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管你和好萊塢的那些理論,我隻要終剪權。如果可以,我們就繼續談下去。不然,還是請你們迴去吧。”孫正紅對終剪權很執著,不肯讓步。


    李秋婷看向陳子昂。


    陳子昂才是大老板,拍板的事大老板說了算。


    李秋婷很想答應孫正紅,伯玉娛樂向影視圈發展,起步之初比較艱難,忍讓,退步,犧牲利益在所難免。


    “那打擾孫導演了,我們迴去考慮考慮。”陳子昂卻沒理會李秋婷的眼神,對孫正紅謙遜道,起身告別。


    李秋婷隻得也站起來,跟孫正紅道別。


    孫正紅起身,將陳子昂和李秋婷送出門。


    等陳子昂和李秋婷走後,孫正紅搖頭:“還把自己當作大公司了,要不是怕你們給我剪瞎了,我也不會要終剪權啊。”


    陳子昂和李秋婷出小區,去街角咖啡店坐著聊。


    同時,他們讓助理幫忙訂高鐵票,今天就趕迴幽州。


    “子昂,說實話,我們沒有專業的剪輯師,其實把終剪權交給孫正紅挺合適的。”咖啡店裏,李秋婷喝了口咖啡,放下杯子後對陳子昂說道。


    陳子昂笑了笑。


    誰說沒有專業的剪輯師?


    他不就是嗎?


    他拿出來的劇本,都是前世不說大火,至少利潤都是翻倍的電影。


    而這些劇本拍出來的電影,他都看過。


    看過了,難道還不知道怎麽剪嗎?


    該怎麽呈現出來,該用什麽風格,有模版在那,陳子昂比專業的剪輯師還專業。


    當然,導演要是太肆意妄為,拍瞎了,他也沒法剪。


    所以,還是需要靠譜點的導演幫忙拍出來。


    “你想得太簡單了。”陳子昂不能跟李秋婷說他有前世的模版在,隻能解釋道:“伯玉娛樂不會全資投資,有部分經費要從外麵拉。你覺得我們能答應,另一方也能答應嗎?在商業片的製作當中,製片方的意見很重要。世界是不完美的,電影製作本身就是一個多方合作,討價還價的過程。除非我們完全自己掏錢拍電影,或者牛逼到片商求我們拍電影,不然誰都躲不過現實。


    陳子昂說的另一方投資,就是石子峰科技,此外還有一個人——關妮兒。


    別說一兩千萬,就是五六千萬,伯玉娛樂有。


    石子峰科技更有。


    但這屬於風險投資。


    而且,很多人和公司看起來很有錢,但流動資金其實捉襟見肘,一下拿不出太多錢。


    關妮兒聽從陳子昂的建議,準備創業,開個it公司,專門為政府提供it服務。


    同時,她看準了陳子昂,想搭個車,問陳子昂如果投資幹啥的,喊她一下。


    陳子昂說如果拍電影呢,關妮兒也沒猶豫,說會投,但占額肯定會少一點。


    “也是。”李秋婷歎氣,不止伯玉娛樂投資。


    如果是伯玉娛樂全額投資,李秋婷和徐然還不想答應呢,風險太大了。


    大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啊。


    在沒有出成績之前,李秋婷和徐然對陳子昂當然不能毫無保留相信。


    他們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算是對陳子昂相當的信任了。


    李秋婷想想電影圈規則,很頭疼。


    導演基本都有剪輯權,但至關重要的終剪權卻不是人人可得了。製片方賦予的終剪權猶如皇帝給的尚方寶劍,絕對是權力和榮譽的象征。而且,終剪權不是一種永久的保證,這部片子你得到了,下部片子的東家就未必會給你了。


    李秋婷就這個終剪權,跟陳子昂討論起來。


    誰該擁有電影的終剪權?


    是不是導演必須有這個權力,神聖不可侵犯?


    製片方是否經常會因為商業考慮毀掉導演的藝術創作?還是他們確實可以從市場的角度更好地把握電影的節奏?


    導演剪輯版是否一定比劇場版更好、更多內容?


    “秋婷姐,我希望你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下電影體製相對完善的好萊塢。這對我們將來的發展非常有用。不要隻盯著國內,國內市場和製度並不完善。”都坐上迴幽州的火車了,陳子昂還在和李秋婷探討。


    李秋婷到現在對陳子昂算是心服口服了。


    不怪他做綜藝節目都能做得這麽好。


    原來他有研究調查過。


    也是從陳子昂這,李秋婷才知道,在好萊塢,電影終剪權,製片人說了算。


    同時,她對好萊塢了解得更多了。


    比如在好萊塢,實行的是所謂“製片人製”,也就是說,在一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製片人的位置是最重要的,他掌控電影,從投資到劇本到拍攝周期到最後影片的剪輯、上映、發行……


    而目前在國內,基本屬於導演負責製,雖然中小導演未必有完全控製權,但總體上影片的中心是導演,導演把握了劇本走向、影片風格、鏡頭語言、演員選擇等等方麵,製片人倒像個助手了。


    不過,好萊塢製片人基本都是行家裏手,對市場、資金、資源甚至政治環境等等都非常清楚。他們做出的決定大多都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盡管難免會影響到導演的個人表達。


    製片人動剪刀主要有三個方麵的考慮:


    第一是時長,大多數好萊塢製片商心目中最理想的片長是兩個小時左右。這個長度最適合大多數觀眾的欣賞習慣。


    第二是分級,一部商業片是pg-13級還是r級,往往關係到票房的生死。而在某些國家,如果不按照官方要求作刪剪的話,電影就幹脆連跟觀眾見麵的機會都沒有。因此製片方往往希望把影片剪得分級大眾化一些,以贏得最大數量的觀眾。


    第三當然就是內容,製片方自然要考慮商業價值,對文藝傾向太重或者節奏不緊湊的作品都喜歡大動刀剪重新組合。


    總的說來,這種製片人製更能有效把握影片的質量,雖然可能付出扼殺經典的代價,但畢竟減少了很多粗製濫造電影的機會。至於導演與製片方似乎是永久的角力爭執。


    不過嚴格講,在好萊塢,製片人製也不意味著一切都是製片人說了算,這背後往往還有電影公司甚至投資者的影響。


    “那孫正紅就pass了嗎?”李秋婷對陳子昂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巨星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念笯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念笯嬌並收藏巨星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