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欲以少擊眾,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我無大國之與,又無鄰國之助迂其途,如此,則令過深草,遠其路。如兵法所雲,齊人經過灌木深草後,列陣的確又慢又散亂。”


    站在視野良好的駟馬戎車上,趙無恤露出了微笑,今天他不打算和以往一樣“身先士卒”,他將是縱觀全局的指揮者。


    凡帥師之法,當先發遠候,去敵二百裏,神知敵人所在。


    因為有輕捷如風的騎從,武卒的眼睛得以放得很遠,對齊人的監控從三十裏外的青山就開始了。他們的人數,兵種,行軍隊形,旗號,乃至於與此地的距離,每隔一刻都有人迴來稟報。


    齊人的輕車和徒卒都追不上單騎,隻能望而興歎,就當是怎麽也攆不走的蒼蠅,仗著己方兵多也沒有太在意。


    和之前幾次一樣,他們派出探路的輕車也被騎從們毫不例外地一一堵截射殺,在這個騎兵少見的年代,趙無恤這二十餘騎,竟然就做到了使敵人耳目聾瞎的理想狀態,讓他們進入己方事先準備好的戰場後才能發現自己。


    這就是多出一個戰術性兵種的優勢了。


    趙無恤所率的武卒主力五百人在朝食過後便在甄邑兩裏外擺開了陣仗,等待齊人到來。


    之所以選擇這個距離,是因為一大清早,他就讓數科學生竇平帶人到前方目測了一下對方會發現己方軍陣的最遠距離。


    “隻要讓全軍坐地,煙塵不揚,那麽敵方若無斥候靠近觀看,到了兩裏之外才能用肉眼發覺!”


    於是,趙無恤便選擇距離那片廣闊的灌木深草地帶兩裏的地方,全軍偃旗息鼓,坐地休息等待。


    他的料敵之法果然奏效,當齊人發現武卒時,剛好行進到了灌木深草地帶中將出未出。


    趙無恤果斷上車揮動旗幟:“全軍立陣!”


    眾卒長唿喊道:“起!”


    他們料敵於先,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而變陣之法,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都是在商丘乃至於到了甄邑之後每日訓練的,此時全體起立,戈矛劍盾在手,竟然一片整齊肅靜。


    就在此時,虞喜也親自迴來還報,將齊人的大體陣型告知了無恤。


    “左中右各有五百人?前重後輕?”


    他思索了片刻後,旌旗舞動,命令一個接一個發出,開始根據對敵情況調整整型。


    “分為左中右三部橫陣,中央有一陣戈矛手。二十五人一排,四人一列。”


    “左翼、右翼各有兩陣戈矛手,十人一排,五人一列;一陣劍盾手,五人一排,十人一列;再各有一陣弩兵,十人一排,五人一列,四陣成凹凸形相錯,戈矛在前。劍盾弩矢在後。”


    “輕騎士遊弋於右翼邊緣,注意敵方側翼戰車。”


    這是數月來趙無恤和眾卒長研究演練的陣型之一,在陣列展開後,他們將分別麵對敵左中右各五百的齊人。無論怎麽看都處於絕對劣勢,尤其是薄弱的中央,要擋住五倍以上的敵人進攻。


    “二三子勿憂,我親自坐鎮中央!”


    在趙無恤的這句話後,原本有些忐忑的左翼戈矛手們這才微微放心。


    平日結合現代方法艱苦訓練的優勢開始體現,在武卒們變陣結束後。對麵的齊軍尚未完全展開,還在灌木叢中艱難地集結,場麵頗有些淩亂。


    機不可失,趙無恤立於戰車之上,揮旗直指前方道:“全軍徐徐前行,至三百步乃止!”


    在幾天前的甄邑攻略裏,武卒們都參與了戰鬥,雖然殺傷不大,可好歹見過血。誰料野外初戰居然又是處於劣勢,這兩個多月來的訓練效果如何,就看今日一戰了!


    樂工出身的鼓手敲打著腰間的蒙皮小鼓,找準同一個節奏是這一行當的基本功,鼓點咚咚作響鼓勵人心的同時使得武卒們的步伐不亂。


    蒙城人漆萬位於人數較多的右側,對為什麽要這麽打,他不知道,也沒有問。


    在過去兩個月裏,他們已經被訓練得隻知道服從卒長、兩長、伍長的各層命令,隻知道聽著鼓點向前邁步。他在攻甄邑時被卒長強令著殺了一個不降的衛人,所以如今也不是很害怕,對麵的齊人仿佛訓練時的泥潭溝壑,是必須越過的障礙。


    他唯一擔心的是位於中央薄弱陣列的堂弟漆百,漆萬目光不時朝左瞥去,隱約能看到站在方陣第二排的堂弟臉色有些微微蒼白。


    新卒們的表現和他差不多,但老卒卻一臉堅毅,他們多數是成鄉舊部,經曆了那夜慘烈的攻防戰。中陣的戈矛手今天還被特地加厚了防禦,多了一紮從甄邑府庫和守卒身上扒來的編綴革甲,並且靠前的兩排矛兵都配備了木質盾牌。


    長達丈餘的矛杆底部有尖尖的銅質突起,這是旅帥讓鑄人加上的,若是矛尖折斷還可以倒過來使,也能深深插進泥土裏,作為臨時的木蒺藜來用。


    那些戈矛在行軍時常置於臂下,尖刃斜朝上指。徐徐走動時數百柄戈矛的木杆微微顫抖,仿佛是蒙城的漆樹林隨風搖墜。


    他們的卒長伍井戴著胄,走在第二排的最左側,目光死死盯著眾人的步伐。旅帥的戰車在後緩緩押陣,車上是田賁持盾保護。雖然這位前些日子破甄邑的首功之臣驍勇無比,可一旦這薄弱的陣型被衝散,旅帥依然會直麵敵軍的兵刃!


    漆萬和他五十名劍盾卒袍澤被分到了右翼,他們的主要武器是一柄長約二尺的青銅劍,可以用於近身刺殺。此外還有一塊大盾,盾牌整體由楊木製成,外部包著厚厚的皮革,用皮製帶子固定在他們的前臂上,左手緊能夠握把柄,遮住胸腹要害。


    他們的身側是兩陣戈矛手,還有五十名隊形鬆散的弩手,在溫縣人蘇壽餘的帶領下拉成了橫陣,縱深五列,這意味著可以施展拿手的“五段射”。


    右翼還有二十多輕騎士保護,他們結成了菱形陣,頭戴皮冠的虞喜位於可以縱觀全局的最後方,他已經將弓矢從馬側的箭袋裏取出,隨時準備搭箭激射。


    武卒們保持著訓練時的一般水準,在平坦的地麵上緩行半刻之後,已經前進到了距離對麵橫陣隻有半裏的位置,卻依然陣型不散。而且拉得和對麵的陣列一樣寬,這意味著在接敵的瞬間,對方人數的優勢會被抵消掉。


    雖然這幾個“密集方陣”在趙無恤看來不比運動會上的中學生方陣強多少,但在對麵的齊人眼裏,已經是從未見過的強軍了!


    齊國的軍吏們看著壓過來的武卒方陣,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道:“晉人好嚴密的陣……”


    陣,既軍隊的編隊,從夏殷周開始早已有之。


    在沒有陣以前,人類群體間的戰爭都是一擁而上,然後士兵們和敵人一般進行著散亂的無序的格鬥,最後勝利一般取決於哪一方的士兵更多,更擅長格鬥技能。


    從春秋中期起,步卒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所以以往跟著戰車的散兵徒卒也漸漸變成了長短兵器相雜的緊密方陣。


    雖然戰車的時代仍未過去,但步卒的編隊已經十分普遍,所謂的卒、兩、伍,都是為了方便編隊而設立的


    和晉國的中行穆子、魏獻子改革同時,齊國的軍事改革是從司馬穰苴時代開始的。步陣取代車兵成為主力,士卒在布陣中的位置,按左、右、行、列分布,講求嚴整不亂。


    烏亞旅繼承廩丘大夫之職後,對付的都是投機心極重,遇到挫折就會崩潰的魯人,以及大野澤的盜寇,如今還是第一次麵對陣型比自己還嚴固的敵人。


    他望著那從開始邁步以來就保持著隊形不變的晉人陣列,感到了一絲壓力:“沒想到對麵的晉人並不弱,居然人人帶甲,還能列出如此緊密的陣列,怕是哪家卿族的精銳罷!”


    “大夫,不若讓弓手上前迎擊,以箭矢擾亂其陣列,再憑借人數優勢擊之!”


    作為副指揮的邑司馬也有些沒底氣,他在旁給廩丘大夫出了這麽一個主意,烏亞旅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望著自己這邊千五百人的數量,還有五百甲士,十輛戰車後,又恢複了信心。


    “司馬法有雲,凡戰,以輕行輕則危,以輕行重則敗,故戰相為輕重。”


    意思是,一般作戰:使用小部隊對敵小部隊可能有危險,使用小部隊對敵大部隊就要失敗,作戰是雙方兵力的對比和較量。


    以烏亞旅的經驗,雙方在裝備差距不大的情況下,數量相差兩倍以上,基本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了。


    “去下令罷!事到如今,隻能一戰了,敵方的中翼薄弱,指揮車也在那裏,讓十輛戰車一會先行衝擊,隻要能將其擊破,擒下對方旅帥,則勝局可定!”


    就在這時,對麵的武卒們卻停了下來,他們跟著軍吏口令和鼓點停頓,右腳徒然抬高又猛地跺下!


    “啪!”


    整齊的踏步聲揚起了塵土,其氣勢仿佛震得大地都在微微晃動,嚇了烏亞旅一跳,戰車戎右也連忙舉盾防禦,齊人徒卒更是忍不住朝後退了半步,探頭探腦地張望不已。(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九天炎羽,逸林的老巢的打賞,感謝諸位的月票


    ,求推薦,求訂閱,求月票,七月已經安頓下來適應宿舍碼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我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月新番並收藏春秋我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