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明末期的這些火炮,已經走入了一個誤區裏麵了。


    在後世有一個叫做倍徑的詞匯,指的是炮管口徑與長度的倍數關係。


    比如四十五倍徑,代表的就是炮管長度是口徑的45倍。


    雖然說炮彈在炮管內待得時間越長,那麽彈道越是平直,威力自然也就越大。


    然而,實際上卻是有一個現實問題,也就是倍徑越高,鏜壓越大,對於炮管的材料要求也就越高。


    當製作炮管的材料無法突破的時候,隻能用增厚管壁等技術來維持炮管的強度。


    這也就有了炮管鍛造技術,自緊技術,合金技術,等等的出現。


    在這個問題上,最出名的就是清末漢陽仿照的委員會88步槍,也就是漢陽造。


    漢陽造因為冶煉技術達不到標準,使得不得不在槍管外麵,增加了一層套筒,於是就有了一個更為廣為流傳的名字——老套筒。


    在一些中,作者異想天開,自以為給老套筒增大了口徑,就能取得更大的殺傷力,使得老套筒這玩意,變成了一具大殺器……


    盡在扯淡!


    當鏜壓超過了槍管的極限之後,唯一的一個下場就是炸膛!


    真以為清末的工匠都不知道老套筒殺傷不足的問題啊!


    實際上針對老套筒來說,若想增大殺傷力,的確唯有擴大孔徑這一個選項,也就是使用更大直徑的子彈。


    然而這麽做了之後,單純的增加套筒的厚度已經不行了——


    相對於槍械來說,抬槍的射程更遠,但是這玩意拿著作戰,這不是找死嗎?


    一杆沉重到士兵端不起來的火槍,與燒火棍何異?


    因此,從技術方麵來考慮,就隻要截短漢陽造的槍管長度,減少子彈在槍膛內的滑行時間,也就減少了火藥燃燒後對於槍管的壓力。


    雖然說這樣一來,火槍的有效射程會減少了很多,但是,在排隊槍斃年代,隻需要考慮最短時間內投放到敵人陣地上子彈的多寡。


    也就是大力出奇跡。


    不管是槍支也好,還是火炮也罷,在沒有間接瞄準裝置之前,有效射程都指的是彈藥直線飛行的這一段。


    雖然說因為地心引力的原因,飛行了一段距離之後,彈丸就會像地麵墜落,但是,這不代表就沒有殺傷力了。


    對於馬克沁的應用,有經典的一招,就是將槍口抬高,掃射到天空上,然後在重力的作用下,子彈會形成一個扇麵,從而擊殺有效射程之外的敵人。


    ……


    換句話說,若是當增加有效射程的舉措,已經成為了阻礙的時候,不妨采取最具有性價比的辦法!


    然而,大明的火炮,倍徑那是相當的高!


    糟糕的糕!


    因為這個時代,材料學根本就沒有影子,使得紅衣大炮也好,或者是佛郎機也罷,倍徑一塌糊塗。


    有些火炮的倍徑遠遠的超過了40,有些卻隻有20不到。甚至碗口炮還就是一個大號的煙花!


    若想增加火炮的威力,隻有樹立起倍徑這個理念來,在現有科技的情況下,最大可能的規範倍徑,才能發揮出火炮應有的作用。


    朱慈炯想明白了關節,對一眾工匠道:


    “命令,今後所鑄火炮,陸軍所用當以炮管口徑的20倍為最低,45倍為最佳長度,船隻所用火炮,當以30-52倍之間。”


    ……


    下了值之後,朱耷迴到了陛下賞賜給他的院落裏,他洗了手之後,端坐在案幾前,揮灑狼毫,開始作畫。


    朱耷畫了一幅《古梅圖》,樹的主幹已空心,虯根露出,光禿的幾枝杈椰,寥寥的點綴幾個花朵,像是飽經風霜雷電劫後餘生的樣子。其上題了一首寫道:


    “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


    “爺,這字真好看!”


    他新納的一房妾室,由衷的恭維道。


    朱耷哈哈一笑:“某半生漂泊,沒想到卻是老來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那小妾嗤嗤的笑著:“隻是,老爺每做了一幅畫,陛下知道後都要索要的。”


    “這有什麽?”


    朱耷並不知道朱慈炯立下的宏願——要從朱耷手上榨取幾萬副字畫。


    他每日迴來,但有所感,必然是要繪製一幅圖畫,裝裱之後,交給朱慈炯的。


    朱耷來到南陽不過隻有兩三個月時間,就已經給陛下做了上百幅墨寶了。


    “四兒,將這畫拿去裝裱了,告訴店家,今晚給我送來,明日某進宮的時候,就給陛下送去!”


    朱耷笑嗬嗬的喚來下人,交代了之後,這才是看向了自己的小娘:


    “某也就筆墨還算是拿得出手了,既然陛下喜愛,便算是每天都給陛下作畫,又當如何?”


    “隻要我大明節節高,我這一顆心,就是欣喜的了!”


    那小妾隻是陪著笑,對於自家老爺的本事,她是很欣喜的。


    從心裏來講,她巴不得自家老爺的畫,越得陛下的喜愛越好!


    老爺是宗室,能夠被陛下看重繪畫的長處,將來卻是不會有了太多的危機啊!


    而相同的一幕,卻是在吳偉業、冒辟疆、王夫之等人的院落裏上演著。


    陛下沒有別的愛好,唯有這收藏字畫,卻是甚為嗜愛。


    隻要是名人字畫,陛下總是要搜集起來的。


    甚至,更是在宮中專門修建了一處大殿,用來珍藏這些字畫。


    “陛下,王老先生送來了一副青竹圖。”


    劉公公笑嗬嗬的將手中的畫卷遞給朱慈炯。


    他展開一看,頓時輕笑起來:“拿去藏寶閣,珍藏起來!”


    朱慈炯吩咐一聲。


    字畫越多越好啊!


    就算是有一天走入了新時代,他的子孫也能夠依靠這些字畫,辦一個展館,維持生計了。


    藏寶閣中的字畫,都被朱慈炯蓋上了私人印戳,更是立下聖旨,任何人不得販賣。


    現今,藏寶閣中已經搜集了上千張各色字畫了……


    這可都是他的功勞啊!


    張思源本來正在與朱慈炯商議今年的棉花種植數量,卻不想見到陛下再次收藏起了一副墨寶。


    他不由得苦笑起來:“陛下,這些字畫卻是不如古人價值高,可要臣幫您尋找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鋤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中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中狐並收藏鋤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