固有地軌跡在走……他該怎麽做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
整整一個白天,宮裏邊表麵上似乎沒有多大變化,隻是三阿哥玄燁從“阿哥所”遷出,搬到坤寧宮居住,而暗地裏,各種各樣的猜測和私語卻沒有一刻消停過。
上至太妃,下到庶妃福晉格格,有人冷眼旁觀,有人興災樂禍,有人得意,有人憂慮……
承乾宮地三位小公主跟著董鄂妃去景仁宮探望病中的佟妃。迴來後,玉茗和淑敏跑到後院找陳旭日。
“佟妃娘娘躺在床上,一張臉又瘦又白,我們親眼看到她隻一會兒工夫,就喝了兩碗黑唿唿地苦藥。”
玉茗苦著一張小臉,像是想起自己喝藥的痛苦日子,“母後領著三弟弟去的,三弟弟急的都哭了。”
淑敏卻道:“生病了當然要吃藥……玄燁住到坤寧宮,咱們見麵的就不用像從前那麽麻煩了。他向佟妃娘娘保證,以後一定聽母後的話,要更加認真讀……”
陳旭日笑笑,道:“三阿哥讀非常用功,兩位小公主讀的怎麽樣啊?可不要被弟弟落的太遠哦。”
淑敏隻有六歲,本就頭疼,聞言不高興的抿起嘴巴,“玄燁就是會讀,他功課比你還好。”言下之意,她們比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對,陳哥哥隻是不喜歡背,他懂的東西比三弟弟多,多很多,也比三弟弟多。”玉茗反
駁道。
“玄燁每天都在上房學習,咱們也有師傅教讀寫字,他”淑敏指指陳旭日,不服氣的道:“他都不學習,也沒有師傅教。”
陳旭日趕緊按住要幫自己說話的玉茗,跟幾個五六歲的小孩子比,贏了也是丟臉。轉開話題道:“玉茗要過生日了,想要什麽生日禮物呀?”
哄孩子嘛,兩樣東西最是奏效,一個是吃,一個是玩。
皇宮裏,吃是不愁的,陳旭日一時想不到能討得孩子歡心的零嘴。玩具呢,複雜的做不來,簡單的弄幾樣。應該沒有多大困難。
玉茗小公主的生日是五月初六,還有十多天,是時候做準備了。
玉茗歪頭想了想,搖頭道:“想不出來,你要送我什麽呀?”語氣中充滿期待。
“唔,送你一艘船好不好?”陳旭日用手比了個大小,“這麽大的一艘,有帆、有船艙……”上輩子。父親是一家造船廠的工程師,他自己小時候經常收到的禮物。就是父親親手為他做的各種輪船模型。覺得這個應該又新奇又與眾不同,一定能讓小姑娘高興。
玉茗眼睛一亮,臉上漾起大大地笑容,連連點頭。淑敏卻哼了一聲。別過頭,小聲道:“別是胡吹說大話才好!”
入夜後,順治來到承乾宮。
在前院坐了坐,與董鄂妃說了會兒話,就動身到後院看兒子。
隆興很給麵子,在他懷裏又蹦又跳,燭火映在黑玉似的眼睛裏一閃一閃的,溫軟潮濕的小手緊緊握著他的手指。嘴裏咿咿呀呀叫著。活潑又精神。順治直喜歡到心坎裏去,抱著親了好一會兒才舍得鬆手。
又走到陳旭日身旁。碰了碰他的袖子:“陪我出去走走。”
今晚的月亮不如前幾天亮,但因為離的近。陳旭日仍然能夠看清楚順治蹙緊地眉頭。
半晌後,他道:“隆興這些日子健康多了。你照顧的很盡心,皇貴妃不止一次在朕跟前誇你。”
“謝貴妃娘娘誇獎,娘娘對小民真地很好。”頓了頓,陳旭日小心道:“前幾天小民給娘娘惹麻煩了吧?”
“你聽到流言了?”順治走到側殿前的台階上,坐了下來,並且招手讓他坐到自己身邊,“皇貴妃的為人,朕不多說了,往後日子長了,你自個兒體會。”
“是。”陳旭日答應一聲,想想這樣反應太過冷漠,又道:“漂亮的人,多半沒有什麽才氣,有才氣地人,常常清高脾氣大,貴
妃娘娘漂亮有才又賢慧,為人和善,就是放眼天下,這樣的人也找不出第二個。呃,大家都這麽說。”
順治點頭,臉上露出一抹轉瞬即逝的微笑,“朕前朝事多,後宮裏人多嘴雜,事也不老少,皇後不是個能管事的,上上下下有賴皇貴妃多方打點,她是個實心人,凡事寧可委屈自己累著自己也不跟朕叫聲苦。均衡啊,有件差使,朕想向你討個主意。”
陳旭日坐直身體,“皇上言重了,您有什麽吩咐盡管說。”
順治雙手撐地,向後仰起身體,眼睛看向黑黝黝的夜空。
過了一會兒,恍似漫無目的般歎息道:“佛說人有前世和來生,朕相信這點。如果有來生,朕惟願生生世世,再不托生帝王家,和皇貴妃做一對平平凡凡的小夫妻……”
陳旭日偏過頭,看著那個仰麵望天的皇帝陛下。
不過是一個僅僅雙十地青年,早熟,聰明,敏感,有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缺點地一個青年。
陳旭日有時候想,順治不是個適合做皇帝的人,與康熙地種種作為相比較,甚至可以說,他不是個適合在政治***裏生活的人。
他現在地想法,陳旭日倒是完全可以理解,也相信這絕對不是他的矯情話。
對於生而富貴,而且是富貴到皇帝地人來說,權力和財富的實際效用實在太低了,所以他反而羨慕蒼頭布衣們小製作低成本的人生。相比於文勝質的宮廷,質勝文的粗鄙市井裏既有領裏瑣碎的矛盾,又有夫妻為一錢銀子的意外之財如何花費而引的甜蜜爭吵。越是儀式和禮節缺席的地方,越不乏親切的生活細節,紮實而細膩。
順治坐直身子,拍拍手。其實台階日日灑掃,哪裏有什麽灰塵,不過是人下意識的動作。
轉過頭迎上陳旭日來不及移開的目光,“皇貴妃凡事總喜歡壓在心裏麵,你父親是太醫,應該同你說過,皇貴妃身體不比從前了,表麵上看著健康,實際上已經傷了元氣。在宮裏這幾年……”
頓了頓,輕不可聞的歎了口氣,“往後宮中怕要多事了,你平日替朕盯著點,不管哪個人讓皇貴妃傷神,你務必要跟朕說一聲。”
“我”陳旭日遲疑了,做帝王的耳報神?這個……
順治伸出手,“怎麽樣,跟朕做這個約定罷。”
“為什麽是我?我對宮裏不熟,知、小德子……”他一口氣念了數個名字,停下來道:“哪個人都比我合適。”
“在宮裏邊生活久了的人,說每句話都要三思而後行,朕想聽句真話也不容易,皇貴妃又嚴禁宮裏人私底下跟朕打小報告。”
陳旭日衝口而出:“難道、我很像背後說閑話的人?”
順治目不轉睛看了他半晌,最後認真道:“朕相信你不是,才想委托你。那天,你敢當麵頂撞簡親王,就衝你說的那些話,朕欣賞你。陳旭日,怎麽樣,做個跟朕說真話的人罷。”
這樣的夜裏,這樣的並肩坐到一起說話,陳旭日很難把順治當成高高在上的帝王,不過是一個有些寂寞和孤獨的年輕人罷了。
他一直認為,順治對董鄂氏感情的可貴之處倒不是專一事實上他並不專一,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專一,董鄂氏自己就常勸他要後宮雨露均沾,勸他到別的宮裏留宿,這份不專一,其實有著許多不能說出口的無奈和妥協順治對她感情的可貴之處在於“真”,真心真情真愛,不但生前要給她爭名份,死後也要給她爭。
或許因為他自己曾經在感情上跌過跟頭,又來自拿感情當速食快餐似的現代社會,陳旭日羨慕,也衷心祝福每一對真心相伴的愛侶。
也或許因為此時此刻,順治流露出了某種孤獨和寂寞的味道,而這種孤獨和寂寞,引起了他精神上的某種共鳴。陳旭日低頭看看他再次伸出來的手,終於握了上去,承諾道:“好!”
順治笑笑,用另一隻手拍拍他的肩膀,輕聲道:“行,朕先謝謝你了。”
陳旭日想了想,笑道:“小民聽說過一句話: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送與陛下。”
順治喃喃重複了幾遍,眉間陰霾漸漸散開,讚道:“好,好,能說出這話的人,必不是庸碌之輩。不知是哪位高人竟有如何高論?朕倒想見上一見。”
那是不可能的!陳旭日忽然想到月前見到的那位世外僧人,便道:“哦,上個月出城迴南邊老家,路上錯過宿頭,在一家寺廟裏借宿,廟裏一位老師父說的。”
順治興趣更濃,追問道:“哪座寺廟,在什麽地方?必是一位見識不凡的佛門高人。”
陳旭日心中一動,這位皇帝癡心向佛是出了名的,他直覺那位不知名的老僧,應該是一位真正的高人,遠在順治先後接觸到的幾位所謂高僧之上。遂把從小和尚圓機處聽來的老和尚的種種異處都說了出來。
順治擊掌道:“高人,這是真正的高人,朕一定派人細細尋訪
,務必要請他入宮為朕說佛解禪才好……”
第一卷眼花繚亂的世界--第二卷禁宮水深第三十五章當時年少(一)
科爾沁蒙古草原一行人,於四月二十三號進京,但一直未獲準進宮見駕。|(**
原因是吳克善親王路上偶感風寒,身體有些不適。
草原上正在流行天花,他們一路上也途經疫區,必要的隔離措施必不可少。
這一拖,至少能拖上半個
無論孝惠皇後和佟妃等人有何等打算,都隻得暫時按捺下性子。簡親王濟度初初幾日,也未登門拜訪,一經太醫確定吳克善隻是無礙的感冒,隨行中人未見天花感染*,才攜福晉博爾吉吉特氏前往拜會。
幾經會晤,秘密蹉商,達成共識。明裏暗裏,諸多王公大臣相繼登門……
最高權力的誘惑,使得人們對這種權力的渴望具有了嗜血的衝動,使人在某些時刻、某些情況下不期而然的變成了獸。“當成變成獸時,就比獸還壞。”遂使染指它的人,勝利*常常雙手沾滿鮮血,而失敗*則時常要付出不止一個人的性命。
但,上位*自然要爭上一爭,尤其是同為皇子,都擁有皇位繼承權,身後又有強有力的勢力支持的話,這種爭鬥,不可避免的要走向殘酷的方向。
底下的臣子,不管願與不願,有時候必須要站隊伍,真正要做到明哲保身,豈是說話這麽簡單的。
兩麵都想和平共處不得罪的結果,往往被兩麵看做是共同的敵人,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先被推出來做炮灰的就是中間派。
盡管順治年紀尚輕,皇子尚幼,太子的儲位之爭,雖則沒有擺到明麵上,私底下卻已暗潮湧動。
近些日子。陳旭日在宮中。隱隱已經能感受到那種欲說還休地勢力角逐。
說老實話。這種爭鬥。他是真不想卷入其中。
無奈這種願望。此時卻是最難地奢侈之望。
他不需站隊。自然而然就被所有人視做四皇子一派。而且不是遊離在外圍地那種。是必不可少地核心分子……
四月地最後一天。被種上天花病毒地三十名少年男女。結束了為期十天地護理天花病人地工作。迴到南苑地居處。
十天來。這三十個人。無一人出現感染天花地不適症狀。無一人死亡。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證明。牛痘可以預防天花是不容人置疑、鐵一般地
事實。
天花的潛伏期是十天左右。有的人會在幾天後出現不適,而有地人十四五天後才*作,為了保險起見,這些人還要在南苑待上一個星期。
順治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在有心人地推波助瀾下,陳旭日名聲大振。一時間幾乎無人不知這個十歲少年,是天神為四皇子擇定的“守護神”,在天神的指引下,先是用了神奇的法子救了四皇子一命。又*明了神奇地“牛痘法”。這個簡單又神奇的法子,可以完美的預防天花……
人們盛傳:四皇子能得上天如此眷顧。必是未來的大清天子,必將成為英明之主。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五月的第一天,順治早朝時接到急報。道南明來歸的孫可望明日即可抵京。
散朝後,心情大好的順治吩咐去承乾宮用早膳。|(**
“隆興真乃我大清地福星!珊瑚,你瞅瞅,他快出生時,南明孫可望和李定國*生內訌,打了起來。他出生不久,孫可望就降了我大清朝。南明素來是我們地心腹之患,孫可望是南明的頭一號人物……洪承疇上了折子,孫可望不僅提供了南明朝廷人事、軍事機密等各方麵地情況,獻上了滇黔地圖,還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地利官,將來收複雲貴時可堪大用……”
順治喋喋不休地向董鄂妃表示著自己的歡喜之意。
董鄂妃微笑著聆聽,適時為他布菜,“人在做,天在看。恭喜皇上,這都是您勤於政事、英明能幹地福報。”
“人在做,天在看,你這話說的好,真好!九年前,孫可望統率數十萬貔貅之眾,以雲南全省之地自願歸附風雨飄搖、走投無路的永曆朝廷,想得到一字王的封號,南明89wx臣卻在這上麵備極刁難,鼠目寸光,真真可笑……孫可望兵敗降我大清,隻率領區區數百人,狼狽不堪,我卻給他加封王爵,關鍵是這個人即將造成的影響……”
順治對於孫可望的來歸極為重視,年前十二月,特旨封孫可望為“義王”。為了體現賞不逾時,特別派遣內翰林弘文院學士麻勒吉為正使,禮部尚*兼內翰林秘*院學士胡兆龍、禮部右侍郎祁徹白為副使齎冊、印,專程前往湖南長沙行冊封禮,並著令孫可望赴京陛見。
“明日待他來京,我必好好對他大加封賞,我要讓那些個反對我的漢人知道,我不但重用漢人,而且不會在乎過去他們是不是朝廷的逆臣,隻要誠心歸順,都可以得到重要。嗯,還有陳旭日,他獻的牛痘方
子也是大功,到時候兩件事一並辦理……嗬嗬,這都是隆興為我大清帶來的福氣。珊瑚,我一定趁這次機會,讓咱們的隆興,名正言順的成為太子……”
飯後,倆人入後院看兒子。
順治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是怎麽看怎麽喜歡,親自抱著他到院子裏玩。
隆興馬上就滿七個月了,長的隨母親,玉雪可*特別可人疼。這個時候的小孩子,是非常討人喜歡的,軟軟嫩嫩的小手小腳,眼神清澈透亮像無暇的美玉,甜甜的衝你一樂,能讓做父親的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搏兒子一笑。
陳旭日曾經生活的年代講究早教,他多少知道一點,平時閑來無事,也試著對隆興做一點粗淺的有益於智力開*的小遊戲。有沒有效果不知道,哄孩子玩麽,權當打*時間了。
至少有一個效果體現出來了,隆興很喜歡親近他。跟父親玩鬧了一會兒,轉頭時瞧見了他。立刻朝他伸出手,咿咿呀呀叫著要抱。
順治點點兒子的小鼻尖,故做不喜的板臉道:“隆興不喜歡皇阿瑪啦?哪,皇阿瑪要生氣了哦。”
隆興咯咯笑著去捉他在自己臉上搞怪地大手,眼睛都樂的眯成一條線了。
董鄂妃從兒子領口探進手去,摸了摸他的後背,“這小子一鬧一身汗,這會兒在外麵呢。吹了風,仔細晚上感冒。”
“男孩子嘛。沒那麽嬌氣,一味小心,對他的身體未必就好。”順治嘴裏這樣說,卻也小心把兒子交到保姆手上。讓保姆抱著迴屋換衣服。
向陳旭日招招手,示意他走近了說話,“再過幾天,南苑那些人還是平安無事,朕就放他們迴家。你那牛痘的方子,可是為國為民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不知能救得多少人的性命。朕一定重重有賞。還有些時間,你好好尋思。想要什麽賞賜、有什麽心願隻管說出來。”
陳旭日自是看得出來。此時順治心情十分好。他這些天宮裏住的甚是憋氣,趁機要求道:“別地倒也沒什麽。就是出來時間久了,有點想家。如果皇上真要賞賜小民。不如就恩準小民迴家住上兩天,您看……”
順治一怔。大笑道:“這算什麽賞賜?你這孩子倒是不貪心。”想了想,“嗯,算到今天,你進宮也有一個整月了,這樣吧,呆會兒朕派人送你,這次準你迴家呆上三天,好好和家人聚聚。以後嘛,每十天休沐一天,省得你在宮裏憋悶的慌。”
陳旭日大喜,連忙謝思。相比於原先地一月
一休,今次改成十天一休,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同一片藍天下生活的人,有人喜,有人憂,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張九成進京兩天了。
張九成的父親是直隸總督張懸錫。張懸錫是直隸清苑人,曾是明朝的庶吉士,降清後被授原官,自檢討累遷至內翰林弘文院學士。順治十三年五月,宣大總督出缺,順治認為,總督一職責任重大,需要精心挑選,破格提拔真正能生任此職地人才。他看中了張懸錫“恪慎勤敏”,任命他為兵部尚*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宣大總督。半年多以後,順治十四年正月,張懸錫又被調任更加重要的直隸總督一職,總督直隸、山東、河南,兼理糧餉,並加太子太保銜,仍兼兵部尚*、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這樣一位封疆大史,因受學士麻勒吉侮辱,四月二十三日,在參加了迎接義王孫可望的歡迎宴會後,一迴到住處,就抽出佩刀,引頸自刎。好在被家丁*現,把刀奪下,經過急救保住了性命。
張懸錫雖經獲救,但仍然抱了必死之心。張九成身為人子,如何不焦急?
唯一的兄長人在南方任職,他雖然隻有十四歲,打小跟在父親身邊,見識卻是有的,知道想最終解決這事,打消父親的疑慮和死誌,根子卻在京城。當下便即動身,進京為父親尋人打點。
然麻勒吉是順治九年第一次滿、漢分榜殿試的滿洲狀元,正黃旗人,精通滿、漢文,深重皇帝器重,聖眷正隆。而滿人勢大,滿臣自然維護自己人,漢臣明知張懸錫委屈,卻無人敢真個出頭為他仗義執言。便是有少許的耿直之臣,人微言輕地,也不抵事。
向晚時分,城東一處宅子裏,張九成與族叔張將美對坐*愁。
擔負著“總督三省重任”地封疆大史,怎麽會如此輕生呢?順治得到報奏,看過直隸巡撫董天機上呈禦覽的張懸錫自殺前寫下地遺疏,認為總督大臣竟然會無故自殺,一定是有什麽重大急迫的內情,便立即派遣都察院地四名官員前往徹查。
“今兒晌午,皇上收到了都察院的徹查報告,說是你父親對學士折庫訥解釋自己輕生地原因是在接待麻勒吉、孫可望等人時,迎節失儀,為學士麻勒吉所詰責,一時惶悚無地,遂引佩刀自決。今上看了奏報,已經有了旨意,說你父三省總督,有什麽錯誤或*冤屈,應該好好向朝廷解釋說明,何至於動不動就抹脖子呢,實在有失大臣體統,本應該罷黜,但是念在他一直都很勤謹清廉,暫且降三級調用……
旨意來的突然,朝中大臣個個人精似的,腦中稍做周轉,已然猜出太後此舉背後所含之深意。
皇後無子,三阿哥認到中宮名下,位份等同於嫡子。換句話說,三阿哥在身份上,已經具備了同四阿哥一爭儲位的資本。在皇上欲冊立太子的敏感時期突然來上這麽一出,立儲問題上,太後的傾向不問可知。
皇位上的順治,臉色鐵青。
說什麽佟妃體弱,不能照顧三阿哥,掩耳盜鈴的借口!皇子撫養自有定例,用得著母妃操心長短?其中真意,不問自知。
佟圖賴雖然去世,佟家在朝中,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太後本人在滿蒙親貴、在愛新覺羅宗族的影響力,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在他之上。漢臣素來兼持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千百年來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如今這兩點對四阿哥都不利。
這道未經知會他、即先斬後奏的懿旨,表明了太後主意已定,絕無更改的可能!他這個皇帝做的,委實窩囊,先受多爾袞的挾製,好容易終得親政,朝堂上政出往往受阻,現在,就連他想立哪個兒子做太子的這種權力都沒有嗎?
冷眼瞧著大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順治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沒有當場作。
上邊皇帝麵色不豫。諸大臣知機的未在這問題上做糾纏,隻三三兩兩彼此相視的眼光中,閃著心照不宣的意思。各人在腦中開始盤算著此舉會在朝中引起怎樣的變動,自己又該在其中扮演何等樣的角色、兼持怎樣地立場……
安親王嶽樂下意識的轉頭去看簡親王濟度,因著對方眼中流露出的洋洋自得而微微皺起了眉頭。
皇上早先未能定下太子人選,如今三阿哥突然被推出來,皇上自己的盤算想要成真,勢必更加困難。
四阿哥做太子。所倚仗。無非是皇上地寵愛。真要和認到中宮名下地三阿哥對上。朝中地支持。恐不及後來地有力。況且三阿哥表現優異。進學數月來。借著上房為皇子授課地數位太傅地口。朝中早已傳地盡人皆知了。
忽然想起一個人。“不。不對。四阿哥還有一個很大地倚仗”
就是陳旭日!
今兒早上。太醫已經出。一旦最終確定。牛痘確實可以預防天花。不但於國於民是件大好事。最最重要地。此舉必然坐實陳旭日是“天神寵愛地人”地傳聞否則不會想出這樣神奇地法子。也讓四阿哥“天命之主”地稱號更為牢固。
那個自己亦有份舉薦地少年。有望成為一支奇軍。用地好了。或許會生讓人意想不到地重要作用!
是“順應天命”。還是“人定勝天”。且看事態如何展了……
陳旭日是在中午時候,從知嘴裏知道了這個消息。
“古人很重視嫡庶之別,董鄂氏是皇貴妃,再如何尊貴如何受寵愛,外臣眼裏,皇後才是母儀天下的一國之母,皇後的養子,也比別地皇子身份尊貴,皇後無子,養子即可視做嫡子,有問鼎皇位地資格,這點毋庸置疑。.”
陳旭日撲到床上,把臉埋進枕頭裏思考。
他在思考一個重大的問題:曆史究竟會不會被改變呢?別是竄起個水花,漣漪過後,曆史仍舊照著固有地軌跡在走……他該怎麽做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
整整一個白天,宮裏邊表麵上似乎沒有多大變化,隻是三阿哥玄燁從“阿哥所”遷出,搬到坤寧宮居住,而暗地裏,各種各樣的猜測和私語卻沒有一刻消停過。
上至太妃,下到庶妃福晉格格,有人冷眼旁觀,有人興災樂禍,有人得意,有人憂慮……
承乾宮地三位小公主跟著董鄂妃去景仁宮探望病中的佟妃。迴來後,玉茗和淑敏跑到後院找陳旭日。
“佟妃娘娘躺在床上,一張臉又瘦又白,我們親眼看到她隻一會兒工夫,就喝了兩碗黑唿唿地苦藥。”
玉茗苦著一張小臉,像是想起自己喝藥的痛苦日子,“母後領著三弟弟去的,三弟弟急的都哭了。”
淑敏卻道:“生病了當然要吃藥……玄燁住到坤寧宮,咱們見麵的就不用像從前那麽麻煩了。他向佟妃娘娘保證,以後一定聽母後的話,要更加認真讀……”
陳旭日笑笑,道:“三阿哥讀非常用功,兩位小公主讀的怎麽樣啊?可不要被弟弟落的太遠哦。”
淑敏隻有六歲,本就頭疼,聞言不高興的抿起嘴巴,“玄燁就是會讀,他功課比你還好。”言下之意,她們比不過是理所當然的事。
“不對,陳哥哥隻是不喜歡背,他懂的東西比三弟弟多,多很多,也比三弟弟多。”玉茗反
駁道。
“玄燁每天都在上房學習,咱們也有師傅教讀寫字,他”淑敏指指陳旭日,不服氣的道:“他都不學習,也沒有師傅教。”
陳旭日趕緊按住要幫自己說話的玉茗,跟幾個五六歲的小孩子比,贏了也是丟臉。轉開話題道:“玉茗要過生日了,想要什麽生日禮物呀?”
哄孩子嘛,兩樣東西最是奏效,一個是吃,一個是玩。
皇宮裏,吃是不愁的,陳旭日一時想不到能討得孩子歡心的零嘴。玩具呢,複雜的做不來,簡單的弄幾樣。應該沒有多大困難。
玉茗小公主的生日是五月初六,還有十多天,是時候做準備了。
玉茗歪頭想了想,搖頭道:“想不出來,你要送我什麽呀?”語氣中充滿期待。
“唔,送你一艘船好不好?”陳旭日用手比了個大小,“這麽大的一艘,有帆、有船艙……”上輩子。父親是一家造船廠的工程師,他自己小時候經常收到的禮物。就是父親親手為他做的各種輪船模型。覺得這個應該又新奇又與眾不同,一定能讓小姑娘高興。
玉茗眼睛一亮,臉上漾起大大地笑容,連連點頭。淑敏卻哼了一聲。別過頭,小聲道:“別是胡吹說大話才好!”
入夜後,順治來到承乾宮。
在前院坐了坐,與董鄂妃說了會兒話,就動身到後院看兒子。
隆興很給麵子,在他懷裏又蹦又跳,燭火映在黑玉似的眼睛裏一閃一閃的,溫軟潮濕的小手緊緊握著他的手指。嘴裏咿咿呀呀叫著。活潑又精神。順治直喜歡到心坎裏去,抱著親了好一會兒才舍得鬆手。
又走到陳旭日身旁。碰了碰他的袖子:“陪我出去走走。”
今晚的月亮不如前幾天亮,但因為離的近。陳旭日仍然能夠看清楚順治蹙緊地眉頭。
半晌後,他道:“隆興這些日子健康多了。你照顧的很盡心,皇貴妃不止一次在朕跟前誇你。”
“謝貴妃娘娘誇獎,娘娘對小民真地很好。”頓了頓,陳旭日小心道:“前幾天小民給娘娘惹麻煩了吧?”
“你聽到流言了?”順治走到側殿前的台階上,坐了下來,並且招手讓他坐到自己身邊,“皇貴妃的為人,朕不多說了,往後日子長了,你自個兒體會。”
“是。”陳旭日答應一聲,想想這樣反應太過冷漠,又道:“漂亮的人,多半沒有什麽才氣,有才氣地人,常常清高脾氣大,貴
妃娘娘漂亮有才又賢慧,為人和善,就是放眼天下,這樣的人也找不出第二個。呃,大家都這麽說。”
順治點頭,臉上露出一抹轉瞬即逝的微笑,“朕前朝事多,後宮裏人多嘴雜,事也不老少,皇後不是個能管事的,上上下下有賴皇貴妃多方打點,她是個實心人,凡事寧可委屈自己累著自己也不跟朕叫聲苦。均衡啊,有件差使,朕想向你討個主意。”
陳旭日坐直身體,“皇上言重了,您有什麽吩咐盡管說。”
順治雙手撐地,向後仰起身體,眼睛看向黑黝黝的夜空。
過了一會兒,恍似漫無目的般歎息道:“佛說人有前世和來生,朕相信這點。如果有來生,朕惟願生生世世,再不托生帝王家,和皇貴妃做一對平平凡凡的小夫妻……”
陳旭日偏過頭,看著那個仰麵望天的皇帝陛下。
不過是一個僅僅雙十地青年,早熟,聰明,敏感,有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缺點地一個青年。
陳旭日有時候想,順治不是個適合做皇帝的人,與康熙地種種作為相比較,甚至可以說,他不是個適合在政治***裏生活的人。
他現在地想法,陳旭日倒是完全可以理解,也相信這絕對不是他的矯情話。
對於生而富貴,而且是富貴到皇帝地人來說,權力和財富的實際效用實在太低了,所以他反而羨慕蒼頭布衣們小製作低成本的人生。相比於文勝質的宮廷,質勝文的粗鄙市井裏既有領裏瑣碎的矛盾,又有夫妻為一錢銀子的意外之財如何花費而引的甜蜜爭吵。越是儀式和禮節缺席的地方,越不乏親切的生活細節,紮實而細膩。
順治坐直身子,拍拍手。其實台階日日灑掃,哪裏有什麽灰塵,不過是人下意識的動作。
轉過頭迎上陳旭日來不及移開的目光,“皇貴妃凡事總喜歡壓在心裏麵,你父親是太醫,應該同你說過,皇貴妃身體不比從前了,表麵上看著健康,實際上已經傷了元氣。在宮裏這幾年……”
頓了頓,輕不可聞的歎了口氣,“往後宮中怕要多事了,你平日替朕盯著點,不管哪個人讓皇貴妃傷神,你務必要跟朕說一聲。”
“我”陳旭日遲疑了,做帝王的耳報神?這個……
順治伸出手,“怎麽樣,跟朕做這個約定罷。”
“為什麽是我?我對宮裏不熟,知、小德子……”他一口氣念了數個名字,停下來道:“哪個人都比我合適。”
“在宮裏邊生活久了的人,說每句話都要三思而後行,朕想聽句真話也不容易,皇貴妃又嚴禁宮裏人私底下跟朕打小報告。”
陳旭日衝口而出:“難道、我很像背後說閑話的人?”
順治目不轉睛看了他半晌,最後認真道:“朕相信你不是,才想委托你。那天,你敢當麵頂撞簡親王,就衝你說的那些話,朕欣賞你。陳旭日,怎麽樣,做個跟朕說真話的人罷。”
這樣的夜裏,這樣的並肩坐到一起說話,陳旭日很難把順治當成高高在上的帝王,不過是一個有些寂寞和孤獨的年輕人罷了。
他一直認為,順治對董鄂氏感情的可貴之處倒不是專一事實上他並不專一,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專一,董鄂氏自己就常勸他要後宮雨露均沾,勸他到別的宮裏留宿,這份不專一,其實有著許多不能說出口的無奈和妥協順治對她感情的可貴之處在於“真”,真心真情真愛,不但生前要給她爭名份,死後也要給她爭。
或許因為他自己曾經在感情上跌過跟頭,又來自拿感情當速食快餐似的現代社會,陳旭日羨慕,也衷心祝福每一對真心相伴的愛侶。
也或許因為此時此刻,順治流露出了某種孤獨和寂寞的味道,而這種孤獨和寂寞,引起了他精神上的某種共鳴。陳旭日低頭看看他再次伸出來的手,終於握了上去,承諾道:“好!”
順治笑笑,用另一隻手拍拍他的肩膀,輕聲道:“行,朕先謝謝你了。”
陳旭日想了想,笑道:“小民聽說過一句話: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送與陛下。”
順治喃喃重複了幾遍,眉間陰霾漸漸散開,讚道:“好,好,能說出這話的人,必不是庸碌之輩。不知是哪位高人竟有如何高論?朕倒想見上一見。”
那是不可能的!陳旭日忽然想到月前見到的那位世外僧人,便道:“哦,上個月出城迴南邊老家,路上錯過宿頭,在一家寺廟裏借宿,廟裏一位老師父說的。”
順治興趣更濃,追問道:“哪座寺廟,在什麽地方?必是一位見識不凡的佛門高人。”
陳旭日心中一動,這位皇帝癡心向佛是出了名的,他直覺那位不知名的老僧,應該是一位真正的高人,遠在順治先後接觸到的幾位所謂高僧之上。遂把從小和尚圓機處聽來的老和尚的種種異處都說了出來。
順治擊掌道:“高人,這是真正的高人,朕一定派人細細尋訪
,務必要請他入宮為朕說佛解禪才好……”
第一卷眼花繚亂的世界--第二卷禁宮水深第三十五章當時年少(一)
科爾沁蒙古草原一行人,於四月二十三號進京,但一直未獲準進宮見駕。|(**
原因是吳克善親王路上偶感風寒,身體有些不適。
草原上正在流行天花,他們一路上也途經疫區,必要的隔離措施必不可少。
這一拖,至少能拖上半個
無論孝惠皇後和佟妃等人有何等打算,都隻得暫時按捺下性子。簡親王濟度初初幾日,也未登門拜訪,一經太醫確定吳克善隻是無礙的感冒,隨行中人未見天花感染*,才攜福晉博爾吉吉特氏前往拜會。
幾經會晤,秘密蹉商,達成共識。明裏暗裏,諸多王公大臣相繼登門……
最高權力的誘惑,使得人們對這種權力的渴望具有了嗜血的衝動,使人在某些時刻、某些情況下不期而然的變成了獸。“當成變成獸時,就比獸還壞。”遂使染指它的人,勝利*常常雙手沾滿鮮血,而失敗*則時常要付出不止一個人的性命。
但,上位*自然要爭上一爭,尤其是同為皇子,都擁有皇位繼承權,身後又有強有力的勢力支持的話,這種爭鬥,不可避免的要走向殘酷的方向。
底下的臣子,不管願與不願,有時候必須要站隊伍,真正要做到明哲保身,豈是說話這麽簡單的。
兩麵都想和平共處不得罪的結果,往往被兩麵看做是共同的敵人,但凡有個風吹草動,*先被推出來做炮灰的就是中間派。
盡管順治年紀尚輕,皇子尚幼,太子的儲位之爭,雖則沒有擺到明麵上,私底下卻已暗潮湧動。
近些日子。陳旭日在宮中。隱隱已經能感受到那種欲說還休地勢力角逐。
說老實話。這種爭鬥。他是真不想卷入其中。
無奈這種願望。此時卻是最難地奢侈之望。
他不需站隊。自然而然就被所有人視做四皇子一派。而且不是遊離在外圍地那種。是必不可少地核心分子……
四月地最後一天。被種上天花病毒地三十名少年男女。結束了為期十天地護理天花病人地工作。迴到南苑地居處。
十天來。這三十個人。無一人出現感染天花地不適症狀。無一人死亡。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證明。牛痘可以預防天花是不容人置疑、鐵一般地
事實。
天花的潛伏期是十天左右。有的人會在幾天後出現不適,而有地人十四五天後才*作,為了保險起見,這些人還要在南苑待上一個星期。
順治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在有心人地推波助瀾下,陳旭日名聲大振。一時間幾乎無人不知這個十歲少年,是天神為四皇子擇定的“守護神”,在天神的指引下,先是用了神奇的法子救了四皇子一命。又*明了神奇地“牛痘法”。這個簡單又神奇的法子,可以完美的預防天花……
人們盛傳:四皇子能得上天如此眷顧。必是未來的大清天子,必將成為英明之主。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五月的第一天,順治早朝時接到急報。道南明來歸的孫可望明日即可抵京。
散朝後,心情大好的順治吩咐去承乾宮用早膳。|(**
“隆興真乃我大清地福星!珊瑚,你瞅瞅,他快出生時,南明孫可望和李定國*生內訌,打了起來。他出生不久,孫可望就降了我大清朝。南明素來是我們地心腹之患,孫可望是南明的頭一號人物……洪承疇上了折子,孫可望不僅提供了南明朝廷人事、軍事機密等各方麵地情況,獻上了滇黔地圖,還提供了一批熟悉地形的地利官,將來收複雲貴時可堪大用……”
順治喋喋不休地向董鄂妃表示著自己的歡喜之意。
董鄂妃微笑著聆聽,適時為他布菜,“人在做,天在看。恭喜皇上,這都是您勤於政事、英明能幹地福報。”
“人在做,天在看,你這話說的好,真好!九年前,孫可望統率數十萬貔貅之眾,以雲南全省之地自願歸附風雨飄搖、走投無路的永曆朝廷,想得到一字王的封號,南明89wx臣卻在這上麵備極刁難,鼠目寸光,真真可笑……孫可望兵敗降我大清,隻率領區區數百人,狼狽不堪,我卻給他加封王爵,關鍵是這個人即將造成的影響……”
順治對於孫可望的來歸極為重視,年前十二月,特旨封孫可望為“義王”。為了體現賞不逾時,特別派遣內翰林弘文院學士麻勒吉為正使,禮部尚*兼內翰林秘*院學士胡兆龍、禮部右侍郎祁徹白為副使齎冊、印,專程前往湖南長沙行冊封禮,並著令孫可望赴京陛見。
“明日待他來京,我必好好對他大加封賞,我要讓那些個反對我的漢人知道,我不但重用漢人,而且不會在乎過去他們是不是朝廷的逆臣,隻要誠心歸順,都可以得到重要。嗯,還有陳旭日,他獻的牛痘方
子也是大功,到時候兩件事一並辦理……嗬嗬,這都是隆興為我大清帶來的福氣。珊瑚,我一定趁這次機會,讓咱們的隆興,名正言順的成為太子……”
飯後,倆人入後院看兒子。
順治對自己的這個兒子,是怎麽看怎麽喜歡,親自抱著他到院子裏玩。
隆興馬上就滿七個月了,長的隨母親,玉雪可*特別可人疼。這個時候的小孩子,是非常討人喜歡的,軟軟嫩嫩的小手小腳,眼神清澈透亮像無暇的美玉,甜甜的衝你一樂,能讓做父親的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來搏兒子一笑。
陳旭日曾經生活的年代講究早教,他多少知道一點,平時閑來無事,也試著對隆興做一點粗淺的有益於智力開*的小遊戲。有沒有效果不知道,哄孩子玩麽,權當打*時間了。
至少有一個效果體現出來了,隆興很喜歡親近他。跟父親玩鬧了一會兒,轉頭時瞧見了他。立刻朝他伸出手,咿咿呀呀叫著要抱。
順治點點兒子的小鼻尖,故做不喜的板臉道:“隆興不喜歡皇阿瑪啦?哪,皇阿瑪要生氣了哦。”
隆興咯咯笑著去捉他在自己臉上搞怪地大手,眼睛都樂的眯成一條線了。
董鄂妃從兒子領口探進手去,摸了摸他的後背,“這小子一鬧一身汗,這會兒在外麵呢。吹了風,仔細晚上感冒。”
“男孩子嘛。沒那麽嬌氣,一味小心,對他的身體未必就好。”順治嘴裏這樣說,卻也小心把兒子交到保姆手上。讓保姆抱著迴屋換衣服。
向陳旭日招招手,示意他走近了說話,“再過幾天,南苑那些人還是平安無事,朕就放他們迴家。你那牛痘的方子,可是為國為民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不知能救得多少人的性命。朕一定重重有賞。還有些時間,你好好尋思。想要什麽賞賜、有什麽心願隻管說出來。”
陳旭日自是看得出來。此時順治心情十分好。他這些天宮裏住的甚是憋氣,趁機要求道:“別地倒也沒什麽。就是出來時間久了,有點想家。如果皇上真要賞賜小民。不如就恩準小民迴家住上兩天,您看……”
順治一怔。大笑道:“這算什麽賞賜?你這孩子倒是不貪心。”想了想,“嗯,算到今天,你進宮也有一個整月了,這樣吧,呆會兒朕派人送你,這次準你迴家呆上三天,好好和家人聚聚。以後嘛,每十天休沐一天,省得你在宮裏憋悶的慌。”
陳旭日大喜,連忙謝思。相比於原先地一月
一休,今次改成十天一休,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同一片藍天下生活的人,有人喜,有人憂,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張九成進京兩天了。
張九成的父親是直隸總督張懸錫。張懸錫是直隸清苑人,曾是明朝的庶吉士,降清後被授原官,自檢討累遷至內翰林弘文院學士。順治十三年五月,宣大總督出缺,順治認為,總督一職責任重大,需要精心挑選,破格提拔真正能生任此職地人才。他看中了張懸錫“恪慎勤敏”,任命他為兵部尚*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宣大總督。半年多以後,順治十四年正月,張懸錫又被調任更加重要的直隸總督一職,總督直隸、山東、河南,兼理糧餉,並加太子太保銜,仍兼兵部尚*、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這樣一位封疆大史,因受學士麻勒吉侮辱,四月二十三日,在參加了迎接義王孫可望的歡迎宴會後,一迴到住處,就抽出佩刀,引頸自刎。好在被家丁*現,把刀奪下,經過急救保住了性命。
張懸錫雖經獲救,但仍然抱了必死之心。張九成身為人子,如何不焦急?
唯一的兄長人在南方任職,他雖然隻有十四歲,打小跟在父親身邊,見識卻是有的,知道想最終解決這事,打消父親的疑慮和死誌,根子卻在京城。當下便即動身,進京為父親尋人打點。
然麻勒吉是順治九年第一次滿、漢分榜殿試的滿洲狀元,正黃旗人,精通滿、漢文,深重皇帝器重,聖眷正隆。而滿人勢大,滿臣自然維護自己人,漢臣明知張懸錫委屈,卻無人敢真個出頭為他仗義執言。便是有少許的耿直之臣,人微言輕地,也不抵事。
向晚時分,城東一處宅子裏,張九成與族叔張將美對坐*愁。
擔負著“總督三省重任”地封疆大史,怎麽會如此輕生呢?順治得到報奏,看過直隸巡撫董天機上呈禦覽的張懸錫自殺前寫下地遺疏,認為總督大臣竟然會無故自殺,一定是有什麽重大急迫的內情,便立即派遣都察院地四名官員前往徹查。
“今兒晌午,皇上收到了都察院的徹查報告,說是你父親對學士折庫訥解釋自己輕生地原因是在接待麻勒吉、孫可望等人時,迎節失儀,為學士麻勒吉所詰責,一時惶悚無地,遂引佩刀自決。今上看了奏報,已經有了旨意,說你父三省總督,有什麽錯誤或*冤屈,應該好好向朝廷解釋說明,何至於動不動就抹脖子呢,實在有失大臣體統,本應該罷黜,但是念在他一直都很勤謹清廉,暫且降三級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