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吳越春秋
厲張丟了官職,得罪了齊王,在齊國已無法立足。他聽說吳王夫差和其父闔閭一樣精於劍術,更對劍法高超的劍客十分器重青睞,遂一人一劍來到吳國,投奔吳王夫差。
夫差早知道厲張的大名,聞聽此事樂不可支,親自出城迎接厲張,並設酒宴給他接風。酒席宴間,夫差想試試厲張的劍術,便命自己的八名貼身侍衛同厲張比武較量。這八名貼身侍衛俱是當世的頂尖高手,也正想借此機會鬥敗厲張,一戰揚名天下,故而無不躍躍欲試,摩拳擦掌。
厲張本不願意動手,可他初至吳地,若不拿出些真本領讓旁人瞧瞧,如何能在此安身?
雙方連比五局,前四局厲張隻出了四劍就贏了吳王夫差的四名貼身侍衛。夫差大怒,令餘下四人合鬥厲張,結果仍然不是厲張的敵手。
夫差見識了厲張高妙絕倫的劍法,簡直驚為天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當即封厲張為“公甲”,掌管禁宮的侍衛,保護自己的安全。此宴之後,厲張聲名更甚,也算在吳國站穩了腳跟。而夫差待厲張如上賓,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凡事恭恭敬敬,百依百順。厲張閑暇時也會和夫差探討劍術,並傳授夫差一些精妙的招數。二人君臣和諧,亦師亦友,感情日深,相處的十分融洽。
厲張到吳國的第六年,吳王夫差偶然聽到一個傳聞,在吳楚交界的雲夢澤有一隻怪龍出沒,許多人都親眼目睹。這件事傳的神乎其神,有鼻子有眼。吳王夫差聽後突發奇想,欲把怪龍抓住供國人觀賞。他把勝邪劍賜予厲張,令他帶領二十名武功高強的侍衛去雲夢澤走一趟,若能證實此事是真的,便將那怪龍擒獲帶迴。.qqxsnew
厲張接令而行,不想一去就是五年。雲夢澤方圓數千裏,雲霧迷蒙,水道縱橫,欲要找一條傳聞中的怪龍,談何容易?厲張同手下眾人整整苦尋了兩年才有了一點線索,得悉那怪龍實際是一條巨蟒,其名為虺,又名樓龍。眾人費盡心力,終於找到了怪龍的巢穴。可若說要把怪龍擒獲,實在是難比登天。厲張率眾人前前後後同怪龍相鬥百餘次,手下的二十名侍衛已經死傷大半,卻仍是無法捉住怪龍。
恰在這時,有消息傳來。吳越兩國交兵,越軍長驅直入已攻進吳國腹地。吳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而越國領軍的將領中有一位竟是女子,此女無名無姓,人稱越女。她劍術高絕,無人能擋,並且還把自己的劍術傳於越軍士卒,使越國的戰力大增。
厲張聽說後,心急如焚。昔日他自齊奔吳時路過越國南林,曾受過一個十四五歲的放羊女孩一飯之恩。厲張見那女孩機敏聰慧,天賦異稟,很是喜歡,便收她為徒授其劍法。後厲張至吳,得吳王夫差賞識。而吳越世仇,越女不願侍吳,就同師傅厲張告辭,自迴越國。豈料數年之後,她居然統兵攻打吳國。
厲張原想火速迴援,麵見吳王夫差。但他得吳王旨意捉捕怪龍,怎能空手而歸,半途而廢?況且不得吳王將令,私自返迴,其罪當誅!厲張無奈,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執行吳王的命令。最後他設下一計,畢其功於一役,同巨蟒一場惡鬥。雖然無法生擒巨蟒,卻得以把它殺死。但那二十名武功高強的侍衛,隻剩一人僥幸得活。後來厲張在蛇穴內,發現一窩剛出生不久的幼蛇。恐它們日後為禍人間,厲張隻留一條帶在身上準備獻給吳王複命,餘下的幼蛇被他全部斬殺。
厲張不辱使命,馬不停蹄,星夜兼程趕奔兩軍交鋒的戰場,可仍是晚了一步。吳軍兵敗,吳王夫差自刎而亡,屍體讓越軍剁成肉泥,首級讓越王勾踐送迴越國國都,高懸於城樓之上示眾。
厲張心如刀割,發誓奪迴吳王夫差的頭顱好好安葬,並要行刺越王勾踐替夫差報仇。他同餘下的一名侍衛帶著幼蛇,來至越國國都。先偷偷取下吳王夫差的首級,後趁夜色殺入王宮。宮中禁軍殊死抵抗,卻怎是厲張的對手。厲張殺散眾軍,四處尋找,終於發現越王勾踐。二人一場拚殺,厲張一劍刺中勾踐前胸,正待結果他的性命,恰巧越女和範蠡、文仲等人率侍衛趕到。厲張顧及往日師徒情份,不忍心和越女性命相搏,一招不慎反被越女傷了右臂,隻得孤身一人逃走。
越王勾踐暴怒,為了永絕後患,下令全國通緝厲張,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抓住。而越女因為劍傷了恩師心中愧疚,又見心上人範蠡攜西施遠避世外,自己也不願再踏足紛爭,終於封劍歸隱,無處尋跡。
厲張為了躲避追殺,四處躲藏。後來他無意間發現了黃山西海群峰後的絕穀,覺得此地隱秘不會被人發現,就在此安身,一邊替吳王夫差守靈,一邊潛心修研劍術。
以上之事都是厲張在秘室岩壁上所寫,韋善俊將其完完整整的講述一遍後,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他於絕穀中獨自生活了二十多年,隻道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世間絕無僅有,誰料距今千年之前,也曾有一位奇人異士和他一樣,在此寂寞度日,了卻殘生。韋善俊心中對厲張又是敬佩又是同情,不禁起了同病相憐之心。而且韋善俊始終對這絕穀中怎會有那奇異的巨蟒一事想不明白,現在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也算解開他的一個心結。
湯予最敬重英雄豪傑,聽韋善俊講罷,想到當年厲張叱吒風雲時的壯舉義事,心情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他沉默良久,指著岩壁上的劍圖,說道:“前輩,這劍圖又是怎麽迴事?”
韋善俊看了看劍圖旁的文字,說道:“厲張在穀底住了十年,身體越來越差,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不想將自己坎坷的經曆和超絕的劍術就此埋葬,便把它們一一寫在岩壁上,留給後世的有緣人。”
厲張丟了官職,得罪了齊王,在齊國已無法立足。他聽說吳王夫差和其父闔閭一樣精於劍術,更對劍法高超的劍客十分器重青睞,遂一人一劍來到吳國,投奔吳王夫差。
夫差早知道厲張的大名,聞聽此事樂不可支,親自出城迎接厲張,並設酒宴給他接風。酒席宴間,夫差想試試厲張的劍術,便命自己的八名貼身侍衛同厲張比武較量。這八名貼身侍衛俱是當世的頂尖高手,也正想借此機會鬥敗厲張,一戰揚名天下,故而無不躍躍欲試,摩拳擦掌。
厲張本不願意動手,可他初至吳地,若不拿出些真本領讓旁人瞧瞧,如何能在此安身?
雙方連比五局,前四局厲張隻出了四劍就贏了吳王夫差的四名貼身侍衛。夫差大怒,令餘下四人合鬥厲張,結果仍然不是厲張的敵手。
夫差見識了厲張高妙絕倫的劍法,簡直驚為天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他當即封厲張為“公甲”,掌管禁宮的侍衛,保護自己的安全。此宴之後,厲張聲名更甚,也算在吳國站穩了腳跟。而夫差待厲張如上賓,食則同桌,寢則同榻,凡事恭恭敬敬,百依百順。厲張閑暇時也會和夫差探討劍術,並傳授夫差一些精妙的招數。二人君臣和諧,亦師亦友,感情日深,相處的十分融洽。
厲張到吳國的第六年,吳王夫差偶然聽到一個傳聞,在吳楚交界的雲夢澤有一隻怪龍出沒,許多人都親眼目睹。這件事傳的神乎其神,有鼻子有眼。吳王夫差聽後突發奇想,欲把怪龍抓住供國人觀賞。他把勝邪劍賜予厲張,令他帶領二十名武功高強的侍衛去雲夢澤走一趟,若能證實此事是真的,便將那怪龍擒獲帶迴。.qqxsnew
厲張接令而行,不想一去就是五年。雲夢澤方圓數千裏,雲霧迷蒙,水道縱橫,欲要找一條傳聞中的怪龍,談何容易?厲張同手下眾人整整苦尋了兩年才有了一點線索,得悉那怪龍實際是一條巨蟒,其名為虺,又名樓龍。眾人費盡心力,終於找到了怪龍的巢穴。可若說要把怪龍擒獲,實在是難比登天。厲張率眾人前前後後同怪龍相鬥百餘次,手下的二十名侍衛已經死傷大半,卻仍是無法捉住怪龍。
恰在這時,有消息傳來。吳越兩國交兵,越軍長驅直入已攻進吳國腹地。吳軍節節敗退,潰不成軍。而越國領軍的將領中有一位竟是女子,此女無名無姓,人稱越女。她劍術高絕,無人能擋,並且還把自己的劍術傳於越軍士卒,使越國的戰力大增。
厲張聽說後,心急如焚。昔日他自齊奔吳時路過越國南林,曾受過一個十四五歲的放羊女孩一飯之恩。厲張見那女孩機敏聰慧,天賦異稟,很是喜歡,便收她為徒授其劍法。後厲張至吳,得吳王夫差賞識。而吳越世仇,越女不願侍吳,就同師傅厲張告辭,自迴越國。豈料數年之後,她居然統兵攻打吳國。
厲張原想火速迴援,麵見吳王夫差。但他得吳王旨意捉捕怪龍,怎能空手而歸,半途而廢?況且不得吳王將令,私自返迴,其罪當誅!厲張無奈,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執行吳王的命令。最後他設下一計,畢其功於一役,同巨蟒一場惡鬥。雖然無法生擒巨蟒,卻得以把它殺死。但那二十名武功高強的侍衛,隻剩一人僥幸得活。後來厲張在蛇穴內,發現一窩剛出生不久的幼蛇。恐它們日後為禍人間,厲張隻留一條帶在身上準備獻給吳王複命,餘下的幼蛇被他全部斬殺。
厲張不辱使命,馬不停蹄,星夜兼程趕奔兩軍交鋒的戰場,可仍是晚了一步。吳軍兵敗,吳王夫差自刎而亡,屍體讓越軍剁成肉泥,首級讓越王勾踐送迴越國國都,高懸於城樓之上示眾。
厲張心如刀割,發誓奪迴吳王夫差的頭顱好好安葬,並要行刺越王勾踐替夫差報仇。他同餘下的一名侍衛帶著幼蛇,來至越國國都。先偷偷取下吳王夫差的首級,後趁夜色殺入王宮。宮中禁軍殊死抵抗,卻怎是厲張的對手。厲張殺散眾軍,四處尋找,終於發現越王勾踐。二人一場拚殺,厲張一劍刺中勾踐前胸,正待結果他的性命,恰巧越女和範蠡、文仲等人率侍衛趕到。厲張顧及往日師徒情份,不忍心和越女性命相搏,一招不慎反被越女傷了右臂,隻得孤身一人逃走。
越王勾踐暴怒,為了永絕後患,下令全國通緝厲張,就算他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抓住。而越女因為劍傷了恩師心中愧疚,又見心上人範蠡攜西施遠避世外,自己也不願再踏足紛爭,終於封劍歸隱,無處尋跡。
厲張為了躲避追殺,四處躲藏。後來他無意間發現了黃山西海群峰後的絕穀,覺得此地隱秘不會被人發現,就在此安身,一邊替吳王夫差守靈,一邊潛心修研劍術。
以上之事都是厲張在秘室岩壁上所寫,韋善俊將其完完整整的講述一遍後,百感交集,感慨萬千。他於絕穀中獨自生活了二十多年,隻道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世間絕無僅有,誰料距今千年之前,也曾有一位奇人異士和他一樣,在此寂寞度日,了卻殘生。韋善俊心中對厲張又是敬佩又是同情,不禁起了同病相憐之心。而且韋善俊始終對這絕穀中怎會有那奇異的巨蟒一事想不明白,現在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也算解開他的一個心結。
湯予最敬重英雄豪傑,聽韋善俊講罷,想到當年厲張叱吒風雲時的壯舉義事,心情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他沉默良久,指著岩壁上的劍圖,說道:“前輩,這劍圖又是怎麽迴事?”
韋善俊看了看劍圖旁的文字,說道:“厲張在穀底住了十年,身體越來越差,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不想將自己坎坷的經曆和超絕的劍術就此埋葬,便把它們一一寫在岩壁上,留給後世的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