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感謝書友罪惡的樂園,困了喝綠茶,靈犀君,貓妖?的打賞!
也感謝各位的建議,一些情節七月以後會規避的,上一章的軍法有修改,每一條分為三個不同輕重等級:輕者罰粟、罰甲,中者杖責、耐刑,重者斬首,由君子授權右士師判罰。
……
廬舍的地位也被無恤增強,改稱為“亭”,亭設亭長、求盜、亭卒,負責道路的盤查和治安。在周邊的各個亭舍,鄉中的各個裏閭,都要嚴格檢查往來行人的身份。如果有外來人而亭長、裏胥沒有及時盤問和製止,都要定罪。
若是截住了陌生的外地人,要先送到鄉寺,盤問他們是誰派來的。若是號稱走親訪友的人,就先妥善安排其住在鄉寺或亭舍,他們想要會見兄弟朋友,就替他們傳唿召來,不能讓他們自行進入鄉中裏巷,到處亂竄。
鄉門的幾處入口還養了幾條狗,其中最為高大威風的,還屬小童敖養的那頭中山狄犬。它渾身黝黑,仿佛黑夜裏的影子,唯獨脖頸下有一道月牙形的白紋。此犬對外人兇狠,見了無恤和薇,卻像是一頭撒嬌的寵物,倆人都喜歡逗弄它,這畜生儼然成了成鄉的犬中之王。
井雖然得到了趙無恤的寬恕,但他的這一經曆仿佛給自己染上了汙點,每天埋著頭做著城耐之類的苦活。和他關係友善的虞喜、穆夏和幾位兩司馬雖然還待他如初,可另外一些人則離他疏遠了些,不時還會對他加以鄙夷的目光。
至於田賁,最初仗著資曆老,本事高,連負責管束他的兩司馬也要讓他幾分。然而自從軍法頒布後,他頓時老實了不少,可也沒人敢拿他當一普通更卒對待。
在做了幾日加固牆垣,挑擔肥田的活計後,兩人又被鄉司徒竇彭祖叫到了一起,說是要跟著眾人去十多裏外的山上。
“采石?竇……鄉司徒,這是要做甚?”以前的田賁目中無人,都敢大刺刺地拍竇彭祖的肩膀,可現如今卻老實了不少,改尊稱他“鄉司徒”了。
竇彭祖知道此人是君子愛將,現在雖然暫時受了懲處,但保不準日後又升上來,也不敢拿大,而是把緣由細細說了。
原來,隨著夏粟播種完畢,國人經過了幾日歇息,趙無恤一直念念不忘的陶窯,又再次開工了。
上一次燒製失敗,是因為窯溫不夠高。這次他親自巡視匠工坊時,看到陶匠們將普通的木柴先燒製成木炭,一根一根地往窯裏碼,但燒出來的陶器雖然較以前又有了些進步,但還是不能讓無恤滿意。
而且用木炭來燒,也不是長久之法,因為成鄉山多土薄,森林本就不茂盛。樹木有固土保地的功效,平日鄉民們拾撿來燒火做飯還勉強夠用,若是再大量砍伐用於燒製陶瓷,一山的樹木盡去後的後果,不但趙無恤知道,連計僑、王孫期等人都清楚無比,已經有過幾次進諫。
對林木的保護,先秦時代的人們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晉國,已經經曆過一次都城舊絳周邊環境惡化,不得不遷都新田的曆史。
《周書》有規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已經開始提倡合理砍伐合理利用,不違天時。“墮山”,也就是伐盡一山樹木,被認為是一邑之主絕不應該做的事情。
何況,迴想起後世家鄉甘陝水土流失的惡果和慘象,趙無恤也心有餘悸,而從遙遠的霍山、呂梁等地購買木材和木炭,又會加大瓷器的成本。
再說了,晉國地處山西,本身就就坐在一個大寶庫上麵啊,隻是還無人發覺利用罷了。
於是趙無恤喚來計僑、竇彭祖和當地長者詢問後,得知他想要的那種東西,附近的山中的確是有的!
還是桑羊翁則提供了一條線索:“成鄉之山,其陽有少許赤銅,但深埋於土,無法掘出。其陰多石涅,通體黝黑,若以草燃之,則煙騰火發,和君子所說,點火即燃的煤炭似乎有些相似。”
趙無恤聽罷眼前一亮,桑羊翁所說的,應該就是露出地表的煤層。
“那地方遠麽?”
“不遠,隻需走三個時辰山路,一天一夜便可來迴。”
趙無恤也想起來了,自己來成鄉時,的確遠眺望見黑黝黝的山體,當時還以為是黑色的石頭,卻不知是如此寶貝。它們被當地人稱為石涅,許多裸露在外,隨著風吹滾落到山下道旁,被當地的居民當石頭丟到一旁,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效率驚人的燃料。
趙無恤當即下令道:“將陶窯先停工,再琢磨一下釉的成分,鄉司徒尋幾個熟悉山路的民眾,帶上一兩更卒,備齊工具,去山上開采露天的石涅,餘自有大用!”
於是就有了竇彭祖招來井、田賁等人的舉動,聽說是君子需要,田賁帶著立功贖罪的想法,捋著袖子幹勁十足,和眾人背著竹簍,扛著鋤、銅鍤上山去了,井一直卯著和田賁較勁的心思,也不甘落後。
他們在山上呆了一宿,第二天午後,數十名更卒和野人背著竹簍,運迴來幾百塊黑漆漆的東西,正是石涅,堆疊起來高過了門楣。
趙無恤聞訊後前來觀看,也不理會腆著笑臉邀功的田賁,拿起一塊“石涅”,發現果然是前世的煤炭,掂量幾下,發覺足足有三四斤重。
他大喜過望道:“這些都是好東西,一旦燒起來,燒窯可以達到千三百,千四百度,可比木柴和木炭產生的溫度高多了!”
“溫度?千三百,千四百?”計僑和魯陶翁麵麵相覷,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又是君子的什麽奇思妙想麽?
先秦時還沒有一個標準的溫度概念,隻能靠巧匠肉眼觀察火焰顏色,來判斷溫度的高低,以及窯、爐內氣氛。
正所謂:“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氣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在爐中加入銅和錫而進行熔化,首先熔化揮發的是那些不純雜物,它們的燃燒呈現“黑濁”焰色;然後,熔點較低的錫和硫熔化並揮發,呈現“黃白”焰色;隨爐溫升高,銅熔化並揮發,銅與錫成為青銅合金,呈現“青白”顏色,進而爐火純青,便可開爐鑄造。
火候觀察法,不獨可以用在冶煉鑄造上,也被陶匠沿用。
於是,趙無恤又隻能順便給兩人科普了一下“溫度”的概念。
“所謂溫度,就是描述一個東西的冷熱程度,水結成冰,是零度,水沸騰而起成為汽,是佰度;故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
魯陶翁恍然大悟,而儼然已經被趙無恤培養成半個數學家的計僑,則連忙在簡牘上記下,琢磨開了。
如今,一切具備,東風已至,但先吹來的卻是一場淫雨霏霏,縱然趙無恤急著燒製瓷器,這大雨天的也沒法施展,也隻能悻悻作罷。
隨著夏雨漣漣,時間一轉眼便到了六月中旬,春種的粟米已經開始由青變黃,夏種的嫩綠粟苗卻尚未開始結實。
這一天,烏雲初散,趙無恤正和魯陶翁和成巫商議著,挑個好日子,再次開窯燒製陶器,一鼓作氣研製成功。就在這時,守在門外的小童敖卻來通報,說是下宮有使者來成鄉了。
“下宮使者?”
趙無恤心中一動,連忙讓人進門,隻見來者正是穿著皂衣的豎人寬,他此行負責給無恤傳達一個消息。
趙鞅迴來了!
……
,求推薦,第二更在下午
感謝書友罪惡的樂園,困了喝綠茶,靈犀君,貓妖?的打賞!
也感謝各位的建議,一些情節七月以後會規避的,上一章的軍法有修改,每一條分為三個不同輕重等級:輕者罰粟、罰甲,中者杖責、耐刑,重者斬首,由君子授權右士師判罰。
……
廬舍的地位也被無恤增強,改稱為“亭”,亭設亭長、求盜、亭卒,負責道路的盤查和治安。在周邊的各個亭舍,鄉中的各個裏閭,都要嚴格檢查往來行人的身份。如果有外來人而亭長、裏胥沒有及時盤問和製止,都要定罪。
若是截住了陌生的外地人,要先送到鄉寺,盤問他們是誰派來的。若是號稱走親訪友的人,就先妥善安排其住在鄉寺或亭舍,他們想要會見兄弟朋友,就替他們傳唿召來,不能讓他們自行進入鄉中裏巷,到處亂竄。
鄉門的幾處入口還養了幾條狗,其中最為高大威風的,還屬小童敖養的那頭中山狄犬。它渾身黝黑,仿佛黑夜裏的影子,唯獨脖頸下有一道月牙形的白紋。此犬對外人兇狠,見了無恤和薇,卻像是一頭撒嬌的寵物,倆人都喜歡逗弄它,這畜生儼然成了成鄉的犬中之王。
井雖然得到了趙無恤的寬恕,但他的這一經曆仿佛給自己染上了汙點,每天埋著頭做著城耐之類的苦活。和他關係友善的虞喜、穆夏和幾位兩司馬雖然還待他如初,可另外一些人則離他疏遠了些,不時還會對他加以鄙夷的目光。
至於田賁,最初仗著資曆老,本事高,連負責管束他的兩司馬也要讓他幾分。然而自從軍法頒布後,他頓時老實了不少,可也沒人敢拿他當一普通更卒對待。
在做了幾日加固牆垣,挑擔肥田的活計後,兩人又被鄉司徒竇彭祖叫到了一起,說是要跟著眾人去十多裏外的山上。
“采石?竇……鄉司徒,這是要做甚?”以前的田賁目中無人,都敢大刺刺地拍竇彭祖的肩膀,可現如今卻老實了不少,改尊稱他“鄉司徒”了。
竇彭祖知道此人是君子愛將,現在雖然暫時受了懲處,但保不準日後又升上來,也不敢拿大,而是把緣由細細說了。
原來,隨著夏粟播種完畢,國人經過了幾日歇息,趙無恤一直念念不忘的陶窯,又再次開工了。
上一次燒製失敗,是因為窯溫不夠高。這次他親自巡視匠工坊時,看到陶匠們將普通的木柴先燒製成木炭,一根一根地往窯裏碼,但燒出來的陶器雖然較以前又有了些進步,但還是不能讓無恤滿意。
而且用木炭來燒,也不是長久之法,因為成鄉山多土薄,森林本就不茂盛。樹木有固土保地的功效,平日鄉民們拾撿來燒火做飯還勉強夠用,若是再大量砍伐用於燒製陶瓷,一山的樹木盡去後的後果,不但趙無恤知道,連計僑、王孫期等人都清楚無比,已經有過幾次進諫。
對林木的保護,先秦時代的人們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特別是晉國,已經經曆過一次都城舊絳周邊環境惡化,不得不遷都新田的曆史。
《周書》有規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已經開始提倡合理砍伐合理利用,不違天時。“墮山”,也就是伐盡一山樹木,被認為是一邑之主絕不應該做的事情。
何況,迴想起後世家鄉甘陝水土流失的惡果和慘象,趙無恤也心有餘悸,而從遙遠的霍山、呂梁等地購買木材和木炭,又會加大瓷器的成本。
再說了,晉國地處山西,本身就就坐在一個大寶庫上麵啊,隻是還無人發覺利用罷了。
於是趙無恤喚來計僑、竇彭祖和當地長者詢問後,得知他想要的那種東西,附近的山中的確是有的!
還是桑羊翁則提供了一條線索:“成鄉之山,其陽有少許赤銅,但深埋於土,無法掘出。其陰多石涅,通體黝黑,若以草燃之,則煙騰火發,和君子所說,點火即燃的煤炭似乎有些相似。”
趙無恤聽罷眼前一亮,桑羊翁所說的,應該就是露出地表的煤層。
“那地方遠麽?”
“不遠,隻需走三個時辰山路,一天一夜便可來迴。”
趙無恤也想起來了,自己來成鄉時,的確遠眺望見黑黝黝的山體,當時還以為是黑色的石頭,卻不知是如此寶貝。它們被當地人稱為石涅,許多裸露在外,隨著風吹滾落到山下道旁,被當地的居民當石頭丟到一旁,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效率驚人的燃料。
趙無恤當即下令道:“將陶窯先停工,再琢磨一下釉的成分,鄉司徒尋幾個熟悉山路的民眾,帶上一兩更卒,備齊工具,去山上開采露天的石涅,餘自有大用!”
於是就有了竇彭祖招來井、田賁等人的舉動,聽說是君子需要,田賁帶著立功贖罪的想法,捋著袖子幹勁十足,和眾人背著竹簍,扛著鋤、銅鍤上山去了,井一直卯著和田賁較勁的心思,也不甘落後。
他們在山上呆了一宿,第二天午後,數十名更卒和野人背著竹簍,運迴來幾百塊黑漆漆的東西,正是石涅,堆疊起來高過了門楣。
趙無恤聞訊後前來觀看,也不理會腆著笑臉邀功的田賁,拿起一塊“石涅”,發現果然是前世的煤炭,掂量幾下,發覺足足有三四斤重。
他大喜過望道:“這些都是好東西,一旦燒起來,燒窯可以達到千三百,千四百度,可比木柴和木炭產生的溫度高多了!”
“溫度?千三百,千四百?”計僑和魯陶翁麵麵相覷,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又是君子的什麽奇思妙想麽?
先秦時還沒有一個標準的溫度概念,隻能靠巧匠肉眼觀察火焰顏色,來判斷溫度的高低,以及窯、爐內氣氛。
正所謂:“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氣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這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在爐中加入銅和錫而進行熔化,首先熔化揮發的是那些不純雜物,它們的燃燒呈現“黑濁”焰色;然後,熔點較低的錫和硫熔化並揮發,呈現“黃白”焰色;隨爐溫升高,銅熔化並揮發,銅與錫成為青銅合金,呈現“青白”顏色,進而爐火純青,便可開爐鑄造。
火候觀察法,不獨可以用在冶煉鑄造上,也被陶匠沿用。
於是,趙無恤又隻能順便給兩人科普了一下“溫度”的概念。
“所謂溫度,就是描述一個東西的冷熱程度,水結成冰,是零度,水沸騰而起成為汽,是佰度;故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魚鱉之藏也。”
魯陶翁恍然大悟,而儼然已經被趙無恤培養成半個數學家的計僑,則連忙在簡牘上記下,琢磨開了。
如今,一切具備,東風已至,但先吹來的卻是一場淫雨霏霏,縱然趙無恤急著燒製瓷器,這大雨天的也沒法施展,也隻能悻悻作罷。
隨著夏雨漣漣,時間一轉眼便到了六月中旬,春種的粟米已經開始由青變黃,夏種的嫩綠粟苗卻尚未開始結實。
這一天,烏雲初散,趙無恤正和魯陶翁和成巫商議著,挑個好日子,再次開窯燒製陶器,一鼓作氣研製成功。就在這時,守在門外的小童敖卻來通報,說是下宮有使者來成鄉了。
“下宮使者?”
趙無恤心中一動,連忙讓人進門,隻見來者正是穿著皂衣的豎人寬,他此行負責給無恤傳達一個消息。
趙鞅迴來了!
……
,求推薦,第二更在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