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寶道:“小子自幼無父無母,是被我師父從少林寺後山撿迴來的。然後就跟隨師父在少林寺藏經閣雜掃,後來……”張君寶想到師父圓寂,自己也無處可去,心裏戚戚,又道:“後來我師父圓寂,我也流落街頭。”
老嫗道:“你的武功也是跟你師父學來的了?”
張君寶道:“是。”
老嫗“哼”了一聲,說道:“瞧你年紀輕輕,竟然滿腹謊言。在少林寺藏經閣供職的僧人都不許習練武功,你的師父又怎麽會武功?況且少林寺門規森嚴,傳授武功必先脫發受戒,你尚未剃度,又怎麽會有人鬥膽傳授給你武功?”
張君寶道:“我師父的確不會武功,他老人家每日誦經念佛,無書不讀。偶然一日在一本書的夾縫之中讀到了一篇強身健體之法,依此法吐納便可身輕如燕、百病不生。師父便將那強身健體之法傳授給我,日後我才得知,那強身健體之法竟然是一套內功修習之法。”
老嫗哈哈大笑,說道:“少林寺還有這等武功心法麽?你少來騙我。易筋經早已不在少林寺,就算是易筋經,若你毫無內力根基,強練此經也終會走火入魔,豈能有所成就。”老嫗說著話語一頓,又道:“莫非是洗髓經?不會,不會。數百年了,藏經閣中的典籍都被翻閱了幾萬遍,又豈能不被人所發現?你定是在說謊。”
張君寶道:“既然婆婆於少林寺的事情知曉甚清,連‘洗髓經’都曉得,那麽想必婆婆也一定知道,少林寺的七十二項絕技也根本不存放在藏經閣,更別說甚麽‘易筋經’和‘洗髓經’了。”
老嫗道:“嘿嘿,不錯,你若是說自己的武功是在藏經閣看書學來的,那一定就是在撒謊了。你倒是說說,你怎麽學來的武功?”
張君寶道:“婆婆,此間隻有你我二人,我又騙你作甚。那篇強身健體之法叫做‘九陽真經’,後來我師父圓寂,我就此下山,又跟一位武林前輩學了幾式拳法,僅此而已。”
老嫗喃喃道:“九陽真經?九陽真經?昔年‘九陰真經’現出江湖,引起了一場浩劫,這‘九陽’出世,怪不得蘇門山會將這金牌送給你。”
此時張君寶已經喝完了藥粥,老嫗轉過石桌,在那怪石嶙峋的石壁上麵摸了幾把,隻聽“嘎吱吱”地聲音,那處竟然開了一個門洞。老嫗道:“你既然帶了金牌,想必是為了此地而來,你且進來瞧瞧吧。”
張君寶走到那門洞旁邊,見那門洞裏麵竟然寬敞明亮、別有洞天,門洞的內側赫然寫著三個大字“養蠹齋”。張君寶一驚,說道:“這裏竟然是‘養蠹齋’?”可初見何足道的時候,聽其言語說甚麽打進“養蠹齋”去,還有小妖也曾告訴自己說有什麽危險可躲進“養蠹齋”,別人便不敢擅入。可是崖下與崖上相距甚遠,難道蘇門山有兩個“養蠹齋”不成?
老嫗似乎瞧出張君寶的疑惑,說道:“你在崖上所見到的‘養蠹齋’是假的,這個才是真正的‘養蠹齋’。你且進來瞧瞧,這裏麵的書跟崖上麵的養蠹齋有何區別?”
張君寶道:“我在崖上也沒有瞧見過‘養蠹齋’,我隻進去過一間‘碎金書閣’,其它的書閣都未曾去過。”
老嫗道:“嗯,也好,那些個瞞天過海的書閣,隻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不看也罷,看了徒蹭煩惱。”張君寶覺得婆婆這話說得也不錯,蘇門山的那些門客絞盡腦汁鑽研書閣之中的武功秘籍,有的十幾年都不肯離去,豈不是自尋煩惱麽?
崖下的這間“養蠹齋”雖然寬敞,但是書並不多,也都沒有分門別類,雜亂地擺在石案之上。張君寶隨手取來一本書,上寫著《如阿毗達摩心經》,上麵的字閃著金光,竟然是用泥金寫成。張君寶隨手翻了幾頁,見裏麵的經文也都是金光閃閃,這一部經書竟然通篇都是泥金寫就的。張君寶不由得被驚呆了,泥金經文一說隻書籍中瞧見過,連少林寺的藏經閣都不曾有泥金的紙卷,而這裏竟然有整整一部的泥金《如阿毗達摩心經》。張君寶喃喃道:“泥金乃是以菩提樹根和海蛟之金鱗熬製七七四十九日而成膠,用此膠蘸金箔於碟內幹研。膠不可多,多則水浮金沉,不受指研矣。俟研細,金箔如泥,黏於碟內,始加滾水。研稀漂出膠雜物,微火熾幹,再加新膠使凝之,曰:泥金。當用之時,將泥金碟置於沸水中化開,書成之後,紙上隱有金鱗狀。”張君寶一邊念叨一遍將手中的經書斜斜看去,驚奇道:“這泥金的字上麵果然有金鱗狀花紋,今日得見如此珍寶,真是不虛此行了。”張君寶忘乎所以,竟然忘了是被人打下懸崖,而不是到此一遊了。
老嫗不屑道:“區區一本泥金經文,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張君寶道:“此乃是佛門至寶,有法緣才能得見。”
老嫗道:“法緣?看來你今日的法緣還當真不淺呢。泥金經文雖然珍貴,卻還不如‘血經’難得。”
張君寶一愣,說道:“何為血經?”
老嫗道:“‘血經’便是高僧用鮮血配金粉寫就。數百年來,傳世的‘血經’也才不過三本而已。”
張君寶道:“不隻是血難得還是經難求?”
老嫗道:“尋常人之血,易凝易黑,寫不得經書。須是用得道高僧之鮮血,傳聞在寫血經之前,這位高僧必定先戒食鹽百日,其血才不會凝。待經書寫成,曆時百年依舊鮮紅欲滴。”老嫗說著從石案上取出來一本經書,遞給張君寶。張君寶接過經書,書背上三個鮮紅的大字閃著金光,乃是《飄葉集》。
張君寶驚道:“怎麽這裏也有一本《飄葉集》?我在碎金書閣也見到一本《飄葉集》,卻不是用血寫就的。”張君寶翻開封皮,裏麵也有一首詩。曰:皎皎蒼蒼千裏同,穿煙飄葉九門通;東流不作西歸水,玉輪金輅駐虛空。
張君寶又想起在碎金書閣瞧見的那部《飄葉集》中的詩句:皎皎蒼蒼千裏同,穿煙飄葉九門通。珠簾欲卷畏成水,瑤席初陳驚似空。這兩首詩的前兩句相同,後兩句卻截然不同。張君寶再往後翻,這部《飄葉集》的後麵也是通篇無字,隻有一片片的葉子,那葉子是紅色的,鮮紅欲滴並泛著金光,也是鮮血畫成。
老嫗道:“你的武功也是跟你師父學來的了?”
張君寶道:“是。”
老嫗“哼”了一聲,說道:“瞧你年紀輕輕,竟然滿腹謊言。在少林寺藏經閣供職的僧人都不許習練武功,你的師父又怎麽會武功?況且少林寺門規森嚴,傳授武功必先脫發受戒,你尚未剃度,又怎麽會有人鬥膽傳授給你武功?”
張君寶道:“我師父的確不會武功,他老人家每日誦經念佛,無書不讀。偶然一日在一本書的夾縫之中讀到了一篇強身健體之法,依此法吐納便可身輕如燕、百病不生。師父便將那強身健體之法傳授給我,日後我才得知,那強身健體之法竟然是一套內功修習之法。”
老嫗哈哈大笑,說道:“少林寺還有這等武功心法麽?你少來騙我。易筋經早已不在少林寺,就算是易筋經,若你毫無內力根基,強練此經也終會走火入魔,豈能有所成就。”老嫗說著話語一頓,又道:“莫非是洗髓經?不會,不會。數百年了,藏經閣中的典籍都被翻閱了幾萬遍,又豈能不被人所發現?你定是在說謊。”
張君寶道:“既然婆婆於少林寺的事情知曉甚清,連‘洗髓經’都曉得,那麽想必婆婆也一定知道,少林寺的七十二項絕技也根本不存放在藏經閣,更別說甚麽‘易筋經’和‘洗髓經’了。”
老嫗道:“嘿嘿,不錯,你若是說自己的武功是在藏經閣看書學來的,那一定就是在撒謊了。你倒是說說,你怎麽學來的武功?”
張君寶道:“婆婆,此間隻有你我二人,我又騙你作甚。那篇強身健體之法叫做‘九陽真經’,後來我師父圓寂,我就此下山,又跟一位武林前輩學了幾式拳法,僅此而已。”
老嫗喃喃道:“九陽真經?九陽真經?昔年‘九陰真經’現出江湖,引起了一場浩劫,這‘九陽’出世,怪不得蘇門山會將這金牌送給你。”
此時張君寶已經喝完了藥粥,老嫗轉過石桌,在那怪石嶙峋的石壁上麵摸了幾把,隻聽“嘎吱吱”地聲音,那處竟然開了一個門洞。老嫗道:“你既然帶了金牌,想必是為了此地而來,你且進來瞧瞧吧。”
張君寶走到那門洞旁邊,見那門洞裏麵竟然寬敞明亮、別有洞天,門洞的內側赫然寫著三個大字“養蠹齋”。張君寶一驚,說道:“這裏竟然是‘養蠹齋’?”可初見何足道的時候,聽其言語說甚麽打進“養蠹齋”去,還有小妖也曾告訴自己說有什麽危險可躲進“養蠹齋”,別人便不敢擅入。可是崖下與崖上相距甚遠,難道蘇門山有兩個“養蠹齋”不成?
老嫗似乎瞧出張君寶的疑惑,說道:“你在崖上所見到的‘養蠹齋’是假的,這個才是真正的‘養蠹齋’。你且進來瞧瞧,這裏麵的書跟崖上麵的養蠹齋有何區別?”
張君寶道:“我在崖上也沒有瞧見過‘養蠹齋’,我隻進去過一間‘碎金書閣’,其它的書閣都未曾去過。”
老嫗道:“嗯,也好,那些個瞞天過海的書閣,隻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不看也罷,看了徒蹭煩惱。”張君寶覺得婆婆這話說得也不錯,蘇門山的那些門客絞盡腦汁鑽研書閣之中的武功秘籍,有的十幾年都不肯離去,豈不是自尋煩惱麽?
崖下的這間“養蠹齋”雖然寬敞,但是書並不多,也都沒有分門別類,雜亂地擺在石案之上。張君寶隨手取來一本書,上寫著《如阿毗達摩心經》,上麵的字閃著金光,竟然是用泥金寫成。張君寶隨手翻了幾頁,見裏麵的經文也都是金光閃閃,這一部經書竟然通篇都是泥金寫就的。張君寶不由得被驚呆了,泥金經文一說隻書籍中瞧見過,連少林寺的藏經閣都不曾有泥金的紙卷,而這裏竟然有整整一部的泥金《如阿毗達摩心經》。張君寶喃喃道:“泥金乃是以菩提樹根和海蛟之金鱗熬製七七四十九日而成膠,用此膠蘸金箔於碟內幹研。膠不可多,多則水浮金沉,不受指研矣。俟研細,金箔如泥,黏於碟內,始加滾水。研稀漂出膠雜物,微火熾幹,再加新膠使凝之,曰:泥金。當用之時,將泥金碟置於沸水中化開,書成之後,紙上隱有金鱗狀。”張君寶一邊念叨一遍將手中的經書斜斜看去,驚奇道:“這泥金的字上麵果然有金鱗狀花紋,今日得見如此珍寶,真是不虛此行了。”張君寶忘乎所以,竟然忘了是被人打下懸崖,而不是到此一遊了。
老嫗不屑道:“區區一本泥金經文,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張君寶道:“此乃是佛門至寶,有法緣才能得見。”
老嫗道:“法緣?看來你今日的法緣還當真不淺呢。泥金經文雖然珍貴,卻還不如‘血經’難得。”
張君寶一愣,說道:“何為血經?”
老嫗道:“‘血經’便是高僧用鮮血配金粉寫就。數百年來,傳世的‘血經’也才不過三本而已。”
張君寶道:“不隻是血難得還是經難求?”
老嫗道:“尋常人之血,易凝易黑,寫不得經書。須是用得道高僧之鮮血,傳聞在寫血經之前,這位高僧必定先戒食鹽百日,其血才不會凝。待經書寫成,曆時百年依舊鮮紅欲滴。”老嫗說著從石案上取出來一本經書,遞給張君寶。張君寶接過經書,書背上三個鮮紅的大字閃著金光,乃是《飄葉集》。
張君寶驚道:“怎麽這裏也有一本《飄葉集》?我在碎金書閣也見到一本《飄葉集》,卻不是用血寫就的。”張君寶翻開封皮,裏麵也有一首詩。曰:皎皎蒼蒼千裏同,穿煙飄葉九門通;東流不作西歸水,玉輪金輅駐虛空。
張君寶又想起在碎金書閣瞧見的那部《飄葉集》中的詩句:皎皎蒼蒼千裏同,穿煙飄葉九門通。珠簾欲卷畏成水,瑤席初陳驚似空。這兩首詩的前兩句相同,後兩句卻截然不同。張君寶再往後翻,這部《飄葉集》的後麵也是通篇無字,隻有一片片的葉子,那葉子是紅色的,鮮紅欲滴並泛著金光,也是鮮血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