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四月份,隨著秦魏聯軍的倉皇撤離,整個中條山以北都被趙氏攻占,趙無恤的大本營也不斷南移,從曲沃到安邑,再從安邑到鹽池……
幾日之內,可他便從南方接到了不少消息。
在得知楚王北征,卻病逝於陸渾時,趙無恤是鬆了一口氣的,如此一來楚軍南撤,他的作戰計劃便不用更改,也不必擔心此戰後還要與龐大的楚國陷入漫長的拉鋸戰。
在得知盜蹠攻破函穀關時,他則是拊掌而讚,盜蹠一軍的南線攻勢,是趙氏在整場戰爭裏轉守為攻的起點,將戰火燒到了敵人後方,讓盟友轉危為安,現在又替他啃下了函穀關這個硬骨頭,接下來還需要西進桃林,拔除瑕邑、風陵渡,基本就能抵定勝局。
然而就在數日之後,噩耗傳來,柳下蹠戰殞於桃林……
一時間,帳內群臣驚詫莫名,趙無恤也默然無言,久久沒有說話。
還是陽虎連連追問道:”柳下軍將帥兵卒呢?函穀呢?“
”函穀無虞,仍在我軍手中,至於柳下軍將的兵卒……他們……“
憤怒的”蹠之徒“們在殺退伏擊的敵人後,抬著柳下蹠的屍體繼續沿著桃林小道西行,一路上不知又中了多少次小埋伏,但也未能阻止他們的腳步,抵達瑕邑時僅剩八千人,這八千憤怒的魯國子弟在監軍、校尉的率領下花了一天時間拔除瑕邑,將這座策劃了桃林伏擊的小邑夷為平地,全城皆屠……
當這份消息送到時,這些人已經席卷大河南岸,奪取風陵渡南岸碼頭!
”如此便好……“陽虎和帳內群臣都鬆了口氣,隨即猛地意識到自己這時候說這話有點不合適,眾人連忙改口道:”柳下軍竟然戰殞於小小桃林,真是遺憾萬千……“
是啊,為將者馬革裹屍而還,雖然這是武夫最好的歸宿之一,但趙無恤唯獨沒有想到,柳下蹠竟會這麽早早地離去。
初識柳下蹠,是在十多年前他初入魯國之時,聽冉求談起此人事跡,到了曲阜後,他又從柳下惠、三桓等人痛斥過盜蹠,從貴族口中,和當地貧苦百姓口中,盜蹠儼然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是淩暴諸侯,屠殺百姓的惡徒,亦或是殺富濟貧,帶著氓隸百姓翻身把歌唱的大俠?
無論真相是什麽,當時的趙無恤作為大野澤周邊的領主大夫,當然不能容忍群盜勢力繼續存在下去。但盜蹠也是他遇上最難纏的敵人之一,他花了數年時間,通過軍事、民生雙管齊下,才瓦解了盜蹠的勢力,並借了趙鞅的威勢,才將此人收服……
盜蹠號稱”盜亦有道“,那之後十多年裏,趙無恤也敢用他,曆次大戰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可以這麽說,”蹠之徒“和武卒、騎兵一樣,在曆次戰役裏起著關鍵作用。
不過此人也有些桀驁不馴,難以籠絡,之前在洛水邊屠殺五千鄭國俘虜的事情,就一度讓趙無恤這邊陷入輿論被動。雖然他在這場大戰結束前不打算追究,但也意識到,盜蹠和他的手下們雖然能打,卻是軍隊裏一個不穩定因素,戰時能利用他破敵掠地,和平時期卻隻能鳥盡弓藏……
不過他沒料到的是,還不等他來一出杯酒釋兵權,盜蹠就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之前做過的事情,無論多麽天怒人怨,都不重要了,趙無恤心裏隻剩下了惋惜和遺憾。
但看著帳內群臣那”這桀驁不馴之人,死了也不算件壞事“的態度,他突然間覺得,自己應該給柳下蹠這一生,下一個公允的定論。
但給曆史人物下定論的困難之處在於,他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是矛盾的,在盜蹠身上尤甚。
是大盜還是良臣,是豪俠還是屠夫?
趙無恤起身道:”取紙筆來……“
子夏應諾,很快就取來最好的白紙和煙墨,長長的紙卷在案幾上鋪展開來。
趙無恤右手持筆,粗豪入墨讓它吸足墨汁至精神飽滿,同時顰著眉靜靜望著身前紙卷,心裏浮現的是盜蹠的這一生。
他的功,他的過,他的俠氣,他的果斷,他的驚鴻一現,他的突然隕落……
趙無恤提筆出硯,腦中浮現的卻是盜蹠率軍衝鋒時如厲劍出鞘。
他落筆入紙,恍如盜蹠率軍奇襲敵人後方,似刀鋒入骨,一筆就攪活了整個局勢!
瞬息之間,紙上已經多了一撇,像是盜蹠濃鬱胡須,帶著一絲聰明人譏誚的意味。
隨著破紙第一觸,趙無恤筆勢便再無停頓,巨大的墨字從躍於紙上!
意盡,筆落,趙無恤將筆一扔,當著眾人的麵,愴然淚下。
”惜哉子石!”
“惜哉軍將!”
眾人連忙拱手一同嗚唿哀哉,半響之後,陽虎才抬起頭來,望向案幾上,卻見白紙上隻有十個字,十個狂放的草篆……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
周王匄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四月二十六日……
這個月風雲變幻莫測,先是楚王的病逝,楚軍虎頭蛇尾地撤退,隨即盜蹠攻破函穀關卻又戰死於桃林,他手下兵卒在悲憤之下以兩千人的傷亡屠瑕邑,占領風陵渡南岸,至此,趙氏的戰略計劃完全實現,秦國已無兵可用,河東完全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大甕,秦、魏、鄭僅剩的五六萬人困於中條山以南,大河以北的狹長地段裏,無處可去。
就在這一天,一封祭文從鹽池大本營發出,由輕騎扁舟四處投遞,很快就傳遍了大河兩岸。
從硝煙剛剛散盡的蒲阪,到卑耳山旁的下陽。
從京觀堆滿河岸的風陵渡,到韓虎所在的虢城。
所有人都在宣讀這篇由趙無恤親筆所書的祭文。
“廿三日大風南來,雲聚成鉛,森森然慘兮,是日吾驚聞柳下軍將戰殞於桃林,不由愴然而悲。然逝者不可複生,餘唯有斟烈酒以獻君,聊憑文祭子石英魂,辭曰:
君憑庶子之身,持三尺之劍,於大野澤擎帆弭而蔽旌旗,威震魯宋,貪暴之徒恨之入骨,百姓氓隸愛之如父兄。其後君順應大勢,歸附趙氏,隨餘西破宋五公子之亂,又北勝範、中行,抵定太行,橫行河內。今年以來,襲汝陽,****地,戰洛水,敗遊速,解韓圍,破函穀,吟破陣之長歌,馳騁橫行於中原;禦邊疆以安國兮,挽即倒之狂瀾。子石之功,威震華夏!餘時常騁望南方,盼軍將之凱旋……
奈軍將豈哀逝兮,愴山河之蒼蒼。青天暗而湧淚兮,別永隔兮參商……子石殞於桃林,亡於宵小卑劣偷襲之手!彼蒼天者曷其有極?
軍將乃國之大俠,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千秋壯士,烜赫趙氏!
然將軍之仇不可不報。
河東餘惡之賊不可不追!
趙氏旌旗十萬,不日揮師南下,越中條,斷大河,必殲秦、魏於風陵,以告慰將軍亡魂!
此乃中原最後一戰,願此戰之後,晉國長樂而未央!天下長樂而未央!”
ps:大家雙十一安好,剁手傷身,量力而行,本書群號:370609612,加群有紅包,雙十一單身狗們更要抱團取暖啊(未完待續。)
四月份,隨著秦魏聯軍的倉皇撤離,整個中條山以北都被趙氏攻占,趙無恤的大本營也不斷南移,從曲沃到安邑,再從安邑到鹽池……
幾日之內,可他便從南方接到了不少消息。
在得知楚王北征,卻病逝於陸渾時,趙無恤是鬆了一口氣的,如此一來楚軍南撤,他的作戰計劃便不用更改,也不必擔心此戰後還要與龐大的楚國陷入漫長的拉鋸戰。
在得知盜蹠攻破函穀關時,他則是拊掌而讚,盜蹠一軍的南線攻勢,是趙氏在整場戰爭裏轉守為攻的起點,將戰火燒到了敵人後方,讓盟友轉危為安,現在又替他啃下了函穀關這個硬骨頭,接下來還需要西進桃林,拔除瑕邑、風陵渡,基本就能抵定勝局。
然而就在數日之後,噩耗傳來,柳下蹠戰殞於桃林……
一時間,帳內群臣驚詫莫名,趙無恤也默然無言,久久沒有說話。
還是陽虎連連追問道:”柳下軍將帥兵卒呢?函穀呢?“
”函穀無虞,仍在我軍手中,至於柳下軍將的兵卒……他們……“
憤怒的”蹠之徒“們在殺退伏擊的敵人後,抬著柳下蹠的屍體繼續沿著桃林小道西行,一路上不知又中了多少次小埋伏,但也未能阻止他們的腳步,抵達瑕邑時僅剩八千人,這八千憤怒的魯國子弟在監軍、校尉的率領下花了一天時間拔除瑕邑,將這座策劃了桃林伏擊的小邑夷為平地,全城皆屠……
當這份消息送到時,這些人已經席卷大河南岸,奪取風陵渡南岸碼頭!
”如此便好……“陽虎和帳內群臣都鬆了口氣,隨即猛地意識到自己這時候說這話有點不合適,眾人連忙改口道:”柳下軍竟然戰殞於小小桃林,真是遺憾萬千……“
是啊,為將者馬革裹屍而還,雖然這是武夫最好的歸宿之一,但趙無恤唯獨沒有想到,柳下蹠竟會這麽早早地離去。
初識柳下蹠,是在十多年前他初入魯國之時,聽冉求談起此人事跡,到了曲阜後,他又從柳下惠、三桓等人痛斥過盜蹠,從貴族口中,和當地貧苦百姓口中,盜蹠儼然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是淩暴諸侯,屠殺百姓的惡徒,亦或是殺富濟貧,帶著氓隸百姓翻身把歌唱的大俠?
無論真相是什麽,當時的趙無恤作為大野澤周邊的領主大夫,當然不能容忍群盜勢力繼續存在下去。但盜蹠也是他遇上最難纏的敵人之一,他花了數年時間,通過軍事、民生雙管齊下,才瓦解了盜蹠的勢力,並借了趙鞅的威勢,才將此人收服……
盜蹠號稱”盜亦有道“,那之後十多年裏,趙無恤也敢用他,曆次大戰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可以這麽說,”蹠之徒“和武卒、騎兵一樣,在曆次戰役裏起著關鍵作用。
不過此人也有些桀驁不馴,難以籠絡,之前在洛水邊屠殺五千鄭國俘虜的事情,就一度讓趙無恤這邊陷入輿論被動。雖然他在這場大戰結束前不打算追究,但也意識到,盜蹠和他的手下們雖然能打,卻是軍隊裏一個不穩定因素,戰時能利用他破敵掠地,和平時期卻隻能鳥盡弓藏……
不過他沒料到的是,還不等他來一出杯酒釋兵權,盜蹠就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之前做過的事情,無論多麽天怒人怨,都不重要了,趙無恤心裏隻剩下了惋惜和遺憾。
但看著帳內群臣那”這桀驁不馴之人,死了也不算件壞事“的態度,他突然間覺得,自己應該給柳下蹠這一生,下一個公允的定論。
但給曆史人物下定論的困難之處在於,他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是矛盾的,在盜蹠身上尤甚。
是大盜還是良臣,是豪俠還是屠夫?
趙無恤起身道:”取紙筆來……“
子夏應諾,很快就取來最好的白紙和煙墨,長長的紙卷在案幾上鋪展開來。
趙無恤右手持筆,粗豪入墨讓它吸足墨汁至精神飽滿,同時顰著眉靜靜望著身前紙卷,心裏浮現的是盜蹠的這一生。
他的功,他的過,他的俠氣,他的果斷,他的驚鴻一現,他的突然隕落……
趙無恤提筆出硯,腦中浮現的卻是盜蹠率軍衝鋒時如厲劍出鞘。
他落筆入紙,恍如盜蹠率軍奇襲敵人後方,似刀鋒入骨,一筆就攪活了整個局勢!
瞬息之間,紙上已經多了一撇,像是盜蹠濃鬱胡須,帶著一絲聰明人譏誚的意味。
隨著破紙第一觸,趙無恤筆勢便再無停頓,巨大的墨字從躍於紙上!
意盡,筆落,趙無恤將筆一扔,當著眾人的麵,愴然淚下。
”惜哉子石!”
“惜哉軍將!”
眾人連忙拱手一同嗚唿哀哉,半響之後,陽虎才抬起頭來,望向案幾上,卻見白紙上隻有十個字,十個狂放的草篆……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
周王匄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四月二十六日……
這個月風雲變幻莫測,先是楚王的病逝,楚軍虎頭蛇尾地撤退,隨即盜蹠攻破函穀關卻又戰死於桃林,他手下兵卒在悲憤之下以兩千人的傷亡屠瑕邑,占領風陵渡南岸,至此,趙氏的戰略計劃完全實現,秦國已無兵可用,河東完全成了一個密不透風的大甕,秦、魏、鄭僅剩的五六萬人困於中條山以南,大河以北的狹長地段裏,無處可去。
就在這一天,一封祭文從鹽池大本營發出,由輕騎扁舟四處投遞,很快就傳遍了大河兩岸。
從硝煙剛剛散盡的蒲阪,到卑耳山旁的下陽。
從京觀堆滿河岸的風陵渡,到韓虎所在的虢城。
所有人都在宣讀這篇由趙無恤親筆所書的祭文。
“廿三日大風南來,雲聚成鉛,森森然慘兮,是日吾驚聞柳下軍將戰殞於桃林,不由愴然而悲。然逝者不可複生,餘唯有斟烈酒以獻君,聊憑文祭子石英魂,辭曰:
君憑庶子之身,持三尺之劍,於大野澤擎帆弭而蔽旌旗,威震魯宋,貪暴之徒恨之入骨,百姓氓隸愛之如父兄。其後君順應大勢,歸附趙氏,隨餘西破宋五公子之亂,又北勝範、中行,抵定太行,橫行河內。今年以來,襲汝陽,****地,戰洛水,敗遊速,解韓圍,破函穀,吟破陣之長歌,馳騁橫行於中原;禦邊疆以安國兮,挽即倒之狂瀾。子石之功,威震華夏!餘時常騁望南方,盼軍將之凱旋……
奈軍將豈哀逝兮,愴山河之蒼蒼。青天暗而湧淚兮,別永隔兮參商……子石殞於桃林,亡於宵小卑劣偷襲之手!彼蒼天者曷其有極?
軍將乃國之大俠,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千秋壯士,烜赫趙氏!
然將軍之仇不可不報。
河東餘惡之賊不可不追!
趙氏旌旗十萬,不日揮師南下,越中條,斷大河,必殲秦、魏於風陵,以告慰將軍亡魂!
此乃中原最後一戰,願此戰之後,晉國長樂而未央!天下長樂而未央!”
ps:大家雙十一安好,剁手傷身,量力而行,本書群號:370609612,加群有紅包,雙十一單身狗們更要抱團取暖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