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6-2621:16:22字數:1672
一日上午,李俶正在書房讀書,郭旰前來稟告:“家父前來登門賀喜。”
“郭子儀來了!”李俶立刻扔下書本,快步踏出書房,朝府門口迎去。沒走幾步,李俶發現自己身穿便服,於是轉身迴來,命郭旰將郭子儀請到正堂,自己迴房換上正式衣裝。第一次與郭子儀見麵,不能失了禮數。
李俶換好衣裝,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正堂,看見一位身高近兩米,魁梧剛健,年紀四十多歲的中年武將。史書記載:郭子儀身長七尺,體貌秀傑。
郭子儀見到李俶,抱拳行禮:“臣左衛長史郭子儀拜見廣平王。”
李俶笑道:“郭將軍不必多禮,俶與旰情同兄弟,視將軍如長輩。”
郭子儀俯首跪地:“臣惶恐!”
李俶扶起郭子儀:“俶向來不喜歡朝堂上那些繁文縟節,失禮之處,還請將軍莫要見怪。”
郭子儀:“郡王言重了。”
李俶見郭子儀身後跟隨一人,年紀二十多歲,身材相貌與郭子儀和郭旰頗有幾分相似,李俶好奇的問:“這位少年是?”
郭子儀:“曜兒,見過郡王。”
少年抱拳行禮:“郭曜拜見廣平王。”
郭旰對李俶說:“曜是旰的兄長。”
李俶讚道:“不必多禮,郭家兒郎個個資貌瑰傑、出類拔萃。”
郭子儀:“郡王過譽了。”
李俶請郭子儀、郭曜落座。郭子儀專程前來祝賀李俶大婚,並感謝李俶對郭旰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郭子儀沒有多說什麽。李俶有意留郭子儀吃飯,郭子儀借故推辭。李俶也不勉強,畢竟是初次見麵,太過熱情反而容易引起誤會。李俶有所耳聞,李隆基非常忌諱宗室與外臣,特別是與武將交往。正因為如此,自己沒有主動去郭子儀府上拜會。要不是因為自己大婚,郭子儀也不會冒昧來訪。
送走郭子儀,李俶感慨的對郭旰說:“汝父有李靖之材,將來必為國之棟梁。”
郭旰自然以為李俶在恭維自己父親,迴答說:“郡王過譽。家父身為武將,天下承平日久,難有用武之地。”
李俶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說:“郭兄放心,上天自會成全汝父。”
郭旰:“多謝郡王吉言,您還是叫我郭二吧。”
李俶笑道:
“郭二不雅,還是叫二郎吧。”唐代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家家戶戶子女眾多,普通人家常以數字為孩子取名,例如李四、王五,排到十以上也很常見。與之相對,門閥世家給子女取名十分慎重,不光有名還有字,好友之間常以二郎、三郎相稱。李隆基排行老三,年輕時被稱為三郎,成為大唐皇帝後,親近之人仍然以“三郎”相稱。
一個初秋的下午,李俶正在後花園涼亭中讀《三國誌》。郭旰未經稟報,帶來一人。郭旰宿衛王府已有大半年,李俶一直以兄長相稱,漸漸的郭旰也把李俶看作兄弟,不再像以前那樣拘泥禮數。
來人是郭子儀的三子、郭旰的弟弟郭晞。郭晞身材與郭旰接近,相貌英武,氣質不凡。郭晞走到李俶身前,屈身抱拳行禮:“郭晞拜見郡王。”
李俶起身扶起郭晞:“不必多禮。”
郭旰給李俶介紹:“這位是三郎晞,小旰兩歲,自幼讀書習武,立誌將來馳騁沙場,為國效力。”
李俶讚道:“好個熱血少年!今日俶做東,咱們不醉不歸。”
酒宴上,李俶親手給郭旰、郭晞斟酒,儼然把兩人當作自己的哥哥。
郭晞顯得十分拘束,從小受儒家教育,“君臣有禮、長幼有序”的封建等級秩序牢牢印在心中。
郭旰性格直爽,對郭晞說:“郡王待人熱情和藹,三郎不必如此拘禮。”
李俶補充道:“二郎說得不錯,王府裏俶說了算。三郎隻管把這裏當自己家,不必客氣。”
郭晞依然顯得有些拘束。李俶與郭旰、郭晞開懷暢飲,因為酒量淺,不久便醉倒了。郭旰、郭晞把李俶扶迴臥室。
從臥室出來,郭晞問郭旰:“郡王醉成這樣,沒事吧?”
郭旰輕鬆的笑道:“郡王有王妃照顧,三郎隻管放心。說起來,郡王的酒量真是不敢恭維。”
郭晞好奇地問:“郡王經常這樣醉得不醒人事?”
郭旰迴答:“這倒沒有,郡王平日很少飲酒,難得像今日這樣。”
郭旰將郭晞送到府門口,突然問郭晞:“三郎覺得郡王如何?”
郭晞看了看一旁的侍衛,低聲說:“你我這樣背後議論郡王不太好吧。”
郭旰毫無顧忌:“直說無妨。”
郭晞:“二哥好福氣!在這樣一位性情直率、待人和藹的郡王手下做事,讓做弟弟的著實羨慕。”
郭旰
:“看得出郡王對三郎印象不錯,等有機會為兄請郡王給三郎謀個差事。”
想來郭旰把郭晞介紹給李俶,就是希望李俶為郭晞謀個職位。然而李俶此刻空有郡王之名,沒有任何實權,能夠調動的兵隻有王府的十名侍衛。
一日上午,李俶正在書房讀書,郭旰前來稟告:“家父前來登門賀喜。”
“郭子儀來了!”李俶立刻扔下書本,快步踏出書房,朝府門口迎去。沒走幾步,李俶發現自己身穿便服,於是轉身迴來,命郭旰將郭子儀請到正堂,自己迴房換上正式衣裝。第一次與郭子儀見麵,不能失了禮數。
李俶換好衣裝,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正堂,看見一位身高近兩米,魁梧剛健,年紀四十多歲的中年武將。史書記載:郭子儀身長七尺,體貌秀傑。
郭子儀見到李俶,抱拳行禮:“臣左衛長史郭子儀拜見廣平王。”
李俶笑道:“郭將軍不必多禮,俶與旰情同兄弟,視將軍如長輩。”
郭子儀俯首跪地:“臣惶恐!”
李俶扶起郭子儀:“俶向來不喜歡朝堂上那些繁文縟節,失禮之處,還請將軍莫要見怪。”
郭子儀:“郡王言重了。”
李俶見郭子儀身後跟隨一人,年紀二十多歲,身材相貌與郭子儀和郭旰頗有幾分相似,李俶好奇的問:“這位少年是?”
郭子儀:“曜兒,見過郡王。”
少年抱拳行禮:“郭曜拜見廣平王。”
郭旰對李俶說:“曜是旰的兄長。”
李俶讚道:“不必多禮,郭家兒郎個個資貌瑰傑、出類拔萃。”
郭子儀:“郡王過譽了。”
李俶請郭子儀、郭曜落座。郭子儀專程前來祝賀李俶大婚,並感謝李俶對郭旰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郭子儀沒有多說什麽。李俶有意留郭子儀吃飯,郭子儀借故推辭。李俶也不勉強,畢竟是初次見麵,太過熱情反而容易引起誤會。李俶有所耳聞,李隆基非常忌諱宗室與外臣,特別是與武將交往。正因為如此,自己沒有主動去郭子儀府上拜會。要不是因為自己大婚,郭子儀也不會冒昧來訪。
送走郭子儀,李俶感慨的對郭旰說:“汝父有李靖之材,將來必為國之棟梁。”
郭旰自然以為李俶在恭維自己父親,迴答說:“郡王過譽。家父身為武將,天下承平日久,難有用武之地。”
李俶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說:“郭兄放心,上天自會成全汝父。”
郭旰:“多謝郡王吉言,您還是叫我郭二吧。”
李俶笑道:
“郭二不雅,還是叫二郎吧。”唐代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家家戶戶子女眾多,普通人家常以數字為孩子取名,例如李四、王五,排到十以上也很常見。與之相對,門閥世家給子女取名十分慎重,不光有名還有字,好友之間常以二郎、三郎相稱。李隆基排行老三,年輕時被稱為三郎,成為大唐皇帝後,親近之人仍然以“三郎”相稱。
一個初秋的下午,李俶正在後花園涼亭中讀《三國誌》。郭旰未經稟報,帶來一人。郭旰宿衛王府已有大半年,李俶一直以兄長相稱,漸漸的郭旰也把李俶看作兄弟,不再像以前那樣拘泥禮數。
來人是郭子儀的三子、郭旰的弟弟郭晞。郭晞身材與郭旰接近,相貌英武,氣質不凡。郭晞走到李俶身前,屈身抱拳行禮:“郭晞拜見郡王。”
李俶起身扶起郭晞:“不必多禮。”
郭旰給李俶介紹:“這位是三郎晞,小旰兩歲,自幼讀書習武,立誌將來馳騁沙場,為國效力。”
李俶讚道:“好個熱血少年!今日俶做東,咱們不醉不歸。”
酒宴上,李俶親手給郭旰、郭晞斟酒,儼然把兩人當作自己的哥哥。
郭晞顯得十分拘束,從小受儒家教育,“君臣有禮、長幼有序”的封建等級秩序牢牢印在心中。
郭旰性格直爽,對郭晞說:“郡王待人熱情和藹,三郎不必如此拘禮。”
李俶補充道:“二郎說得不錯,王府裏俶說了算。三郎隻管把這裏當自己家,不必客氣。”
郭晞依然顯得有些拘束。李俶與郭旰、郭晞開懷暢飲,因為酒量淺,不久便醉倒了。郭旰、郭晞把李俶扶迴臥室。
從臥室出來,郭晞問郭旰:“郡王醉成這樣,沒事吧?”
郭旰輕鬆的笑道:“郡王有王妃照顧,三郎隻管放心。說起來,郡王的酒量真是不敢恭維。”
郭晞好奇地問:“郡王經常這樣醉得不醒人事?”
郭旰迴答:“這倒沒有,郡王平日很少飲酒,難得像今日這樣。”
郭旰將郭晞送到府門口,突然問郭晞:“三郎覺得郡王如何?”
郭晞看了看一旁的侍衛,低聲說:“你我這樣背後議論郡王不太好吧。”
郭旰毫無顧忌:“直說無妨。”
郭晞:“二哥好福氣!在這樣一位性情直率、待人和藹的郡王手下做事,讓做弟弟的著實羨慕。”
郭旰
:“看得出郡王對三郎印象不錯,等有機會為兄請郡王給三郎謀個差事。”
想來郭旰把郭晞介紹給李俶,就是希望李俶為郭晞謀個職位。然而李俶此刻空有郡王之名,沒有任何實權,能夠調動的兵隻有王府的十名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