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參天,花香撲鼻,水榭樓台,廟宇紅牆,壑幽穀深,峰嶺對峙——這就是數百年前曾經轟動江湖的終南山。如今事過境遷,這裏雖然景色依舊,但卻早已不複當年的輝煌了。“駕,駕”,雲瀟瀟與姚雁一人一騎,一前一後,快馬加鞭,黃昏時分已然來到樊川地界。“前麵就是終南山,”,雲瀟瀟勒住韁繩,看看天色說道,“不過,我們今夜恐怕要露宿於此了。”。“黑夜山路難行,小人但憑雲大俠吩咐,不過這裏廟宇眾多,或許我們可以借宿一晚。”,姚雁提醒道。
沿著九轉十八彎的崎嶇山路前行,雲瀟瀟和姚雁朝位於峰頂的終南寺而去。“快點,快點,不然就來不及了!”,“就是,就是,不知道他今天會講些什麽?”……急切而興奮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雁瀟不禁駐足觀瞧,卻見幾個孩童正從他們麵前飛跑而過。相視一笑,雲姚並沒有把這當一迴事。大約又前行了半裏路,遠遠望見上山的必經之路上,十幾個孩童正圍在鬆下議論紛紛,其中幾個便是剛才那幾個孩子。“爺爺,今天你給我們講什麽故事呀?”,一個七八歲大的小胖子拉著一個白發老者說道。“就是呀,就是呀,今天講什麽呀?”,其他的幾個孩子隨聲附和道。“不急,不急,爺爺今天的故事不單要講給你們聽,更是要講給有緣人聽的。”,那老者雖然年事已高,但卻鶴發童顏,精氣內煉,雙目炯炯有神,隻見他環視四周,一眼望到了正從他們身邊經過的雲瀟瀟和姚雁,“不知兩位相公路經終南山,是去往何地呀?”。對望一眼,雲瀟瀟正要開口,那老者又說,“如果二位不急在一時,不知可否賞臉暫留片刻?”。“老人家,在下實在有要事在身,如今天色已晚,我二人正待到山上寺廟投宿,他日若有機緣——”,雲瀟瀟心急如焚,哪裏有閑情逸致聽什麽故事。“山上都是些和尚道士,清鍋冷灶的,你們何必去自討苦吃。我就住在附近,稍待片刻我引你們去我家休息如何?”,見那老者盛意拳拳,雁瀟一時語色,不知該如何應對。“來嗎,來嗎,爺爺的故事可好聽了,你們兩個不留下,他也不肯講的!”,那小胖子是個急性子,他跑過來一手拉著姚雁,一手拉著雲瀟瀟,硬把他們留了下來。
“爺爺今天給你們講的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故事,因為它就真實地發生在這終南山之上。”,老人看了雲姚一眼說道。“爺爺,這山上山下前前後後就百十戶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有什麽好玩的事情呢?”,一個小學究模樣的孩子問道。“是呀,花無百日紅,這裏現在是平靜多了,可是幾百年前確是風雲際會……”,(故事內容詳見《神雕俠侶》,作者:金庸)。這是一個橫跨前後二十幾年的故事,其間,孩子們由於好奇心而不停地發問,那老者倒也非常耐心地停下來為他們一一解答,就這樣,到故事講完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太好了,楊過和小龍女終於在一起了”,“楊過太了不起了!”,“那他們後來怎麽樣了?他們有孩子嗎?”……,這些孩子看起來個個都意猶未盡。“好了,好了,故事聽完了,天也黑了,你們也該迴家了,要不然你們的爹娘都要擔心了。”,老人打發走那群頑皮的孩童,隨即起身來到雲姚麵前,“兩位要是不嫌棄就隨我迴家吧!”。顧不上感懷故事中別人的驚濤駭浪與離離合合,雲姚各懷心事地跟在這老漢身後。“我自幼闖蕩江湖,這段故事到也曾經聽人提過,但由於年代久遠,幾乎沒有人十分清楚事情的始末,而這老人看裝扮隻是個普通的農夫,卻為何對這段傳聞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他說要將故事講給有緣人聽,顯然他知道我的身份,更了解我和姚雁的過去,可我卻為什麽不認識他呢?”,雲瀟瀟想到這裏又看了看身邊的“趙劍”,“而他又是誰?會與這段故事有什麽關係呢?”。當然,姚雁的心中也和雲瀟瀟有著同樣的疑問,而且令她更加感到惶恐和不安的是,“這老者到底是什麽人?難道他知道我的真正身份,否則又為什麽要講這段故事給我和雲瀟瀟聽呢?”。
說來也奇怪,剛才在給那幾個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這老者到是耐心和藹,而相邀雲姚之時也表現得熱情好客,但不知為什麽,在此之後,這一路上,他竟然一語不發,隻是自顧自地一個人在前麵帶路。黑暗的山路越發地狹窄而崎嶇,而老人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不自覺地加快了腳下的步伐,姚雁試探性地詢問,“老人家貴姓?您家在哪裏?我們什麽時候才到呀?”。“我姓楊,就住在前麵。”,那老人並沒有因為姚雁的詢問而迴頭,隻是用手指著前麵一座村莊說道。就在雲瀟瀟和姚雁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向前方的時候,一道強光乍然閃過,直晃得二人睜不開眼睛。本能地飛身向後退去,雁瀟頃刻間已然落於數丈之外,待他二人睜開雙眼之時,那老者早已沒了蹤影,而那原本蜿蜒曲折的小路和若隱若現的村落也跟著憑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深達六七丈的溝壑。趕幾步上前,姚雁和雲瀟瀟縱身而下,卻見前方是一片茂密的林地。沿著密林前行數丈,朦朧中,雁瀟同時注意到地下立著一塊石碑,來到近前,俯身觀瞧,見碑上刻著四個大字,“外人止步”。四周寂靜無聲,樹林裏漆黑一片,姚雁看了一眼雲瀟瀟,“雲大俠,莫非我們是見鬼了?”。
沿著九轉十八彎的崎嶇山路前行,雲瀟瀟和姚雁朝位於峰頂的終南寺而去。“快點,快點,不然就來不及了!”,“就是,就是,不知道他今天會講些什麽?”……急切而興奮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雁瀟不禁駐足觀瞧,卻見幾個孩童正從他們麵前飛跑而過。相視一笑,雲姚並沒有把這當一迴事。大約又前行了半裏路,遠遠望見上山的必經之路上,十幾個孩童正圍在鬆下議論紛紛,其中幾個便是剛才那幾個孩子。“爺爺,今天你給我們講什麽故事呀?”,一個七八歲大的小胖子拉著一個白發老者說道。“就是呀,就是呀,今天講什麽呀?”,其他的幾個孩子隨聲附和道。“不急,不急,爺爺今天的故事不單要講給你們聽,更是要講給有緣人聽的。”,那老者雖然年事已高,但卻鶴發童顏,精氣內煉,雙目炯炯有神,隻見他環視四周,一眼望到了正從他們身邊經過的雲瀟瀟和姚雁,“不知兩位相公路經終南山,是去往何地呀?”。對望一眼,雲瀟瀟正要開口,那老者又說,“如果二位不急在一時,不知可否賞臉暫留片刻?”。“老人家,在下實在有要事在身,如今天色已晚,我二人正待到山上寺廟投宿,他日若有機緣——”,雲瀟瀟心急如焚,哪裏有閑情逸致聽什麽故事。“山上都是些和尚道士,清鍋冷灶的,你們何必去自討苦吃。我就住在附近,稍待片刻我引你們去我家休息如何?”,見那老者盛意拳拳,雁瀟一時語色,不知該如何應對。“來嗎,來嗎,爺爺的故事可好聽了,你們兩個不留下,他也不肯講的!”,那小胖子是個急性子,他跑過來一手拉著姚雁,一手拉著雲瀟瀟,硬把他們留了下來。
“爺爺今天給你們講的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故事,因為它就真實地發生在這終南山之上。”,老人看了雲姚一眼說道。“爺爺,這山上山下前前後後就百十戶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會有什麽好玩的事情呢?”,一個小學究模樣的孩子問道。“是呀,花無百日紅,這裏現在是平靜多了,可是幾百年前確是風雲際會……”,(故事內容詳見《神雕俠侶》,作者:金庸)。這是一個橫跨前後二十幾年的故事,其間,孩子們由於好奇心而不停地發問,那老者倒也非常耐心地停下來為他們一一解答,就這樣,到故事講完的時候,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太好了,楊過和小龍女終於在一起了”,“楊過太了不起了!”,“那他們後來怎麽樣了?他們有孩子嗎?”……,這些孩子看起來個個都意猶未盡。“好了,好了,故事聽完了,天也黑了,你們也該迴家了,要不然你們的爹娘都要擔心了。”,老人打發走那群頑皮的孩童,隨即起身來到雲姚麵前,“兩位要是不嫌棄就隨我迴家吧!”。顧不上感懷故事中別人的驚濤駭浪與離離合合,雲姚各懷心事地跟在這老漢身後。“我自幼闖蕩江湖,這段故事到也曾經聽人提過,但由於年代久遠,幾乎沒有人十分清楚事情的始末,而這老人看裝扮隻是個普通的農夫,卻為何對這段傳聞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他說要將故事講給有緣人聽,顯然他知道我的身份,更了解我和姚雁的過去,可我卻為什麽不認識他呢?”,雲瀟瀟想到這裏又看了看身邊的“趙劍”,“而他又是誰?會與這段故事有什麽關係呢?”。當然,姚雁的心中也和雲瀟瀟有著同樣的疑問,而且令她更加感到惶恐和不安的是,“這老者到底是什麽人?難道他知道我的真正身份,否則又為什麽要講這段故事給我和雲瀟瀟聽呢?”。
說來也奇怪,剛才在給那幾個孩子講故事的時候,這老者到是耐心和藹,而相邀雲姚之時也表現得熱情好客,但不知為什麽,在此之後,這一路上,他竟然一語不發,隻是自顧自地一個人在前麵帶路。黑暗的山路越發地狹窄而崎嶇,而老人的步伐也越來越快。不自覺地加快了腳下的步伐,姚雁試探性地詢問,“老人家貴姓?您家在哪裏?我們什麽時候才到呀?”。“我姓楊,就住在前麵。”,那老人並沒有因為姚雁的詢問而迴頭,隻是用手指著前麵一座村莊說道。就在雲瀟瀟和姚雁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向前方的時候,一道強光乍然閃過,直晃得二人睜不開眼睛。本能地飛身向後退去,雁瀟頃刻間已然落於數丈之外,待他二人睜開雙眼之時,那老者早已沒了蹤影,而那原本蜿蜒曲折的小路和若隱若現的村落也跟著憑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深達六七丈的溝壑。趕幾步上前,姚雁和雲瀟瀟縱身而下,卻見前方是一片茂密的林地。沿著密林前行數丈,朦朧中,雁瀟同時注意到地下立著一塊石碑,來到近前,俯身觀瞧,見碑上刻著四個大字,“外人止步”。四周寂靜無聲,樹林裏漆黑一片,姚雁看了一眼雲瀟瀟,“雲大俠,莫非我們是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