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深明大義
拔也烏護如何成為玉城的吐屯,方才他已講過,但湯予並未打斷對方的話,仍是靜靜的聽著。拔也烏護眼神飄忽,說道:“故而我心中常常感念布特太子的活命之恩,但在下終歸是迴紇人。突厥滅我國族,害我百姓,手段慘忍暴戾……”
湯予心頭一動,拔也烏護接著說道:“布特太子命我在此等待城主,現在您來到玉城,我將玉城交給城主,完全是遵照布特太子的意願行事,沒有任何不妥……”
湯予聞言暗暗歡喜。拔也烏護神色一正,說道:“城主您剛才說,是在兩軍陣前殺了布特太子。我也曾是迴紇的一名士卒,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疆場之上自然全力拚殺,何錯之有?再說個人的情義怎麽能跟國家、民族的大義相提並論?”
拔也烏護的這段話講的慷慨激昂,湯予聽完對他情不自禁的多了幾分尊敬,連忙施禮說道:“吐屯大人深明大義,湯某敬服。”
拔也烏護連忙還禮,說道:“城主言重了,拔也烏護愧不敢當。”
二人相視而笑,拔也烏護又說道:“何況我領著手下和城主交過手,若非城主劍下留情,我們此刻都是死人了。實不相瞞,方才我已經動了殺心,隻是技不如人……也算是對布特太子有所交代吧。”
湯予聞言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拔也烏護性格耿直,有一說一,很是投自己的脾氣。拔也烏護大聲說道:“城主今日來到這裏,乃是玉城的喜事,我立刻命人通知全城大慶三日……”
湯予忙攔阻道:“吐屯大人切勿聲張,我不想別人知道我的行蹤,更煩請吐屯大人莫要對人講起我的事。”
拔也烏護問道:“城主,這是何意?”
湯予帶領群雄盜挖皇陵,犯下天大的案子,所以才隱姓埋名,此事他不願同拔也烏護說起,隻得說道:“我有難言之隱,容日後與吐屯大人詳細講明。”
拔也烏護十分疑惑,可他是個明白人,既然湯予不想說,他也不好追問。湯予岔開話題,說道:“吐屯大人,我今日唐突造訪,是有事相求。”
拔也烏護眉頭一皺,說道:“您是玉城之主,有什麽事盡管吩咐。”
湯予剛要開口,拔也烏護說道:“此地非講話之所,城主遠路而來,容在下給城主接風洗塵。”拔也烏護說罷高聲喚來仆役,令人布設酒宴,然後請湯予後堂一敘。
湯予也不推辭,隨拔也烏護來至內室。過不多時,酒菜陸陸續續端了上來,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拔也烏護興致勃勃,說道:“城主,西域荒僻,比不得中土物產豐富,珠翠之珍,水陸雜陳。不過這裏的羊肉乃天下之冠,饢餅、麻飯更是別具風味,城主可要多吃一點。”
湯予品嚐了幾口菜肴,果然風味獨特。拔也烏護又邀湯予共同舉杯,那酒乃是西域極品的葡萄酒,湯予是愛酒之人,一杯下肚讚不絕口,忍不住又連喝了幾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二人親近了不少。拔也烏護說道:“城主,您方才說有事……不知是什麽事?”
湯予放下酒杯,稍加思量,說道:“吐屯大人,數年前我和突厥太子布特在天下第一賭局賭過一場。結果你知道,布特將玉城輸給了我……”
拔也烏護全神貫注的聽著,湯予說道:“起初我根本沒將此事放在心上,直到前幾日尼壤之戰過後,薛仁貴老將軍召集眾將議事,言說軍資匱乏,讓大家集思廣益。有人說距尼壤城六百裏有一座玉城乃富庶之地,欲派兵攻打,我才想起當年之事,知道原來布特輸給我的玉城就在這裏。”
拔也烏護自飲了一杯,湯予接著說道:“如若派兵攻伐,無論能否拿下玉城,都將燃起戰火,殃及百姓。所以我才立下軍令狀,主動請命……”
拔也烏護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這樣……城主,你已經是玉城之主,想要如何,直說便是。”
湯予說道:“我想從玉城證調銀錢發往尼壤,以解大軍之需,不知吐屯大人意下如何?”
拔也烏護站起身,說道:“我早說了,您是玉城之主,隻要一聲令下,在下無不照辦!何況城主您還避免了一場兵戎相見,乃是玉城的大恩人,我們感激尚且不及,哪裏還會不從?”
湯予大喜過望,說道:“好,好。吐屯大人,不知玉城尚有多少銀錢可供調配?”
拔也烏護迴答道:“玉城盛產玉石,品質天下無二,世間的商隊皆會於此,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數年前布特太子曾命在下將每年玉城的所得運往中原廬山的水雲觀,交給一位叫理仙子的人。起初商隊倒也平安無事,隻是近幾年馬賊平陽穀甚是猖獗。原本他隻在吐穀渾和吐蕃邊境一帶劫掠,現在居然已發展到了西域。所以玉城近些年積攢下的銀錢無法運至廬山,都留在府衙中,並未送往中原。”
湯予的眼睛閃爍著喜悅的光芒,笑意洋溢在臉上,雖然努力克製卻依舊掩飾不住內心的歡愉。他脫口說道:“那……到底有多少?”
拔也烏護笑了笑,說道:“足夠一支十萬人的大軍用度一年。”
“啊?”湯予一驚,說道。毗沙都護府的唐軍全部加在一起不過三萬人,而玉城的財富竟夠毗沙都護府三年之用,怎能不讓湯予驚喜交加。
湯予咽了一口口水,輕聲問道:“吐屯大人,能否允我將銀錢帶走……”
拔也烏護哈哈大笑,說道:“城主,你怎麽了?你是城主,想如何處置,自己做主即可,不用同我等商議。”
“哪裏,哪裏,還是……還是需吐屯大人同意……方可行事。”湯予結結巴巴的說道。他嘴上盡管說的謙虛,實際上心裏已樂開了花。
拔也烏護想了想,說道:“不如這樣,等我召集好商隊,過幾日便讓他們將軍資送到尼壤城。”
拔也烏護如何成為玉城的吐屯,方才他已講過,但湯予並未打斷對方的話,仍是靜靜的聽著。拔也烏護眼神飄忽,說道:“故而我心中常常感念布特太子的活命之恩,但在下終歸是迴紇人。突厥滅我國族,害我百姓,手段慘忍暴戾……”
湯予心頭一動,拔也烏護接著說道:“布特太子命我在此等待城主,現在您來到玉城,我將玉城交給城主,完全是遵照布特太子的意願行事,沒有任何不妥……”
湯予聞言暗暗歡喜。拔也烏護神色一正,說道:“城主您剛才說,是在兩軍陣前殺了布特太子。我也曾是迴紇的一名士卒,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疆場之上自然全力拚殺,何錯之有?再說個人的情義怎麽能跟國家、民族的大義相提並論?”
拔也烏護的這段話講的慷慨激昂,湯予聽完對他情不自禁的多了幾分尊敬,連忙施禮說道:“吐屯大人深明大義,湯某敬服。”
拔也烏護連忙還禮,說道:“城主言重了,拔也烏護愧不敢當。”
二人相視而笑,拔也烏護又說道:“何況我領著手下和城主交過手,若非城主劍下留情,我們此刻都是死人了。實不相瞞,方才我已經動了殺心,隻是技不如人……也算是對布特太子有所交代吧。”
湯予聞言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拔也烏護性格耿直,有一說一,很是投自己的脾氣。拔也烏護大聲說道:“城主今日來到這裏,乃是玉城的喜事,我立刻命人通知全城大慶三日……”
湯予忙攔阻道:“吐屯大人切勿聲張,我不想別人知道我的行蹤,更煩請吐屯大人莫要對人講起我的事。”
拔也烏護問道:“城主,這是何意?”
湯予帶領群雄盜挖皇陵,犯下天大的案子,所以才隱姓埋名,此事他不願同拔也烏護說起,隻得說道:“我有難言之隱,容日後與吐屯大人詳細講明。”
拔也烏護十分疑惑,可他是個明白人,既然湯予不想說,他也不好追問。湯予岔開話題,說道:“吐屯大人,我今日唐突造訪,是有事相求。”
拔也烏護眉頭一皺,說道:“您是玉城之主,有什麽事盡管吩咐。”
湯予剛要開口,拔也烏護說道:“此地非講話之所,城主遠路而來,容在下給城主接風洗塵。”拔也烏護說罷高聲喚來仆役,令人布設酒宴,然後請湯予後堂一敘。
湯予也不推辭,隨拔也烏護來至內室。過不多時,酒菜陸陸續續端了上來,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拔也烏護興致勃勃,說道:“城主,西域荒僻,比不得中土物產豐富,珠翠之珍,水陸雜陳。不過這裏的羊肉乃天下之冠,饢餅、麻飯更是別具風味,城主可要多吃一點。”
湯予品嚐了幾口菜肴,果然風味獨特。拔也烏護又邀湯予共同舉杯,那酒乃是西域極品的葡萄酒,湯予是愛酒之人,一杯下肚讚不絕口,忍不住又連喝了幾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二人親近了不少。拔也烏護說道:“城主,您方才說有事……不知是什麽事?”
湯予放下酒杯,稍加思量,說道:“吐屯大人,數年前我和突厥太子布特在天下第一賭局賭過一場。結果你知道,布特將玉城輸給了我……”
拔也烏護全神貫注的聽著,湯予說道:“起初我根本沒將此事放在心上,直到前幾日尼壤之戰過後,薛仁貴老將軍召集眾將議事,言說軍資匱乏,讓大家集思廣益。有人說距尼壤城六百裏有一座玉城乃富庶之地,欲派兵攻打,我才想起當年之事,知道原來布特輸給我的玉城就在這裏。”
拔也烏護自飲了一杯,湯予接著說道:“如若派兵攻伐,無論能否拿下玉城,都將燃起戰火,殃及百姓。所以我才立下軍令狀,主動請命……”
拔也烏護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這樣……城主,你已經是玉城之主,想要如何,直說便是。”
湯予說道:“我想從玉城證調銀錢發往尼壤,以解大軍之需,不知吐屯大人意下如何?”
拔也烏護站起身,說道:“我早說了,您是玉城之主,隻要一聲令下,在下無不照辦!何況城主您還避免了一場兵戎相見,乃是玉城的大恩人,我們感激尚且不及,哪裏還會不從?”
湯予大喜過望,說道:“好,好。吐屯大人,不知玉城尚有多少銀錢可供調配?”
拔也烏護迴答道:“玉城盛產玉石,品質天下無二,世間的商隊皆會於此,自古就是繁華富庶之地。數年前布特太子曾命在下將每年玉城的所得運往中原廬山的水雲觀,交給一位叫理仙子的人。起初商隊倒也平安無事,隻是近幾年馬賊平陽穀甚是猖獗。原本他隻在吐穀渾和吐蕃邊境一帶劫掠,現在居然已發展到了西域。所以玉城近些年積攢下的銀錢無法運至廬山,都留在府衙中,並未送往中原。”
湯予的眼睛閃爍著喜悅的光芒,笑意洋溢在臉上,雖然努力克製卻依舊掩飾不住內心的歡愉。他脫口說道:“那……到底有多少?”
拔也烏護笑了笑,說道:“足夠一支十萬人的大軍用度一年。”
“啊?”湯予一驚,說道。毗沙都護府的唐軍全部加在一起不過三萬人,而玉城的財富竟夠毗沙都護府三年之用,怎能不讓湯予驚喜交加。
湯予咽了一口口水,輕聲問道:“吐屯大人,能否允我將銀錢帶走……”
拔也烏護哈哈大笑,說道:“城主,你怎麽了?你是城主,想如何處置,自己做主即可,不用同我等商議。”
“哪裏,哪裏,還是……還是需吐屯大人同意……方可行事。”湯予結結巴巴的說道。他嘴上盡管說的謙虛,實際上心裏已樂開了花。
拔也烏護想了想,說道:“不如這樣,等我召集好商隊,過幾日便讓他們將軍資送到尼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