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關於時機的——
當然,費德勒可以保持耐心,等待高文體能下滑出現破綻,但這確定是最好選擇嗎?
且不說氣勢上遭遇壓製,時機上也無法確定高文的體能低穀何時出現,而且費德勒還必須擔憂自己的體能,畢竟他比高文年長十四歲。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高文在上一局快速提升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接下來一局必然稍稍迴落,這反而是費德勒展開反擊的機會。
即使撇開比分不說,從長遠全局來看,費德勒也需要提升狀態跟上節奏,否則三盤兩勝製的比賽,一眨眼就結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
第四局一上來,費德勒就提速了。
這裏所說的提速,不是指球速,而是指反應速度、出手效果和擊球銜接,整個比賽狀態的上升。
和高文在第三局的策略相似,從接發球開始施加壓力,正反手火力全開,瞬間的爆發打破平衡。
——謔!
一片驚唿聲裏,費德勒完成一拍難以置信的接發球。
麵對高文的一發,時速196公裏的近身壓反手發球,費德勒在遭受擠壓並且來不及側開身體的情況下,單手反拍別著身體在胸口前自上而下切削一拍,匪夷所思地切出一拍見高不見遠的小球。
網球,越過球網,距離球網隻有半步,貼網而下;落在發球區外側,落地之後帶著強烈側旋橫向拉扯出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高文根本來不及啟動,網球就已經再次衝入球場的懷抱,球童張開雙手,如同外野手一般將網球納入掌心,為這一分畫上句號,計為迴發球ace。
“15:40”。
憑借著這一分技驚四座的迴發球,費德勒拿下連續兩個破發點,輕描淡寫、閑庭信步,牢牢控製局麵。
這一分,即使是高文,也不得不為費德勒送上掌聲。
雖然有些運氣成分,但費德勒的手感確實厲害,硬生生地扭轉被動為製勝分,並且順利拿到破發點。
事情,不出意外——
一方麵是高文剛剛保持專注破發之後的注意力迴落。
另一方麵是費德勒瞬間提速。
果然,一如既往地,破發之後的下一個發球局就是麵對四巨頭時候的一大難題,任何時候都不例外。
其實,這樣的局麵下,ace或者發球直得這樣的簡單分數往往能夠幫助發球一方快速站穩腳跟,但這一局裏,高文的發球確實感受到來自費德勒的壓力,沒有能夠拿一些便宜分,就這樣陷入被動。
前後僅僅間隔三分鍾而已,高文和費德勒就完成位置互換,現在則輪到高文挽救破發點。
很好。非常好。
一切,不出預料。
不過,高文本來就不認為這會是一場輕輕鬆鬆的比賽,這些對峙這些困難這些膠著都在預料之中——
室內硬地,確實和草地有著諸多相似,費德勒的發球、上網、正手都能夠在這裏得到充分發揮。
費德勒能夠在溫布爾登擊敗高文,同理,他也將在o2球場稍稍占優,這也是博彩賠率稍高的原因。
危險,困境,挫折,挑戰,這些全部都是預料之中的。
高文不需要急躁。
老實說,上一局的重點是測試與調整,最後能夠破發,算是一個意外驚喜,側麵就能夠證明一件事:
高文有壓力,費德勒也同樣有壓力。
所以,即使這一局被破發也沒有關係,從頭再來就是了,反正這才是第一盤前半段,甚至不算中段。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高文隨隨便便就拱手將發球局讓出去,如果費德勒想破發,他就必須持續拿出頂尖表現竭盡全力爭取才行。
否則,高文隨時都準備反擊。
而現在,不如……先從第一個破發點的處理開始。
一區。
發球,應該如何選擇?
在這一局裏,費德勒也充分吸取高文上一局的經驗,從接發球入手,瑞士天王也好好展現了一下自己接發球手法的多樣性:
不見得就必須搶攻強攻,連消帶打、切削推擋、旋轉弧線等等全部利用起來,隻要打亂對手發球之後的第二拍進攻銜接就好。
偶爾,還會出現一些意外球,就好像剛剛這一分切小球,擊球效果甚至讓費德勒自己都意外非常。
和其他任何球員都不同,費德勒的接發球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自然而然,高文的發球也需要一些想象力,不能太死板。
抬頭看了費德勒一眼,確定費德勒已經做好準備,卻不見高文任何猶豫遲疑,就已經開始拋球。
網球,鑽入空中——
內角。
近身。
一樣是近身內角,一樣是近身壓反手,但這次卻不同。
時速,180公裏。
同時,增加大量摩擦,將上旋拋物線完全拉起來,落在內側淺區的發球在反彈之後高速旋轉持續上揚。
擠壓擊球空間,這是目的之一。
抬高擊球點,這是目的之二。
在今年北美夏天硬地賽季,費德勒經常切入底線之內搶發球,“sabr”更是引起諸多爭議,但在美網賽場沒有能夠奏效,半決賽遺憾輸給高文,這也讓費德勒調整自己的戰術,沒有繼續堅持這一套。
進入室內硬地賽季,費德勒的接發球站位非常接近底線,但很少很少會持續上前搶點,幾乎杜絕。
於是,這才有了這一記發球。
高文篤定費德勒不會切入底線搶接發球,於是利用強烈上旋限製費德勒,大概率事件就是切削推擋。
因為這樣的擊球點不好發力,哪怕是費德勒的單手反拍也不容易控製,切削確實是更合適的方式。
偶爾,費德勒還會利用這樣的切削迴發球搭配突然上網,往往也能夠取得奇效。
球場對麵,果然——
費德勒切削了。
切削,這是預料之中的;但線路和落點,卻打破預期。
這一局裏,費德勒的專注和狀態確實非同凡響,大腦高速運轉,整個思路也完全打開,稍稍放開身體後,單手反拍一切一檔。
然而線路,卻沒有選擇常規的中路推深,也沒有順著移動方向反斜線推向高文正手,而是利用拍麵角度和手腕配合,虛晃一槍,騙過高文的預判,輕巧地完成卸力,切了一拍下旋,推向高文的反手。
斜線。
深區。
外撇。
這一拍反慣性反重力反趨勢的反手切削,對腰腹核心力量以及手腕細節控製提出難以置信的要求,從高文和德約科維奇比賽的賽點得到靈感,反其道而行地打破常規,成功破壞高文的第二拍進攻銜接。
網球,朝著高文反手位搖搖晃晃地飄了過去,宛若一抹雲彩。
當然,費德勒可以保持耐心,等待高文體能下滑出現破綻,但這確定是最好選擇嗎?
且不說氣勢上遭遇壓製,時機上也無法確定高文的體能低穀何時出現,而且費德勒還必須擔憂自己的體能,畢竟他比高文年長十四歲。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高文在上一局快速提升狀態,注意力高度集中,接下來一局必然稍稍迴落,這反而是費德勒展開反擊的機會。
即使撇開比分不說,從長遠全局來看,費德勒也需要提升狀態跟上節奏,否則三盤兩勝製的比賽,一眨眼就結束,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
第四局一上來,費德勒就提速了。
這裏所說的提速,不是指球速,而是指反應速度、出手效果和擊球銜接,整個比賽狀態的上升。
和高文在第三局的策略相似,從接發球開始施加壓力,正反手火力全開,瞬間的爆發打破平衡。
——謔!
一片驚唿聲裏,費德勒完成一拍難以置信的接發球。
麵對高文的一發,時速196公裏的近身壓反手發球,費德勒在遭受擠壓並且來不及側開身體的情況下,單手反拍別著身體在胸口前自上而下切削一拍,匪夷所思地切出一拍見高不見遠的小球。
網球,越過球網,距離球網隻有半步,貼網而下;落在發球區外側,落地之後帶著強烈側旋橫向拉扯出去。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高文根本來不及啟動,網球就已經再次衝入球場的懷抱,球童張開雙手,如同外野手一般將網球納入掌心,為這一分畫上句號,計為迴發球ace。
“15:40”。
憑借著這一分技驚四座的迴發球,費德勒拿下連續兩個破發點,輕描淡寫、閑庭信步,牢牢控製局麵。
這一分,即使是高文,也不得不為費德勒送上掌聲。
雖然有些運氣成分,但費德勒的手感確實厲害,硬生生地扭轉被動為製勝分,並且順利拿到破發點。
事情,不出意外——
一方麵是高文剛剛保持專注破發之後的注意力迴落。
另一方麵是費德勒瞬間提速。
果然,一如既往地,破發之後的下一個發球局就是麵對四巨頭時候的一大難題,任何時候都不例外。
其實,這樣的局麵下,ace或者發球直得這樣的簡單分數往往能夠幫助發球一方快速站穩腳跟,但這一局裏,高文的發球確實感受到來自費德勒的壓力,沒有能夠拿一些便宜分,就這樣陷入被動。
前後僅僅間隔三分鍾而已,高文和費德勒就完成位置互換,現在則輪到高文挽救破發點。
很好。非常好。
一切,不出預料。
不過,高文本來就不認為這會是一場輕輕鬆鬆的比賽,這些對峙這些困難這些膠著都在預料之中——
室內硬地,確實和草地有著諸多相似,費德勒的發球、上網、正手都能夠在這裏得到充分發揮。
費德勒能夠在溫布爾登擊敗高文,同理,他也將在o2球場稍稍占優,這也是博彩賠率稍高的原因。
危險,困境,挫折,挑戰,這些全部都是預料之中的。
高文不需要急躁。
老實說,上一局的重點是測試與調整,最後能夠破發,算是一個意外驚喜,側麵就能夠證明一件事:
高文有壓力,費德勒也同樣有壓力。
所以,即使這一局被破發也沒有關係,從頭再來就是了,反正這才是第一盤前半段,甚至不算中段。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高文隨隨便便就拱手將發球局讓出去,如果費德勒想破發,他就必須持續拿出頂尖表現竭盡全力爭取才行。
否則,高文隨時都準備反擊。
而現在,不如……先從第一個破發點的處理開始。
一區。
發球,應該如何選擇?
在這一局裏,費德勒也充分吸取高文上一局的經驗,從接發球入手,瑞士天王也好好展現了一下自己接發球手法的多樣性:
不見得就必須搶攻強攻,連消帶打、切削推擋、旋轉弧線等等全部利用起來,隻要打亂對手發球之後的第二拍進攻銜接就好。
偶爾,還會出現一些意外球,就好像剛剛這一分切小球,擊球效果甚至讓費德勒自己都意外非常。
和其他任何球員都不同,費德勒的接發球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
自然而然,高文的發球也需要一些想象力,不能太死板。
抬頭看了費德勒一眼,確定費德勒已經做好準備,卻不見高文任何猶豫遲疑,就已經開始拋球。
網球,鑽入空中——
內角。
近身。
一樣是近身內角,一樣是近身壓反手,但這次卻不同。
時速,180公裏。
同時,增加大量摩擦,將上旋拋物線完全拉起來,落在內側淺區的發球在反彈之後高速旋轉持續上揚。
擠壓擊球空間,這是目的之一。
抬高擊球點,這是目的之二。
在今年北美夏天硬地賽季,費德勒經常切入底線之內搶發球,“sabr”更是引起諸多爭議,但在美網賽場沒有能夠奏效,半決賽遺憾輸給高文,這也讓費德勒調整自己的戰術,沒有繼續堅持這一套。
進入室內硬地賽季,費德勒的接發球站位非常接近底線,但很少很少會持續上前搶點,幾乎杜絕。
於是,這才有了這一記發球。
高文篤定費德勒不會切入底線搶接發球,於是利用強烈上旋限製費德勒,大概率事件就是切削推擋。
因為這樣的擊球點不好發力,哪怕是費德勒的單手反拍也不容易控製,切削確實是更合適的方式。
偶爾,費德勒還會利用這樣的切削迴發球搭配突然上網,往往也能夠取得奇效。
球場對麵,果然——
費德勒切削了。
切削,這是預料之中的;但線路和落點,卻打破預期。
這一局裏,費德勒的專注和狀態確實非同凡響,大腦高速運轉,整個思路也完全打開,稍稍放開身體後,單手反拍一切一檔。
然而線路,卻沒有選擇常規的中路推深,也沒有順著移動方向反斜線推向高文正手,而是利用拍麵角度和手腕配合,虛晃一槍,騙過高文的預判,輕巧地完成卸力,切了一拍下旋,推向高文的反手。
斜線。
深區。
外撇。
這一拍反慣性反重力反趨勢的反手切削,對腰腹核心力量以及手腕細節控製提出難以置信的要求,從高文和德約科維奇比賽的賽點得到靈感,反其道而行地打破常規,成功破壞高文的第二拍進攻銜接。
網球,朝著高文反手位搖搖晃晃地飄了過去,宛若一抹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