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李治


    張允文烤的肉的確比較好吃。前世的時候,他就喜歡烤東西吃,經過一次次練習,終於有了一手高超的燒烤技術。而在這個時空裏邊,幾次深入草原,又借鑒了草原人烤肉的方法,烤出來的肉更是外焦裏嫩,輕輕咬上一口,油脂滿口皆是。


    所以這些鹿肉很快就被吃了一空。幾乎是張允文每烤出一塊來,便有一隻小手接過去。開始的時候甚至還出現過混亂,不過在李宇的咳嗽聲中,這些孩子自覺的按年齡大小排著領取烤肉。


    直到最後,張允文都是一塊也沒有吃上。當他正要將最後一塊烤肉送入嘴中是,卻瞥見了晉陽公主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於是張允文便將這塊烤肉遞給了晉陽公主,而換迴了一句“姐夫真好!”


    所幸的是,當鄭方廉他們迴來的時候,帶迴了兩隻兔子,一隻狐狸和一條豺狗。


    這兩隻兔子很快被鄭方廉等人處理了,變成了一條條肉條。


    所幸這些孩子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也就沒有打兔子肉的主意。而張允文則是一邊擦著汗,一邊烤著兔子肉,心想今日竟然當了一把主廚。


    在吃完兔子肉之後,幾人又吃了一大碗魚湯,這才填飽肚子。


    在張允文讓孩子自己去玩之後,這些孩子盡皆歡唿著衝向那淺淺的小溪。


    張允文則是坐在李宇身邊,吹著涼涼的河風,看著這些孩子們嬉戲。


    “相公,你看看,琰兒和這些妹妹玩得多歡了!”李宇偎這張允文的肩膀,笑著說道。


    旁邊的那些親兵和皇宮侍衛自覺的將目光注視在小溪之上。


    “是啊,迴到家裏有個大狗熊陪她,還有這般多的同齡孩子,應該不會寂寞了吧!”張允文笑道。眼前仿佛又浮現出那日綠蘿拿著一隻胖乎乎的狗熊布偶來到自己府上的情形。


    那時候,男孩子們正在分成兩組拔河,女孩子們有些在玩滑梯、蹺蹺板等物,有些則是在觀看男孩子拔河。當綠蘿拿著布偶站在門口時,這些孩子的目光頓時被這布偶吸引了,他們頓時一哄而上,往綠蘿身上撲去。綠蘿知道這些孩子的身份,自是不敢躲避。隻得高高的舉起手中布偶。這個時候,多虧李宇看到,將綠蘿拉了出來。至於那布偶,李宇還是將他拿給最年長的晉安公主手中,並且囑咐道:“這可是你們小侄女的東西,不要弄壞弄髒了!嗯,若是你們想要,明日二姐一人送你們一個!”


    得到李宇的許諾,這些小家夥這才安分下來。


    好像也是想到這個,李宇的嘴角也不由露出一絲笑容來。


    正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小溪之中傳來一聲驚唿:“啊——”


    眾人頓時大吃一驚,齊齊往小溪中一望,隻見李治正一臉痛苦之狀,弓下腰,雙手放在水中,也不知除了什麽事。


    旁邊的孩子見狀,頓時圍住李治,盡皆出言問道:“你怎麽了?沒事吧!”


    晉陽公主更是緊緊抓住李治的褲管,滿臉焦急之色。


    “讓開!”張允文站在外麵看了一眼李治的狀況,“沒事,隻是腳抽筋而已!”說著,將李治抱起,走迴岸上,轉過頭來對其他孩子道:“你們也先上來吧,我給你們講講下水時要注意的事項!”


    將李治放於地上,張允文快速的摩擦著李治那直起的腳趾,口中說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下水之前沒有活動開!以後你們若是要下水,要先跑上兩圈,從頭活動到腳之後,這才能下水!若是在水中出現了腳抽筋的情況,立刻上岸,用手迅速的摩擦抽筋處,直到疼痛感消失為止!”


    其餘孩子聞言,頓時齊齊點頭。


    “好了,現在活動一下,你們再下水去玩吧!”


    這些孩子聞言,頓時認真的活動起手腳,然後再下到溪水之中。


    李治坐在張允文身邊,一雙白皙的腳掌不時的摩擦著溪邊的河沙:“二姐夫,你說我是不是很沒用,叉魚的時候要你幫忙,如今又要你來幫忙!”


    張允文知道這李治自幼在父兄的陰影之下長大。麵對李世民,隻有仰望和敬畏;麵對強勢的長兄,隻有順從和小心翼翼。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和天生就有些懦弱的性格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如今的李治,對於自己充滿著一種不自信。


    想到這裏,張允文不由笑笑:“小治啊,你這話可就有些有失偏頗了!這叉魚之事不過是閑暇作樂,和士卒野外生存所掌握的技巧而已。小治你既少作樂,又非士卒,不會叉魚,又有何奇怪?”


    “可是,可是十四弟他們就會啊!”


    “呃,你說李簡和李囂?那二人生性好動,對於這類事情掌握極快,又有什麽奇怪的!嗯,我猜想那二人的學業定然不怎麽好!”


    “咦,姐夫還真說對了,十四弟的學業真的很差!”


    “而像李慎那小子,定然是學業很好,但是其他的卻是差了許多,書呆子一個!對吧!”


    李治聞言,頓時點點頭。


    “像小治你,你的動手能力不比李囂李簡差,你的學業又不比李慎差,你知道你最缺乏的是什麽嗎?”


    李治聞言,頓時望著張允文。


    “你最缺乏的就是自信!”


    “自信?”


    “對,自信,你很少相信自己,總是認為自己辦不到!我們接觸這一個多月裏麵,數數看,有多少事情我是交由你來做,你卻推脫讓李貞或是李慎去做了?那一次,我要你調查一下我的街坊鄰居的姓氏,讓你挨著去問,你竟然讓晉陽去幫你。還有一次,遇上長孫家的長孫衝在樂館之中,當時你就說了,五姐纏綿病榻,五姐夫卻在樂館做樂,實在令人氣憤。當時我還以為你會上去暴打那長孫衝一頓,可是你說了這句之後便轉身離開了!”說道這裏,張允文一雙眼睛望著死死的盯著李治。


    李治默默垂下腦袋,不言不語。


    張允文輕歎一聲:“你可知道,那時候我的心頭卻是非常的失望!想不到陛下英明一世,你作為陛下的兒子卻是這樣懦弱!”


    聽到張允文這樣毫不留情的說,李治頓時緊緊捏起雙拳。


    張允文又接著說道:“你今年也快十歲了吧?難道你就準備這樣一直唯唯諾諾直到成年,然後就藩,在外地抱著老婆一直到老?”


    李治的額頭上冒出幾根青筋來,隻聽他低聲吼道:“若不這樣,還能如何?我上麵有一個大哥,有一個四哥,二人的皆是強於我百倍!雖說我身在宮中,可是,能得到父皇的關注也隻是在每日跟他請安的時候。而四哥,每隔幾日便獻上錦繡文章一篇,以悅父皇。大哥處理政務,也多與父皇碰麵。而我,每日差不多除了請安之外,很少再見父皇。就算再見到了,父皇也是責備多餘讚揚。你說說,我這樣一個皇子還能做什麽?”


    “你能做的便是挺起你的胸膛來,見到你的父皇,說話時聲音洪亮,敢於正視;麵對你的長兄,有禮有節,既要尊敬,又不能諂諛。對於朝中大臣、長安百姓,皆要以包容的姿態去看待他們!”


    “正視?父皇?”一聽到這些字眼,李治又不由縮了一下,抱起雙膝,目光注視著小溪之中歡鬧的兄弟姐妹。


    張允文看到李治這種動作,頓時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道:“依我看,你還有那些小子就是差了一點血氣!生於深宮之內,養於婦人之手,難辨五穀,不識刀兵,就是說的你們這些小子!等你們再大上一點,我定要向陛下建議,將你們這些小子扔到邊軍去當個士卒,好好的見識一下!”


    聽得張允文這般說,李治反倒是眉頭一挑,反而問道:“二姐夫,你真的會向父皇建議?”


    張允文聞言,心頭卻是暗暗一喜,麵上卻道:“那是當然!不過看看你現在的身板和年紀,至少還得等個五年八年的!咦,難道你小子真的想去?”


    李治點點頭:“嗯,這一個月來天天聽姐夫講述那邊戎之事,金戈鐵馬,男兒血性盡在其中。小治早就有些向往了!”


    張允文不由一怔,呃,是不是我太邪惡了,給十歲的小孩子灌輸暴力文化,這樣下去,那曆史上的李治也會不會成為一個好戰的家夥?呃,曆史上的李治好像真的挺好戰的,滅了西突厥、高麗,和吐蕃大戰小戰不斷。管他的,就算他本來好戰,老子也要讓他更好戰!


    這般一想,張允文卻是調轉話題:“好了,小治啊,今日就說到這兒吧!呃,以後有什麽事,有什麽話盡管給你二姐夫說,別憋在心裏!至於這從軍之事,恐怕還有些難度,瞧瞧你三哥,那家夥還想拜我為師呢,整天和人打鬥,想著上戰場,可陛下沒同意,如今掛著個潭州都督的名義,在封地裏整日遊樂!若是你想去,恐怕也也有難度!”


    聽到張允文提起李恪,李治笑道:“一直聽三哥嘮叨二姐夫,說是當初你沒有收他為徒,他還真是有些遺憾呢!”


    張允文頓時想起李恪在宴會上公開拜自己為師的場景,頓時笑道:“我是李恪那小子的姐夫啊,當什麽師父!”


    李治輕笑了一下,也不再說話,隻是用一雙腳丫子摩擦著河沙,享受那舒服的感覺。


    然而,就在張允文帶著這幫小孩子過著平靜而安逸的日子的時候,一種莫名的氣氛彌漫在朝堂之中。就算是張允文這種對政治不算敏感的人物也察覺到了這種氣氛的變化。


    自李承乾足疾之後,每日行走,須人攙扶,或是拄杖而行,一瘸一拐的,其脾氣漸漸暴虐起來,對待東宮諸人,開始嚴苛,稍不如意,便是處以杖刑,而卻所杖之處,卻是下人膝蓋腳踝處,為此,數名東宮下人被打成了殘疾。一時間,東宮內人心惶惶。


    李世民了解這一情況之後,將李承乾叫來狠狠訓斥了一頓。而李承乾卻是沒有多大的改變。這讓李世民大失所望。


    與李承乾相反,李泰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先是在長孫氏纏綿病榻的時候,李泰上言建議,大赦天下以為長孫皇後祈福。此等做法得到了李世民和朝臣的一眾支持,朝臣在稱讚李世民仁君風範的同時,也讚揚李泰的孝順。接著,李泰文館大開,吸納了多名科舉落地的仕子,送上數篇華麗的歌頌之文,盛讚李世民為千古明君,雖堯舜亦不及也!


    雖說李世民申斥了這些赤裸裸拍馬屁的文章,但說話時那帶笑的眉眼,卻是朝中每位大臣都看得出來的。


    李承乾和李泰二人一消一長,讓朝中的情況漸漸晦明難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偵察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江並收藏大唐偵察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