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縣令,是可以聘請很多師爺的。


    這其中,最重要的那個,就是錢糧、刑名師爺。


    見到了朱慈炯的神奇手段,兩人怎麽肯放過他。


    別的不說,就這一手化腐朽為神奇的醫術,就足夠讓兩人傾心了。


    周長青拿到的就是刑名師爺,這是最重要的位置,周長青開口要將這個位置相讓……


    朱慈炯再三表示,自己不願涉足官場,要麽就聽他的,要麽他就繼續遊玩天下,陳梅兩人隻得作罷。


    這錢糧師爺的印信,卻是給了朱慈炯。


    朱慈炯接受了錢糧師爺的名頭,他表示自己雖然不會在縣衙常駐,但是會幫著陳梅,將內鄉縣北山區諸鄉給治理的富庶起來。


    有了這個,再加上張士禮的縣尉之職,這內鄉的鄉間,便已經是朱慈炯的天下了。


    ……


    大山寨在後世丹江口水庫的東南角,此地群山環繞,更有楚長城遺存,古跡盎然,地勢龍盤虎踞。


    張思源快步迎上來了:“殿下,如何?”


    縣令兒子得病的第一天,張思源就得到了消息。


    對於白水張氏來講,隻要他們想知道,本地官府裏某一位老爺放個屁,張家也會在一個時辰之內,得到了消息。


    實際上蚯毒這個事情,很多老中醫都知道怎麽治療……


    隻不過——張氏話都放下去了,又有哪個醫者敢跟張家過不去?


    張家不單單在這一代是大家族,人家祖祖輩輩都很牛叉呢!


    而縣官……


    一個地方幹上兩任,就要卷鋪蓋滾蛋了!


    “手到成擒。”朱慈炯笑著將懷裏的印信拿了出來。


    “善!善!”


    張思源擊掌而歎,轉而卻是皺眉道:“殿下,此行終究太為兇險了,若是殿下被人識破……”


    朱慈炯摘下了頭上的冬暖帽,提溜著帽子上的兩根假鞭子,在手中把玩。


    聞言,他笑了起來:


    “舅父太過擔心了,跟隨著我的,都是張家的好手,又有跟隨我一路輾轉返迴的十九騎士暗中護衛,莫說是一個小小的知縣衙門了,就算皇宮,還不是進出自如!”


    “殿下太愛行險,這風險太大啊!”張思源還是有些擔憂。


    “無事,無事!”朱慈炯將帽子丟給了迎上來的老太監:“在等一段時間,您啊,就算是讓我行險,我也不會去的!”


    張思源苦笑連連,他開口道:“殿下,你讓我尋找的紅薯等物,商隊已經帶迴來了,還帶有一種叫做南瓜的東西。”


    “南瓜可是好東西啊!”朱慈炯笑將起來:“舅父,這可是寶貝,這南瓜,溝溝沿沿的,不管地塊大小,都可以種植的,而且產量還不低!”


    他指了指山腳:“之前,我沉痛於家國淪陷,每日裏渾渾噩噩,竟然忽視了腳下的民生,今天這一路……”


    朱慈炯歎息一聲:“民生唯艱啊!”


    他坐在轎子裏,沿途百姓,穿鞋者,不過十一,超過九成的百姓,都是光腳而行的……


    甚至,包括挑重擔的力夫!


    由點及麵,就可以推測出當地百姓,是一個什麽樣的生活水平了。


    說起了這個,張思源的臉色也不好看。


    “殿下,這內鄉,還算是好的,若是過了浙水,進入鄖陽地界,那邊的民生,才是艱難呢!”


    張思源哀歎一聲:“過了浙水,那邊山脈更大,素有七山兩水半分田之稱……”


    他深吸了一口氣,四十來歲的人了,眼睛裏竟然有了淚水:


    “那邊田地稀少,物產不豐,辛苦一年,連一個半飽都混不到,百姓家的老人,一旦幹不動活了,就會在山上尋找一個山洞,將人安置其中……”


    “美其名曰此為老人洞,實則……”


    張思源哀歎一聲:“外人問起,他們便言,送一頓飯,添一塊磚石,等到什麽時候老死其間,才封上洞口,實則……”


    “若是一般人家,還會送了三餐飯,才會封堵上洞口,任由老人餓死其間,若是窮苦人家……”


    他惡狠狠的抹了一把淚水:“一碗稀飯之後,便要封上了洞門啊!”


    “我大明時候,成化年間將鄖陽納入治所,也曾登門拜戶,造就民冊,期間,曾有官員詢問——為何村中不見年邁老人?”


    “鄉人不敢言以實情,推說山大林密,老人走丟山林,迷失期間,故名人亡溝……”


    張思源低著頭,不讓朱慈炯看到自己的臉,他的聲音已經有了異樣,鼻音很重,甚至還帶著繼續哽咽:


    “這些老人也是無法啊,為了省下口糧,讓下一代活下去,不得不父死子繼,祖祖輩輩如此自戕啊!”


    “苦了一輩子,到頭來還要丟掉了自己的命啊!”


    “……”


    朱慈炯渾身一震。


    這個故事他聽說過。


    前一世的時候,他在一個丹江口的哥們處,聽過這個故事,甚至,那哥們媳婦的奶奶,也曾被放入了老人洞。


    若不是他老丈人良心過不去,又給老人背了迴來,並且在第二年就出去打工,省下口糧的同時,又能掙錢養家,他奶奶在九幾年就沒了……


    這哥們說,他的奶奶已經九十多了,身體還很硬朗,還能給家裏喂雞呢!


    這個故事,哥們是笑著說的,聲言現在政策好,當年他丈人曾被無證捉拿,三個月瘦到了八十斤……


    ……


    土地!


    又是土地!


    該死的土地!


    ……


    說到底,這個風俗後世為什麽消失了?


    歸根結底就是打工的盛行。


    在某些地方,就算是畝產萬斤,也難以養活了百姓——因為他們人均合不到五分地!


    ……


    “舅父挑選一些家族後生,再從街市上尋找一些孤身無依的少年郎吧。”


    朱慈炯有些意興闌珊。


    他可以預見,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自己無力改變這一狀況,頂多做出了一二改善……


    張思源掩麵而去。


    殿下長大了……


    但是,他必須知道民生!


    這是張嫣求他的事情。


    也是崇禎爺的臨死囑托……


    張嫣說,不願意看著朱慈炯走了先帝的老路,特意讓張思源找個時間,將民間疾苦告知這位小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