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得知變故,匆匆趕來的其他侍衛、宦官,見到皇帝昏倒,無法理事,而輔臣鼇拜又下了命令,他們隻得紛紛領命而行。


    “喳!”


    “喳!”


    ……


    後來的侍衛、宦官們,急忙四下傳命去了。


    鼇拜雖然隻是輔臣第二,但是,因為他的強勢,再加上正黃旗出身的遏必隆,本身就不能太過強硬,如此一人硬一人軟,反倒使得鼇拜掌握了朝政。


    後來眾人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隻好紛紛前去傳達鼇拜的命令,但是,蘇和臣卻是知道內情的啊!


    眼見鼇拜竟然沒有死,反倒是萬歲爺卻昏迷了,他隻覺得自己的腦袋就是一團漿糊。


    怎麽會這樣?


    萬歲爺不是早就布置好了麽……


    “還不快去!”


    鼇拜臉色一扳,厲聲嗬斥道。


    “喳!”蘇和臣隻得跪地行禮,起身離去了。


    “小李子,你告知太皇太後,就言萬歲爺被歹人所害,歹人疑似藏身宮中,要她注意安全。”


    鼇拜對著一邊的太監吩咐道,他的嘴角微微勾起,顯然心情很好。


    說什麽要孝莊小心,都隻是場麵話罷了。


    鼇拜這是在找了一個合理的借口,派兵掌管整個皇宮而已。


    “主子爺放心,奴婢這就去!”太監小李子不敢耽誤,急忙趨步而行。


    ……


    夜幕漸漸深了,朱慈炯深吸一口氣,雙手抓住了鐵柵欄……


    被硫酸腐蝕的鐵柵欄,不過是輕輕晃動幾下,就被整個拽掉。


    朱慈炯小心的將鐵柵欄按在了泥土裏,然後脫下手上的手套,探出腦袋四下打量一眼。


    此時,夜幕早已深沉,而金水河兩畔……


    淹死不少大臣的金水河,在內宮這等陰盛陽衰之地,可是一個邪惡的傳說。


    除了趕路之外,哪有宮女敢呆在河畔喲!


    再說了,得益於我大清的規矩,就連大臣都不能點燈的金水河畔,小小的一個宮女,想要拿著燈籠瞎晃悠?


    真當奴隸製不是幹糧了!


    (況且,你沒見到就算是新時代了,每天打開宮門的時候,還要喊三句喲嗬,以表示‘我來了’……)


    朱慈炯見到四周一片漆黑,隻有十幾丈外的城牆上,有點點燈籠,照亮了丈許大的方圓之地。


    朱慈炯從排水口鑽了出來,他伸了一個懶腰,活動活動手腳,才將木板拖了出來。


    穿上自製的腳蹼,將短槳綁在手上,朱慈炯將木板翻了過來,放在了水中。


    玻璃瓶都是用帶子固定在木板上的,不怕掉落水中,有了木板的浮力,而他隻需要作為推力前進就可以了。


    朱慈炯將竹筒噙在嘴裏,睡在木板上,仰麵半潛在水中,然後順著河道,朝著北方前行。


    因為整個人都是潛在河水之中的,反倒是一點聲響也沒有發出。


    此時的他,就像是一條美人魚一樣,在水中前行速度極快。


    朱慈炯要朝著北方去,隻有去了那裏,他才能真正的離開皇宮,甚至,離開北京城!


    他前麵的所有布局,都是為了這一刻!


    硫酸是融毀水閘鐵柵欄的利器,各處河道,是他逃生的唯一生門!


    紫禁城內金水河,兩頭接護城河,全長約二公裏。


    在紫禁城西北角樓偏東的護城河,南河幫上,有一石砌券洞,是護城河(也就是筒子河)的進水口。


    在對麵北河幫上也有一券洞,是金水河水引進筒子河水的進水口。


    小半個時辰之後,朱慈炯到了宮牆的西北角,他一眼找到了進水口……


    隻要破壞了這裏的鐵柵欄,他就能直接進入了皇宮的護城河——筒子河中!


    然後繼續穿過進水口,就會到了北海!


    而楊起隆……他們會在北海北方的什刹海附近鼓樓處放火鼓噪,以接引朱慈炯。


    到時候,朱慈炯他們隻需要繼續溯河而上,然後到了積水潭處,從德勝門旁邊的運河河道出城就好了!


    至於潛泳的空竹筒,卻也不是什麽難事!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這一條線是京師商貿最為繁華之地,不論白天黑夜都是人來人往不斷的。


    岸上的燈火,可以給他們指引了方向。


    ……


    一個時辰之後,朱慈炯已經接連弄斷了兩道鐵柵欄,而城牆上的士卒,卻是一無所知。


    “紫禁城,我會迴來的!”


    朱慈炯從水裏探出腦袋,看著身後遍布火把的巍峨城牆,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他卻是不知道,正是因為他在皇宮裏布置下的手腳,反倒使得現在北京城裏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


    清朝的兵力,分為了兩部分——八旗和綠營。


    其中八旗又分做四部,分別是滿、蒙、漢以及察哈爾八旗。


    八旗四部兵丁,約莫20萬出頭,其中大半,駐紮在京畿周邊。


    康熙昏迷,鼇拜這個四輔裏麵的強權人物,立刻調動整個京營八旗,使得京畿周邊諸縣,亂作一團。


    楊起隆帶著朱尚賢、張大、陳益、焦三等人,集齊了三十餘人,乘著動亂,卻是在鼓樓西街一代放起火來。


    雖然前些天才下過雨,但是,眾人有心放火,準備的自然齊全,而京畿八旗的調動,又使得撲滅大火變得艱難異常。


    更重要的是,康熙的忽然昏迷,使得京師之中的一眾勳貴、大臣,紛紛前往紫禁城,官府裏能夠管事之人,卻是通過不了周邊的大軍的哨卡。


    而調防的大軍,想要尋找官府衙役組織人滅火,也很是艱難。


    諸般巧合之下,在原本的曆史上,僅僅燒了正黃旗周公直一家的“楊起隆造反”事件,在這個時空,竟然要比曆史上大得多了!


    不單單是鼓樓西街這邊被大火點燃,甚至,就連鼓樓東街那邊,火勢也開始蔓延……


    鼓樓周邊,到處都是火焰,甚至,通天的大火,幾十裏之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楊大哥,快撤,再不走,我怕朝廷就會調動周圍的兵卒,將我們堵死在這裏了!”


    張大見到楊起隆正一邊吆喝著救火,一邊卻是將火折子朝著勳貴老爺家的柴房扔,他急忙拉了楊起隆一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