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起隆打完了火槍的子彈,轉身將空了的槍支遞給身後負責裝填的士卒,自己卻是抓過早已上好了子彈的火槍,將一個正朝著山坡跑來的清軍,打得仰麵栽倒。
“都給我瞄準了,先打敢衝山的!”
楊起隆大吼道。
……
趙遂禮趴在一匹死馬的後麵,家丁隊長撲了過來,大急道:“老爺,我們看不到叛軍在哪裏啊!”
他觀察了好幾遍,隻能看到開槍後噴射的火焰,卻看不到敵人在哪裏!
他哪裏知道,有一種叫做戰壕的東西,能夠完美的將士兵藏起來,還不會影響了戰鬥力……
當然在前裝槍時代,若想使用戰壕,一個主射手身邊,必須要配備幾個裝填手。
實際上就算是在抗日時期,早已進入了現代火槍時代,卻也會進行這樣的配置。
……
趙遂禮微微抬頭,看了一眼正在漫山遍野朝著兩邊猛衝的士兵,他咬牙道:
“告訴兄弟們,都特麽給我招子放亮點,莫給老子拿了幾錢銀子,就將狗命丟在了這裏!”
綠營的糧餉,不過是隻有尋常八旗的一半,甚至就連旗人“養育兵”,都比他們拿到的錢糧多。
家丁點頭,正要離去,卻不想一顆子彈掃過來,穿透了他的脖子。
眼看著剛剛還在諮詢應對辦法的家丁隊長,捂著脖子,倒在地上,蹬著兩條腿,隻剩下了抽搐,趙遂禮隻覺得胯下一熱。
“沃日!”
趙遂禮嚇得渾身一哆嗦,卻是打死也不肯抬頭,死死的趴在了地上。
至於手下的兒郎……
誰還管得了那麽多啊!
老子是吃肉的,他們是喝湯的,彼等命賤……
……
“盾牌手!上前列陣掩護火槍手和弓箭手!”
“弓手,攢射!”
一員滿臉鮮血的佐領,聲嘶力竭的大吼道。
慌亂的清軍頓時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紛紛聚集了過來。
有人撿起地上的盾牌,一言不發的走到了前麵。
而弓手卻是紛紛開始朝著山頂攢射。
清軍的隊列彎彎曲曲,不成一條線。
不過在盾牌的掩護下,倒是成功地擋住了明軍的子彈。
鈕祜祿塞爾也恢複了鎮定,他抽出腰刀,指著兩側的山頭,大吼道:“左右結陣,給我攻上去!”
……
看著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正奮力登山的清軍。
楊起隆冷哼一聲:“狗日的真以為這破木板蒙了一層牛皮,就能擋住我的迅雷槍了嗎?”
他嘴角勾起,卻是下令道:“先讓清軍爬山,迅雷槍都給我射擊山穀內的後續敵軍!”
他手中的火槍,乃是采用的長條子彈,這東西要比球形子彈重了兩倍不止。
增加的重量,自然帶來了恐怖的動能。
莫說是這些蒙了牛皮的盾牌了,就連訂了鐵皮的盾牌,一百丈的距離上,也擋不住迅雷槍的射擊!
要知道迅雷槍就是曆史上的米尼槍,還是采取了長條子彈以後的半成熟米尼槍。
可以這麽說,除了因為沒有紙殼子彈,裝填速度稍微慢一點之外,明軍手上的米尼槍,已經與曆史上米尼槍頂峰時代毫無差別了。
況且迅雷槍的口徑,折合成後世使用,乃是19.8毫米,這玩意裝填的火藥是所有米尼槍中最多的,威力自然也大了不少。
而且,尖頭子彈的使用,使得風阻變小,子彈的射程又增加了不少。
再加上圓柱形彈身的使用,解決了子彈翻滾和偏心的出現,使得精度阻殺,已經達到了八百米以上。
當然,因為瞄準器材的不足,使得士兵們並不能達到這個理論上的最佳值。
不過,相對於射程最遠隻有一百米的火繩槍、燧發槍,這可是劃時代的成就了。
威力大,射程遠,這就是楊起隆敢於無視清軍威脅的底氣。
在他的命令下,明軍士卒專門盯著清軍的後續士卒打,一時之間,竟然使得清軍前部進退失據。
鈕祜祿塞爾張大了嘴巴,難以置信的看著麵前的這一幕。
“怎麽會這樣?”
“叛軍究竟使用的什麽武器,竟然可以打得這麽遠?”
……
棗陽城下。
明軍士卒爬上了高大的木架,然後架上迅雷槍,不慌不忙的定點阻殺牆頭上的清軍。
他們的這個距離,弗朗機打不動,紅衣大炮打不準,一時之間,倒使得清軍無可奈何。
而不斷倒下的士卒,使得這些綠營將士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孫振仍手中拿著一麵鐵皮喇叭,站著木架上對著城頭大吼。
刺耳的槍聲,竟然無法掩蓋他的嗓門:
“城頭上的綠營聽著,放下武器,立刻投降,我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若是你等負隅頑抗,不但會白白丟失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要遭受鄉親們的唾棄!”
“漢人不打漢人,吾皇仁慈,隻要你等投降,吾皇保證你們的財產安全!”
“隻要你們遵紀守法,就算是想要繼續從軍,吾皇也會接受的!”
……
城頭上的清軍快要被氣死了。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說好了漢人不打漢人,你們開的什麽槍?
清軍隻恨不得給那個拿著鐵皮油漏鬥的家夥來一槍!
誰知道這家夥,在哪裏找到了這個油坊專用的大漏鬥,也不嫌膩得慌……
孫振仍喊得累了,當即叫了十幾個嗓門大的兵卒,人人拿著一個大喇叭,爬上了木架,賣力的嘶吼起來。
孫振仍看著城頭上已經趴在女牆後麵,不敢露頭的清軍,嘴角不由得勾了起來。
他最恨人們結硬寨,打呆仗。
要知道自家叔爺當年在淇縣編練鄉伍,雖然說沒有給清軍造成了什麽傷害。
但是一二十年的時間內,清軍也沒有抓到了他家的一根鳥毛。
雖然說這是利用了太行山那崇山峻嶺作為依仗,但是,不強幹,乃是他們得勝的法寶。
因為從小就飽受孫微蘭的言傳身教,使得孫振仍的應變能力很是出色。
縱然他沒有大兵團指揮作戰的經驗,但是,給他千把人,他還是能夠得心應手的。
而在朱慈炯手下得到的鍛煉,使得孫振仍正在以超過曆史上的那個他的速度,在進步著……
“都給我瞄準了,先打敢衝山的!”
楊起隆大吼道。
……
趙遂禮趴在一匹死馬的後麵,家丁隊長撲了過來,大急道:“老爺,我們看不到叛軍在哪裏啊!”
他觀察了好幾遍,隻能看到開槍後噴射的火焰,卻看不到敵人在哪裏!
他哪裏知道,有一種叫做戰壕的東西,能夠完美的將士兵藏起來,還不會影響了戰鬥力……
當然在前裝槍時代,若想使用戰壕,一個主射手身邊,必須要配備幾個裝填手。
實際上就算是在抗日時期,早已進入了現代火槍時代,卻也會進行這樣的配置。
……
趙遂禮微微抬頭,看了一眼正在漫山遍野朝著兩邊猛衝的士兵,他咬牙道:
“告訴兄弟們,都特麽給我招子放亮點,莫給老子拿了幾錢銀子,就將狗命丟在了這裏!”
綠營的糧餉,不過是隻有尋常八旗的一半,甚至就連旗人“養育兵”,都比他們拿到的錢糧多。
家丁點頭,正要離去,卻不想一顆子彈掃過來,穿透了他的脖子。
眼看著剛剛還在諮詢應對辦法的家丁隊長,捂著脖子,倒在地上,蹬著兩條腿,隻剩下了抽搐,趙遂禮隻覺得胯下一熱。
“沃日!”
趙遂禮嚇得渾身一哆嗦,卻是打死也不肯抬頭,死死的趴在了地上。
至於手下的兒郎……
誰還管得了那麽多啊!
老子是吃肉的,他們是喝湯的,彼等命賤……
……
“盾牌手!上前列陣掩護火槍手和弓箭手!”
“弓手,攢射!”
一員滿臉鮮血的佐領,聲嘶力竭的大吼道。
慌亂的清軍頓時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紛紛聚集了過來。
有人撿起地上的盾牌,一言不發的走到了前麵。
而弓手卻是紛紛開始朝著山頂攢射。
清軍的隊列彎彎曲曲,不成一條線。
不過在盾牌的掩護下,倒是成功地擋住了明軍的子彈。
鈕祜祿塞爾也恢複了鎮定,他抽出腰刀,指著兩側的山頭,大吼道:“左右結陣,給我攻上去!”
……
看著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正奮力登山的清軍。
楊起隆冷哼一聲:“狗日的真以為這破木板蒙了一層牛皮,就能擋住我的迅雷槍了嗎?”
他嘴角勾起,卻是下令道:“先讓清軍爬山,迅雷槍都給我射擊山穀內的後續敵軍!”
他手中的火槍,乃是采用的長條子彈,這東西要比球形子彈重了兩倍不止。
增加的重量,自然帶來了恐怖的動能。
莫說是這些蒙了牛皮的盾牌了,就連訂了鐵皮的盾牌,一百丈的距離上,也擋不住迅雷槍的射擊!
要知道迅雷槍就是曆史上的米尼槍,還是采取了長條子彈以後的半成熟米尼槍。
可以這麽說,除了因為沒有紙殼子彈,裝填速度稍微慢一點之外,明軍手上的米尼槍,已經與曆史上米尼槍頂峰時代毫無差別了。
況且迅雷槍的口徑,折合成後世使用,乃是19.8毫米,這玩意裝填的火藥是所有米尼槍中最多的,威力自然也大了不少。
而且,尖頭子彈的使用,使得風阻變小,子彈的射程又增加了不少。
再加上圓柱形彈身的使用,解決了子彈翻滾和偏心的出現,使得精度阻殺,已經達到了八百米以上。
當然,因為瞄準器材的不足,使得士兵們並不能達到這個理論上的最佳值。
不過,相對於射程最遠隻有一百米的火繩槍、燧發槍,這可是劃時代的成就了。
威力大,射程遠,這就是楊起隆敢於無視清軍威脅的底氣。
在他的命令下,明軍士卒專門盯著清軍的後續士卒打,一時之間,竟然使得清軍前部進退失據。
鈕祜祿塞爾張大了嘴巴,難以置信的看著麵前的這一幕。
“怎麽會這樣?”
“叛軍究竟使用的什麽武器,竟然可以打得這麽遠?”
……
棗陽城下。
明軍士卒爬上了高大的木架,然後架上迅雷槍,不慌不忙的定點阻殺牆頭上的清軍。
他們的這個距離,弗朗機打不動,紅衣大炮打不準,一時之間,倒使得清軍無可奈何。
而不斷倒下的士卒,使得這些綠營將士士氣低落到了極點。
孫振仍手中拿著一麵鐵皮喇叭,站著木架上對著城頭大吼。
刺耳的槍聲,竟然無法掩蓋他的嗓門:
“城頭上的綠營聽著,放下武器,立刻投降,我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若是你等負隅頑抗,不但會白白丟失了自己的性命,更是要遭受鄉親們的唾棄!”
“漢人不打漢人,吾皇仁慈,隻要你等投降,吾皇保證你們的財產安全!”
“隻要你們遵紀守法,就算是想要繼續從軍,吾皇也會接受的!”
……
城頭上的清軍快要被氣死了。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呢?
說好了漢人不打漢人,你們開的什麽槍?
清軍隻恨不得給那個拿著鐵皮油漏鬥的家夥來一槍!
誰知道這家夥,在哪裏找到了這個油坊專用的大漏鬥,也不嫌膩得慌……
孫振仍喊得累了,當即叫了十幾個嗓門大的兵卒,人人拿著一個大喇叭,爬上了木架,賣力的嘶吼起來。
孫振仍看著城頭上已經趴在女牆後麵,不敢露頭的清軍,嘴角不由得勾了起來。
他最恨人們結硬寨,打呆仗。
要知道自家叔爺當年在淇縣編練鄉伍,雖然說沒有給清軍造成了什麽傷害。
但是一二十年的時間內,清軍也沒有抓到了他家的一根鳥毛。
雖然說這是利用了太行山那崇山峻嶺作為依仗,但是,不強幹,乃是他們得勝的法寶。
因為從小就飽受孫微蘭的言傳身教,使得孫振仍的應變能力很是出色。
縱然他沒有大兵團指揮作戰的經驗,但是,給他千把人,他還是能夠得心應手的。
而在朱慈炯手下得到的鍛煉,使得孫振仍正在以超過曆史上的那個他的速度,在進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