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雲: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皇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此詩名《梅花詩》,係北宋易學家邵雍所作。易學家實為研究《周易》的人。伏羲氏觀察天地、山川、風雷等自然現象後,畫八個卦象來推演自然的變化規律,始創八卦。為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現象分別對應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個卦象。
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關押期間,將八種卦象兩兩相重,變生出六十四個卦象。孔子撰《係辭》輔以解說六十四卦。後世鑽研《易》經的人,往往據《係辭》中解釋卦象的爻辭,來推算命理,預判未來禍福。以便提前做好防範,趨吉避兇,祈福祛禍。稱為卜筮之術,也叫算命。
邵雍此詩對明朝興哀成敗之事,隱隱然有預測總括之意。
公元1328年10月21日傍晚,安徽濠州鍾離村裏(今安徽鳳陽)傳說是鍾離得道成仙的地方。朱世珍家屋舍四周紅光滿天,村子裏的人有以為朱家失火的。拿桶的拿桶,端水的端水,一路奔走相告,紛紛趕赴朱世珍家中救火。
眾村民趕到朱世珍家時,卻沒看見火。隻見老朱家三間破舊的茅屋頂上空,罩著大片紅雲,蒸藤上衝,久久不散。眾人這才明白,適才所見火光,實乃紅雲所發之光。見老朱家未受火災之害,眾人不免暗覺虛驚一場。
然都覺得此等奇異天象,實生平從所未睹。前來滅火之人,圍在朱家那三間茅屋四周,仰觀紅雲。
一個叫張八斤的中年單身漢子,直走到朱家大門前。張八斤拍門喊道:“朱五四,你家屋頂上有紅雲,你快出來看看。”五四乃朱世珍的小名。
屋裏走出個婆子來,年約五十。婆子開了半邊門,攔在門口。
歲已入冬,氣候一天冷過天,婆子穿了件半新不舊的灰色綿襖,見是張八斤。叱道:“你大唿小叫的嚷什麽?”
張八斤認得婆子是村裏的接生婆,夫家姓高,因此都叫她高生婆。張八斤嬉笑道:“有人要生孩子嗎?我進去看看。”
高生婆立即怒目橫眉。道:“有什麽好看?你給我死遠一點!”說完,‘砰’的一聲,把門打關上。
張八斤訕訕地笑了笑。走到窗邊,往屋裏張望。窗縫用紗布蒙上,透過縫隙,能看到屋裏的一些情景。
忽然,門又重新打開,高生婆仍然站在門口。道:“八斤,你去叫五四來。”
張八斤道:“叫他來做什麽?”
高生婆臉有慍色。道:“自己媳婦臨盆,他不來守著。放什麽遭瘟的牛,哪天不能放。”
張八斤對她不滿,又不想動。就道:“我怎麽知道他在哪裏?你叫我去哪裏找?”
高生婆道:“五四在劉繼祖家做工,這會子是在後山放牛。你怎麽會不知道。”
張八斤道:“就算知道,我憑什麽要幫你叫人?”
高生婆拉著臉道:“我怕是要央激你做老祖宗,你不去就算了。你隻要記住你的話,以後別來求我。你試試,我會不會幫你。”說完,就開始關門。高生婆的這句話立刻起了效用。
張八斤道:“這裏有許多人,你為什麽不叫別人?”
高生婆又放下臉來,門又關得更小了,剛好有她的臉寬。高生婆道:“全村的人都知道你最閑,又是做不來大事的。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去的了。”
張八斤一聽說做不來大事,氣唿唿地道:“狗眼看人低。”
高生婆道:“要人拿正眼看你,就去做幾件漂亮事來。自然人人對你刮目相看。”
張八斤看了看天,暮色蒼茫,天黑在即。他用力撇撇嘴,終於下了決定。道:“我這就去做件大事來給你看看。”
高生婆道:“早點去,早點迴。”
張八斤不再答腔,才走出幾步,就看到朱世珍帶著三個孩子迴來了。
朱世珍是個勤勞的中年人,瘦得像根竹竿,那三個孩子均麵有菜色,身體羸弱。
張八斤見到朱世珍,指著天上紅雲,將救火之事與他說了,又將他媳婦將分娩之事告訴他。
朱世珍早知媳婦分娩隻在這幾天,聽張八斤說了後,又喜又愁。守在屋外來迴踱步,又不住祈禱平安。
眾人看著紅雲議論不休,有說吉祥的,應在朱世珍家屋頂上,必出貴人。有說是預兆來年大豐收的。
正在熱議之際,屋裏忽傳出嬰兒的啼哭聲。朱世珍才得進屋,但覺滿室異香,遂謝別了高生婆。天色向晚,眾人漸次散去,而屋頂上紅雲凝聚,明豔**了大半夜方散。
朱世珍認定紅雲乃祥瑞之兆。給此子取名元璋,表字國瑞。諸般皆順,隻日夜啼哭不停,聲音洪亮。不但朱世珍夫妻為此憂心忡忡,也擾得眾鄰裏不得安寧,朱世珍無法可施,隻得祈求神明。
鄰近有座皇覺寺,原先是唐高祖建造的。乘便入寺,暗禱神明默佑。說也奇怪,自禱祝神明後,就不似以前號哭了。朱世珍以為神佛顯靈,很是感念。
待到元璋周歲,偕帶媳婦陳二娘抱元璋入寺,設祭酬神。並令元璋為禪門弟子,取一禪名,叫作元龍。
光陰易過,歲月如流。朱元璋漸漸長大,世珍家內,食指漸繁,免不得費用日增。可奈時難年荒,入不敷出,單靠著世珍一人,營業糊口,哪裏養得活這幾口兒?今日吃兩餐,明日吃一餐,忍饑耐餓,挨延過日。
沒耐何,朱世珍命長子朱鎮、次子朱鏜、三子朱釗,向人傭工,周轉度日。隻留著朱元璋在家。
朱元璋無所事事,常至皇覺寺玩耍。寺內的住持,名叫高彬,是一位修省持戒的有德高僧。見元璋姿貌瑰瑋,又見他聰明伶俐,大有可為。把文字約略指授,他竟過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齡左右,居然將古今文字,通曉了一大半。高彬法師又教他學了些武藝。
待朱元璋十歲上,日子愈發艱難,朱世珍要他自謀生計,令他往裏人劉德家牧牛。朱元璋以為那是做人家的牧奴,起初不願從命,經世珍再三訓導。才去了劉德家,牧牛度日。
此詩名《梅花詩》,係北宋易學家邵雍所作。易學家實為研究《周易》的人。伏羲氏觀察天地、山川、風雷等自然現象後,畫八個卦象來推演自然的變化規律,始創八卦。為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現象分別對應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個卦象。
周文王姬昌被商紂王關押期間,將八種卦象兩兩相重,變生出六十四個卦象。孔子撰《係辭》輔以解說六十四卦。後世鑽研《易》經的人,往往據《係辭》中解釋卦象的爻辭,來推算命理,預判未來禍福。以便提前做好防範,趨吉避兇,祈福祛禍。稱為卜筮之術,也叫算命。
邵雍此詩對明朝興哀成敗之事,隱隱然有預測總括之意。
公元1328年10月21日傍晚,安徽濠州鍾離村裏(今安徽鳳陽)傳說是鍾離得道成仙的地方。朱世珍家屋舍四周紅光滿天,村子裏的人有以為朱家失火的。拿桶的拿桶,端水的端水,一路奔走相告,紛紛趕赴朱世珍家中救火。
眾村民趕到朱世珍家時,卻沒看見火。隻見老朱家三間破舊的茅屋頂上空,罩著大片紅雲,蒸藤上衝,久久不散。眾人這才明白,適才所見火光,實乃紅雲所發之光。見老朱家未受火災之害,眾人不免暗覺虛驚一場。
然都覺得此等奇異天象,實生平從所未睹。前來滅火之人,圍在朱家那三間茅屋四周,仰觀紅雲。
一個叫張八斤的中年單身漢子,直走到朱家大門前。張八斤拍門喊道:“朱五四,你家屋頂上有紅雲,你快出來看看。”五四乃朱世珍的小名。
屋裏走出個婆子來,年約五十。婆子開了半邊門,攔在門口。
歲已入冬,氣候一天冷過天,婆子穿了件半新不舊的灰色綿襖,見是張八斤。叱道:“你大唿小叫的嚷什麽?”
張八斤認得婆子是村裏的接生婆,夫家姓高,因此都叫她高生婆。張八斤嬉笑道:“有人要生孩子嗎?我進去看看。”
高生婆立即怒目橫眉。道:“有什麽好看?你給我死遠一點!”說完,‘砰’的一聲,把門打關上。
張八斤訕訕地笑了笑。走到窗邊,往屋裏張望。窗縫用紗布蒙上,透過縫隙,能看到屋裏的一些情景。
忽然,門又重新打開,高生婆仍然站在門口。道:“八斤,你去叫五四來。”
張八斤道:“叫他來做什麽?”
高生婆臉有慍色。道:“自己媳婦臨盆,他不來守著。放什麽遭瘟的牛,哪天不能放。”
張八斤對她不滿,又不想動。就道:“我怎麽知道他在哪裏?你叫我去哪裏找?”
高生婆道:“五四在劉繼祖家做工,這會子是在後山放牛。你怎麽會不知道。”
張八斤道:“就算知道,我憑什麽要幫你叫人?”
高生婆拉著臉道:“我怕是要央激你做老祖宗,你不去就算了。你隻要記住你的話,以後別來求我。你試試,我會不會幫你。”說完,就開始關門。高生婆的這句話立刻起了效用。
張八斤道:“這裏有許多人,你為什麽不叫別人?”
高生婆又放下臉來,門又關得更小了,剛好有她的臉寬。高生婆道:“全村的人都知道你最閑,又是做不來大事的。沒有人比你更適合去的了。”
張八斤一聽說做不來大事,氣唿唿地道:“狗眼看人低。”
高生婆道:“要人拿正眼看你,就去做幾件漂亮事來。自然人人對你刮目相看。”
張八斤看了看天,暮色蒼茫,天黑在即。他用力撇撇嘴,終於下了決定。道:“我這就去做件大事來給你看看。”
高生婆道:“早點去,早點迴。”
張八斤不再答腔,才走出幾步,就看到朱世珍帶著三個孩子迴來了。
朱世珍是個勤勞的中年人,瘦得像根竹竿,那三個孩子均麵有菜色,身體羸弱。
張八斤見到朱世珍,指著天上紅雲,將救火之事與他說了,又將他媳婦將分娩之事告訴他。
朱世珍早知媳婦分娩隻在這幾天,聽張八斤說了後,又喜又愁。守在屋外來迴踱步,又不住祈禱平安。
眾人看著紅雲議論不休,有說吉祥的,應在朱世珍家屋頂上,必出貴人。有說是預兆來年大豐收的。
正在熱議之際,屋裏忽傳出嬰兒的啼哭聲。朱世珍才得進屋,但覺滿室異香,遂謝別了高生婆。天色向晚,眾人漸次散去,而屋頂上紅雲凝聚,明豔**了大半夜方散。
朱世珍認定紅雲乃祥瑞之兆。給此子取名元璋,表字國瑞。諸般皆順,隻日夜啼哭不停,聲音洪亮。不但朱世珍夫妻為此憂心忡忡,也擾得眾鄰裏不得安寧,朱世珍無法可施,隻得祈求神明。
鄰近有座皇覺寺,原先是唐高祖建造的。乘便入寺,暗禱神明默佑。說也奇怪,自禱祝神明後,就不似以前號哭了。朱世珍以為神佛顯靈,很是感念。
待到元璋周歲,偕帶媳婦陳二娘抱元璋入寺,設祭酬神。並令元璋為禪門弟子,取一禪名,叫作元龍。
光陰易過,歲月如流。朱元璋漸漸長大,世珍家內,食指漸繁,免不得費用日增。可奈時難年荒,入不敷出,單靠著世珍一人,營業糊口,哪裏養得活這幾口兒?今日吃兩餐,明日吃一餐,忍饑耐餓,挨延過日。
沒耐何,朱世珍命長子朱鎮、次子朱鏜、三子朱釗,向人傭工,周轉度日。隻留著朱元璋在家。
朱元璋無所事事,常至皇覺寺玩耍。寺內的住持,名叫高彬,是一位修省持戒的有德高僧。見元璋姿貌瑰瑋,又見他聰明伶俐,大有可為。把文字約略指授,他竟過目便知,入耳即熟,到了十齡左右,居然將古今文字,通曉了一大半。高彬法師又教他學了些武藝。
待朱元璋十歲上,日子愈發艱難,朱世珍要他自謀生計,令他往裏人劉德家牧牛。朱元璋以為那是做人家的牧奴,起初不願從命,經世珍再三訓導。才去了劉德家,牧牛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