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這隻軍馬來的快,去的也快,在擊潰了張勇側翼一萬多人,殺傷三四千人,斬獲首級一千有餘後便離開了這裏,迴到了清軍大軍後方。
在多爾袞將明軍援兵到來的消息告訴代善後,他們便立刻指揮軍隊有序撤退到京城。
當然,張勇和阿布奈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
其中,張勇的明軍步兵死死地纏著清軍步兵,不讓他們離開,不過明軍步卒沒有代步馬匹,速度終究是比不上人人都有馬匹的清軍步兵。
在殺傷幾百人後,為了保存體力,便停止了追擊,轉而會到剛才戰鬥的戰場上進行打掃。
大戰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還有更多重要的工作等著他們去做。
比如說分別敵我屍體,將屍體掩埋進土地之中。
明軍的屍體辨別一下身份、姓名,然後隨便立塊木牌,這就是將士們的墳墓了。
至於清軍,那就簡單多了,把他們身上能用的東西全扒拉下來,然後再挖一個萬人坑,把屍體往裏麵一扔就行了。
雖然現在是秋天,天氣涼爽,但屍體還是不能在地麵上長期擺放,幾千具屍體堆積在一起,很容易產生可怕的病菌。
到那時候除非朱慈烺召喚出一座現代的三甲醫院,否則數萬大軍起碼要死一小半的人。
至於阿布奈的草原騎兵,則借助著馬匹的速度優勢追上去殺了一陣,又射死了幾百人。
不過蒙古馬長於耐力,並不擅長快速奔跑,所以最後還是被清軍落在了後麵。
但總的來說,戰果也不小了,一次戰鬥就殺了千餘清軍,擊傷者更是有幾千人之多,要是讓阿布奈的父親林丹汗看了,隻怕躺在棺材裏也能笑出聲。
他當初如喪家之犬一樣攆著跑,如今自己的兒子卻能打敗清軍,雖然是在明軍的配合下,不過那也值得高興一場了。
在這場戰鬥結束幾個時辰後,朱慈烺終於率中軍來到了這裏。
一見到朱慈烺,張勇和阿布奈便急著上前展示自己的功勞,得到朱慈烺的獎賞。
“陛下,此役我軍功殺敵三千餘人,傷敵萬人,俘獲刀槍鎧甲五千餘件。”
之所以刀槍鎧甲這些裝備會比明軍殺的人多,是因為當初撤退逃跑的時候,很多清軍為了加快速度,竟將鎧甲刀槍都扔掉了。
他們不在乎這些東西,隻在乎自己的小命,再說了,京城裏儲存的裝備還多著呢,他們迴到城中便可領取新的刀槍鎧甲。
“陛下,我追擊敵人時也斬首千級,傷敵數千。”見到張勇先行一步,阿布奈也急不可耐地說。
“好,你們都有功勞。”聽到兩人的戰果,張培綸欣慰地笑了。
他的表情看似很輕鬆,內心卻壓力山大,因為他正在想改如何給張勇和阿布奈封賞。
封賞有功之臣,這是每一個明君都必須要做的,但怎麽封賞卻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要依據他們的功勞來封賞,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可這又沒有一個標準,隻能憑著人心度量。
“張勇進柱國,榮祿大夫,封武功伯。”
“阿布奈賞良田千畝,白銀萬兩,進柱國。”
很快,張培綸便想好了該如何封賞兩人。
阿布奈已經有親王之爵,位居超品,封無可封,朱慈烺隻好賞賜他一些財富了。
而張勇,他身上最大的一個官也不過是張培綸依據清廷的大將軍這一官職封的靖遠大將軍而已,還有很多官職、爵位可以拿來封賞他。
“謝陛下。”張勇和阿布奈齊聲道謝。
朱慈烺不像李自成、崇禎,摳摳搜搜地不肯給財富、爵位,而是大方地好似皇太極、多爾袞一樣。
爵位隻是空名,沒有實權的勳級、散官更是連徒有虛名的爵位都不如。
這些東西拿來激勵將士們作戰的鬥誌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反正就封賞幾個人也不至於官位泛濫,付出最多的就是連同官爵一並賞賜下的官服、印信,還有以後每年的俸祿了。
“戰場打掃的如何了?屍體有沒有清理幹淨?將士們的軍功有沒有統計出來?”在封賞完二人,朱慈烺便問起了這些重要的問題。
和戰爭一樣,善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這些事情不處理好,以後軍隊和地方都要倒黴。
“都清理幹淨了,兵部的官員也統計的差不多了,軍兵已經在埋鍋造飯了。”張勇迴答道。
戰鬥已經結束幾個時辰了,他們就是動作再慢也該把一切善後工作做完了。
“好。”朱慈烺意氣風發地說。
“等軍兵吃完晚飯,就立刻啟程!”
“啟程?去哪裏?”張勇和阿布奈不解地問道。
“當然是去京城了,我們要向著京城前進。”朱慈烺豪氣衝天地說。
既然野戰已經打敗了清軍,那麽接下來就該攻城了,攻占京城,就標誌著朱慈烺擊敗了兩大敵人的其中之一。
而且今天剛剛打敗了清軍,正所謂一鼓作氣勢如虎,此時不發兵攻城,更待何時?難不成還要給清軍一個修整的機會嗎?
朱慈烺可不會那麽愚蠢,戰爭不講任何規矩和道義,誰能打敗對手,誰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朱慈烺的命令下,前軍和中軍約十萬將士迅速地吃了晚飯,隨後便使用輔兵、工匠剛剛打造好的雲梯、衝車來到了京城腳下。
京城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城市,城牆高達四丈多,京城中很少有建築物能比城牆還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環繞全城的護城河保護著京城的城牆,使它免於直接遭受敵軍的攻擊。
不過可惜的是,華北的秋天非常幹燥,如果沒有大雨的話,河流經常會幹枯。
引活水注入護城河的京城也不例外,往日保護城牆的護城河此刻已經幹枯了,河床上除了一些垃圾、雜草外,什麽都沒有。
夜晚,數不清的明軍手執火把,緩步向京城的方向邁進。
他們的腳步十分沉重,因為大部分人都攜帶了盾牌,在每隻隊伍的最前方還有無比巨大的盾車作為他們接近城牆的盾牌。
在多爾袞將明軍援兵到來的消息告訴代善後,他們便立刻指揮軍隊有序撤退到京城。
當然,張勇和阿布奈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
其中,張勇的明軍步兵死死地纏著清軍步兵,不讓他們離開,不過明軍步卒沒有代步馬匹,速度終究是比不上人人都有馬匹的清軍步兵。
在殺傷幾百人後,為了保存體力,便停止了追擊,轉而會到剛才戰鬥的戰場上進行打掃。
大戰結束並不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還有更多重要的工作等著他們去做。
比如說分別敵我屍體,將屍體掩埋進土地之中。
明軍的屍體辨別一下身份、姓名,然後隨便立塊木牌,這就是將士們的墳墓了。
至於清軍,那就簡單多了,把他們身上能用的東西全扒拉下來,然後再挖一個萬人坑,把屍體往裏麵一扔就行了。
雖然現在是秋天,天氣涼爽,但屍體還是不能在地麵上長期擺放,幾千具屍體堆積在一起,很容易產生可怕的病菌。
到那時候除非朱慈烺召喚出一座現代的三甲醫院,否則數萬大軍起碼要死一小半的人。
至於阿布奈的草原騎兵,則借助著馬匹的速度優勢追上去殺了一陣,又射死了幾百人。
不過蒙古馬長於耐力,並不擅長快速奔跑,所以最後還是被清軍落在了後麵。
但總的來說,戰果也不小了,一次戰鬥就殺了千餘清軍,擊傷者更是有幾千人之多,要是讓阿布奈的父親林丹汗看了,隻怕躺在棺材裏也能笑出聲。
他當初如喪家之犬一樣攆著跑,如今自己的兒子卻能打敗清軍,雖然是在明軍的配合下,不過那也值得高興一場了。
在這場戰鬥結束幾個時辰後,朱慈烺終於率中軍來到了這裏。
一見到朱慈烺,張勇和阿布奈便急著上前展示自己的功勞,得到朱慈烺的獎賞。
“陛下,此役我軍功殺敵三千餘人,傷敵萬人,俘獲刀槍鎧甲五千餘件。”
之所以刀槍鎧甲這些裝備會比明軍殺的人多,是因為當初撤退逃跑的時候,很多清軍為了加快速度,竟將鎧甲刀槍都扔掉了。
他們不在乎這些東西,隻在乎自己的小命,再說了,京城裏儲存的裝備還多著呢,他們迴到城中便可領取新的刀槍鎧甲。
“陛下,我追擊敵人時也斬首千級,傷敵數千。”見到張勇先行一步,阿布奈也急不可耐地說。
“好,你們都有功勞。”聽到兩人的戰果,張培綸欣慰地笑了。
他的表情看似很輕鬆,內心卻壓力山大,因為他正在想改如何給張勇和阿布奈封賞。
封賞有功之臣,這是每一個明君都必須要做的,但怎麽封賞卻是一個很講究的事情。
要依據他們的功勞來封賞,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可這又沒有一個標準,隻能憑著人心度量。
“張勇進柱國,榮祿大夫,封武功伯。”
“阿布奈賞良田千畝,白銀萬兩,進柱國。”
很快,張培綸便想好了該如何封賞兩人。
阿布奈已經有親王之爵,位居超品,封無可封,朱慈烺隻好賞賜他一些財富了。
而張勇,他身上最大的一個官也不過是張培綸依據清廷的大將軍這一官職封的靖遠大將軍而已,還有很多官職、爵位可以拿來封賞他。
“謝陛下。”張勇和阿布奈齊聲道謝。
朱慈烺不像李自成、崇禎,摳摳搜搜地不肯給財富、爵位,而是大方地好似皇太極、多爾袞一樣。
爵位隻是空名,沒有實權的勳級、散官更是連徒有虛名的爵位都不如。
這些東西拿來激勵將士們作戰的鬥誌可以說是再好不過了,反正就封賞幾個人也不至於官位泛濫,付出最多的就是連同官爵一並賞賜下的官服、印信,還有以後每年的俸祿了。
“戰場打掃的如何了?屍體有沒有清理幹淨?將士們的軍功有沒有統計出來?”在封賞完二人,朱慈烺便問起了這些重要的問題。
和戰爭一樣,善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果這些事情不處理好,以後軍隊和地方都要倒黴。
“都清理幹淨了,兵部的官員也統計的差不多了,軍兵已經在埋鍋造飯了。”張勇迴答道。
戰鬥已經結束幾個時辰了,他們就是動作再慢也該把一切善後工作做完了。
“好。”朱慈烺意氣風發地說。
“等軍兵吃完晚飯,就立刻啟程!”
“啟程?去哪裏?”張勇和阿布奈不解地問道。
“當然是去京城了,我們要向著京城前進。”朱慈烺豪氣衝天地說。
既然野戰已經打敗了清軍,那麽接下來就該攻城了,攻占京城,就標誌著朱慈烺擊敗了兩大敵人的其中之一。
而且今天剛剛打敗了清軍,正所謂一鼓作氣勢如虎,此時不發兵攻城,更待何時?難不成還要給清軍一個修整的機會嗎?
朱慈烺可不會那麽愚蠢,戰爭不講任何規矩和道義,誰能打敗對手,誰就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朱慈烺的命令下,前軍和中軍約十萬將士迅速地吃了晚飯,隨後便使用輔兵、工匠剛剛打造好的雲梯、衝車來到了京城腳下。
京城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城市,城牆高達四丈多,京城中很少有建築物能比城牆還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環繞全城的護城河保護著京城的城牆,使它免於直接遭受敵軍的攻擊。
不過可惜的是,華北的秋天非常幹燥,如果沒有大雨的話,河流經常會幹枯。
引活水注入護城河的京城也不例外,往日保護城牆的護城河此刻已經幹枯了,河床上除了一些垃圾、雜草外,什麽都沒有。
夜晚,數不清的明軍手執火把,緩步向京城的方向邁進。
他們的腳步十分沉重,因為大部分人都攜帶了盾牌,在每隻隊伍的最前方還有無比巨大的盾車作為他們接近城牆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