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迴,呂相國排除異己鎮國王鎮守邊關
早朝,神宗吃驚地看過雁門關差人呈送的告急本章,對眾臣道:“雁門關總鎮薑洪病故,北安王耶律泰,趁機南侵,興兵犯關。副將張得功,差人告急。朕欲興兵討伐,卿等看何人堪當此任?”
呂椿出班向前,奏道:“陛下,臣奏薦一人,必能馬到成功!”
神宗問是何人?呂椿道:“此人就是文韜武略,忠心赤膽,戰無不勝,威名大震的鎮國王高廷讚。”
神宗道:“正合朕意,準奏。總鎮這一缺,何人可補?”呂椿道:“依臣愚見,莫如就命鎮國王兼領此印,為代州刺史,自掌兵權。雁門關將領,由他調遣,有利於統一指揮,能戰能守,豈不是好!”
神宗對呂椿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兵部尚書聞錦也讚同呂椿所奏。神宗當即準奏。
高廷讚接到聖旨,對黎素娘說道:“遼國進犯邊關,聖上命我出征,鎮守雁門關。”黎素娘道:“朝廷那麽多官員,享受著國家俸祿,怎麽一打仗,就命老爺去!”“高廷讚道:“盡忠報國img是分內之事,何須多想?”黎素娘問何時動身?”高廷讚道:“戰事緊急,安排好,即可動身。隻是放心不下你們母子。”
黎素娘道:“若不就都到鄉下去,我父親已經去世了,我在這裏也沒有什麽親人,迴到鄉下和大夫人在一起,互相還有個照應。”高廷讚欣然讚同,並誇獎她通情達理、顧全大局。
高廷讚決定關閉京城的府第,對鄭昆道:“京城這府內,除你一家和二夫人的貼身丫鬟秋月以及王平夫婦之外,每人發二十兩銀子,讓他們迴家謀生。留下的人,明後天一同返鄉。貴重東西可送到無佞府保管,將府門封鎖。你抓緊去辦。”
高廷讚到前廳,坐在太師椅上。鄭昆一家在他身旁。二十多個男、女仆人站在他麵前。
眾仆人道:“王爺,我們實在舍不得離開府上。王爺和夫人待我們恩重如山,都願在府內效犬馬之勞。王爺雖然出征,還有兩位夫人和公子需要扶持,怎忍離開,王爺就讓我們和二夫人一起去鄉下吧......”說著啼哭起來。
高廷讚深受感動,說道:“我何嚐不願留下你們!隻因我這次出征,還要鎮守雁門關,歸期難料。京中府第要關閉,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人本無貴賤之分,都是炎黃的後代。人多了,各有差異,不能都幹一樣事情,根據個人情況,分工不同。世上的人,不能都當
皇帝、當王爺......皇帝的後代也有要飯的,漢景帝的玄孫劉備,不是賣草鞋的嗎!你們也不能總當仆人,自己謀生去吧!以後遇到什麽困難,我迴來時再找我。”
眾仆人點著頭擦拭眼淚。
高廷讚又道:“貧富也不是長久不變的。說不定我的後代,會給你們哪位的後代當仆人呢!人若能悟出這點道理,遇事設身處地的想,世道也就和諧了。”
眾仆人深受教育,說道:“王爺的恩德和教誨,我們終身不忘。願王爺馬到成功!願那時,我們再迴來伺候王爺和夫人。”說罷,齊向高廷讚叩頭。
高廷讚含淚說道:“都起來吧......我何嚐不希望有這一天......”
眾仆人帶著發給她們的銀兩,戀戀不舍地離去。
鄭昆道:“老爺身邊要帶個人伺候才好。”高廷讚道:“不用。我這一去,歸期未定。到那裏自然有人伺候,何苦讓家人拋妻離子,互相牽掛!”鄭寧道:“小人沒有牽掛,情願跟去伺候千歲。”高廷讚道:“你有父母,怎說無牽掛?”鄭寧道:“父母在府上豐衣足食,安如泰山,不用小人牽掛。小人跟在千歲身邊,像在父母膝下一樣。這也是替我父母效勞,有兩全之意。”
鄭昆夫妻希望兒子隨去,鄭昆道:“千歲,這小子既有此心,就帶他去吧!何況這幾年常在您身邊,也使喚慣了,自古道:‘他鄉無伴侶,童仆是親人。’”梁氏也哀求道:“千歲,讓他去吧。一來,他伺候老爺比新人妥當;二來,他跟老爺學些武藝,也是老爺一個護身,這有多好......我一家跪下求老爺啦!”一家三口都跪在高廷讚麵前。
高廷讚深受感動,同意帶上鄭寧。
他把京城諸事安排好,到無佞府向隆太君和楊石翰夫婦辭行。對高夢鸞囑咐一番,父女二人依依不舍地分別後,主仆們便趕路奔麒麟莊。
到麒麟莊後,黎素娘拜見了伏夫人,伏夫人深受禮教的影響,並無嫉妒之心。
晚上,高廷讚與妻妾對坐。伏夫人得知丈夫要去沙場,很是擔心,不停地擦著眼淚。黎素娘抱著小雙印。
高廷讚對黎素娘說道:“你把聖上賜的金銀,取過黃金五錠,白銀一千兩。”黎素娘答應著出廳去。
高廷讚對伏夫人道:“素娘是個通情達理之人,我相信你二人會和睦相處,這樣,我就放心了......”伏夫人點頭。
黎素娘與秋月、蜂兒、鄭
昆用盤子端著金、銀進廳,放在桌上。仆人們退出去。
高廷讚繼續對伏夫人道:“我這次去邊關,不知何時迴來。這些金銀供你使用,我如果迴不來,也可夠你安度餘生。家中之事,由素娘管理,你不必操心,過點兒清閑日子吧。”伏夫人低頭擦著眼淚。
高廷讚道:“你二人要和睦相處,共同照看好雙印,免出閃失。”又強調道:“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一大功勞。雙印雖然不是你的親生兒子,長大也不會錯待你。”伏夫人哽咽著說道:“知道了。”
黎素娘道:“老爺明日起身遠行,何苦出些不利之言!使人聽了更難受。”禁不住淚流滿麵。高廷讚道:“我從來不信這些俗論。哪有說兇就兇,說吉就吉的道理!若是事隨人言,我到了塞北,也不用廝殺打仗,隻說幾句吉利話,就平定了不成!”
伏夫人還是低頭不語。高廷讚有些不耐煩。對她道:“夫人,我有幾句肺腑之言,你聽了別不痛快。你性情慢、心活、耳軟。遇事當言不言,當斷不斷,這樣容易誤事。你必竟是正室,要掌握好嚴、明二字。明而不嚴是懦弱,嚴而不明為不賢。你以後閑著無事,多看些這方麵的書,好好揣摩揣摩。”
伏夫人麵紅耳赤,無地自容。
黎素娘過意不去,把小雙印抱在高廷讚麵前說道:“老爺,看看孩子,這幾天說話越發真切了......”
高廷讚接過雙印,放在膝上。逗著兒子。自己也覺得對伏夫人有些過火。向伏夫人道:“你那侄兒幾歲了?”伏夫人說九歲。高廷讚道:“讓他進府,陪陪你。路南有位姓費的舉人,開館教書,可讓他到那裏讀書,免得在家荒廢了。你也可減少點寂寞......”黎素娘道:“這很好,能互相照應。”伏夫人道:“家嫂一定會感謝老爺和二奶奶的。”這是她今晚說的最長的一句話。
第二天,高廷讚便辭別家小,趕赴京城。自然要去無佞府。
高夢鸞常穿男武,此正和十來歲的表兄楊明珍,用木製刀槍練習武藝。高廷讚與楊石翰走來。
高廷讚沒出男孩束的女,楊石翰道:“這是誰家的孩子在和你兒子練武藝?”楊石翰道:“你走近些,仔細看看。”
高廷讚走到高夢鸞身旁,認出女兒。驚喜道:“哎呀,是夢鸞!”
高夢鸞放下武器,奔向父親,叫道:“爹!”高廷讚道:“爹都認不出女兒了!”楊石翰對高廷讚問道:“比你上次見時,又長高了吧?
”高廷讚道:“那當然。”高夢鸞道:“聽說爹要去邊關打仗,什麽時候迴來呀?”高廷讚道:“得勝就迴來。”高夢鸞道:“我長大也去邊關,幫爹爹打仗!”
高廷讚道:“你要孝敬外祖母和舅父舅母,聽他們的話。多讀書,女兒家也要有本領,像你外祖母年輕時那樣,當個威風凜凜的女英雄!”
高夢鸞道:“我一定能當女英雄!”
早朝,神宗吃驚地看過雁門關差人呈送的告急本章,對眾臣道:“雁門關總鎮薑洪病故,北安王耶律泰,趁機南侵,興兵犯關。副將張得功,差人告急。朕欲興兵討伐,卿等看何人堪當此任?”
呂椿出班向前,奏道:“陛下,臣奏薦一人,必能馬到成功!”
神宗問是何人?呂椿道:“此人就是文韜武略,忠心赤膽,戰無不勝,威名大震的鎮國王高廷讚。”
神宗道:“正合朕意,準奏。總鎮這一缺,何人可補?”呂椿道:“依臣愚見,莫如就命鎮國王兼領此印,為代州刺史,自掌兵權。雁門關將領,由他調遣,有利於統一指揮,能戰能守,豈不是好!”
神宗對呂椿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兵部尚書聞錦也讚同呂椿所奏。神宗當即準奏。
高廷讚接到聖旨,對黎素娘說道:“遼國進犯邊關,聖上命我出征,鎮守雁門關。”黎素娘道:“朝廷那麽多官員,享受著國家俸祿,怎麽一打仗,就命老爺去!”“高廷讚道:“盡忠報國img是分內之事,何須多想?”黎素娘問何時動身?”高廷讚道:“戰事緊急,安排好,即可動身。隻是放心不下你們母子。”
黎素娘道:“若不就都到鄉下去,我父親已經去世了,我在這裏也沒有什麽親人,迴到鄉下和大夫人在一起,互相還有個照應。”高廷讚欣然讚同,並誇獎她通情達理、顧全大局。
高廷讚決定關閉京城的府第,對鄭昆道:“京城這府內,除你一家和二夫人的貼身丫鬟秋月以及王平夫婦之外,每人發二十兩銀子,讓他們迴家謀生。留下的人,明後天一同返鄉。貴重東西可送到無佞府保管,將府門封鎖。你抓緊去辦。”
高廷讚到前廳,坐在太師椅上。鄭昆一家在他身旁。二十多個男、女仆人站在他麵前。
眾仆人道:“王爺,我們實在舍不得離開府上。王爺和夫人待我們恩重如山,都願在府內效犬馬之勞。王爺雖然出征,還有兩位夫人和公子需要扶持,怎忍離開,王爺就讓我們和二夫人一起去鄉下吧......”說著啼哭起來。
高廷讚深受感動,說道:“我何嚐不願留下你們!隻因我這次出征,還要鎮守雁門關,歸期難料。京中府第要關閉,自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人......人本無貴賤之分,都是炎黃的後代。人多了,各有差異,不能都幹一樣事情,根據個人情況,分工不同。世上的人,不能都當
皇帝、當王爺......皇帝的後代也有要飯的,漢景帝的玄孫劉備,不是賣草鞋的嗎!你們也不能總當仆人,自己謀生去吧!以後遇到什麽困難,我迴來時再找我。”
眾仆人點著頭擦拭眼淚。
高廷讚又道:“貧富也不是長久不變的。說不定我的後代,會給你們哪位的後代當仆人呢!人若能悟出這點道理,遇事設身處地的想,世道也就和諧了。”
眾仆人深受教育,說道:“王爺的恩德和教誨,我們終身不忘。願王爺馬到成功!願那時,我們再迴來伺候王爺和夫人。”說罷,齊向高廷讚叩頭。
高廷讚含淚說道:“都起來吧......我何嚐不希望有這一天......”
眾仆人帶著發給她們的銀兩,戀戀不舍地離去。
鄭昆道:“老爺身邊要帶個人伺候才好。”高廷讚道:“不用。我這一去,歸期未定。到那裏自然有人伺候,何苦讓家人拋妻離子,互相牽掛!”鄭寧道:“小人沒有牽掛,情願跟去伺候千歲。”高廷讚道:“你有父母,怎說無牽掛?”鄭寧道:“父母在府上豐衣足食,安如泰山,不用小人牽掛。小人跟在千歲身邊,像在父母膝下一樣。這也是替我父母效勞,有兩全之意。”
鄭昆夫妻希望兒子隨去,鄭昆道:“千歲,這小子既有此心,就帶他去吧!何況這幾年常在您身邊,也使喚慣了,自古道:‘他鄉無伴侶,童仆是親人。’”梁氏也哀求道:“千歲,讓他去吧。一來,他伺候老爺比新人妥當;二來,他跟老爺學些武藝,也是老爺一個護身,這有多好......我一家跪下求老爺啦!”一家三口都跪在高廷讚麵前。
高廷讚深受感動,同意帶上鄭寧。
他把京城諸事安排好,到無佞府向隆太君和楊石翰夫婦辭行。對高夢鸞囑咐一番,父女二人依依不舍地分別後,主仆們便趕路奔麒麟莊。
到麒麟莊後,黎素娘拜見了伏夫人,伏夫人深受禮教的影響,並無嫉妒之心。
晚上,高廷讚與妻妾對坐。伏夫人得知丈夫要去沙場,很是擔心,不停地擦著眼淚。黎素娘抱著小雙印。
高廷讚對黎素娘說道:“你把聖上賜的金銀,取過黃金五錠,白銀一千兩。”黎素娘答應著出廳去。
高廷讚對伏夫人道:“素娘是個通情達理之人,我相信你二人會和睦相處,這樣,我就放心了......”伏夫人點頭。
黎素娘與秋月、蜂兒、鄭
昆用盤子端著金、銀進廳,放在桌上。仆人們退出去。
高廷讚繼續對伏夫人道:“我這次去邊關,不知何時迴來。這些金銀供你使用,我如果迴不來,也可夠你安度餘生。家中之事,由素娘管理,你不必操心,過點兒清閑日子吧。”伏夫人低頭擦著眼淚。
高廷讚道:“你二人要和睦相處,共同照看好雙印,免出閃失。”又強調道:“你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一大功勞。雙印雖然不是你的親生兒子,長大也不會錯待你。”伏夫人哽咽著說道:“知道了。”
黎素娘道:“老爺明日起身遠行,何苦出些不利之言!使人聽了更難受。”禁不住淚流滿麵。高廷讚道:“我從來不信這些俗論。哪有說兇就兇,說吉就吉的道理!若是事隨人言,我到了塞北,也不用廝殺打仗,隻說幾句吉利話,就平定了不成!”
伏夫人還是低頭不語。高廷讚有些不耐煩。對她道:“夫人,我有幾句肺腑之言,你聽了別不痛快。你性情慢、心活、耳軟。遇事當言不言,當斷不斷,這樣容易誤事。你必竟是正室,要掌握好嚴、明二字。明而不嚴是懦弱,嚴而不明為不賢。你以後閑著無事,多看些這方麵的書,好好揣摩揣摩。”
伏夫人麵紅耳赤,無地自容。
黎素娘過意不去,把小雙印抱在高廷讚麵前說道:“老爺,看看孩子,這幾天說話越發真切了......”
高廷讚接過雙印,放在膝上。逗著兒子。自己也覺得對伏夫人有些過火。向伏夫人道:“你那侄兒幾歲了?”伏夫人說九歲。高廷讚道:“讓他進府,陪陪你。路南有位姓費的舉人,開館教書,可讓他到那裏讀書,免得在家荒廢了。你也可減少點寂寞......”黎素娘道:“這很好,能互相照應。”伏夫人道:“家嫂一定會感謝老爺和二奶奶的。”這是她今晚說的最長的一句話。
第二天,高廷讚便辭別家小,趕赴京城。自然要去無佞府。
高夢鸞常穿男武,此正和十來歲的表兄楊明珍,用木製刀槍練習武藝。高廷讚與楊石翰走來。
高廷讚沒出男孩束的女,楊石翰道:“這是誰家的孩子在和你兒子練武藝?”楊石翰道:“你走近些,仔細看看。”
高廷讚走到高夢鸞身旁,認出女兒。驚喜道:“哎呀,是夢鸞!”
高夢鸞放下武器,奔向父親,叫道:“爹!”高廷讚道:“爹都認不出女兒了!”楊石翰對高廷讚問道:“比你上次見時,又長高了吧?
”高廷讚道:“那當然。”高夢鸞道:“聽說爹要去邊關打仗,什麽時候迴來呀?”高廷讚道:“得勝就迴來。”高夢鸞道:“我長大也去邊關,幫爹爹打仗!”
高廷讚道:“你要孝敬外祖母和舅父舅母,聽他們的話。多讀書,女兒家也要有本領,像你外祖母年輕時那樣,當個威風凜凜的女英雄!”
高夢鸞道:“我一定能當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