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

    作者:琅星

    簡介

    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意外穿越到大唐開元末年,成為唐玄宗李隆基的皇長孫,見證了一個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八方來賀盛世天朝。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隨著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等人粉墨登場,廟堂之上“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安祿山擁兵河北,轉瞬間天下大亂,河山破碎,百姓罹難。

    “大道廢有仁義,國家昏亂有忠臣”,大亂之後忠臣輩出,帝國上空將星璀璨。

    本書屬於嚴謹的穿越故事,人物和情節盡量遵從曆史。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普通人,武功和謀略全無,唯有皇親的身份和對曆史的了解。主人公能否戰勝口蜜腹劍的奸相李林甫,能否阻止野心勃勃的梟雄安祿山,能否引領大唐帝國走上中興之路,敬請關注中唐群英...

    唐長安城圖

    更新時間2012-7-1510:33:27字數:24

    唐大明宮圖

    更新時間2012-7-1510:34:09字數:24

    本書人物列表一(皇室宗親)

    更新時間2012-7-1515:52:54字數:777

    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唐玄宗(亦稱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乃至中國曆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李亨(公元711-762年),唐肅宗,李隆基第三子,馬嵬驛兵變後玄宗西逃,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

    李俶(豫)(公元726-779年),唐代宗,初名俶,李亨長子,本書男一號。李隆基諸孫百餘人,李俶最長,頗為李隆基鍾愛,立為嫡皇孫。十五歲時,被封為廣平郡王,李亨即位後封楚王。李豫在位期間,安史之亂最終平定。史書記載其“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於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

    李適(公元742-805年),唐德宗,李豫長子。

    李適之(公元694-747年),太宗長子李承乾之孫,皇室宗親,天寶元年任左相,兼禦史大夫、兵部尚書。

    李林甫(公元683-752年),李唐宗室,小字哥奴,排行第

    十。善音律,會機變,善鑽營。開元中,遷禦史中丞、吏部侍郎。開元二十二年五月,拜相,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二十四年底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大權獨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口蜜腹劍,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

    李係,李亨次子,封南陽郡王,後封越王。

    李倓,李亨第三子,封建寧郡王,後封齊王。

    李僙,李亨第九子,後封襄王。

    李璘(約721-757年),玄宗第十六子,開元十三年封永王,母郭順儀,劍南節度尚書郭虛己之妹。少年時聰敏好學,才華橫溢、文武雙全,麵貌繼承玄宗英姿。李亨稱帝後,任其為荊州大都督,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鄭王李元懿曾孫,以近屬陪位入仕,曆任開封尉、監察禦史、河南少尹、京兆尹、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使等職,後入朝為相,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李勉生性耿直,為官做人,清正廉潔,奉公守法,為中唐名臣。

    本書人物列表二(女眷)

    更新時間2012-7-1515:54:15字數:603

    沈媛,吳興人,世為冠族。廣平王妃,李適生母,唐代宗睿真皇後。

    楊玉環,開元七年(公元719年)六月一日生於蜀州。天寶四載,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隨李隆基流亡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迴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

    韋妃,李亨正室,太子妃。兄韋堅。後削發為尼。

    杜良娣,讚善大夫杜有鄰子女,太子李亨姬妾。

    韓國夫人,楊貴妃大姐。

    虢國夫人,楊貴妃三姐。

    秦國夫人,楊貴妃八姐。

    寧國郡主,李亨第二女,個性自由,先嫁鄭巽,又嫁薛康衡,命苦做了兩次寡婦。安史之亂中,唐廷為求得迴紇騎兵相助,和親迴紇英武威遠可汗。“國方多事,死不恨!”寧國公主毅然前往。

    和政郡主,李亨第三女,與李俶同為吳氏(章敬皇後)所生。和政在政治上有膽有識,在生活中克己奉公,為人溫良恭謙讓,在曆史上留有美名。

    寶章郡主,

    李亨之女,生母韋妃,在美容方麵頗有心得。

    婼蘭【本書虛構】,西涼歌姬,貌美傾城。

    張皇後(公元-762年),肅宗李亨為太子時,納為良娣,頗得寵愛。李亨即位後,冊為淑妃,後又立為皇後,與宦官李輔國勾結,幹預政事,謀逐李泌,圖謀構陷李豫和李倓。

    獨孤雪,出身名門,美麗嫻雅。李豫登基後冊為貴妃,獨寵有加,生華陽公主。華陽公主幼年夭折,獨孤貴妃哀痛而死,代宗李豫將遺體停於內殿,三年不葬。父獨孤穎,左威衛錄事參軍。

    本書人物列表五(佞臣叛將其他)

    更新時間2012-7-1516:14:43字數:2064

    楊國忠(公元—756年),本名楊釗,蒲州永樂人,楊貴妃同曾祖兄,唐代著名奸相。楊國忠年少時不學無術,嗜酒好賭,以致窮困潦倒,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楊國忠三十歲時,毅然從軍蜀中,得到成都大富豪鮮於仲通的資助,後又得到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的賞識,推薦入京為官。楊國忠善於窺測李隆基好惡,很快得其歡心,怙權杖勢,排斥異己。李林甫死後,李隆基命楊國忠擔任右相,兼文部尚書,身兼四十餘職,權傾朝野。

    楊暄,楊國忠長子,不學無術,曆任千牛衛長史、太常卿兼戶部侍郎。

    楊昢,楊國忠次子,擔任鴻臚卿。

    王鉷,山西祁*縣人,善治租賦。天寶年間,曆任禦史中丞,京畿、關內道黜陟使等職,極受玄宗信任,遷戶部侍郎,身兼二十餘使。

    吉溫,天寶年間有名的酷吏,故宰相吉頊從子。性陰詭,果於事,諂附貴宦。

    羅希奭,天寶年間有名的酷吏,諂附宰相李林甫,主持刑獄,慣於羅織罪名,嚴刑逼供,當時人稱他和吉溫是“羅鉗吉網”。

    邊令誠,唐代宦官,佞臣。李隆基親信,開唐代宦官監軍之先河。

    達奚珣,曆任禮部侍郎、吏部侍郎、河南少尹、河南尹。叛軍攻陷洛陽後,投降安祿山,被封為丞相。

    鮮於仲通(公元-755年),名向,字仲通,成都大富豪,在楊國忠推薦下,曆任劍南道采訪黜置使、劍南節度副使、京兆尹。

    竇華,楊國忠親信,任中書舍人。

    鄭昂,楊國忠親信,任侍禦史。

    ------

    安祿山(公元703—757年),名阿犖山,營

    州人,“外若癡直,內實狡黠”。其父是胡人,其母是突厥人。安祿山年輕時一直混跡在邊疆地區,三十歲步入軍旅,不到四年的時間就做到平盧兵馬使,天寶元年擔任平盧軍節度使。天寶十載,四十九歲的安祿山已然身兼河東、範陽、平盧三鎮節度使,手握十餘萬雄兵,同時兼領平盧、河北轉運使,河北采訪處置使。天寶十四年,安祿山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叛亂,從範陽起兵,長驅直入,僅用了三十五天便攻占東都洛陽,河北大部郡縣和河南部分郡縣望風歸降。

    安慶宗,安祿山長子。

    安慶緒,安祿山次子,善騎射,為祿山都知兵馬使。

    安慶和,安祿山第三子。素懦弱,言詞無序。安祿山發動叛亂稱帝時,封晉王。

    阿史那承慶,初為安祿山親隨,有勇力,後為叛軍大將。

    嚴莊,安祿山身邊謀士,軍師,很受安祿山器重,後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高尚,安祿山身邊謀士,掌書記,軍師。

    張通儒,安祿山稱帝後被任命為右相,西京留守。

    孫孝哲,契丹人,其母與安祿山私通,因得狎近。與性殘忍,果於殺戮,聞者畏之。安史之亂時,授殿中監、閑廄使,封王。孫孝哲很受安祿山重用,亞於嚴莊,與嚴莊爭權不睦。孫孝哲與張通儒同守西京,妃王宗枝皆罹其酷。

    劉駱穀,安祿山派駐長安的探子。

    史思明(公元703-761年),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裏。天寶初年,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一狼六虎”之首。祿山起兵謀反,他略定河北,占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

    史朝義,史思明長子。

    蔡希德,燕軍大將,勇猛善戰,與史思明、安守忠、李歸仁等人齊名,“六虎”之一。

    安守忠,燕軍大將,“六虎”之一。

    李歸仁,安祿山手下猛將,被封為北平王,“六虎”之一。

    崔乾佑,燕軍大將,領軍進攻潼關,大敗哥舒翰,“六虎”之一。

    田承嗣,燕軍大將,“六虎”之一。

    尹子奇,燕軍大將,“六虎”之一。

    高秀岩,燕軍大將,大同軍使,統領河東諸軍。

    薛忠誌,燕軍將領,河東兵馬使。

    周萬頃,燕軍將領,靜邊軍使。

    呂知誨,平

    盧節度使。

    徐璜玉,安祿山手下大將。

    李秦授,燕軍將領,莫州守將。

    李立節,史思明帳下將領。

    安忠誌,史思明帳下將領。

    李欽湊,史思明帳下將領。

    張忠誌,蔡希德帳下副將。

    武令珣,安祿山帳下大將。

    李懷仙,尹子奇帳下副將。

    高庭暉,史思明帳下四悍將之一,後被李光弼用計收服。

    俞文景,史思明帳下四悍將之一,後被仆骨懷恩所殺。

    李日越,史思明帳下四悍將之一,後被李光弼用計收服。

    劉龍仙,史思明帳下四悍將之一,後被白孝德所殺。

    令狐潮,原為雍丘縣令,叛軍進入河南,主動投敵為叛軍帶路,雍丘城下被張巡多次痛擊。

    牛廷玠,尹子奇帳下將軍。

    向潤客,田承嗣帳下將軍。

    李廷望,田承嗣帳下將軍。

    袁知泰,魏州太守。

    白嗣恭,袁知泰部將。

    能元皓,燕軍淄青節度使,後降唐。

    安太清,叛軍懷州節度使。

    ------

    李輔國(公元704-762年),唐肅宗時當權宦官,因盡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為太子心腹,李亨登基後被委以重任,掌握兵權。

    魚朝恩,唐代擅權宦官,瀘州瀘川人。唐玄宗時入宮當太監,安史之亂發生後,隨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頗得信用,曆任三宮檢責使、左監門衛將軍、內侍監。

    程元振,唐代擅權宦官。京兆三原人。寶應末年,聞張皇後廢立陰謀,密告李豫,使代宗得立,由此深獲寵信,任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總率禁兵,升任驃騎大將軍。操縱朝政,冤殺大將來瑱,斥逐宰相裴冕,詆毀李光弼等。

    申泰芝,字元之,號白雲居士,與李隆基同年同月同日生。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垂拱三年,天降兩星於人間,一顆星是唐玄宗李隆基,另一顆星便是申泰芝。申泰芝修習太陰煉形之道,被後世尊稱為太陰妙靈神君。

    劉忠翼,宦官,本名清潭,與董秀皆有寵於代宗李豫。天憲在口,勢迴日月,貪饕納賄,貨產巨萬。

    本書人物列表三(武將一)

    更新時間2012

    -8-238:05:20字數:2254

    郭子儀(公元697-781年),中唐名將,華州鄭縣人(祖籍山西汾陽)。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累遷左衛長史、左威衛將軍、朔方節度使。安史之亂爆發後,率軍平亂,收複兩京,封汾陽郡王。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史稱“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不非之。”年八十五壽終,賜諡忠武,配饗代宗廟廷。

    郭曜郭子儀長子,性沉靜,留治家事,少長無閑言。

    郭旰郭子儀次子,善佰刀,勇猛無敵。

    郭晞郭子儀第三子,善騎射,從征伐有功,出奇兵破賊。

    郭昢郭子儀第四子,武將

    郭晤郭子儀第五子,武將

    王忠嗣(公元706年—750年),中唐名將,初名訓,祖籍山西祁縣,後移居華州鄭縣。少時以勇敢自負,及居節將,以持重安邊為務,愛護士卒,選賢用能,“立功邊域,為世虎臣”。曾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掌控萬裏邊疆,手握天下勁旅。

    王震王忠嗣長子,天寶中任秘書丞。

    王霆王忠嗣次子【本書虛構】武將

    哥舒翰(公元—757年),中唐名將,突騎施哥舒部首領後裔。年少輕狂不得誌,好喝酒賭博。四十多歲從軍河西,被王忠嗣發現,提拔重用,任隴右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翰臨危受命,帶病出征,戰死潼關。唐代宗追贈太尉,賜諡武湣。

    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字子明,驍勇善戰。

    李光弼(公元708—764年),中唐名將,營州柳城人,契丹族,性格嚴厲剛毅,深沉果敢,有雄略,擅騎射。在平息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李光弼多次出奇製勝、以少勝多,屢建奇功,與郭子儀齊名,成為唐朝中興第一功臣。廣德二年薨,年五十七,代宗冊贈太保,諡曰武穆。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名將,字良器,出生隴右望族,幼年喪父,事母孝謹,性雄烈,善騎射,十八歲從軍,勇武絕倫,被王忠嗣譽為“萬人敵”。李晟精通兵法,智勇雙全,德宗時期平定硃泚、李懷光之亂,“提孤軍抗群賊,身佩安危而氣不少衰者,徒以忠誼感人,故豪英樂為之死耳。”

    安重璋,中唐武將,河西大族安興貴玄孫,麵如冠玉,須眉如戟。安祿山發動叛亂後,安重璋恥與其同姓,改國姓李,名抱玉

    。

    王思禮,中唐武將,高句麗人。

    馬重英,本名達紮路恭,吐蕃名將,驍勇善戰,極有謀略。

    賀拔明,河西大將賀拔延嗣之子,金吾衛將軍。

    賀拔楚嶽【本書虛構】賀拔明第三子,字明山,武將。

    章仇兼瓊,開元末年至天寶初年任劍南節度使,在川八年,興建水利,勸課農桑,安撫邊地少數民族,深得蜀地百姓愛戴。

    章仇瑾瑜【本書虛構】章仇兼瓊之子,字子瓊,武將。

    皇甫惟明(公元—747年),中唐邊將,天寶初年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與太子李亨交厚。

    皇甫敬【本書虛構】皇甫惟明之子,字叔謹,精通兵法,善用佰刀。

    高仙芝(公元-756年),高句麗人,中唐名將。出身於將門,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

    封常清(公元709-756年),蒲州猗氏人,中唐名將,相貌醜陋,斜眼腳短跛足。極富才學,行事果斷,治軍極嚴。

    李嗣業(公元-759年),京兆高陵人,中唐名將,身長七尺,膂力絕眾,善用陌刀,所向披靡,史稱“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天寶初年,應募從軍安西。從高仙芝攻勃津,大破吐蕃兵,擄獲勃律王與吐蕃公主。安史之亂中,以收複長安之功,被封為北庭行營節度使、虢國公。相州一戰中流失,傷重而死,追贈武威郡王,諡號忠勇。

    安太玄(公元733—794年),本姓安,字太玄,後改名李抱真,河西人,李抱玉族弟。中唐武將,沉斷有計謀,禮賢下士。

    程千裏,中唐將領,京兆萬年人,身高七尺,魁岸有力,應募磧西,累官安西副都護、北庭都護。安史之亂中,任河東節度副使、雲中太守,遷上黨郡長史、禦史中丞,領兵守衛上黨,後被蔡希德所俘。

    馬璘(公元721—777),中唐名將,岐州扶風人。出身將門之家,少孤無業,年二十,讀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傳,深為所激。開元末年,仗策從安西節度府,以奇勞累遷金吾衛將軍。安史之亂爆發後,統精甲三千迴師勤王。

    獨孤雲【本書虛構】,字景成,獨孤峻之子,容貌英俊,槍法精絕。

    郭幼明,郭子儀同母弟,龜茲鎮守使,為人謹慎無過。

    郭昕,字顯陽,郭幼明之子,文韜武略,安史之亂後,孤軍鎮守安西,抵禦外族入侵。

    仆固懷恩(公元-765年),中唐名將,鐵勒族仆骨部人,世襲金微都督。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帳下任左武鋒使,驍勇果敢,屢立戰功。“懷恩自以兵興以來,所在力戰,一門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女嫁絕域,說諭迴紇,再收兩京,平定河南北,功無與比”。叛亂平定後,仆固懷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因朝中宦官陷害,舉兵反唐。

    仆固瑒,仆固懷恩之子。

    辛雲京(公元713-768年),中唐將領,蘭州金城人。出身河西大族,將門之家。代掌戎旅,兄弟數人,並以將帥知名。安史之亂前,為太常卿。安史之亂後,出任代州都督、鎮北都知兵馬使,後任太原尹,封金城郡王。

    辛京杲,蘭州金城人,太常卿辛雲京從弟,中唐將領,身長六尺五,孔武有力。安史之亂中,辛京杲隨李光弼轉戰河北,督戰甚力,肅宗李亨讚其有黥、彭、關、張之勇。累遷鴻臚卿,英武軍使。

    李韶光,郭子儀帳下大將,任朔方兵馬使。

    馮河清,京兆人,初以武力隸郭子儀朔方軍,以戰功拜左衛大將軍。

    戴休顏(公元727-785年),夏州人,家世尚武,誌膽不常,郭子儀引為大將。

    戴休璿,休顏二弟,曆開府儀同三司,封東陽郡王

    戴休晏,休顏三弟,俱以將略稱,曆輔國大將軍,封彭城郡公。

    韓遊瑰(公元-779年),靈州靈武人,豐安軍史,郭子儀帳下勇將。

    本書人物列表六(文臣及其他)

    更新時間2012-8-2512:46:57字數:3673

    劉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華人,七歲舉“神童”,八歲隨唐玄宗封泰山,授太子正字,唐代著名的理財家,曆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領度支、鑄錢、鹽鐵等使。

    裴遵慶(公元-775年),字少良,絳州聞喜人。幼強學,性強敏,視簿牒,詳而不苛,世稱吏事第一。肅宗時為吏部侍郎。代宗時為宰相。

    李泌,唐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他內修道法,外立世功,臨危受命,輔佐李亨登上皇帝寶座,是一位大隱於朝,帶著幾分神秘色彩的世外高人。傳說李泌晚年在衡山得道成仙。

    高力士(公元684—762年),嶺南潘州人,千古賢宦,“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忠心事主,深得李隆基信任,擢

    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累授驃騎大將軍,封渤海郡公。

    慕容彥超(雪山飛鷹)【本書虛構】豪俠,吐穀渾王慕容伏允後裔,輕功奇絕出神。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岑參(公元715—770年),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原籍南陽,遷居江陵,進士及第後從軍安西,先後在高仙芝和封常青麾下任職。曾祖岑文本,初唐名相。

    高適(公元700—765年),字達夫,滄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間,宋州刺史張九皋奇之,舉有道科中第,調封丘尉,不得誌,去。客河西,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表為左驍衛兵曹參軍,掌書記。安史之亂後,曆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封渤海縣侯、散常侍。

    房琯(公元696-763年),字次律,河南洛陽人,博學多聞,唐肅宗時擔任宰相。

    陳希烈(公元-758年),天寶年間擔任左相,無書不覽,尤好談玄論道,附身於李林甫、楊國忠,後因得罪楊國忠告老還鄉。

    韋見素(公元697-762年),字會微,第進士,襲父爵,擢累諫議大夫、禮部侍郎,接替陳希烈擔任左相,馬嵬兵變後隨李隆基入蜀。

    崔光遠,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長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安祿山反,叛軍兵臨城下,崔光遠以京兆少尹代京兆尹,開城降燕。唐軍收複西京,崔光遠再次開城歸唐。後任西川節度使,平定劍南節度使段子璋叛亂。

    苗晉卿(公元684-765年),字元輔,潞州壺關人。擢進士第,累遷吏部郎中,知選事。久之,進侍郎。為人謙柔寬厚,處事恭謹練達,在他的宦海生涯中,雖無恢宏大舉,卻也有譽於時。任職地方期間,寬厚待人,為官清廉,治郡有方,深得民心。肅宗的時出任左相。不計個人恩怨,忠於唐廷,保全大節,難能可貴。張皇後挾李輔國浸橈政,苗晉卿、崔圓等畏其權,附離取安。

    崔圓(公元705-768年),字有裕,貝州武城人,為崔亮的八世孫。崔圓少年家境貧寒,誌向遠大,好讀兵書,有經國濟世之才。崔圓以“鈐謀射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唐群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琅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琅星並收藏中唐群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