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迴,宋四畏罪潛逃呂椿殺人滅口
高廷讚和張得功等將領們在大廳裏議事。鄭寧一旁伺候。
高廷讚道:“現在戰事已停,我軍有戰馬千餘匹,槽喂、圈養,耗費太大。不知各位有何方法,既可保存馬力,又能減少後備消耗。”
張得功起身說道:“大人,下官有個愚見,不知是否可行?”高廷讚讓他講。張得功道:挑選二百名精壯兵丁,每兩人十匹戰馬,草地放牧。以備戰時之用。命專人十天一查點。把戰馬放肥壯的有賞;放瘦弱的有罰;玩忽職守,丟失戰馬者斬。”
高廷讚道:“我看這辦法不錯。不過,‘丟失戰馬者斬’......內部一定要跟據情節量刑,不可一概而論。”
兵丁們每兩人分到十匹戰馬在草地上放牧。突然天氣驟變,風沙揚起。眾人趕馬迴營。
宋四與張山,發現放出的馬,少了兩匹,二人著急起來。張山道:“少兩匹,這怎麽辦!”宋四道:“是啊,這可怎麽辦哪!”他蹲在地上犯愁。
幾個兵丁幫助尋找,仍未找到。宋四嚇的不得了,直掉眼淚。
張山道:“我們隻好進城去見張將軍,以實相告,隻因沙塵猛起,驚散馬群,又不是我們失職丟失。他若不寬恕我們,再苦苦哀求高千歲。軍令雖嚴,他素性仁慈,最不喜殺,一定能夠量情寬恕。”
宋四道:“肯定要殺頭的!你們帶這八匹馬迴去吧,我再尋找尋找。萬一找到,不是更好。”眾人趕馬迴營。宋四獨坐山坡,怕迴營遭斬。哭泣起來。他家在京城,想迴去借錢買一匹馬賠補上,以保活命。
他偷偷溜到京城,路過呂相府。正好遇到幾個巡夜家丁提燈攜棍迎麵而來。宋四急忙閃入一個門樓裏,被管家呂用發現。眾人一擁而上,宋四驚慌失措。呂用道:“你這家夥躲躲藏藏,一定不是好人!快拿下!”眾人揪住宋四,拳打腳踢。宋四道:“我不是賊人。”
呂用道:“那你是什麽人?快說實話!”宋四道:“我是......是雁門關鎮國王麾下的馬兵叫宋四。”呂用道:“既是馬兵,為何黑夜私自逃迴。捆了,押迴府去!”
眾人綁了宋四。
相府內燈火輝煌。呂椿端坐,觀賞歌舞姬表演。
呂用進來,說道:“大人,小人奉命巡更,在牆外抓住一個人,以為是賊人。問後,他說是雁門關鎮國王麾下的馬兵,問他為什麽迴京,他支支吾吾,神
色慌張,小人料他必有緣故。將他帶迴府中,請大人定奪。”
呂椿一聽是雁門關來的人,覺得機不可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道:“帶來見我。”他示意歌舞姬退下。
呂用等人押宋四進廳。宋四戰戰兢兢地跪下。呂椿怒喝道:“膽大的賊人,想是要來我府中行竊吧?如若不說實話,定斬不恕!”
宋四渾身顫抖,說道:“大人息怒。小人實非盜賊。是雁門關的馬兵。”呂椿問他為何潛逃?宋四道:“因丟失馬匹,鎮國王軍紀嚴明,小人不敢迴營,逃迴京城,想求親托友,買馬再迴去交差。走到這裏,被老爺府上家人發現。”
呂椿道:“分明是受你主帥差遣,與朝中哪個私通......呂用,搜查他身上可攜帶密信沒有。”
呂用沒搜出信件。
呂椿問道:“宋四,你願死還是願活?”宋四道:“小人家有妻小,自然想活。大人如放了小人,我全家都感激不盡。”
呂椿道:“本相一向慈悲為懷,何嚐不想放你?隻是你乃獲罪逃兵,既被我家人拿住,暗自放了,隱匿實情,這罪名實難擔當。”
宋四急忙叩頭,求他救命。
呂椿沉吟一會兒,說道:“有了,本相替你想個死中求活的主意。不但保住性命,還保你有個好的前程。”
宋四道“若能這樣,相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小人永不忘相爺大恩。”
呂椿道:“我料你一個馬兵,家中定不寬裕,先賞你三十兩銀子,以備入監使用。我差人把你送到禦史衙門,你須記著我的話,堂上若問,不要提起失馬的事。就說,私逃是為了到相府報告機密軍情。因主帥高廷讚私通北番,共謀大逆,小人雖係小卒,也有一點忠心,不敢不報。再者,主帥謀反,兵丁也難免有從叛之罪,所以連夜逃迴,特到相府舉報......這樣,你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宋四聽說是讓他憑空捏造,誣陷好人,大吃一驚,不敢接受。
呂椿怒目逼視,說道:“不想活嗎?”宋四驚恐道:“小人從命。隻是到了禦史衙門,堂上老爺問我有何憑據,小人沒法迴答呀!”
呂椿道:“本相曾聞,遼國投降之後,北安王與高廷讚彼此來往過,果有其事嗎?”宋四道:“有此事。那年秋天,番王曾經請高千歲到活佛寺赴宴,雁門關文武官員恐有不測,一起諫言,不要前去。高千歲不聽,說:我乃赫赫天朝大臣,諒他不敢加害,
用不著擔心。若懼而不往,反被番人恥笑,藐視我大宋。再者,既已投降,便是一家,何必多疑!眾官攔阻不住,高千歲隻帶了他的家將鄭寧,和幾個侍衛,總共十人前去,宴畢迴來,安然無事。後來又去一次。”
呂椿問他高廷讚和北安王,都談些什麽?
宋四道:“聽說北安王哀求高千歲奏請聖上,放迴他弟弟耶律通。”
呂椿問高廷讚如何答複他?
宋四道:“高千歲總是婉言拒絕。”
呂椿有了主意,說道:“堂上老爺問你時,你就說:高廷讚與北安王來往密切。某日,二人夜飲時,私談謀反之事。北安王要高千歲幫他滅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歲答應他為內應......被我聽見。因此連夜來京,到相府告密。
宋四道:“若堂上老爺不信,怎麽辦?”
呂椿道:“我命管家呂用隨去,見機而行。你隻要咬緊牙關一口咬定這事,闖過這一關,保證不久定會放你出監,然後本相再提拔你做官。否則你定死無疑。”宋四道:“隻要大人保我不死,願照大人吩咐去說。”
呂椿吩咐呂用,給他鬆綁,賞酒飯給他壓驚。暗遞眼色給呂用,示意酒中下緩毒。
宋四吃飽喝足,被呂用等押送到監察院。
大堂上,監察禦史蘇公秉威嚴端坐。幾個衙役把宋四押上堂。呂用跟隨,宋四盡管有當今宰相的承諾,還是嚇得兩腿發軟,戰戰兢兢的跪下。
呂用跪下道:“大人,此人叫宋四,是雁門關中一個馬兵,到相府告密。相爺問明原因,覺得事關重大,不便多究。命小人送到衙內,待大人審明,同奏聖上。”
蘇公秉讓他站立一旁。
蘇公秉道:“宋四,你有何重大機密?夜投相府,要告何人?從實講述。”
宋四鸚鵡學舌般的說道:“小人出自忠心,到相府舉報。隻因主帥高廷讚,私自通番,來往密切。二月十九日北安王借著給高千歲祝壽之機,來到雁門關,二人密談,北安王要高千歲幫他滅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歲答應他,願為內應......”
蘇公秉問他如何得知此情況?宋四道:“小人在窗外聽到的......”
蘇公秉犯疑道:“你不過一軍中馬兵。怎能深夜走近軍營主帥大廳。純屬信口胡言,誣告社稷賢臣。受何人指使,如果不從實招認,休想活命!”
宋四顫抖
著說道:“小人不敢誣告。都是真話。”
蘇公秉惱怒道:“大刑伺候!”把簽扔下。
宋四乞求地偷眼望呂用。衙役按住宋四,打起來。宋四慘叫。
呂用怕宋四供出實情。向前跪倒,說道:“:老爺息怒,容小人稟明。方才來時,家爺吩咐小人說,宋四之言真假難辨,求老爺暫勿用刑,等明天一同奏明萬歲。請聖上定奪。倘若讓他死於大刑之下,這件事十分重大,死了活口,高千歲無法辯白,對相爺和大人都多有不便,望大人開恩。”
蘇公秉覺得呂椿所見有道理,說道:“你先迴去,稟告呂大人,明日早朝會麵,一同奏明聖上。”
呂用走後。蘇公秉將宋四收監待審。
早朝前,眾臣在朝堂等候朝賀天子時,呂椿與聞錦、蘇公秉相見坐下。
呂椿對蘇公秉道:“蘇大人,昨天宋四之事,下官深感疑惑。鎮國王素日公正無私,宋四之言未必是實。呂用迴複我說,他受刑叫屈。不知大人如何處理此案?”蘇公秉道:“隻有奏明聖上。秉公而斷,怎能聽一麵之詞,而冤枉重臣。”呂椿道:“大人所見極是。”聞錦問道:“二位大人所言,是關係鎮國王的事嗎?”
呂椿道:“昨晚雁門關有一馬兵到府中告密,說高廷讚與北安王暗自勾結,密謀造反。”
聞錦道:“鎮國王不可能有此事,定是宋四報私仇,或受人收買,前來誣告。”
呂椿道:“我們所見相同。少刻上朝一同奏明聖上。依我拙見,先不必驚動邊關,把宋四嚴加審訊,不怕不得實情。倘若確有叛情,再拿問不遲。如果是假,先把宋四正法,然後奏明聖上降旨,傳諭邊關,以表聖上嚴明。不但高公感恩戴德,竭誠報國。在邊關的諸將也會敬仰聖上明德,鞠躬盡瘁於王事了。”
蘇公秉和聞錦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同說:“大人高見。”
神宗上朝後,寧佐尖聲喊道:“咱家傳聖諭,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呂椿與蘇公秉出班。呂椿奏道:“臣與蘇禦史有本啟奏。”
神宗問他二人有何事同奏?呂椿道:“陛下,昨夜初更,有一人投至臣府,報告機密。自稱是雁門關鎮國王高廷讚麾下的馬兵宋四,有機密事特來密報。臣略問幾句,他的話誣及主帥,臣並非審官,不敢深究。立刻命人送至禦史衙門,交監察禦史蘇公秉大人查辦。尚無結果,事關社稷,臣不敢不奏,望陛下裁決。”
蘇公秉道:“陛下,據宋四所供,高廷讚通遼謀反。他說二月十九日,北安王耶律泰,到雁門關拜會高廷讚,與高廷讚夜宴私談,他在窗外聽得二人商議謀反之事......臣想,宋四乃是軍營中一個馬兵,怎能進入帥府?實不可信。再者,謀反大事,縱img然當時二人在商議,怎能不嚴加防守,以防泄露。臣因此將他責打三十大板,仍不吐實情,一口咬定所說是真。臣不敢繼續用刑,特奏稟陛下聖裁。”
神宗驚疑地道:“高廷讚素來忠孝廉明,乃我朝棟梁之材,柱石之臣。忠心報國之心,朕所深知。今日宋四突然告密,朕想未必是真。丞相以為如何?”
呂椿道:“陛下明察秋毫。臣和蘇大人也在懷疑此事。那宋四不是畏罪私逃,定是受高廷讚仇人唆使。”
神宗道:“愛卿所言,不出朕料。雖然如此。也需要召他來京與宋四麵質,此案方可真相大白。”
聞錦出班奏道:“陛下,宋四舉報鎮國王謀反之事,乃一麵之詞。其中必有緣故。望陛下降旨一道,臣願去雁門關調察此事。如宋四所言不實,即當重治其罪,如鎮國王果有異謀,臣雖文官,也能騙他迴京以正國法。當時鎮國王北伐,乃丞相與臣共保,果有逆謀,甘願領保舉之罪。”
呂椿道:“聞大人條陳雖好,臣以為,不宜過早驚動邊關。不如暫等幾天,望陛下下旨寬刑,待宋四傷好。再嚴加審訊。自然能得到實情。那時再據情決定。如果有叛情,降旨拿問,如涉及可疑,再去察訪也不為遲。”他用此緩兵之計,阻止聞錦去雁門關調查,以免事情敗露因他心裏有數,宋四七天之內必死無疑。
神宗道:“準卿所奏。寬刑十日,待宋四傷好,嚴加審訊,得實再奏。”
三人遵旨退下。
幾天之後,獄卒給宋四送飯,發現宋四死亡,大吃一驚。蘇公秉與仵作等驗屍後向神宗稟奏。蘇公秉道:“臣遵旨寬刑,令宋四調養傷痕,漸漸平複,不料今早猝然死去。臣親自與仵作驗屍,無痛苦之狀,皮色不改,七竅幹淨,非中毒所死。太醫董測,斷為中風猝死。現停屍未殮,臣特來請陛下定奪。”
神宗皺眉沉思,說道:“宋四暴病而死,這宗公案不好清楚,欲去召高廷讚迴朝,活口身亡,沒了憑證......這便如何是好?你先迴去吧!”
蘇公秉走後,神宗命內侍宣呂丞相、尚書聞錦、汝南王與保國公進宮。神宗在光明殿召見了這幾位重臣議事。
汝南王道:“依臣所見,鎮國王斷無此事,暫勿追究,嚴加防範,來年春天便知分曉。”
聞錦道:“老千歲所見極當。”
呂椿道:“如果宋四所報是真,豈不是養虎遺患嗎?”
保國公、汝南王、聞錦三人願將祿位保高廷讚不反。
呂椿道:“三位所見雖高,不過是觀察鎮國王平素為人,又恐怕折了國家棟梁,所以竭力保奏。這固然是三位大人的愛國忠心,呂某也認為高廷讚素日所為,也未必是造反之人。但是無風不起浪,宋四此舉,呂某也拿不定主意,雖料其未必有,也不敢斷其必然無。況且,社稷安危要緊,若緩至明春,萬一鼓噪而進,那時就是斬了三位的頭,也不能退敵人之兵......宋四雖死,口供尚在,這段公案若不勘審,怎麽能清楚!”
三人見呂椿說的也在理,點頭稱是。
神宗問呂椿怎麽處理?
呂椿道:“依臣愚見,趁此事尚未泄露,不必派使察邊,以免打草驚蛇。陛下可另點一位雁門關總兵鎮守,令高廷讚迴京,交監察禦史審問。禦史蘇公秉斷事如神,必能斷明真假,若果無罪,釋放不晚。當然,這是大家所期待的最佳的結果......若真有逆謀,即可問罪,也免養成大患,追悔莫及。”
神宗道:“就這樣辦吧。派寧波海靜去鎮守雁門關。命太監佟璧為欽差,召鎮國王迴朝,並命他到那裏暗自察訪宋四私逃之故,和高廷讚叛謀的真假。”
高廷讚和張得功等將領們在大廳裏議事。鄭寧一旁伺候。
高廷讚道:“現在戰事已停,我軍有戰馬千餘匹,槽喂、圈養,耗費太大。不知各位有何方法,既可保存馬力,又能減少後備消耗。”
張得功起身說道:“大人,下官有個愚見,不知是否可行?”高廷讚讓他講。張得功道:挑選二百名精壯兵丁,每兩人十匹戰馬,草地放牧。以備戰時之用。命專人十天一查點。把戰馬放肥壯的有賞;放瘦弱的有罰;玩忽職守,丟失戰馬者斬。”
高廷讚道:“我看這辦法不錯。不過,‘丟失戰馬者斬’......內部一定要跟據情節量刑,不可一概而論。”
兵丁們每兩人分到十匹戰馬在草地上放牧。突然天氣驟變,風沙揚起。眾人趕馬迴營。
宋四與張山,發現放出的馬,少了兩匹,二人著急起來。張山道:“少兩匹,這怎麽辦!”宋四道:“是啊,這可怎麽辦哪!”他蹲在地上犯愁。
幾個兵丁幫助尋找,仍未找到。宋四嚇的不得了,直掉眼淚。
張山道:“我們隻好進城去見張將軍,以實相告,隻因沙塵猛起,驚散馬群,又不是我們失職丟失。他若不寬恕我們,再苦苦哀求高千歲。軍令雖嚴,他素性仁慈,最不喜殺,一定能夠量情寬恕。”
宋四道:“肯定要殺頭的!你們帶這八匹馬迴去吧,我再尋找尋找。萬一找到,不是更好。”眾人趕馬迴營。宋四獨坐山坡,怕迴營遭斬。哭泣起來。他家在京城,想迴去借錢買一匹馬賠補上,以保活命。
他偷偷溜到京城,路過呂相府。正好遇到幾個巡夜家丁提燈攜棍迎麵而來。宋四急忙閃入一個門樓裏,被管家呂用發現。眾人一擁而上,宋四驚慌失措。呂用道:“你這家夥躲躲藏藏,一定不是好人!快拿下!”眾人揪住宋四,拳打腳踢。宋四道:“我不是賊人。”
呂用道:“那你是什麽人?快說實話!”宋四道:“我是......是雁門關鎮國王麾下的馬兵叫宋四。”呂用道:“既是馬兵,為何黑夜私自逃迴。捆了,押迴府去!”
眾人綁了宋四。
相府內燈火輝煌。呂椿端坐,觀賞歌舞姬表演。
呂用進來,說道:“大人,小人奉命巡更,在牆外抓住一個人,以為是賊人。問後,他說是雁門關鎮國王麾下的馬兵,問他為什麽迴京,他支支吾吾,神
色慌張,小人料他必有緣故。將他帶迴府中,請大人定奪。”
呂椿一聽是雁門關來的人,覺得機不可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說道:“帶來見我。”他示意歌舞姬退下。
呂用等人押宋四進廳。宋四戰戰兢兢地跪下。呂椿怒喝道:“膽大的賊人,想是要來我府中行竊吧?如若不說實話,定斬不恕!”
宋四渾身顫抖,說道:“大人息怒。小人實非盜賊。是雁門關的馬兵。”呂椿問他為何潛逃?宋四道:“因丟失馬匹,鎮國王軍紀嚴明,小人不敢迴營,逃迴京城,想求親托友,買馬再迴去交差。走到這裏,被老爺府上家人發現。”
呂椿道:“分明是受你主帥差遣,與朝中哪個私通......呂用,搜查他身上可攜帶密信沒有。”
呂用沒搜出信件。
呂椿問道:“宋四,你願死還是願活?”宋四道:“小人家有妻小,自然想活。大人如放了小人,我全家都感激不盡。”
呂椿道:“本相一向慈悲為懷,何嚐不想放你?隻是你乃獲罪逃兵,既被我家人拿住,暗自放了,隱匿實情,這罪名實難擔當。”
宋四急忙叩頭,求他救命。
呂椿沉吟一會兒,說道:“有了,本相替你想個死中求活的主意。不但保住性命,還保你有個好的前程。”
宋四道“若能這樣,相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小人永不忘相爺大恩。”
呂椿道:“我料你一個馬兵,家中定不寬裕,先賞你三十兩銀子,以備入監使用。我差人把你送到禦史衙門,你須記著我的話,堂上若問,不要提起失馬的事。就說,私逃是為了到相府報告機密軍情。因主帥高廷讚私通北番,共謀大逆,小人雖係小卒,也有一點忠心,不敢不報。再者,主帥謀反,兵丁也難免有從叛之罪,所以連夜逃迴,特到相府舉報......這樣,你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宋四聽說是讓他憑空捏造,誣陷好人,大吃一驚,不敢接受。
呂椿怒目逼視,說道:“不想活嗎?”宋四驚恐道:“小人從命。隻是到了禦史衙門,堂上老爺問我有何憑據,小人沒法迴答呀!”
呂椿道:“本相曾聞,遼國投降之後,北安王與高廷讚彼此來往過,果有其事嗎?”宋四道:“有此事。那年秋天,番王曾經請高千歲到活佛寺赴宴,雁門關文武官員恐有不測,一起諫言,不要前去。高千歲不聽,說:我乃赫赫天朝大臣,諒他不敢加害,
用不著擔心。若懼而不往,反被番人恥笑,藐視我大宋。再者,既已投降,便是一家,何必多疑!眾官攔阻不住,高千歲隻帶了他的家將鄭寧,和幾個侍衛,總共十人前去,宴畢迴來,安然無事。後來又去一次。”
呂椿問他高廷讚和北安王,都談些什麽?
宋四道:“聽說北安王哀求高千歲奏請聖上,放迴他弟弟耶律通。”
呂椿問高廷讚如何答複他?
宋四道:“高千歲總是婉言拒絕。”
呂椿有了主意,說道:“堂上老爺問你時,你就說:高廷讚與北安王來往密切。某日,二人夜飲時,私談謀反之事。北安王要高千歲幫他滅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歲答應他為內應......被我聽見。因此連夜來京,到相府告密。
宋四道:“若堂上老爺不信,怎麽辦?”
呂椿道:“我命管家呂用隨去,見機而行。你隻要咬緊牙關一口咬定這事,闖過這一關,保證不久定會放你出監,然後本相再提拔你做官。否則你定死無疑。”宋四道:“隻要大人保我不死,願照大人吩咐去說。”
呂椿吩咐呂用,給他鬆綁,賞酒飯給他壓驚。暗遞眼色給呂用,示意酒中下緩毒。
宋四吃飽喝足,被呂用等押送到監察院。
大堂上,監察禦史蘇公秉威嚴端坐。幾個衙役把宋四押上堂。呂用跟隨,宋四盡管有當今宰相的承諾,還是嚇得兩腿發軟,戰戰兢兢的跪下。
呂用跪下道:“大人,此人叫宋四,是雁門關中一個馬兵,到相府告密。相爺問明原因,覺得事關重大,不便多究。命小人送到衙內,待大人審明,同奏聖上。”
蘇公秉讓他站立一旁。
蘇公秉道:“宋四,你有何重大機密?夜投相府,要告何人?從實講述。”
宋四鸚鵡學舌般的說道:“小人出自忠心,到相府舉報。隻因主帥高廷讚,私自通番,來往密切。二月十九日北安王借著給高千歲祝壽之機,來到雁門關,二人密談,北安王要高千歲幫他滅宋。事成江山各分一半,高千歲答應他,願為內應......”
蘇公秉問他如何得知此情況?宋四道:“小人在窗外聽到的......”
蘇公秉犯疑道:“你不過一軍中馬兵。怎能深夜走近軍營主帥大廳。純屬信口胡言,誣告社稷賢臣。受何人指使,如果不從實招認,休想活命!”
宋四顫抖
著說道:“小人不敢誣告。都是真話。”
蘇公秉惱怒道:“大刑伺候!”把簽扔下。
宋四乞求地偷眼望呂用。衙役按住宋四,打起來。宋四慘叫。
呂用怕宋四供出實情。向前跪倒,說道:“:老爺息怒,容小人稟明。方才來時,家爺吩咐小人說,宋四之言真假難辨,求老爺暫勿用刑,等明天一同奏明萬歲。請聖上定奪。倘若讓他死於大刑之下,這件事十分重大,死了活口,高千歲無法辯白,對相爺和大人都多有不便,望大人開恩。”
蘇公秉覺得呂椿所見有道理,說道:“你先迴去,稟告呂大人,明日早朝會麵,一同奏明聖上。”
呂用走後。蘇公秉將宋四收監待審。
早朝前,眾臣在朝堂等候朝賀天子時,呂椿與聞錦、蘇公秉相見坐下。
呂椿對蘇公秉道:“蘇大人,昨天宋四之事,下官深感疑惑。鎮國王素日公正無私,宋四之言未必是實。呂用迴複我說,他受刑叫屈。不知大人如何處理此案?”蘇公秉道:“隻有奏明聖上。秉公而斷,怎能聽一麵之詞,而冤枉重臣。”呂椿道:“大人所見極是。”聞錦問道:“二位大人所言,是關係鎮國王的事嗎?”
呂椿道:“昨晚雁門關有一馬兵到府中告密,說高廷讚與北安王暗自勾結,密謀造反。”
聞錦道:“鎮國王不可能有此事,定是宋四報私仇,或受人收買,前來誣告。”
呂椿道:“我們所見相同。少刻上朝一同奏明聖上。依我拙見,先不必驚動邊關,把宋四嚴加審訊,不怕不得實情。倘若確有叛情,再拿問不遲。如果是假,先把宋四正法,然後奏明聖上降旨,傳諭邊關,以表聖上嚴明。不但高公感恩戴德,竭誠報國。在邊關的諸將也會敬仰聖上明德,鞠躬盡瘁於王事了。”
蘇公秉和聞錦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同說:“大人高見。”
神宗上朝後,寧佐尖聲喊道:“咱家傳聖諭,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呂椿與蘇公秉出班。呂椿奏道:“臣與蘇禦史有本啟奏。”
神宗問他二人有何事同奏?呂椿道:“陛下,昨夜初更,有一人投至臣府,報告機密。自稱是雁門關鎮國王高廷讚麾下的馬兵宋四,有機密事特來密報。臣略問幾句,他的話誣及主帥,臣並非審官,不敢深究。立刻命人送至禦史衙門,交監察禦史蘇公秉大人查辦。尚無結果,事關社稷,臣不敢不奏,望陛下裁決。”
蘇公秉道:“陛下,據宋四所供,高廷讚通遼謀反。他說二月十九日,北安王耶律泰,到雁門關拜會高廷讚,與高廷讚夜宴私談,他在窗外聽得二人商議謀反之事......臣想,宋四乃是軍營中一個馬兵,怎能進入帥府?實不可信。再者,謀反大事,縱img然當時二人在商議,怎能不嚴加防守,以防泄露。臣因此將他責打三十大板,仍不吐實情,一口咬定所說是真。臣不敢繼續用刑,特奏稟陛下聖裁。”
神宗驚疑地道:“高廷讚素來忠孝廉明,乃我朝棟梁之材,柱石之臣。忠心報國之心,朕所深知。今日宋四突然告密,朕想未必是真。丞相以為如何?”
呂椿道:“陛下明察秋毫。臣和蘇大人也在懷疑此事。那宋四不是畏罪私逃,定是受高廷讚仇人唆使。”
神宗道:“愛卿所言,不出朕料。雖然如此。也需要召他來京與宋四麵質,此案方可真相大白。”
聞錦出班奏道:“陛下,宋四舉報鎮國王謀反之事,乃一麵之詞。其中必有緣故。望陛下降旨一道,臣願去雁門關調察此事。如宋四所言不實,即當重治其罪,如鎮國王果有異謀,臣雖文官,也能騙他迴京以正國法。當時鎮國王北伐,乃丞相與臣共保,果有逆謀,甘願領保舉之罪。”
呂椿道:“聞大人條陳雖好,臣以為,不宜過早驚動邊關。不如暫等幾天,望陛下下旨寬刑,待宋四傷好。再嚴加審訊。自然能得到實情。那時再據情決定。如果有叛情,降旨拿問,如涉及可疑,再去察訪也不為遲。”他用此緩兵之計,阻止聞錦去雁門關調查,以免事情敗露因他心裏有數,宋四七天之內必死無疑。
神宗道:“準卿所奏。寬刑十日,待宋四傷好,嚴加審訊,得實再奏。”
三人遵旨退下。
幾天之後,獄卒給宋四送飯,發現宋四死亡,大吃一驚。蘇公秉與仵作等驗屍後向神宗稟奏。蘇公秉道:“臣遵旨寬刑,令宋四調養傷痕,漸漸平複,不料今早猝然死去。臣親自與仵作驗屍,無痛苦之狀,皮色不改,七竅幹淨,非中毒所死。太醫董測,斷為中風猝死。現停屍未殮,臣特來請陛下定奪。”
神宗皺眉沉思,說道:“宋四暴病而死,這宗公案不好清楚,欲去召高廷讚迴朝,活口身亡,沒了憑證......這便如何是好?你先迴去吧!”
蘇公秉走後,神宗命內侍宣呂丞相、尚書聞錦、汝南王與保國公進宮。神宗在光明殿召見了這幾位重臣議事。
汝南王道:“依臣所見,鎮國王斷無此事,暫勿追究,嚴加防範,來年春天便知分曉。”
聞錦道:“老千歲所見極當。”
呂椿道:“如果宋四所報是真,豈不是養虎遺患嗎?”
保國公、汝南王、聞錦三人願將祿位保高廷讚不反。
呂椿道:“三位所見雖高,不過是觀察鎮國王平素為人,又恐怕折了國家棟梁,所以竭力保奏。這固然是三位大人的愛國忠心,呂某也認為高廷讚素日所為,也未必是造反之人。但是無風不起浪,宋四此舉,呂某也拿不定主意,雖料其未必有,也不敢斷其必然無。況且,社稷安危要緊,若緩至明春,萬一鼓噪而進,那時就是斬了三位的頭,也不能退敵人之兵......宋四雖死,口供尚在,這段公案若不勘審,怎麽能清楚!”
三人見呂椿說的也在理,點頭稱是。
神宗問呂椿怎麽處理?
呂椿道:“依臣愚見,趁此事尚未泄露,不必派使察邊,以免打草驚蛇。陛下可另點一位雁門關總兵鎮守,令高廷讚迴京,交監察禦史審問。禦史蘇公秉斷事如神,必能斷明真假,若果無罪,釋放不晚。當然,這是大家所期待的最佳的結果......若真有逆謀,即可問罪,也免養成大患,追悔莫及。”
神宗道:“就這樣辦吧。派寧波海靜去鎮守雁門關。命太監佟璧為欽差,召鎮國王迴朝,並命他到那裏暗自察訪宋四私逃之故,和高廷讚叛謀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