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6-2918:35:45字數:2357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六十一歲的李隆基不顧眾臣反對,執意冊立二十七歲的楊玉環為貴妃。除了捍衛道德禮法的大臣外,真正義憤填膺的人莫過於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楊玉環原本是壽王李瑁的王妃,與李瑁恩愛生活了五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李隆基相見,李隆基第一眼見到楊玉環,便被其傾城美貌所折服,用盡辦法把絕世佳人從兒子手中搶了過來。
一日,宮中內侍前來傳旨,宣李俶紫宸殿見駕。
李俶這個廣平郡王隻是一個封號,在朝中並無任何實權,不需要處理什麽實際事務,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平時打打醬油就可以了。紫宸殿是大唐皇帝商議機要大事的地方,李隆基突然招李俶紫宸殿見駕,不知所為何事。李俶特意穿戴整齊,準備在李隆基麵前一展才華。
李俶懷著特別的心情從丹鳳門入宮,一路前往紫宸殿。紫宸殿外,李俶遇到中書令李林甫、左相李適之等幾位內閣重臣從殿內出來。難道是記錯了時間,看樣子廷議已經結束。
李俶正擔心自己遲到被皇帝責罰。高力士從殿內出來,對李俶說:“郡王來得正好,聖人在裏麵等著呢。”
紫宸殿是朝堂正式場合,李俶走進大殿,跪地行禮:“孫兒拜見皇爺爺。”
李隆基抬了抬手:“起來吧。知道朕今天找你來所為何事?”
李俶站起身迴答:“孫兒不知。”
李隆基:“朕看你跟太真十分投緣,想給你個恩典。”
李俶心中一震:楊玉環不是你李隆基心頭的肉,難道要送給我。
李隆基見李俶沒迴話,繼續說:“太真在玄真觀住五年,朕想把她迎進宮裏,冊封為貴妃。”
“哦。”李俶失望的迴答。
李隆基氣憤的說:“這幫大臣,沒有一個支持朕。特別是那個李適之,竟然公開反對!”
李俶好奇的問:“中書令也不支持陛下?”
李隆基:“這個李林甫生怕犯了眾怒,站在下麵一言不發。俶兒你是支持朕的,對吧。”
李俶點了點頭,心想:我支持你有什麽用,我在朝中沒權沒勢。
李隆基對高力士說:“朕意已決,擬旨,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命廣平王為迎親大使,代朕前往玄真觀迎娶貴妃。”
李俶:“孫兒領命
。”
五日後,黃道吉日,婚喪嫁娶,諸事皆宜。盛大的迎親隊伍,出了丹鳳門,前行不遠突然停住。隨行護衛的千牛衛中郎將上前稟告:“郡王,有人攔住車隊去路。”
“什麽人如此大膽!”李俶走出馬車,頓時呆住。前方道路被上百官員堵住,帶頭的有左相、禦史中丞、國子祭酒等朝廷重臣。迎親隊伍意外受阻,耽擱了良辰吉時,會不會被皇帝責罰?這可如何是好,李俶沒了主意,讓劉德順去李泌府上救助。過了大半個時辰,劉德順氣喘籲籲的跑迴來複命,交給李俶一封信。李俶打開信,上麵隻有兩個字“迴宮”。李俶沒有辦法,隻得率隊原路返迴,入宮向李隆基如實稟告。
蓬萊殿外,李俶遇到高力士,連忙上前懇求道:“俶有負皇命,高翁您得幫我說句話。”
高力士笑著迴答:“郡王不必擔心,迴去吧。”
李俶木訥的問:“迴去?”
高力士指了指蓬萊殿:“貴妃娘娘已在殿中,郡王就不要去打擾聖人了。”
李俶:“怎麽會這樣?”
高力士:“聖人早知道那幫官員不會善罷甘休,敕令郡王迎娶貴妃的同時,特命老奴秘密把貴妃接進宮來。”
李俶恍然大悟,歎道:“陛下聖明!”
大唐帝國思想再是開放,老子搶兒子的媳婦仍然有悖倫理常情,皇後必須賢淑溫良才能夠母儀天下,所以盡管李隆基十分寵愛楊玉環,卻一直沒有立她後,而是以貴妃之名行皇後之實。
左相李適之是太宗長子李承乾之孫,皇室宗親,李適之兼任禦史大夫、兵部尚書,在朝中算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適之性格豪放、行為方正,看不慣李林甫玩弄權術、結黨營私,兩人常在朝堂上明爭暗鬥。
李林甫為了迎合聖意,重金買通宮中宦官和嬪妃,李隆基的一舉一動,例如對誰不滿,誰在李隆基麵前說了自己的壞話,李林甫都一清二楚。李適之經常在李隆基麵前檢舉李林甫結黨營私。李林甫心生怨恨,欲除掉李適之而後快。
一日早朝後,李林甫借機與李適之閑談,向李適之透露華山有金礦,采之可富國。李適之不相信李林甫,派人前往華山調查。很快,前去調查的人迴報,華山確有金礦。
李適之上奏李隆基,建議開采華山金礦,充實國庫。
李隆基看過李適之的奏章,問李林甫:“華山確有金礦可采嗎?”
李林甫
迴答:“迴稟陛下,華山確有金礦,但不能采。”
“哦?”李隆基不解的看著李林甫。
李林甫迴答:“華山位於龍脈之首,是陛下帝氣所在,絕不可動土。”
李隆基聽了李林甫的一番話,覺得李適之慮事不周,而李林甫真心為自己著想。
時隔不久,李林甫乘李適之到東都洛陽辦理公務,指使手下上告,說兵部在選拔官員時收受賄賂,借此栽贓李適之。李林甫派人從兵部抓走數十名官員,讓京兆尹會同大理寺審問。兵部官員不同於普通百姓,不能順便用刑,幾天過去了,沒有一人招供。李林甫心裏著急,如不趕在李適之返迴長安前結案,將對自己非常不利。李林甫知道事情的後果,以李適之的脾氣決不會容忍有人這樣對待他的下屬。
關鍵時刻,京兆法曹吉溫毛遂自薦,接過此案。吉溫大搖大擺地坐在堂上,先把兵部的官員隔在一個房間,再把其他案子的犯人帶到堂上,施以各種酷刑,慘厲的哀嚎聲不絕於耳。隔壁的兵部官員聞之色變,有人嚇得當場尿褲子。隨後,吉溫把他們逐一帶到堂上,麵對那些粘連著血肉的刑具,要什麽口供有什麽口供。兵部官員爭先作證,告發主官李適之的供詞積了厚厚一摞。
李林甫看過供詞,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拍著吉溫的肩膀說:“好,辦事幹練,本相會提拔你的!”
吉溫咧著嘴笑了笑,謙虛的迴答:“全仰仗相公教導有方。”
李適之得知兵部出事,匆匆趕迴長安,入宮麵見李隆基,控告京兆府嚴刑逼供、屈打成招。李隆基派禦史調查,結果涉案的六十名兵部官員身上全無傷痕。李適之不是李林甫的對手,很快被罷黜相位,改任太子少保的閑職。次年,被貶袁州。
李林甫除掉對手李適之後,擔心自己一支獨大,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主動推薦楊慎矜和陳希烈出任宰相。楊慎矜是李林甫的私黨,因為辦事幹練多次受到李隆基表彰。陳希烈是朝中有名的老混混,喜好談玄論道,老莊齊物,很合李隆基的心意。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六十一歲的李隆基不顧眾臣反對,執意冊立二十七歲的楊玉環為貴妃。除了捍衛道德禮法的大臣外,真正義憤填膺的人莫過於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楊玉環原本是壽王李瑁的王妃,與李瑁恩愛生活了五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與李隆基相見,李隆基第一眼見到楊玉環,便被其傾城美貌所折服,用盡辦法把絕世佳人從兒子手中搶了過來。
一日,宮中內侍前來傳旨,宣李俶紫宸殿見駕。
李俶這個廣平郡王隻是一個封號,在朝中並無任何實權,不需要處理什麽實際事務,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平時打打醬油就可以了。紫宸殿是大唐皇帝商議機要大事的地方,李隆基突然招李俶紫宸殿見駕,不知所為何事。李俶特意穿戴整齊,準備在李隆基麵前一展才華。
李俶懷著特別的心情從丹鳳門入宮,一路前往紫宸殿。紫宸殿外,李俶遇到中書令李林甫、左相李適之等幾位內閣重臣從殿內出來。難道是記錯了時間,看樣子廷議已經結束。
李俶正擔心自己遲到被皇帝責罰。高力士從殿內出來,對李俶說:“郡王來得正好,聖人在裏麵等著呢。”
紫宸殿是朝堂正式場合,李俶走進大殿,跪地行禮:“孫兒拜見皇爺爺。”
李隆基抬了抬手:“起來吧。知道朕今天找你來所為何事?”
李俶站起身迴答:“孫兒不知。”
李隆基:“朕看你跟太真十分投緣,想給你個恩典。”
李俶心中一震:楊玉環不是你李隆基心頭的肉,難道要送給我。
李隆基見李俶沒迴話,繼續說:“太真在玄真觀住五年,朕想把她迎進宮裏,冊封為貴妃。”
“哦。”李俶失望的迴答。
李隆基氣憤的說:“這幫大臣,沒有一個支持朕。特別是那個李適之,竟然公開反對!”
李俶好奇的問:“中書令也不支持陛下?”
李隆基:“這個李林甫生怕犯了眾怒,站在下麵一言不發。俶兒你是支持朕的,對吧。”
李俶點了點頭,心想:我支持你有什麽用,我在朝中沒權沒勢。
李隆基對高力士說:“朕意已決,擬旨,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命廣平王為迎親大使,代朕前往玄真觀迎娶貴妃。”
李俶:“孫兒領命
。”
五日後,黃道吉日,婚喪嫁娶,諸事皆宜。盛大的迎親隊伍,出了丹鳳門,前行不遠突然停住。隨行護衛的千牛衛中郎將上前稟告:“郡王,有人攔住車隊去路。”
“什麽人如此大膽!”李俶走出馬車,頓時呆住。前方道路被上百官員堵住,帶頭的有左相、禦史中丞、國子祭酒等朝廷重臣。迎親隊伍意外受阻,耽擱了良辰吉時,會不會被皇帝責罰?這可如何是好,李俶沒了主意,讓劉德順去李泌府上救助。過了大半個時辰,劉德順氣喘籲籲的跑迴來複命,交給李俶一封信。李俶打開信,上麵隻有兩個字“迴宮”。李俶沒有辦法,隻得率隊原路返迴,入宮向李隆基如實稟告。
蓬萊殿外,李俶遇到高力士,連忙上前懇求道:“俶有負皇命,高翁您得幫我說句話。”
高力士笑著迴答:“郡王不必擔心,迴去吧。”
李俶木訥的問:“迴去?”
高力士指了指蓬萊殿:“貴妃娘娘已在殿中,郡王就不要去打擾聖人了。”
李俶:“怎麽會這樣?”
高力士:“聖人早知道那幫官員不會善罷甘休,敕令郡王迎娶貴妃的同時,特命老奴秘密把貴妃接進宮來。”
李俶恍然大悟,歎道:“陛下聖明!”
大唐帝國思想再是開放,老子搶兒子的媳婦仍然有悖倫理常情,皇後必須賢淑溫良才能夠母儀天下,所以盡管李隆基十分寵愛楊玉環,卻一直沒有立她後,而是以貴妃之名行皇後之實。
左相李適之是太宗長子李承乾之孫,皇室宗親,李適之兼任禦史大夫、兵部尚書,在朝中算得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適之性格豪放、行為方正,看不慣李林甫玩弄權術、結黨營私,兩人常在朝堂上明爭暗鬥。
李林甫為了迎合聖意,重金買通宮中宦官和嬪妃,李隆基的一舉一動,例如對誰不滿,誰在李隆基麵前說了自己的壞話,李林甫都一清二楚。李適之經常在李隆基麵前檢舉李林甫結黨營私。李林甫心生怨恨,欲除掉李適之而後快。
一日早朝後,李林甫借機與李適之閑談,向李適之透露華山有金礦,采之可富國。李適之不相信李林甫,派人前往華山調查。很快,前去調查的人迴報,華山確有金礦。
李適之上奏李隆基,建議開采華山金礦,充實國庫。
李隆基看過李適之的奏章,問李林甫:“華山確有金礦可采嗎?”
李林甫
迴答:“迴稟陛下,華山確有金礦,但不能采。”
“哦?”李隆基不解的看著李林甫。
李林甫迴答:“華山位於龍脈之首,是陛下帝氣所在,絕不可動土。”
李隆基聽了李林甫的一番話,覺得李適之慮事不周,而李林甫真心為自己著想。
時隔不久,李林甫乘李適之到東都洛陽辦理公務,指使手下上告,說兵部在選拔官員時收受賄賂,借此栽贓李適之。李林甫派人從兵部抓走數十名官員,讓京兆尹會同大理寺審問。兵部官員不同於普通百姓,不能順便用刑,幾天過去了,沒有一人招供。李林甫心裏著急,如不趕在李適之返迴長安前結案,將對自己非常不利。李林甫知道事情的後果,以李適之的脾氣決不會容忍有人這樣對待他的下屬。
關鍵時刻,京兆法曹吉溫毛遂自薦,接過此案。吉溫大搖大擺地坐在堂上,先把兵部的官員隔在一個房間,再把其他案子的犯人帶到堂上,施以各種酷刑,慘厲的哀嚎聲不絕於耳。隔壁的兵部官員聞之色變,有人嚇得當場尿褲子。隨後,吉溫把他們逐一帶到堂上,麵對那些粘連著血肉的刑具,要什麽口供有什麽口供。兵部官員爭先作證,告發主官李適之的供詞積了厚厚一摞。
李林甫看過供詞,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拍著吉溫的肩膀說:“好,辦事幹練,本相會提拔你的!”
吉溫咧著嘴笑了笑,謙虛的迴答:“全仰仗相公教導有方。”
李適之得知兵部出事,匆匆趕迴長安,入宮麵見李隆基,控告京兆府嚴刑逼供、屈打成招。李隆基派禦史調查,結果涉案的六十名兵部官員身上全無傷痕。李適之不是李林甫的對手,很快被罷黜相位,改任太子少保的閑職。次年,被貶袁州。
李林甫除掉對手李適之後,擔心自己一支獨大,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主動推薦楊慎矜和陳希烈出任宰相。楊慎矜是李林甫的私黨,因為辦事幹練多次受到李隆基表彰。陳希烈是朝中有名的老混混,喜好談玄論道,老莊齊物,很合李隆基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