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寶默默點頭,自己在三年前跟神雕俠等一幹高人會晤是緣,跟郭姊姊、小妖、向靈瑤等也是緣。
姚公茂又道:“這‘用’麽?別人對你好,或許是你還有用。別人對你不好,或許是因為你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張君寶道:“那麽前輩叫晚輩前來,所為何事?”
姚公茂道:“有一事相托。”
張君寶道:“前輩不嫌棄晚輩廢人一個,晚輩就已經受寵若驚了。隻怕晚輩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謹謝不敏了。”
姚公茂當然瞧得出來張君寶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孩子,張君寶出言迴絕無非是已有輕生之念,便說道:“外界於蘇門山有種種傳說,可你還是不畏艱辛跟小妖一起來到了這裏。因為你有目的,你有信念。生死雖然由命,可怎麽過卻由己。你雖然對塵世無牽無掛,可塵世對你也能無牽無掛麽?”
張君寶心頭一震,姚公茂的話當真說到了他的心裏。雖然自己身上的傷百藥難醫,可自己不還活著麽?生死不是解脫,是逃避。張君寶想到這裏,麵有愧意,說道:“前輩教誨的是,晚輩洗耳恭聽。”
姚公茂道:“你該問的還沒有問,等你把心中的疑惑問完了,再說也無妨。”
張君寶道:“那麽,我與前輩之間是‘緣’,還是‘用’?”
姚公茂道:“既有‘緣’,也有‘用’。因‘緣’而得‘用’,因‘用’而修‘緣’。”
張君寶道:“好,恭敬不如從命,還請前輩不吝賜教。”
姚公茂“嗯”了一聲。
張君寶道:“在蘇門山,黑山老爺多次救我,可是前輩授意?”
姚公茂搖頭道:“不是。”
張君寶道:“前輩早就知道那金佛之內沒有乾坤大法的秘籍?”
姚公茂點點頭,說道:“昔年成吉思汗帳下多有能人異士,西夏國獻上的金佛之時,正逢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成吉思汗焉能不加詳查就將那金佛搬入金帳麽?金佛腹內的乾坤大法秘籍應當在那時就被發現,而後不知所蹤。若非那秘籍不在,蘇門山又豈會收留許多高手在蘇門山參悟武功。”
張君寶突然想到出來蘇門山遇到何足道的情形,又問:“原來蘇門山的那些人是為了參悟乾坤大法而來的麽?”
姚公茂道:“原本是的,可現在不是了。”那些人一定另有他用。
張君寶道:“蘇門山著了火,這些人又將何去何從?”
姚公茂道:“你看到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蘇門山不僅用武功秘籍作為誘惑,引得一大批江湖好手陷在這裏。他們還網羅了一大批江湖上的亡命之徒,這才是重中之重。我聽說前幾天丐幫大舉來犯,這些藏匿在蘇門山的高手竟然無一出動,你可知是為何?”
張君寶道:“晚輩不知。”
姚公茂道:“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按常理來說,丐幫來犯,那些被藏匿在蘇門山的大批高手應當出麵剿滅才對。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高手竟然按兵不動,而且還燒掉了蘇門山的幾處宅院以示空虛。”
張君寶道:“那麽蘇門山一定有更大的陰謀。”
姚公茂點了點頭,說道:“這陰謀究竟何為,或許隻有到了蘇門山外才會知曉了。”
張君寶道:“原來前輩並不是蘇門山真正的主人。”
姚公茂道:“我已經二十年沒有踏出此間半步了。”
張君寶“哦”了一聲,不再言語。張君寶還想問蘇門山的種種,可這些盡在“緣”、“用”二字當中,這八百裏獵場危機四伏,各方勾心鬥角。白玉沙乃是金國的後裔,八思巴和白蘭法王是吐蕃的高手,張宗演在宋朝官居一品,若無利益勾結,這些人又豈能聚在一起。張君寶又想到李嵬名,總感覺李嵬名跟姚公茂一定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關係,至少姚公茂看小妖的眼神很特別。可是李嵬名跟蒙古不是有著深仇大恨麽?為什麽姚公茂會在蘇門山一呆就是幾十年呢?張君寶想問得太多,卻又無從問起。
姚公茂似乎瞧透了張君寶的心思,說道:“天底下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仇恨,卻有永久的利益。蒙古從漠北崛起,殺人無數,結怨無數,可他並沒有仇恨,所以才眾望所歸。忽必烈能將這些各懷鬼胎之人聚到一起,讓他們為蒙古效力,實在是難得的人才。”
張君寶道:“前輩是說,蘇門山真正的操控者是蒙古的大汗忽必烈?”
姚公茂道:“除了他,再難有他人了。他還是四王子的時候,就在漢地廣交武林異士,其人見識卓遠,頗有胸襟。”
張君寶突然覺得姚公茂突然變得很陌生、很遙遠。張君寶道:“我差點忘了,前輩曾在蒙古出將入相,現如今又為太子老師,難怪前輩會對蒙古的大汗如此崇敬。”
姚公茂道:“人生在世,又有誰不想青史留名呢?隻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若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又有誰在乎來收賦稅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呢?”
張君寶眉頭一擰,很是痛苦的模樣,說道:“三年前,我隨師父下山,在華山之巔遇到許多英雄前輩。他們說,一定要把蒙古韃子趕出中原。從那以後,我就跟師父說,我長大了也要學他們,做一個大英雄,將蒙古韃子趕出中原。可是我師父卻說:‘英雄’二字就是一副枷鎖,以後做事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了。我不明白,等我到了北方,我才發現,不是所有的漢人都想做英雄。”張君寶的言外之意是姚功茂是漢人,卻在為蒙古效力。
姚公茂道:“一個不想做‘英雄’的人,或許比一個‘英雄’還要‘英雄’。”
張君寶道:“這話怎講?”
姚公茂道:“蒙古有一個漢人的大官,官至中書令,乃是宰相之職,此人叫做楊惟中。他身為漢人卻在蒙古為官,在大多數漢人的眼裏是大大叛徒,可是他救下的漢人遠比那些名聞遐邇的大英雄要多得多。隻可惜,他雖然厥功甚偉,卻永遠當不了英雄。”
張君寶沉默,心想,如果張宗演和姚公茂在一起,倒是意見相投,不謀而合。可是,張君寶始終覺得,一個漢人在蒙古人手下做事,終究有那麽一些別扭。
姚公茂又道:“這‘用’麽?別人對你好,或許是你還有用。別人對你不好,或許是因為你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
張君寶道:“那麽前輩叫晚輩前來,所為何事?”
姚公茂道:“有一事相托。”
張君寶道:“前輩不嫌棄晚輩廢人一個,晚輩就已經受寵若驚了。隻怕晚輩心有餘而力不足,隻能謹謝不敏了。”
姚公茂當然瞧得出來張君寶是一個忠厚老實的孩子,張君寶出言迴絕無非是已有輕生之念,便說道:“外界於蘇門山有種種傳說,可你還是不畏艱辛跟小妖一起來到了這裏。因為你有目的,你有信念。生死雖然由命,可怎麽過卻由己。你雖然對塵世無牽無掛,可塵世對你也能無牽無掛麽?”
張君寶心頭一震,姚公茂的話當真說到了他的心裏。雖然自己身上的傷百藥難醫,可自己不還活著麽?生死不是解脫,是逃避。張君寶想到這裏,麵有愧意,說道:“前輩教誨的是,晚輩洗耳恭聽。”
姚公茂道:“你該問的還沒有問,等你把心中的疑惑問完了,再說也無妨。”
張君寶道:“那麽,我與前輩之間是‘緣’,還是‘用’?”
姚公茂道:“既有‘緣’,也有‘用’。因‘緣’而得‘用’,因‘用’而修‘緣’。”
張君寶道:“好,恭敬不如從命,還請前輩不吝賜教。”
姚公茂“嗯”了一聲。
張君寶道:“在蘇門山,黑山老爺多次救我,可是前輩授意?”
姚公茂搖頭道:“不是。”
張君寶道:“前輩早就知道那金佛之內沒有乾坤大法的秘籍?”
姚公茂點點頭,說道:“昔年成吉思汗帳下多有能人異士,西夏國獻上的金佛之時,正逢蒙古大軍兵臨城下。成吉思汗焉能不加詳查就將那金佛搬入金帳麽?金佛腹內的乾坤大法秘籍應當在那時就被發現,而後不知所蹤。若非那秘籍不在,蘇門山又豈會收留許多高手在蘇門山參悟武功。”
張君寶突然想到出來蘇門山遇到何足道的情形,又問:“原來蘇門山的那些人是為了參悟乾坤大法而來的麽?”
姚公茂道:“原本是的,可現在不是了。”那些人一定另有他用。
張君寶道:“蘇門山著了火,這些人又將何去何從?”
姚公茂道:“你看到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蘇門山不僅用武功秘籍作為誘惑,引得一大批江湖好手陷在這裏。他們還網羅了一大批江湖上的亡命之徒,這才是重中之重。我聽說前幾天丐幫大舉來犯,這些藏匿在蘇門山的高手竟然無一出動,你可知是為何?”
張君寶道:“晚輩不知。”
姚公茂道:“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按常理來說,丐幫來犯,那些被藏匿在蘇門山的大批高手應當出麵剿滅才對。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高手竟然按兵不動,而且還燒掉了蘇門山的幾處宅院以示空虛。”
張君寶道:“那麽蘇門山一定有更大的陰謀。”
姚公茂點了點頭,說道:“這陰謀究竟何為,或許隻有到了蘇門山外才會知曉了。”
張君寶道:“原來前輩並不是蘇門山真正的主人。”
姚公茂道:“我已經二十年沒有踏出此間半步了。”
張君寶“哦”了一聲,不再言語。張君寶還想問蘇門山的種種,可這些盡在“緣”、“用”二字當中,這八百裏獵場危機四伏,各方勾心鬥角。白玉沙乃是金國的後裔,八思巴和白蘭法王是吐蕃的高手,張宗演在宋朝官居一品,若無利益勾結,這些人又豈能聚在一起。張君寶又想到李嵬名,總感覺李嵬名跟姚公茂一定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關係,至少姚公茂看小妖的眼神很特別。可是李嵬名跟蒙古不是有著深仇大恨麽?為什麽姚公茂會在蘇門山一呆就是幾十年呢?張君寶想問得太多,卻又無從問起。
姚公茂似乎瞧透了張君寶的心思,說道:“天底下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仇恨,卻有永久的利益。蒙古從漠北崛起,殺人無數,結怨無數,可他並沒有仇恨,所以才眾望所歸。忽必烈能將這些各懷鬼胎之人聚到一起,讓他們為蒙古效力,實在是難得的人才。”
張君寶道:“前輩是說,蘇門山真正的操控者是蒙古的大汗忽必烈?”
姚公茂道:“除了他,再難有他人了。他還是四王子的時候,就在漢地廣交武林異士,其人見識卓遠,頗有胸襟。”
張君寶突然覺得姚公茂突然變得很陌生、很遙遠。張君寶道:“我差點忘了,前輩曾在蒙古出將入相,現如今又為太子老師,難怪前輩會對蒙古的大汗如此崇敬。”
姚公茂道:“人生在世,又有誰不想青史留名呢?隻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啊。若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又有誰在乎來收賦稅的是漢人還是蒙古人呢?”
張君寶眉頭一擰,很是痛苦的模樣,說道:“三年前,我隨師父下山,在華山之巔遇到許多英雄前輩。他們說,一定要把蒙古韃子趕出中原。從那以後,我就跟師父說,我長大了也要學他們,做一個大英雄,將蒙古韃子趕出中原。可是我師父卻說:‘英雄’二字就是一副枷鎖,以後做事隻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就可以了。我不明白,等我到了北方,我才發現,不是所有的漢人都想做英雄。”張君寶的言外之意是姚功茂是漢人,卻在為蒙古效力。
姚公茂道:“一個不想做‘英雄’的人,或許比一個‘英雄’還要‘英雄’。”
張君寶道:“這話怎講?”
姚公茂道:“蒙古有一個漢人的大官,官至中書令,乃是宰相之職,此人叫做楊惟中。他身為漢人卻在蒙古為官,在大多數漢人的眼裏是大大叛徒,可是他救下的漢人遠比那些名聞遐邇的大英雄要多得多。隻可惜,他雖然厥功甚偉,卻永遠當不了英雄。”
張君寶沉默,心想,如果張宗演和姚公茂在一起,倒是意見相投,不謀而合。可是,張君寶始終覺得,一個漢人在蒙古人手下做事,終究有那麽一些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