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崗處的山坡都不大,甚至站在山頂,稍微大點聲音說話,山下就清晰可聞。


    更何況張思源已經將所有的樹木全部都給鏟除了。


    朱慈炯緩緩登上了天壇。


    他俯身朝下看去,隻見山下良田阡陌,遠處城牆森嚴、村舍儼然,甚至目力所及,能看到村莊裏麵一戶戶人家正在新建房子。


    他奪下南陽雖然才半個月時間,但是,早前跟隨他們做事的工人、兵丁就已經超過三萬人了。


    當南陽被朱慈炯奪迴之後,有兵丁的人家自然是要搬到南陽周邊居住的。


    而在各式作坊裏麵幹活的工人,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錢財,他們早已不缺,而土地……南陽周邊——十幾年的大戰,使得這等大平原上,堪稱是荒無人煙。


    有了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整個宛襄大平原,現在幾乎成為了一個大工地。


    朱慈炯組織民工,則險要之地設立堡壘,預防最糟糕的局麵;百姓們則是修建房舍,準備安心過日子。


    ……


    “高處不勝寒啊!”


    朱慈炯看著東方初升的太陽,感慨一聲。


    他攥緊了拳頭:“華夏再也不要那三百年黑暗時刻了!”


    “諸夏的騰飛,就從此刻開始!”


    朱慈炯收迴目光,看向了山腳。


    兩千兵卒,環繞山丘,卻是顯得有些薄弱。


    但是,看著兵卒們那挺直的脊梁,看著他們那期待的眼神,看著那稚嫩的臉龐,朱慈炯深吸了一口氣。


    “兒郎們,你們將因為此刻而驕傲!”


    朱慈炯伸手從麵前拿起了一封明黃詔書。


    這是早前一步被放在這裏的。


    “唿啦!”


    他舉起詔書,讓山腳的士卒們都能看到自己手中的東西。


    山頂上已經隻剩下三尺見方的一小片地方,他站在上麵,山腳的士卒、民眾能夠清晰的看到他的一舉一動。


    ……


    南陽城下,騎著毛驢的蒲鬆齡看著遠處那人影圍成了一團的山腳,眼神一凝。


    視線所及,一身紅衣之人已經舉起了明黃的詔書。


    “終於趕上了啊!”


    蒲鬆齡咧嘴笑了。


    大冬天趕路,他雙手已經凍裂,臉上也早已黑紅一片,甚至臉上的皴裂,都仿佛是一道道蟲子在爬一樣。


    剛剛說了一句,蒲鬆齡的眼淚都留下來了。


    說話牽動了臉上的凍傷,讓他麵目猙獰。


    而凍得冰涼的臉,被滾燙的熱淚一燙,蒲鬆齡更是一屁股從毛驢上蹦了下來。


    就像是一個被踩了尾巴的貓!


    “吸溜,吸溜……”


    他捂著臉,止不住的倒吸涼氣。


    “額滴個娘咧,疼死額了。”


    蒲鬆齡剛鬆了手,胯下的倔驢子,跑了一千多裏道路,卻非但沒有磨去了畜生的脾氣,反倒是讓這個長耳朵,矮身子的雜毛畜生,“噢嚎嗚-嗷嚎嗚”的叫著,猛然朝著人群衝去。


    “迴來,迴來!你這個雜毛畜生,信不信額賣了你換酒錢!”


    蒲鬆齡大急,他怎麽也想不到,眼見就到地方了,卻出了茬子……


    朱慈炯深吸一口氣,朗聲道:“朕惟中國之君!”


    朱慈炯一開口,就讓山腳的兵卒止不住尖叫起來。


    江山淪喪,狗韃子不將人當做是一個人來看,他們的日子那是豬狗不如啊!


    朱慈炯伸手下壓,山腳的歡唿乍然而止:


    “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海內土疆,豪傑分爭。”


    朱慈炯說起了元朝的事情,這一段是他老祖宗朱元璋登基詔書的內容。


    “吾朝太祖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顧,祖宗之靈,遂乗逐鹿之秋,致英賢於左右。遂定天下,建立大明,揚華夏神威,曆時已三百載!”


    按照華夏時間計算方法,朱元璋1368年登基稱帝,而此時乃是1677年,正好是三百年整。


    就算按照西方計算方法,老朱同誌是正月初四登基的,而此時已經是臘月初八日,也就隻差一個月而已。


    山腳的軍民靜靜的聽著,而蒲鬆齡追著自己的毛驢,氣喘籲籲的來到了這裏,哪知道那個倔畜生,竟然還不停歇,反倒是圍著人群開始轉悠。


    不要小看了一頭大牲口的價值,這可是隻有殷實之家才能養得起的。


    蒲鬆齡嘴上說著要給毛驢賣了換錢,實際上他哪裏舍得啊!


    自然更怕毛驢衝撞了大典,被兵卒們砍死當場了。


    是以,蒲鬆齡隻得壓抑著聲音,一邊唿喚毛驢的小名,一邊被這個雜毛畜生帶著,開始兜圈子。


    高台上的朱慈炯,見到這搞笑的一幕,差點沒岔了氣。


    他使勁咬了咬舌尖,讓自己保持嚴肅的神情,繼續道:


    “天下大災,大明遭逢內亂,天災不斷,適逢方方平定東海倭寇,致使國力虛弱,卻又被賊酋努爾哈赤等率一眾匪寇,霍亂邊關,擾我國民。


    賊退而匪至,匪退而賊起,大明腹心數省輪番災難,山陝更是十數年大旱,甲申年,京師鼠疫橫行,兵卒幾無站立之將。


    甲申之變,父皇以身殉國,吳三桂為報君王之仇,援引賊酋入關……


    江山淪陷,明室不昌,至今已六年矣!”


    朱慈炯大吼起來:“六年時間,已經整整六年時間了!


    便是闖營李來亨部,也已經報國三年四個月了……”


    百姓們愣住了。


    軍卒們熱淚盈眶,永曆皇帝被吳三桂勒死,已經整整六年了啊!


    改邪歸正的闖營,最後一杆有傳承的大明旗幟,也已經隨著李來亨將軍的自焚而死,消散在了夔東興山縣茅麓山的漫天大火中!


    大明的旗幟,已經整整三年沒有豎立在這個土地上了啊!


    蒲鬆齡鬆開了剛剛抓到的毛驢韁繩,投機取巧的心,猛然便震動了!


    這不是他所追求的事情嗎?


    這不是壓抑在他心底,隻敢在字裏行間隱晦點一點的事情嗎?


    ……


    朱慈炯猛然將詔書投入麵前高高架起的火盆裏。


    火舌吞吐,遠近清晰可聞。


    朱慈炯雙手上舉,做托鼎狀:


    “江山沉淪,孤王隻得事急而起,扶起這傾倒的巨鼎!


    自今日,即永曆二十一年臘月初八日起,孤王即皇帝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