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硯見白靈山防禦大陣被修複,眉頭緊鎖,但他看著眼前的天將陳繼真,當即對身後的幾名太乙玄仙僧人下令道:“爾等領五萬僧兵圍住白靈山,其餘僧兵隨我擒拿天將。”
普硯話音落下,剩下的七萬多名僧兵立刻分為兩支,一支在那些太乙玄仙僧人率領下圍住了白靈山,另一支兩萬餘人從四麵八方包圍上來,將陳繼真團團圍住。
陳繼真見此情形,馬上朝白靈山防禦大陣內的天兵下道:“所有人堅守大陣,不可擅自開啟陣門。”
此言一出,陳繼真就算是斷了自己的退路,除非他能殺出佛門重圍,否則是不可能退迴大陣之內了。
但他若要想退迴大陣之內,首先要開啟陣門,現在白靈山被佛門重重圍困,一旦開啟陣門首先衝進去的肯定不是他。
所以大陣之內的天兵沒有任何猶豫,當即領命,死守大陣。
隨後陳繼真立即施展神通‘天星垂象’,一刹那間陳繼真身體暴漲,眨眼間便高逾萬丈,隻見他雙腳踏空,巨大的身形震動雲空,手持一柄‘烏墨紫翎槍’,一槍便朝著前方的普硯捅去。
普硯見狀,當即也施展佛門神通‘威靈金剛’,下一刻普硯的身形也暴漲至萬丈之高,他手持一柄八寶禪杖,猛地往前一揮便擋住了烏墨紫翎槍。
此刻周圍兩萬多僧兵手持法寶駕雲而來,從四麵八方開始對陳繼真展開攻擊,很快陳繼真巨大的肉身之上便布滿了細小的傷痕。
俗話說螞蟻多了咬死象,更何況是兩萬多名真仙境的僧兵。
陳繼真先是用護體仙光護住肉身,然後雙腳踏步向外一震,當場震死了數百名僧兵。
而普硯卻趁勢進攻,手中的八寶禪杖朝著陳繼真麵門砸落下來。
陳繼真來不及出槍,隻得側身避讓,而這一避讓卻讓那八寶禪杖打在了右肩之上。
隻聽得‘咚’地一聲巨響,陳繼真右肩往下一垮,身上的護體仙光直接被打破,身體止不住地朝下方倒去。
但陳繼真反應極快,他在倒下的一瞬間借著餘力將烏墨紫翎槍往上斜刺,直奔普硯咽喉刺去。
普硯心頭大驚,急忙用八寶禪杖去接,卻隻聽得‘叮’的一聲輕響,一股巨大的力道頓時直衝上來,那八寶禪杖竟直接被陳繼真的烏墨紫翎槍給挑飛了。
可是周圍的僧兵再次朝他殺來,轉眼間陳繼真的身上又多出了許多傷口。
但陳繼真隻將雙手淩空一撐,隨後一道金光爆起,空氣中陡然響起一道爆裂聲,離得最近的數百僧兵直接被炸成了齏粉。
隨即陳繼真翻身而起,這時普硯已經召迴八寶禪杖,再次揮動禪杖朝著陳繼真猛打過來。
陳繼真巋然不懼,手持烏墨紫翎槍便迎了上去,二人再次戰在一處,烏墨紫翎槍與八寶禪杖相撞而爆發出來的力量朝著四周擴散而出,讓那些僧兵完全無法靠近分毫。
然而就在這時,陳繼真忽然道心示警,他暗道一聲不好,但為時已晚。
隻見陳繼真身後虛空突然扭曲,隨後三個佛門金仙從虛空中飛出,手中的法寶直接朝著陳繼真的後背打去。
‘轟隆’一聲巨響過後,陳繼真口吐精血,臉色慘白,身形瞬間往前跌去。
此三人正是前麵主持那經幡的三名佛門金仙,此刻他們已經恢複了些許法力,故而前來相助普硯。
陳繼真巨大的身軀栽倒雲頭,此刻他受傷極重,許久不曾起身,普硯四人見狀,立即手持法寶上前準備一舉拿下陳繼真。
陳繼真嘔出一口金色的精血,隨即周身金光一閃,原是他收了‘天星垂象’的神通,巨大的身形立刻變迴了原來大小,緊接著陳繼真咬牙翻身一滾,手中烏墨紫翎槍破開虛空滾了進去。
‘轟’‘轟’.身後四名佛門金仙的攻擊轉瞬即至,直打得虛空震蕩,雲海翻湧,但陳繼真已然躲進了虛空之內。
正在普硯四人準備從虛空中追索陳繼真時,忽聽得西方天空中傳來一陣雷鼓聲,那雷鼓聲浩浩蕩蕩,徹宇而來。
一名佛門金仙臉色一變,道:“不好,是天庭的雷鼓,天軍援兵到了。”
普硯道:“三位道友勿驚,貧僧早已在西麵安排了五萬僧兵攔截,乃是普喧道友率隊而往,他們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請三位道友速速與我擊殺地煞天將陳繼真。”
“好。”三名佛門金仙聞言立刻應聲說道。
然而就在這時,一道仙光由遠及近,直接飛到了普賢等人麵前。
隨著仙光散去,一名太乙玄仙境的佛門僧人渾身是血地現出身形,然後他滿臉驚惶地道:“諸位上師,不好了,天庭援兵已至,五萬攔截的僧兵損失大半,普喧上師被陣斬,餘者已經按先前布置退走了,小僧特來向諸位上師傳訊。”
“什麽?”普硯大驚失色,“普喧道友乃是金仙道行,來的是哪位天將?竟然能如此輕易地陣斬普喧道友?”
那太乙玄仙僧人道:“是巨靈神,來的是巨靈神!巨靈神親率十萬天兵前來救援白靈山。”
此言一出普硯等人駭然變色,而此刻西方天宇一聲轟鳴,普硯等人急忙看去,隻見一尊巨大的神相伴著隆隆雷鼓擎空而來。
“撤!”普硯當機立斷,縱然很不甘,但再不走這些人全都得交代在這,巨靈神?那可不是他們能敵的人物,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天將的範疇。
普硯一聲令下,七萬僧兵瞬間卷旗而退,這一場奇襲徹底失敗了,白靈山沒攻下來,連天將陳繼真也沒擊殺,自己還損失了數萬僧兵。
但普硯也很無奈,千算萬算沒算到那些天兵竟然用自己來填陣!如果沒有這一變數,他們現在早已攻下了白靈山。
就在佛門退去僅僅一盞茶的時間後,巨靈神率領十萬天兵終於趕到了白靈山。
白靈山防禦大陣內的天兵們看到這外麵的援軍,頓時喜極而泣。
可當巨靈神和那十萬天兵看到白靈山中慘烈景象時,全都麵露震驚,默然無語
半個時辰後,哪吒收到了巨靈神發來的白靈山戰報。
“一萬駐守天兵還剩兩千二百人,天將陳繼真重傷進入虛空仍未返迴,危急之時千虞候袁雯菱、莫連及一千餘名天兵以身填陣.”哪吒看到這裏時已經滿臉的凝重。
看完整份戰報之後,哪吒直接沉默了,半晌後才喃喃說道:“如此壯烈之舉,堪比我當年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隨後,哪吒站起身來,當即將白靈山戰報寫成奏疏,直接上呈二郎神。
二郎神在收到戰報後,立刻下令,白靈山駐守的兩千二百天兵立即換防,返迴天庭休整,並命周天星君廣照虛空,搜尋陳繼真。
最後,二郎神又將白靈山戰報上呈,直接送到了太玄都省。
當白靈山戰報送到太玄都省方鑒手中時,方鑒正在籌劃新一輪的天兵征召。
曲道平將戰報送到方鑒手中,方鑒看過後極為重視。
“應當速速上呈大主使,然後下詔獎賜白靈山所有駐守天兵!”方鑒很明白這件事的價值,如果下詔獎賞白靈山所有戰死的、生還的天兵,再在所有天兵之中大肆宣傳,將會極大地提升和振奮天兵們的士氣。
所以方鑒拿著戰報直接去了太玄殿覲見東極青華大帝,而東極青華大帝看完戰報後也是直接動容。
“忠烈之士,天必厚之。”東極青華大帝感歎一聲,隨後朝方鑒道:“二郎神即已下詔白靈山天兵返迴天庭休整,那就由你武英殿全權負責獎賞事宜。另將白靈山之戰及天庭表彰傳報各處天軍大營,以振軍威士氣。”
方鑒聞言,當即躬身領命道:“臣謹遵法旨。”
不久之後,方鑒擬定了對白靈山所有駐守天將、天兵的獎賞章程:“天將陳繼真,統率有方,守土不失,功勳克舉,功勞卓著。賞賜劫玉五十萬枚,東海水靈珠一百顆,紫砂一百船,赤金丹砂五十船,並於天庭內外,四方神庭巡迴表彰,傳詔誇功!”
“白靈山之戰中所有以身填陣的天兵、天將,天庭將優先為其蘊養真靈,以助其早日凝聚神魂,輪迴轉世後由天樞都省接引重返天軍行列,每人仙級晉升二品,賞賜劫玉一百萬。”
“白靈山所有戰死的天兵、天將,每人賞賜劫玉五十萬,待魂魄轉世後由天樞都省接引重迴天軍行列,官級晉升一品。”
“現白靈山所有幸存之天兵、天將,全部換防迴天庭休整,每人官級晉升一品,賞賜劫玉五十萬!”
“另奉太玄都省都統大主使法旨,白靈山功績當傳詔十方,以彰功勳!”
隨後,一百多名太玄都省傳詔使攜帶者表彰白靈山駐守天兵們功績的詔書出了天庭,直奔四方神庭而去。
五嶽大帝府、四大天君府、陰曹地府、四海龍宮、四瀆源王府、各水神府、山神府、土地廟等等所有閻浮大世界天庭設立的神府,都會接到這些表彰功績的詔書。
這就是‘詔傳四洲,誇功十方’。
普硯話音落下,剩下的七萬多名僧兵立刻分為兩支,一支在那些太乙玄仙僧人率領下圍住了白靈山,另一支兩萬餘人從四麵八方包圍上來,將陳繼真團團圍住。
陳繼真見此情形,馬上朝白靈山防禦大陣內的天兵下道:“所有人堅守大陣,不可擅自開啟陣門。”
此言一出,陳繼真就算是斷了自己的退路,除非他能殺出佛門重圍,否則是不可能退迴大陣之內了。
但他若要想退迴大陣之內,首先要開啟陣門,現在白靈山被佛門重重圍困,一旦開啟陣門首先衝進去的肯定不是他。
所以大陣之內的天兵沒有任何猶豫,當即領命,死守大陣。
隨後陳繼真立即施展神通‘天星垂象’,一刹那間陳繼真身體暴漲,眨眼間便高逾萬丈,隻見他雙腳踏空,巨大的身形震動雲空,手持一柄‘烏墨紫翎槍’,一槍便朝著前方的普硯捅去。
普硯見狀,當即也施展佛門神通‘威靈金剛’,下一刻普硯的身形也暴漲至萬丈之高,他手持一柄八寶禪杖,猛地往前一揮便擋住了烏墨紫翎槍。
此刻周圍兩萬多僧兵手持法寶駕雲而來,從四麵八方開始對陳繼真展開攻擊,很快陳繼真巨大的肉身之上便布滿了細小的傷痕。
俗話說螞蟻多了咬死象,更何況是兩萬多名真仙境的僧兵。
陳繼真先是用護體仙光護住肉身,然後雙腳踏步向外一震,當場震死了數百名僧兵。
而普硯卻趁勢進攻,手中的八寶禪杖朝著陳繼真麵門砸落下來。
陳繼真來不及出槍,隻得側身避讓,而這一避讓卻讓那八寶禪杖打在了右肩之上。
隻聽得‘咚’地一聲巨響,陳繼真右肩往下一垮,身上的護體仙光直接被打破,身體止不住地朝下方倒去。
但陳繼真反應極快,他在倒下的一瞬間借著餘力將烏墨紫翎槍往上斜刺,直奔普硯咽喉刺去。
普硯心頭大驚,急忙用八寶禪杖去接,卻隻聽得‘叮’的一聲輕響,一股巨大的力道頓時直衝上來,那八寶禪杖竟直接被陳繼真的烏墨紫翎槍給挑飛了。
可是周圍的僧兵再次朝他殺來,轉眼間陳繼真的身上又多出了許多傷口。
但陳繼真隻將雙手淩空一撐,隨後一道金光爆起,空氣中陡然響起一道爆裂聲,離得最近的數百僧兵直接被炸成了齏粉。
隨即陳繼真翻身而起,這時普硯已經召迴八寶禪杖,再次揮動禪杖朝著陳繼真猛打過來。
陳繼真巋然不懼,手持烏墨紫翎槍便迎了上去,二人再次戰在一處,烏墨紫翎槍與八寶禪杖相撞而爆發出來的力量朝著四周擴散而出,讓那些僧兵完全無法靠近分毫。
然而就在這時,陳繼真忽然道心示警,他暗道一聲不好,但為時已晚。
隻見陳繼真身後虛空突然扭曲,隨後三個佛門金仙從虛空中飛出,手中的法寶直接朝著陳繼真的後背打去。
‘轟隆’一聲巨響過後,陳繼真口吐精血,臉色慘白,身形瞬間往前跌去。
此三人正是前麵主持那經幡的三名佛門金仙,此刻他們已經恢複了些許法力,故而前來相助普硯。
陳繼真巨大的身軀栽倒雲頭,此刻他受傷極重,許久不曾起身,普硯四人見狀,立即手持法寶上前準備一舉拿下陳繼真。
陳繼真嘔出一口金色的精血,隨即周身金光一閃,原是他收了‘天星垂象’的神通,巨大的身形立刻變迴了原來大小,緊接著陳繼真咬牙翻身一滾,手中烏墨紫翎槍破開虛空滾了進去。
‘轟’‘轟’.身後四名佛門金仙的攻擊轉瞬即至,直打得虛空震蕩,雲海翻湧,但陳繼真已然躲進了虛空之內。
正在普硯四人準備從虛空中追索陳繼真時,忽聽得西方天空中傳來一陣雷鼓聲,那雷鼓聲浩浩蕩蕩,徹宇而來。
一名佛門金仙臉色一變,道:“不好,是天庭的雷鼓,天軍援兵到了。”
普硯道:“三位道友勿驚,貧僧早已在西麵安排了五萬僧兵攔截,乃是普喧道友率隊而往,他們過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請三位道友速速與我擊殺地煞天將陳繼真。”
“好。”三名佛門金仙聞言立刻應聲說道。
然而就在這時,一道仙光由遠及近,直接飛到了普賢等人麵前。
隨著仙光散去,一名太乙玄仙境的佛門僧人渾身是血地現出身形,然後他滿臉驚惶地道:“諸位上師,不好了,天庭援兵已至,五萬攔截的僧兵損失大半,普喧上師被陣斬,餘者已經按先前布置退走了,小僧特來向諸位上師傳訊。”
“什麽?”普硯大驚失色,“普喧道友乃是金仙道行,來的是哪位天將?竟然能如此輕易地陣斬普喧道友?”
那太乙玄仙僧人道:“是巨靈神,來的是巨靈神!巨靈神親率十萬天兵前來救援白靈山。”
此言一出普硯等人駭然變色,而此刻西方天宇一聲轟鳴,普硯等人急忙看去,隻見一尊巨大的神相伴著隆隆雷鼓擎空而來。
“撤!”普硯當機立斷,縱然很不甘,但再不走這些人全都得交代在這,巨靈神?那可不是他們能敵的人物,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天將的範疇。
普硯一聲令下,七萬僧兵瞬間卷旗而退,這一場奇襲徹底失敗了,白靈山沒攻下來,連天將陳繼真也沒擊殺,自己還損失了數萬僧兵。
但普硯也很無奈,千算萬算沒算到那些天兵竟然用自己來填陣!如果沒有這一變數,他們現在早已攻下了白靈山。
就在佛門退去僅僅一盞茶的時間後,巨靈神率領十萬天兵終於趕到了白靈山。
白靈山防禦大陣內的天兵們看到這外麵的援軍,頓時喜極而泣。
可當巨靈神和那十萬天兵看到白靈山中慘烈景象時,全都麵露震驚,默然無語
半個時辰後,哪吒收到了巨靈神發來的白靈山戰報。
“一萬駐守天兵還剩兩千二百人,天將陳繼真重傷進入虛空仍未返迴,危急之時千虞候袁雯菱、莫連及一千餘名天兵以身填陣.”哪吒看到這裏時已經滿臉的凝重。
看完整份戰報之後,哪吒直接沉默了,半晌後才喃喃說道:“如此壯烈之舉,堪比我當年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隨後,哪吒站起身來,當即將白靈山戰報寫成奏疏,直接上呈二郎神。
二郎神在收到戰報後,立刻下令,白靈山駐守的兩千二百天兵立即換防,返迴天庭休整,並命周天星君廣照虛空,搜尋陳繼真。
最後,二郎神又將白靈山戰報上呈,直接送到了太玄都省。
當白靈山戰報送到太玄都省方鑒手中時,方鑒正在籌劃新一輪的天兵征召。
曲道平將戰報送到方鑒手中,方鑒看過後極為重視。
“應當速速上呈大主使,然後下詔獎賜白靈山所有駐守天兵!”方鑒很明白這件事的價值,如果下詔獎賞白靈山所有戰死的、生還的天兵,再在所有天兵之中大肆宣傳,將會極大地提升和振奮天兵們的士氣。
所以方鑒拿著戰報直接去了太玄殿覲見東極青華大帝,而東極青華大帝看完戰報後也是直接動容。
“忠烈之士,天必厚之。”東極青華大帝感歎一聲,隨後朝方鑒道:“二郎神即已下詔白靈山天兵返迴天庭休整,那就由你武英殿全權負責獎賞事宜。另將白靈山之戰及天庭表彰傳報各處天軍大營,以振軍威士氣。”
方鑒聞言,當即躬身領命道:“臣謹遵法旨。”
不久之後,方鑒擬定了對白靈山所有駐守天將、天兵的獎賞章程:“天將陳繼真,統率有方,守土不失,功勳克舉,功勞卓著。賞賜劫玉五十萬枚,東海水靈珠一百顆,紫砂一百船,赤金丹砂五十船,並於天庭內外,四方神庭巡迴表彰,傳詔誇功!”
“白靈山之戰中所有以身填陣的天兵、天將,天庭將優先為其蘊養真靈,以助其早日凝聚神魂,輪迴轉世後由天樞都省接引重返天軍行列,每人仙級晉升二品,賞賜劫玉一百萬。”
“白靈山所有戰死的天兵、天將,每人賞賜劫玉五十萬,待魂魄轉世後由天樞都省接引重迴天軍行列,官級晉升一品。”
“現白靈山所有幸存之天兵、天將,全部換防迴天庭休整,每人官級晉升一品,賞賜劫玉五十萬!”
“另奉太玄都省都統大主使法旨,白靈山功績當傳詔十方,以彰功勳!”
隨後,一百多名太玄都省傳詔使攜帶者表彰白靈山駐守天兵們功績的詔書出了天庭,直奔四方神庭而去。
五嶽大帝府、四大天君府、陰曹地府、四海龍宮、四瀆源王府、各水神府、山神府、土地廟等等所有閻浮大世界天庭設立的神府,都會接到這些表彰功績的詔書。
這就是‘詔傳四洲,誇功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