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令林玄眼中閃過一絲驚歎的,卻是大禪寺的氣運。


    人有神,山有靈,萬物皆有其獨有的氣運,


    天有天運,天運盡,則天荒。


    地有地運,地運盡,則地老。


    人有人運,人運盡,則壽終。


    隨著神意舒展了,林玄自是感受到這一座古刹之中強烈的氣運,如繁花著錦,烈火烹油,自降臨陽神世界以來林玄還未見過氣運如此鼎盛者。


    寺內更有過去彌陀,現在如來,未來無生三經,過去不動,現在無敵,未來智慧,涵蓋此界佛門的所有道路,傳聞之中,若是有人能將此三卷經書全部參悟透了,就可以超脫世間苦海,真正達到彼岸。


    這座古刹之中因此更是誕生了數不清的高手,經年累月之下,整個太始山的氣運匯聚此地,又有上古陽神“元”的氣運遺澤,可以說這大禪寺,人地天三運匯聚,其氣運之磅礴,其之氣運之深厚,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大禪寺供奉太古陽神“元”,是為“元”的弟子——禪創下的道統。


    大禪寺不愧為此界之中天下佛門魁首,可以和太上道爭鋒。


    而太上道則傳承於太古時候的‘太’這位陽神高手。


    “元”與“太”這兩位太古陽神高手在太古時就是死敵,因此繼承“太”之道統的太上道和繼承“元”之道統的大禪寺在這數萬年來於大地上始終摩擦爭鬥不斷,有著道統之爭。


    不過比起形單影隻的太上道,大禪寺則占據中州富有之地大半土地,佛寺不用繳稅,田產又多,香火更是鼎盛,積攢的糧食、材料、金錢,千年積累,富可敵國。


    其中更有武僧數萬,是武學聖地,修行聖地,更是財富的聖地,所以其相比太上道也更是大乾的心腹之患!


    難怪,日後大乾現任乾帝楊盤肯和太上道夢神機聯手,也要破滅了大禪寺。


    不管是不是如原著大禪寺牽扯進前朝餘孽謀反,大乾朝都遲早會找理由滅了大禪寺。


    正所謂是,大禪寺跌倒,朝廷吃飽,剿滅大禪寺之戰,無關乎正義與邪惡,隻是為了利益而已。


    大乾盛世,有大半功勞就是覆滅大禪寺得來,收繳了可以供天下人吃穿用度數年的財富,還有大片土地可以緩解土地兼並,怎能不開創一個輝煌盛世。


    而且大禪寺也未必不知道自身所處的危險,但是作為天下第一大聖地,經曆上古幾代聖皇,中古諸子的年代,近古朝代更迭很快,無論是朝代如何更迭,他們大禪寺依舊佇立。


    這是底蘊給予的強烈信心,大禪寺中雷劫高手都有複數位,還有印月這個“現在如來”的高級人仙,武聖更是不計其數,這是一股當前可以覆壓天下的力量。


    收迴心思,林玄讓雲駒墨蛟落下雲頭,乘蛟而來尚且過得去,若長驅直入其中,那意義又不一樣了,他又不是來踢館的。


    在林玄眼中,大道三千,佛也是其一,世間修煉,皆是道!


    在落地之後,林玄拿起手中的書籍,輕輕一揮,雲駒墨蛟,化作筆墨文字潛入書中。


    文道六重,越往後的差距越大,半聖之尊能以文運氣化作幾乎真實不虛的生命。


    此刻林玄方抬眼望去,其山門其以青石為階,紅木為柱,角瓦為頂,氣象萬千,顯得廟宇輝煌萬千,


    在山門之前,有一塊巨碑立在前方,上麵刻有三個大字:大禪寺,筆力蒼勁而雄渾,隱約間有一種浩瀚而宏大的氣息迎麵撲來,宛若有一尊巨佛矗立在那裏,正在俯視蒼生。


    林玄更是能感受到其中的禪機波動,流轉著絲絲過去不變,現在永恆,未來萬化的佛法韻味,神異非常。


    在林玄落地之時,大禪寺的中門頓時打開,一道道璀璨的光柱在這方佛門淨土內衝天而起,露出一尊尊繚繞在無盡禪音中的身影。


    “林聖賢到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中門之中,人未至,洪鍾也似的聲音已經打破沉靜,浩浩蕩遍傳數裏,顯現出來人深厚修為。


    乃是一位老僧帶著幾個身材魁梧高大的大和尚和諸多僧侶魚貫而出,自台階兩邊並排而下百丈。


    “瑣事纏身未能遠迎,還望林賢恕罪,老衲乃是大禪寺監寺佛印。”


    老僧微微施禮道。


    “不請自來,何罪之有?”


    這大禪寺的和尚給足了林玄麵子,林玄自然也不能失禮。


    “原來是佛印大師。”


    林玄微微施禮。


    “不敢,不敢。”


    那幾個大和尚身子一起一縱,已經下得數百台階,為首的大和尚聞言迴禮:


    “在您麵前,如何當得大師之稱?”


    “三日前,方丈觀您之書信,還在閉關之中,還請居士先入寺內一觀。”


    佛印和尚微微一笑,擺臂做請。


    “此番卻是麻煩了。”


    林玄迴之以微笑。


    繼而,林玄才在一眾僧侶的擁簇之下,隨那幾個大和尚進入大禪寺內。


    大禪寺中樹木參天,空氣之中盡是燃香之味,不時可以聽到誦念經文,以及清脆的木魚之聲,含有一種安詳寧靜的意蘊,從大禪寺擴張開去。


    其中大禪寺內廟塔更是宏偉,流轉佛光,喃喃佛音從一座座廟塔之中流轉而出,蘊含著大慈悲大智慧,其中更有一枚枚梵文佛字自虛空中浮現而出,這些梵文符號上流轉著古樸的氣息,是漫長歲月之中,大禪寺前輩高僧所留。


    眾人腳下不慢,沒過多久,已經走出十裏開外,這時視線陡然開闊,卻是已經來到大禪寺大雄寶殿之前。


    此處極為空曠,此時正有數千精悍和尚在一個幹瘦老僧的率領之下打拳,唿喝有聲。


    此處演武場通體乃是一塊曆經千年風吹雨打的青鋼岩。


    青鋼岩是以堅硬厚重著稱,此時卻留下一個個深深的腳印。


    而不遠處,一口大鍾高懸於石台之上。


    這口大鍾奇大,比之房屋還大,通體金黃,宛如金銅澆築一般,滿是蒼涼厚重。


    其上充斥著濃鬱的信仰願力,鍾裙部位鑄刻有山川紋理,火山冰河、日月星辰,其中有十方世界的倒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葫蘆的萬界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血色遠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血色遠征並收藏葫蘆的萬界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