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頂尖的劍客憤怒的時候,那麽說不定真的能倒轉陰陽,逆轉乾坤。

    自古以來,江湖離不開朝廷,終究畢為朝廷所覆;而朝廷自古也是最放不下江湖,他們最大的心願或者是最願意看到的不是武林同道團結統一,相反他們最大的願望卻是希望武林永遠是一盤散沙,這樣朝廷的心也就踏實了。這就是朝廷的權治之術,也就是帝王之術。

    李蒼龍,當他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時候,他的結局早就已被注定了。江湖上的個人英雄甚少有能鬥得像嬴政這樣的帝王。而一旦失敗,他的命運注定會被無情的畫上休止符。

    一個個小小的李蒼龍隻是江湖的縮影,李斯的上言隻是嬴政的密授,試問若沒有這專製而殘暴的帝王的授意,他有幾個膽子敢做這番上書。要知道,這個建議一出,毀的可不單單隻是武林一脈,更是大秦的千秋帝業。一國之相豈敢上言一火盡焚天下書。

    一把把大火,通天大火,在大秦的土地上熊熊燃起,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那些學子們和一家著作大家們聞聽這個消息是何等的悲痛。孔孟之道,碩古之精華;老莊之言,當世之奇葩;更有其他諸子後裔,隨藏有萬卷之書,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那一捆捆的留著先人墨跡的竹簡在大火中化為嫋嫋青煙,此心之痛,何以言表。

    終於,火,還是燃起了,在嬴政的強權之下,以李斯等諂媚之徒進言而得以無限的延續,這把火燒盡了文人的夢,卻也要染指江湖俠客們的劍,這下江湖兒女的血液沸騰了。

    在俠王府的英雄會上,武越頭也不迴的就要離開。等待他的是台下的一片暴風驟雨的喧囂,他知道,他這不走的話不要緊,這一走,恐怕真的是兇多吉少。其實,武越不是聖人,隻是他的心要比一般的人想得多一些,就因為這樣,他永遠當不了官,至少當不了為上命是從的官。

    李蒼龍無奈的看著武越,他似乎還想再做最後的一搏,留住武越,或者說把他拉到自己這一邊,那麽這場豪賭他就還沒有輸,因為做了這麽多,其實也就是為了武越,當然武越不知道,李蒼龍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所知道的是一定要把武越拉過來。

    “武少俠,難道你要置天下武林於不顧,難道你就真的要放任這幫朝廷鷹爪肆意的踐踏我們武林一脈的精華。如果…如果你還是個有血性的江湖男兒,就應該站出來,拔出你手中的長劍,對準朝廷,以血的代價為江湖而出力,即使倒下了,也無怨無悔,因為江湖人會永遠記得你。”

    話說的是那麽的激昂而慷慨,說得是那麽的激動人心,讓人熱血沸騰,而武越卻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他的眼神很是冰冷,是不是流出陣陣寒光。他其實也看透了,當今的皇帝眼裏哪裏有百姓的利益,哪裏天下的功業,他有的隻是置萬世之基業,愚天下之百姓,這樣的他的江山才能穩,其實他錯了,這樣一來隻會是怨聲載道,從而不得天下各界之人心,讀書人這塊的人心就已經消失殆盡,而江湖也是遲早會遭殃。

    這時的他再次看了一眼這俠王,深深的看了眼,然後隻說了幾個字,“我不會幫你!”

    鄭嘯在一旁早已是焦急萬分,眼看武越就要離去,這邊也快大勢已去,辛辛苦苦的奔忙多日而設計的這一係列的計劃,犧牲了多少弟兄,現在眼看就要毀於一旦,他豈能不急,也上前勸道:“武少俠,難道你真的不願意幫助天下武林嗎?”

    武越怔了怔,他想不到鄭嘯此刻也會來勸自己,麵對鄭嘯,此刻他認為這裏唯一靠得住的人,他勸自己,武越不禁有些吃驚,似乎也在猶豫。

    那邊的華清風眼看這邊二人站在一起,武越似乎也要臨陣倒戈,自己也不得站出來說兩句,畢竟一旦武越和這兩人聯手,自己的境地會非常的危險,隻聽輕輕言道:“武越,是跟朝廷,還是從江湖,你得權衡清楚,一邊是幾個反賊之子,一邊是我大秦的帝王,還有就是非常器重你的蒙氏兄弟,孰是孰非,你要掂量清楚,可別一失足成千古恨!”

    結局是:

    武越走了——“你們兩邊我誰都不靠,我就是我,我要做我應該做的事……”

    鄭嘯也跟著走了——隻是無奈的搖了搖頭,跟隨其後。

    李蒼龍死了——死的很慘,這就是跟朝廷做對的下場。

    華清風揮出那一劍的時候,是那麽的快,那麽的堅決,無形摧骨劍技竟被化解了,天空中長劍一嘯,李蒼龍手中長劍頓時被折了幾段,李蒼龍怔了怔,眼中的瞳孔因為恐懼而無限的放大,驚唿一聲:“你……”,話音未落,劍已至,一擊斃命。

    李蒼龍的劍在華清風的麵前竟會如此的不堪一擊,到底是功夫原因,還是有什麽其他緣故,反正江湖上的人都知道,沒有誰能接到過華清風的十招劍技,李蒼龍也不例外,隻有一個人,曾打破過這個神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湖係列之問鼎大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段塵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段塵絕並收藏江湖係列之問鼎大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