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裏的時候,我不禁很自然地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壁畫中所描繪的這個領頭的官家又會是誰呢?
答案一定藏在壁畫裏。
但是我又研究了半天,除了牆上這些淩亂的線條之外並沒有看到任何多餘的信息,直到我走到最後一幅壁畫前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右下角有一處很不起眼的符號,於是我連忙蹲下身子,湊到壁畫前仔細地查看。
原來這上麵刻了一串數字:前143,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串數字的寓意應該就是指公元前143年,看到這裏,我不禁又聯想出了一堆問題,公元前143年,這個時間究竟是哪朝哪代,這個朝代的皇帝又是誰?
這時,我突然感覺有人從後麵拍了我一下,把我嚇了一大跳,迴頭一看,竟然是劉萬古。
“我和老楊都站這兒等了好半天了,看你在這裏走來走去的,光啶也在那邊研究青銅塔,所以就沒太好意思打擾你倆,這牆上也不過隻是一些壁畫而已,話說伍昊你至於盯著看這麽半天麽?”劉萬古說道。
我一聽劉萬古居然這麽說,我便笑了笑,然後將這些壁畫上麵所描繪的故事從頭到尾地跟他和老楊講了一遍。劉萬古一聽我講得頭頭是道,腦袋也不禁開始範起迷糊。而一旁的李光啶聽到我們幾個在聊天,也沒再繼續研究那座青銅塔,徑直朝我們這邊走了過來。
我指了指牆上的那串數字,問道:“光啶,你來看看這個位置,知不知道這個時間是哪個朝代?”
“公元前143年……”李光啶摸著下巴想了想,然後說道:“這個時間應該是漢代,準確地說,是西漢。當時是漢景帝劉啟即位,劉啟從小在和吳王的兒子劉賢下六博棋的時候,因為劉賢從小嬌生慣養,桀驁不馴,所以兩人發生了口角,於是劉啟便用棋盤將其打死,後來就派人將劉賢安葬迴了吳國。吳王對此懷恨在心,數年後吳王又率兵引發了七國之亂,劉啟在平定叛亂後,重修將權利收迴中央,這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
“漢代…景帝…劉啟…,”把這些信息串聯起來,我感覺似乎逐漸有了一些眉目,突然間,我恍然大悟,問道:“景帝之後,應該就是武帝吧,或者換句話說,劉啟之後,應該就是漢武帝劉徹吧?”
“是的。”李光啶點點頭。
我目光死死地盯著壁畫中的那個人,一字一句地說道:“那我大概就能猜到牆上畫的這個人是誰了。”
“誰啊?你他娘的趕緊說,都是自己人,沒必要再在這裏跟我們賣關子。”劉萬古急道。
“其實猜到這個人並不難,跟裘人墓最有關聯的一個人,你們覺得是誰?”我反問道。
一旁的老楊說道:“那還用說嗎,肯定是嵬王魏喚了。”
我點了點頭,接著道:“沒錯,壁畫上的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魏喚,從時間上看,匈奴是在漢武帝時期被滅掉的,而劉徹曾經發動過三次北伐匈奴的戰役,其中第三次的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概是在公元前119年,當時劉徹派人的就是魏喚。”
“太巧了,這個時間點真的是太巧了,巧得有些不正常。”李光啶說道。
“我還有一個點不是很明白,既然魏喚他作為一個戰功累累的將軍,為何會出現在壁畫這種撈棺的詭異場景中?”劉萬古問道。
我先是一愣,你還別說,萬古這話還真就冷不丁地把我給問住了,我和李光啶麵麵相覷,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這個魏喚應該也是個倒鬥的。”老楊麵無表情,冷冷地說道。
“這個人城府很深,他選擇去北伐並不是隻是為了擊退匈奴這麽簡單,應該還有別的目的,他無非就是借這個機會去找裘人墓罷了。”
“從時間線上看,我們可以這樣推測,這個魏喚早年期間還隻是一個無名小官,利用政治上的便利,私底下沒少倒鬥,而他在倒鬥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某個秘密,而這個秘密是他自己都不確定的,而且無法解釋的,所以為了摸清真相,他選擇北伐,可能就是猜到了裘人的墓裏麵有與這件事情相關的線索。”老楊說道。
“但即使當他找到裘人墓的時候,他也沒有破解掉這個秘密,他隻是在墓裏發現了蛇尾銀鳶,而其它方麵一無所獲,出於不甘心,他就悄悄派人把裘人的屍體和蛇尾銀鳶帶了迴來,這樣也好方便他日後研究。”劉萬古接著老楊說道。
“沒錯,就是這樣。”
聽到老楊和萬古這麽一分析,我心裏頓時感覺比剛才舒服了不少,起碼思緒上沒有那麽矛盾了,但這番話也僅僅是解釋了蛇尾銀鳶和裘人墓的來曆,而我也隻是看到了這個巨大謎團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連數都數不清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
我從包裏拿出了蛇尾銀鳶,它還是像之前那樣,用豆大的眼睛斜斜地注視著某個方向,我又試著用手掰了掰,轉了轉,可結果都是徒勞的,我實在是找不到它身上到底藏著什麽秘密,仿佛這件東西它本身就是個迷。
而老楊也對這些壁畫有了興趣,我看他不緊不慢地在這些壁畫中徘徊,似乎也是被這上麵敘述的故事吸引了,直到他走到最後一幅壁畫前,盯著上麵的那個水鬼注視了許久,我從側麵看到老楊的表情裏流露出一絲駭然,就像是見到了某種十分忌諱的東西,這時,我聽到老楊用一個不大的聲音喃喃地說道:“這東西,我以前好像在哪見到過……”
”什麽?這東西你在哪見過?“我連忙問道,聽到老楊的話語,我顯得很驚訝,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那絕對就是一個有用的信息,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線索,隻有知道了更多的細節,我們才能夠更加了解這個地方,以及這裏的曆史背景。所以,我立馬屏住唿吸,盯著老楊,準備聽著他的迴答。
答案一定藏在壁畫裏。
但是我又研究了半天,除了牆上這些淩亂的線條之外並沒有看到任何多餘的信息,直到我走到最後一幅壁畫前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右下角有一處很不起眼的符號,於是我連忙蹲下身子,湊到壁畫前仔細地查看。
原來這上麵刻了一串數字:前143,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串數字的寓意應該就是指公元前143年,看到這裏,我不禁又聯想出了一堆問題,公元前143年,這個時間究竟是哪朝哪代,這個朝代的皇帝又是誰?
這時,我突然感覺有人從後麵拍了我一下,把我嚇了一大跳,迴頭一看,竟然是劉萬古。
“我和老楊都站這兒等了好半天了,看你在這裏走來走去的,光啶也在那邊研究青銅塔,所以就沒太好意思打擾你倆,這牆上也不過隻是一些壁畫而已,話說伍昊你至於盯著看這麽半天麽?”劉萬古說道。
我一聽劉萬古居然這麽說,我便笑了笑,然後將這些壁畫上麵所描繪的故事從頭到尾地跟他和老楊講了一遍。劉萬古一聽我講得頭頭是道,腦袋也不禁開始範起迷糊。而一旁的李光啶聽到我們幾個在聊天,也沒再繼續研究那座青銅塔,徑直朝我們這邊走了過來。
我指了指牆上的那串數字,問道:“光啶,你來看看這個位置,知不知道這個時間是哪個朝代?”
“公元前143年……”李光啶摸著下巴想了想,然後說道:“這個時間應該是漢代,準確地說,是西漢。當時是漢景帝劉啟即位,劉啟從小在和吳王的兒子劉賢下六博棋的時候,因為劉賢從小嬌生慣養,桀驁不馴,所以兩人發生了口角,於是劉啟便用棋盤將其打死,後來就派人將劉賢安葬迴了吳國。吳王對此懷恨在心,數年後吳王又率兵引發了七國之亂,劉啟在平定叛亂後,重修將權利收迴中央,這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
“漢代…景帝…劉啟…,”把這些信息串聯起來,我感覺似乎逐漸有了一些眉目,突然間,我恍然大悟,問道:“景帝之後,應該就是武帝吧,或者換句話說,劉啟之後,應該就是漢武帝劉徹吧?”
“是的。”李光啶點點頭。
我目光死死地盯著壁畫中的那個人,一字一句地說道:“那我大概就能猜到牆上畫的這個人是誰了。”
“誰啊?你他娘的趕緊說,都是自己人,沒必要再在這裏跟我們賣關子。”劉萬古急道。
“其實猜到這個人並不難,跟裘人墓最有關聯的一個人,你們覺得是誰?”我反問道。
一旁的老楊說道:“那還用說嗎,肯定是嵬王魏喚了。”
我點了點頭,接著道:“沒錯,壁畫上的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魏喚,從時間上看,匈奴是在漢武帝時期被滅掉的,而劉徹曾經發動過三次北伐匈奴的戰役,其中第三次的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概是在公元前119年,當時劉徹派人的就是魏喚。”
“太巧了,這個時間點真的是太巧了,巧得有些不正常。”李光啶說道。
“我還有一個點不是很明白,既然魏喚他作為一個戰功累累的將軍,為何會出現在壁畫這種撈棺的詭異場景中?”劉萬古問道。
我先是一愣,你還別說,萬古這話還真就冷不丁地把我給問住了,我和李光啶麵麵相覷,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這個魏喚應該也是個倒鬥的。”老楊麵無表情,冷冷地說道。
“這個人城府很深,他選擇去北伐並不是隻是為了擊退匈奴這麽簡單,應該還有別的目的,他無非就是借這個機會去找裘人墓罷了。”
“從時間線上看,我們可以這樣推測,這個魏喚早年期間還隻是一個無名小官,利用政治上的便利,私底下沒少倒鬥,而他在倒鬥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了某個秘密,而這個秘密是他自己都不確定的,而且無法解釋的,所以為了摸清真相,他選擇北伐,可能就是猜到了裘人的墓裏麵有與這件事情相關的線索。”老楊說道。
“但即使當他找到裘人墓的時候,他也沒有破解掉這個秘密,他隻是在墓裏發現了蛇尾銀鳶,而其它方麵一無所獲,出於不甘心,他就悄悄派人把裘人的屍體和蛇尾銀鳶帶了迴來,這樣也好方便他日後研究。”劉萬古接著老楊說道。
“沒錯,就是這樣。”
聽到老楊和萬古這麽一分析,我心裏頓時感覺比剛才舒服了不少,起碼思緒上沒有那麽矛盾了,但這番話也僅僅是解釋了蛇尾銀鳶和裘人墓的來曆,而我也隻是看到了這個巨大謎團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連數都數不清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未知的。
我從包裏拿出了蛇尾銀鳶,它還是像之前那樣,用豆大的眼睛斜斜地注視著某個方向,我又試著用手掰了掰,轉了轉,可結果都是徒勞的,我實在是找不到它身上到底藏著什麽秘密,仿佛這件東西它本身就是個迷。
而老楊也對這些壁畫有了興趣,我看他不緊不慢地在這些壁畫中徘徊,似乎也是被這上麵敘述的故事吸引了,直到他走到最後一幅壁畫前,盯著上麵的那個水鬼注視了許久,我從側麵看到老楊的表情裏流露出一絲駭然,就像是見到了某種十分忌諱的東西,這時,我聽到老楊用一個不大的聲音喃喃地說道:“這東西,我以前好像在哪見到過……”
”什麽?這東西你在哪見過?“我連忙問道,聽到老楊的話語,我顯得很驚訝,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那絕對就是一個有用的信息,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線索,隻有知道了更多的細節,我們才能夠更加了解這個地方,以及這裏的曆史背景。所以,我立馬屏住唿吸,盯著老楊,準備聽著他的迴答。