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有點事,今天隻有一章
嘩啦嘩啦,數百匹馬兒趟過水流,慢慢從河中露出軀幹,攀爬上岸後抖動身體甩去水漬,場麵蔚為壯觀。
趙葭任由麾下整理馬鞍,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張有些模糊不清的地圖上,他想要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他的請戰下,郵成最終還是準許了他的計劃,本來打算派更多兵馬追隨,可趙葭卻認為他的目的是偵查,而非作戰,帶的兵馬越多越容易被發現,一旦深入秦川,遭到秦人車騎追殺,一百騎和兩百騎有區別麽?
於是一行人趁夜渡過涇水後,晝伏夜出,爭取不要被嚴陣以待的秦人發現。
他們所行經的平原正是後世鹹陽以北地區,趙軍對這一片區域的情報所知不多,地圖也是猗頓的商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拚湊起來的。
這裏遠沒有後來的文化璀璨,人煙稠密,但星星點點的小邑已經在渭水平原上分布得到處都是,若是趙軍騎兵們耐心觀察,還能看到那條寬敞筆直的“周道”上,一直有兵卒由此向東而去。他們是秦國從境內召集到的青壯,為了保衛邦國而趕赴渭南,趙氏大軍正在那隔水與秦國大庶長對峙。
趙葭也見識到了秦人的民風彪悍,一些偶爾瞥見趙軍遊騎的秦人婦女不但不躲,反而手持農具朝他們怒目而視。
他不想浪費時間,一路上避開了所有城邑,沿著靠北的山地丘陵向西前進,較之南方的沿河平原,這邊的地勢較為崎嶇難行,但好處是溝壑縱橫,容易隱匿行蹤。
第一天時,他們越過了遷延之役時晉軍停駐的棫林,第二天傍晚,又把麻隧之戰後聯軍抵達的侯麗甩在身後
“還不夠,吾等還能向前。”到了第三天,當麾下兵卒請示是否要調頭時,趙葭卻斷然拒絕了。
他目光熱切地看向西麵,在連綿的丘陵深處,隱隱能看到一座鶴立雞群的高峰
“岐山,吾等的目標,是岐山!”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雖然多次在書中讀到類似的句子,可真正抵達岐山腳下時,趙葭也不由對這裏的壯麗歎為觀止。朝陽映照在岐山上,其主峰高千丈,餘脈也山勢聳拔,嶺麓迴複,草木萋萋,鳥鳴喈喈。
正所謂“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他在學宮裏聽大祭酒講過,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當年周人作為後起之族,自稱“小邦周”,遠不能和“大邑商”相比,但他們就靠著這座大山以南的百裏區域兢兢業業,耕作紡織,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王朝。
後來這裏一度被戎狄攻占,可隨即又被秦人收複,秦德公時正式將都城遷到了周原,稱之為“雍”,至今已兩百年了。
“也就是說,秦人的都城,就在這座大山的西南方不遠處”
趙葭這麽一說,他麾下的兵卒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辛苦跋涉六天六夜後,竟然已經到了這麽遠的地方!
他們百騎渡涇,行三百裏至岐山,馬匹亡去三分之一,途中也有數人墜馬而死,加上不小心被秦人抓獲的、夜間掉隊的,現在隻剩下八十騎。
好在此行目的已達成一半。
“二三子此舉必將載於史冊,為後人所稱道!”
對著蓬頭垢麵的眾騎兵長拜及地以示感謝後,趙葭帶著他們沿岐山北麓繼續前進,他們的目標是附近一座名為“杜陽”的小邑
五月末的一天遲暮,岐山北麓的杜陽小邑外,金燦燦的田地裏稀稀拉拉地散布著些婦人、孩童,彎著腰在田中努力收割。
隨著戰爭的愈演愈烈,趙軍入秦,秦伯大恐,發各邑丁壯兵卒集結於雍城,準備在和談不果的情況下拚死一搏,所以杜陽就隻剩下一些婦孺。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五六月間正是冬小麥收獲的季節,雖然秦地不像晉、魯那樣大規模種植,但是種緩解青黃不接很好的作物,尤其像今年這樣兵役連綿的時節,那些黃燦燦的麥子更是救命的口糧。
男耕女織,按照性別分工是常態,雖然秦婦們幹起農活來也是飛快,但沒一會就腰酸腿疼,正在那滿頭大汗地錘著背喘息,身後撚著麥穗吃的孩子也哇哇大哭起來。
婦人正要迴頭嗬斥,卻見遠處的塗道上塵煙彌漫,從東邊來了一支軍隊,人人騎馬,殺氣騰騰,更有數騎朝這邊打馬奔來,這就是孩子哭鬧的原因
杜陽以北百裏之外,便是秦國的北境密須,秦國西、北兩麵被群戎團團包圍,雖然秦穆公時“稱霸西戎”的威勢任再,但偶爾也會有心存僥幸的義渠、空同戎人過來劫掠。
秦婦們頓時變了顏色,護子心切的連忙將孩童抱在懷裏,朝反方向逃去,來不及走的則伏身於草中,希望能不被發現。不過,卻也有鎮定膽大的,翹著腳望了會兒,說道:“這不像是戎賊,倒像是秦兵。”
不過那些騎兵很快就證明自己來者不善,他們下馬後點燃隨身攜帶的火把,從路邊往田畝裏投擲,幹燥的麥稈麥穗遇上烈火,加上風勢助陣,頓時燒了起來,一時間整塊麥田均是熊熊烈焰
這下連婦女們也嚎嚎大哭起來,有的人更加飛快地逃走,也有的舍不得田地,返身迴來揮舞手裏的陋衣,徒勞地想要撲滅火勢。
有趙騎不忍此景,別過臉露出憐憫之色,趙葭卻沒有輕易動搖,戰爭是無情的,在敵後造成巨大的恐慌,是他這次孤軍深入的目的,所以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他讓麾下眾騎將這片田地點燃後,一行人開始朝杜陽匯集,邑內人口不過三百戶,男丁全都集中到雍城去了,邑中極為空虛,加上不少人外出割麥,邑門大開,等反應過來時已來不及了。老弱婦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數十騎趙兵破邑而入。
抵抗沒能持續多久,杜陽很快陷落,此邑的邑主被綁在一根木柱上殺害,當地用來宣布秦君和庶長法令的露布被撕下,蘸著邑主的血,趙葭略加思索,便在上麵逼走龍蛇般書寫起來
而他的麾下將邑中民眾驅逐出去後,又一把火將整個小邑付之一炬,是夜遠在數十裏外的雍城也能隱隱看到來自岐北的火光
杜陽邑的大火被點燃一天後,秦都雍城,大鄭宮。
一聲巨響傳來,案幾上的卷宗被震得落到地上,殿內的秦國大夫們垂著頭,麵色淒苦
“邊境無警,若不是趙軍在杜陽放了把火,寡人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
秦伯盤怒不可赦,拍著案幾對群臣發怒,他繼位才四年,卻恰好碰上秦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夜夜都操心前線戰況,幾個月下來像是年邁了十歲。
本來他覺得雖然秦軍戰敗,但好在國大物博,從河西到岐陽整整六百裏,趙軍沒那麽快打過來,大庶長一定能擋住他們,讓趙軍覺得再前進無利可圖,能坐下來給秦國一個談判的機會。
可杜陽那一把火徹底將秦伯盤燒醒了,就在他以為敵人遠在天邊時,趙騎卻已經蹬鼻子上臉,在雍都附近向他耀武揚威了!
而且燒了杜陽的趙軍還留下了一樣東西,更是讓秦伯怒火中燒,卻又心驚膽戰
那篇宣言是寫在杜陽邑露布上的,純黑色的布麵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字: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殷相飛廉有子二人,一子曰惡來,事帝辛,為周所殺,其後裔淪為皂隸,鎮守西陲,為周天子牧馬,是為秦。惡來之弟曰季勝,其後裔為天子禦者,是為趙。季勝玄孫造父助周穆王西巡東歸,滅徐偃王有功,天子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是時秦之祖乃天子圉、牧,無氏,亦無封邑,遂以造父之寵,大駱、非子皆蒙趙城,以趙為氏“
”是時秦趙猶如一家,其後秦襄公列為諸侯,趙氏入晉為卿,亦戮力同心,兩家若壹,盟誓曰:葉萬子孫,毋相為不利。”
”然今秦伯盤無道,淫佚耽亂,不畏皇天上帝。內則暴虐不辜,外則窮兵黷武,夥同叛賊魏氏而謀血親兄弟,使庶長率鄭魏之兵,以臨加我,入我河東,伐我新絳,我是以有龍門、韓之役。秦猶不悛,又引南蠻楚國伐我陸渾,翦我河外,欲隳趙氏家廟,伐滅我百姓我是以有風陵渡之戰,數萬秦卒不得返鄉,皆秦之過也!”
”今趙氏上卿,順應皇皇上帝之命,惟恭行天之罰,統全晉之力,揮師渡河,以臨涇渭。張矜億怒,飾甲底兵,旌旗十萬直指雍城,吾等乃上卿前驅,燒爾小邑,以予告誡:若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非趙氏敢忘伯益、飛廉,乃秦先絕我之好也!“
當秦國大夫將這篇檄文讀完後,整個大鄭宮內已是一片噤若寒蟬。此文體例模仿當年的絕秦書,但書寫者卻隻字未提晉國、晉君,反而通篇都以趙氏、趙無恤為主角,直接以卿的身份,跟秦伯平起平坐叫板了。
且不說此人顛倒黑白能耐頗有呂相幾分真傳,就說這裏麵”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的威脅,隨著杜陽的大火,已經化為現實!
秦伯盤咬牙切齒半響後,終於發話道:”速速派人去渭南,將此事告知大庶長,不惜一切代價,要與趙氏達成和平,讓他們退兵,除此之外“
他恨恨地說道:”杜陽幸存的人說,趙騎人數不多,不過上百。傳我詔令,讓岐北密須等邑出動車騎,追剿這批膽大妄為的趙兵,秦國可以戰敗,可以請平,可以接受趙無恤的條件,可這批蔑視我秦國的小卒,一定要統統殺死!“未完待續^
:有點事,今天隻有一章
嘩啦嘩啦,數百匹馬兒趟過水流,慢慢從河中露出軀幹,攀爬上岸後抖動身體甩去水漬,場麵蔚為壯觀。
趙葭任由麾下整理馬鞍,他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張有些模糊不清的地圖上,他想要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在他的請戰下,郵成最終還是準許了他的計劃,本來打算派更多兵馬追隨,可趙葭卻認為他的目的是偵查,而非作戰,帶的兵馬越多越容易被發現,一旦深入秦川,遭到秦人車騎追殺,一百騎和兩百騎有區別麽?
於是一行人趁夜渡過涇水後,晝伏夜出,爭取不要被嚴陣以待的秦人發現。
他們所行經的平原正是後世鹹陽以北地區,趙軍對這一片區域的情報所知不多,地圖也是猗頓的商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拚湊起來的。
這裏遠沒有後來的文化璀璨,人煙稠密,但星星點點的小邑已經在渭水平原上分布得到處都是,若是趙軍騎兵們耐心觀察,還能看到那條寬敞筆直的“周道”上,一直有兵卒由此向東而去。他們是秦國從境內召集到的青壯,為了保衛邦國而趕赴渭南,趙氏大軍正在那隔水與秦國大庶長對峙。
趙葭也見識到了秦人的民風彪悍,一些偶爾瞥見趙軍遊騎的秦人婦女不但不躲,反而手持農具朝他們怒目而視。
他不想浪費時間,一路上避開了所有城邑,沿著靠北的山地丘陵向西前進,較之南方的沿河平原,這邊的地勢較為崎嶇難行,但好處是溝壑縱橫,容易隱匿行蹤。
第一天時,他們越過了遷延之役時晉軍停駐的棫林,第二天傍晚,又把麻隧之戰後聯軍抵達的侯麗甩在身後
“還不夠,吾等還能向前。”到了第三天,當麾下兵卒請示是否要調頭時,趙葭卻斷然拒絕了。
他目光熱切地看向西麵,在連綿的丘陵深處,隱隱能看到一座鶴立雞群的高峰
“岐山,吾等的目標,是岐山!”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雖然多次在書中讀到類似的句子,可真正抵達岐山腳下時,趙葭也不由對這裏的壯麗歎為觀止。朝陽映照在岐山上,其主峰高千丈,餘脈也山勢聳拔,嶺麓迴複,草木萋萋,鳥鳴喈喈。
正所謂“後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剪商。”他在學宮裏聽大祭酒講過,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當年周人作為後起之族,自稱“小邦周”,遠不能和“大邑商”相比,但他們就靠著這座大山以南的百裏區域兢兢業業,耕作紡織,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王朝。
後來這裏一度被戎狄攻占,可隨即又被秦人收複,秦德公時正式將都城遷到了周原,稱之為“雍”,至今已兩百年了。
“也就是說,秦人的都城,就在這座大山的西南方不遠處”
趙葭這麽一說,他麾下的兵卒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辛苦跋涉六天六夜後,竟然已經到了這麽遠的地方!
他們百騎渡涇,行三百裏至岐山,馬匹亡去三分之一,途中也有數人墜馬而死,加上不小心被秦人抓獲的、夜間掉隊的,現在隻剩下八十騎。
好在此行目的已達成一半。
“二三子此舉必將載於史冊,為後人所稱道!”
對著蓬頭垢麵的眾騎兵長拜及地以示感謝後,趙葭帶著他們沿岐山北麓繼續前進,他們的目標是附近一座名為“杜陽”的小邑
五月末的一天遲暮,岐山北麓的杜陽小邑外,金燦燦的田地裏稀稀拉拉地散布著些婦人、孩童,彎著腰在田中努力收割。
隨著戰爭的愈演愈烈,趙軍入秦,秦伯大恐,發各邑丁壯兵卒集結於雍城,準備在和談不果的情況下拚死一搏,所以杜陽就隻剩下一些婦孺。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五六月間正是冬小麥收獲的季節,雖然秦地不像晉、魯那樣大規模種植,但是種緩解青黃不接很好的作物,尤其像今年這樣兵役連綿的時節,那些黃燦燦的麥子更是救命的口糧。
男耕女織,按照性別分工是常態,雖然秦婦們幹起農活來也是飛快,但沒一會就腰酸腿疼,正在那滿頭大汗地錘著背喘息,身後撚著麥穗吃的孩子也哇哇大哭起來。
婦人正要迴頭嗬斥,卻見遠處的塗道上塵煙彌漫,從東邊來了一支軍隊,人人騎馬,殺氣騰騰,更有數騎朝這邊打馬奔來,這就是孩子哭鬧的原因
杜陽以北百裏之外,便是秦國的北境密須,秦國西、北兩麵被群戎團團包圍,雖然秦穆公時“稱霸西戎”的威勢任再,但偶爾也會有心存僥幸的義渠、空同戎人過來劫掠。
秦婦們頓時變了顏色,護子心切的連忙將孩童抱在懷裏,朝反方向逃去,來不及走的則伏身於草中,希望能不被發現。不過,卻也有鎮定膽大的,翹著腳望了會兒,說道:“這不像是戎賊,倒像是秦兵。”
不過那些騎兵很快就證明自己來者不善,他們下馬後點燃隨身攜帶的火把,從路邊往田畝裏投擲,幹燥的麥稈麥穗遇上烈火,加上風勢助陣,頓時燒了起來,一時間整塊麥田均是熊熊烈焰
這下連婦女們也嚎嚎大哭起來,有的人更加飛快地逃走,也有的舍不得田地,返身迴來揮舞手裏的陋衣,徒勞地想要撲滅火勢。
有趙騎不忍此景,別過臉露出憐憫之色,趙葭卻沒有輕易動搖,戰爭是無情的,在敵後造成巨大的恐慌,是他這次孤軍深入的目的,所以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他讓麾下眾騎將這片田地點燃後,一行人開始朝杜陽匯集,邑內人口不過三百戶,男丁全都集中到雍城去了,邑中極為空虛,加上不少人外出割麥,邑門大開,等反應過來時已來不及了。老弱婦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數十騎趙兵破邑而入。
抵抗沒能持續多久,杜陽很快陷落,此邑的邑主被綁在一根木柱上殺害,當地用來宣布秦君和庶長法令的露布被撕下,蘸著邑主的血,趙葭略加思索,便在上麵逼走龍蛇般書寫起來
而他的麾下將邑中民眾驅逐出去後,又一把火將整個小邑付之一炬,是夜遠在數十裏外的雍城也能隱隱看到來自岐北的火光
杜陽邑的大火被點燃一天後,秦都雍城,大鄭宮。
一聲巨響傳來,案幾上的卷宗被震得落到地上,殿內的秦國大夫們垂著頭,麵色淒苦
“邊境無警,若不是趙軍在杜陽放了把火,寡人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兵臨城下了!”
秦伯盤怒不可赦,拍著案幾對群臣發怒,他繼位才四年,卻恰好碰上秦國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夜夜都操心前線戰況,幾個月下來像是年邁了十歲。
本來他覺得雖然秦軍戰敗,但好在國大物博,從河西到岐陽整整六百裏,趙軍沒那麽快打過來,大庶長一定能擋住他們,讓趙軍覺得再前進無利可圖,能坐下來給秦國一個談判的機會。
可杜陽那一把火徹底將秦伯盤燒醒了,就在他以為敵人遠在天邊時,趙騎卻已經蹬鼻子上臉,在雍都附近向他耀武揚威了!
而且燒了杜陽的趙軍還留下了一樣東西,更是讓秦伯怒火中燒,卻又心驚膽戰
那篇宣言是寫在杜陽邑露布上的,純黑色的布麵全是密密麻麻的血字: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殷相飛廉有子二人,一子曰惡來,事帝辛,為周所殺,其後裔淪為皂隸,鎮守西陲,為周天子牧馬,是為秦。惡來之弟曰季勝,其後裔為天子禦者,是為趙。季勝玄孫造父助周穆王西巡東歸,滅徐偃王有功,天子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是時秦之祖乃天子圉、牧,無氏,亦無封邑,遂以造父之寵,大駱、非子皆蒙趙城,以趙為氏“
”是時秦趙猶如一家,其後秦襄公列為諸侯,趙氏入晉為卿,亦戮力同心,兩家若壹,盟誓曰:葉萬子孫,毋相為不利。”
”然今秦伯盤無道,淫佚耽亂,不畏皇天上帝。內則暴虐不辜,外則窮兵黷武,夥同叛賊魏氏而謀血親兄弟,使庶長率鄭魏之兵,以臨加我,入我河東,伐我新絳,我是以有龍門、韓之役。秦猶不悛,又引南蠻楚國伐我陸渾,翦我河外,欲隳趙氏家廟,伐滅我百姓我是以有風陵渡之戰,數萬秦卒不得返鄉,皆秦之過也!”
”今趙氏上卿,順應皇皇上帝之命,惟恭行天之罰,統全晉之力,揮師渡河,以臨涇渭。張矜億怒,飾甲底兵,旌旗十萬直指雍城,吾等乃上卿前驅,燒爾小邑,以予告誡:若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非趙氏敢忘伯益、飛廉,乃秦先絕我之好也!“
當秦國大夫將這篇檄文讀完後,整個大鄭宮內已是一片噤若寒蟬。此文體例模仿當年的絕秦書,但書寫者卻隻字未提晉國、晉君,反而通篇都以趙氏、趙無恤為主角,直接以卿的身份,跟秦伯平起平坐叫板了。
且不說此人顛倒黑白能耐頗有呂相幾分真傳,就說這裏麵”秦之社稷危亡,七廟隳為土瓦“的威脅,隨著杜陽的大火,已經化為現實!
秦伯盤咬牙切齒半響後,終於發話道:”速速派人去渭南,將此事告知大庶長,不惜一切代價,要與趙氏達成和平,讓他們退兵,除此之外“
他恨恨地說道:”杜陽幸存的人說,趙騎人數不多,不過上百。傳我詔令,讓岐北密須等邑出動車騎,追剿這批膽大妄為的趙兵,秦國可以戰敗,可以請平,可以接受趙無恤的條件,可這批蔑視我秦國的小卒,一定要統統殺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